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到2012年共收治住院的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对照初梗死患者402例进行比较,分析再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结果:再梗死组发生心绞痛的为49例,占最大比例,这类患者在初梗后,多数未长期系统的服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干预;对照组有93例发生心绞痛,二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梗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发生再梗的机率比较大;可将梗死后心绞痛作为预测再梗死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胆囊癌患者负面情绪的调节效果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4.06~2016.06期间收治的38例胆囊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在SAS、SDS及服用依从性的差异.结果:护理组SDS、SAS得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P<0.05);护理后,护理组服药依从性得分(3.7±0.5)分高于对照组得分(2.5±0.7)分(P<0.05).结论:加强对胆囊癌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焦虑和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引导患者摆脱负面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20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周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用药依从性自陈式问卷评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在干预前分别为(59.35±10.22)分和(51.72±10.61)分,对照组分别为(60.43±10.57)分和(50.38±10.5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55.25±9.97)分和(45.29±10.64)分,对照组分别为(58.19±10.45)分和(48.63±10.12)分,观察组抑郁和焦虑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95%的患者占98%,对照组占88%,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老年患者,参照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心理护理。统计两组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及干预后抑郁(SDS)及焦虑(SA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2.86%(39/42)]高于对照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DS及S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利于缓解抑郁及焦虑情绪,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7.
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病人负面情绪得以纠正,经实验对比证实具有明显疗效。应用实验研究方法,统计学处理,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较对照组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心肌梗死后患者再发心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发心肌梗死(再梗死)是指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再次发生心肌坏死。再梗死的临床预后较首次差,现对本院门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再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 AMI 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二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疼痛程度、卧床休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 HAMA 、HAMD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卧床休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间护理能有效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对比分析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疼痛程度、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绞痛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持续时间、卧床休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时间护理能有效减少AMI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徐文华 《大家健康》2016,(10):248-248
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措施的同时,实施科学、有效、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及恢复,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例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与同期住院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其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高血压70.8%vs61.1%(〈0.05),糖尿病33.3%vs23.5%(P〈0.05),高质血症12.5%vs25.7%(P〈0.05),恶性心律失常29.2%vs30.4%(P〉0.05),心功能衰竭58.3%vs46.9%(P〈0.05),死亡率20.8%vs78.6%(P〉0.05)。结论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较重,较易发生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李琳  郑刚  张德铭  米建香 《华夏医学》2002,15(4):441-442
目的 :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再发 AMI患者 (再梗组 ) 74例与同期患有 AMI、出院后随访无再梗的 1 1 9例患者 (非再梗组 )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结果 :再梗组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梗死后心绞痛分别占 62 .1 6%、59.46%、2 8.38%及 47.30 % ,显著高于非再梗组 42 .86%、42 .0 2 %、1 4 .2 9%及 1 8.49% ;再梗组血总胆固醇水平极显著高于非再梗组 (5.81± 1 .2 6比 3.95± 1 .68,P<0 .0 0 1 ) ;发生再梗时症状多不典型 (47.39%比70 .2 7% ) ;再梗组住院病死率极显著高于非再梗组 (2 1 .62 %比 7.56% ,P<0 .0 0 1 )。结论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为再梗的主要危险因素 ,再梗时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心理组(54)和对照组(54).心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主动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前后自我评定比较.结果 心理组的恐惧,焦虑因子评分明显低与对照组(P<0.05,P<0.01);心理组护理干预后恐惧、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因子平分明显低与干预前平分(P<0.05,P<0.01).提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疗中,主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缓解病人恐惧、焦虑、抑郁等症状,减轻严重躯体疾病带来的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分组观察。以患者入院单双日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心理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 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6. 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李丹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118-118,F000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178例无痛分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8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一个月的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一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实施无痛分娩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黄睿 《华夏医学》2007,20(5):916-917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特点,寻找适当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疗法及放松训练,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反应。结果:48例伴有焦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障碍得到及时的护理干预,焦虑水平下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依从性、负面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负面情绪程度进行评分,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饮食健康、适当运动及定期复查行为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每天平均运动时间为(29.27±4.59)min,观察组为(43.08±6.73)min,观察组患者每天平均运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AMI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再发心肌梗死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鲁新  鹿新红 《农垦医学》2004,26(3):194-194
再发心肌梗死28例,其中甘油三脂增高16例,高胆固醇血症2例,两者都增高2例,再梗死发生在原来部位13例,死亡7例,主要死因是心衰及心源性休克。再发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原梗死部位,高血脂症是再发的危险因素,病死率高,故应重视AMI后再发梗死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李静 《新疆医学》2023,(4):479-481+491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依从性、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比较两组患者再入院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在自我保健、规律用药、运动康复、健康饮食方面的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依从性,改善负性情绪,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