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0例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以上病变病例,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及HPV分型检测.结果 HPV阳性121例,阳性率为52.61%;感染频度前6位依次为16、58、18、31、33、6型.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HPV阳性确诊为CIN者65例,HPV阴性确诊CIN者15例,两者有统计学差异(x2=40.360,P<0.05).细胞学诊断为ASC的病例中,HPV阳性组宫颈病变检出率(15/42)与阴性组(3/61)对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x2=16.358,P<0.05).结论 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及HPV疫苗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成功率。方法156例TCT检查结果为CINⅠ/CINⅡ(伴有或者不伴有HPV感染)、ASCUS且伴有HPV感染,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均不超过TCT检查结果的患者采用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治疗。结果本组资料全部病例术后6月复查TCT均为未见宫颈上皮内病变,有2例患者HC2-HPV-DNA仍为阳性。结论LEEP治疗CIN方法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且切净率高,对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77例经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证实的宫颈病变患者,其中重度炎症109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65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25例、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0例和宫颈癌13例,分别对以上六组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行13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及宫颈锥切,将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重度炎症、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患者感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者分别为17例、21例、77例、33例、30例和13例,感染率依次为15%、35%、61%、94%、100%和100%。结论宫颈病变程度越严重,13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5.
张娴  武玉  张艳 《现代医药卫生》2022,(16):2730-2734
目的 探讨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该院确诊的79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63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组织标本,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8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5例。同时选取29例子宫平滑肌瘤行子宫全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HR-HPV感染情况。结果 癌前病变组中HSIL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宫颈癌组、对照组患者及癌前病变组中LSIL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HR-HPV感染率及感染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中,HPV16/18阳性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非HPV16/18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癌前病变组中,HPV16/18阳性患者DKK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非HPV16/18阳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K2常因其启动子高甲基化而失活,与宫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指导宫颈轻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Ⅰ)的治疗及随访方法。方法 CINⅠ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患者1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切除组(60例)应用转化区大环状切除术(LLETZ)切除宫颈移行带,破坏组(60例)应用微波或电灼对宫颈病变表面进行破坏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不采取干预措施。结果治疗6个月后,切除组HPV转阴率明显高于破坏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切除组几乎全部转阴(96.7%),破坏组转阴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35.0%)(P〈0.05)。由此可见,切除治疗对CINⅠ患者的HPV清除效果最好,其次为破坏治疗,最后为观察治疗。各组间高、中、低负荷HPV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对照组中,高负荷患者无一例转阴,低负荷患者转阴率(53.3%)与中负荷患者(50.0%)类似(P〉0.05);破坏组中,中负荷患者转阴率(70.0%)比高负荷患者(52.6%)高,低负荷患者转阴率(95.2%)高于中、高负荷患者(P〈0.05);切除组中,HPV几乎全部转阴,与载量关系不大。切除治疗在HPV高、中、低负荷各组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破坏治疗和观察治疗在中、低负荷HPV患者中的转阴率均超过50.0%,在不能接受切除治疗的人群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结论对于病理诊断为CINⅠ的患者,HPV载量100-、已生育、出血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行LLETZ治疗,而载量1-99.99可考虑行破坏或观察治疗,但对于没有生育要求、随访困难及HPV持续阳性(超过1年)者则需考虑改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0例HPV-DNA阳性且病理活检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患者进行手术或物理治疗,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行HPV-DNA检测及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780例患者中常见HPV-DNA分型分别为16、52、58、18、33、31型;在CINⅠ患者中,HPV-52、58型检出率最高,在CINⅡ、CINⅢ、原位癌及浸润癌患者中,HPV-16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20例治疗后随访1年,其中432例(83.08%)HPV—DNA感染患者3个月至1年内消退,88例(16.92%)HPV感染未消退,其中细胞学检查为正常或炎症48例(54.55%),ASC.US14例(15.90%),LSIL22例(25%),HSIL4例(4.55%);HPV持续阳性患者中细胞学检查异常均高于HPV阴性患者。结论宫颈病变患者最常见HPV基因型为16、52、58、18、33、31型,尤其是HPV-16型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罗春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76-3277
目的 探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BV)的分布情况.方法 接诊194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其中CIN Ⅰ 83例,CIN Ⅱ65例,CIN Ⅲ 46例,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结果 (1)194例患者共检出HPV感染者77例(CIN Ⅰ 20例,CIN Ⅱ24例,CIN Ⅲ 33例),阳性率39.69%.(2)CIN Ⅰ患者以HPV 16、HPV 52、HPV 33感染率最高,分别为33.33%、20.83%、12.50%,CIN Ⅱ患者以HPV16、HPV 18、HPV 58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7.59%、24.14%、17.24%,CIN Ⅲ患者以HPV 16、HPV 52、HPV 58感染率最高,分别为35.90%、20.51%、20.51%.(3) HPV多重感染者12例,多重感染率10.81% (12/111),宫颈癌前病变CIN Ⅰ、CIN Ⅱ、CIN Ⅲ多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00%(3/20)、16.67% (4/24)、15.15%(5/33).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以HPV 16、HPV 18、HPV 52、HPV 58感染率高.检测HPV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的预防、控制及随访、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关系。方法用荧光PCR方法检测54例CIN患者和50例宫颈炎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HPV 6/11、16、18型DNA。结果CIN患者组的HPV16、18型DNA阳性率分别为51.8%(28/54)和29.6%(16/54),均高于宫颈炎患者组(P<0.01)。CINⅢ和CINⅡ患者组的HPV16型DNA阳性率分别为72.2%(13/18)和66.7%(12/18),均高于CINI患者组(P<0.01);CINⅢ患者组HPV18型DNA阳性率为61.1%(11/18),高于CINⅡ和CINI患者组(P<0.05,P<0.01)。结论HPV16、18型感染与中、重度CIN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张娴  武玉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24-2727
目的拟通过检测4株不同宫颈癌细胞系HeLa、CaSki、SiHa和C33A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以及分析去甲基化前后RASSF2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甲基化状态及细胞生物活性的变化,探讨宫颈癌发生的可能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作用前后RASSF2A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4株宫颈癌细胞系中RASSF2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ASSF2A基因表达变化,并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SiHa表现为完全甲基化状态,细胞系CaSki和C33A表现为部分甲基化状态。5-aza-dC可使宫颈癌细胞系部分去甲基化,并使RASSF2A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通过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生物学行为检测发现,通过5-aza-dC的诱导作用,其增殖能力和抗凋亡能力明显下降。结论甲基化是导致宫颈癌细胞中RASSF2A基因表达缺失或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去甲基化药物5-aza-dC能够逆转宫颈癌细胞系RASSF2A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水平,提高RASSF2A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示RASSF2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去甲基化干预是否有效的分子学标志物,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DNMT1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及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以探讨DNMT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2例散发性乳腺癌与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甲基特异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97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乳腺纤维腺瘤相比,乳腺癌组织中DNM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3);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DNMT1蛋白表达量增多(P=0.014);用甲基特异化PCR法检测97例乳腺癌标本中BRCA1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19.6%;DNMT1蛋白的表达与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呈正相关(r=0.349,P<0.01);BRCA1和DNMT1阳性表达有降低患者总体生存期(OS)(P=0.059,P=0.041)和无病生存期(DFS)(P=0.054,P=0.026)的趋势。结论乳腺癌中DNMT1蛋白高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并且可能存在DNMT1催化BRCA1基因甲基化,从而下调BRCA1蛋白表达,进而导致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机制,提示抑制DNMT1可能利于乳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诊断和顶后评估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47例胃腺癌患者、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旁组织标本以及术前、术后血标本行对照研究。结果胃腺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34.0%(16/47),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3.3%,1/30)和健康对照者(0%)(P〈0.01)。16例胃腺癌组织中5例(31.2%)检测到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癌分化程度、有关转移以及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可望为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究血浆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期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作为B组,另选取80例正常宫颈组织切除者作为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宫颈癌组织、CIN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及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CP)进行检测。比较三组组织、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分析宫颈癌病理特征与RUNX3启动子甲基化表达及RUNX3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A组组织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86.25%,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73.75%;B组组织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33.75%,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26.25%;C组组织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3.75%,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0;A组组织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和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组织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宫颈癌患者RUNX3蛋白异常表达与淋巴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常可提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为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宫颈癌DKK-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宫颈癌患者和健康女性宫颈活检组织或术后病理组织DKK-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比较其差异并分析宫颈癌患者DKK-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患者DKK-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P<0.05);宫颈癌患者DKK-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年龄、吸烟史、酗酒史和病理类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PV感染、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DKK-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且与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研究比较深入的乳腺癌的抑癌基因。BRCA1基因失活,将会促进乳腺癌的发生。目前的研究成果比较倾向于认为:BRCA1基因突变与遗传性乳腺癌关系比较密切,基因突变位点多种多样,不同种族间各异;而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启动子甲基化是BRCA1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并且与散发性乳腺癌的病理学、免疫学及临床特征等参数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中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TIMP一3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与骨关节炎(OA)的关联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14例健康人的正常关节软骨细胞和35例骨关节炎(OA)患者软骨细胞TIMP-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OA患者和健康人关节软骨中TIMP-3基因启动子区均有甲基化修饰,其阳性率分别为74.3%(26/35)和35.7%(5/14),0A组TIMP-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14例健康人中,软骨细胞TIMP-3蛋白表达阳性10例(71.4%),而35例OA患者中,软骨细胞TIMP-3蛋白表达阳性11例(31.4%)。24例OA患者软骨细胞蛋白表达阴性的标本中.TIMP-3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21例(87.5%);26例TIMP-3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的标本中,蛋白表达阴性21例(80.8%),TIMP-3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是OA患者关节软骨细胞TIMP-3表达失活的主要机制之一,其可能参与了OA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侠  郝文胜  刘馨  王熙才 《安徽医药》2018,22(12):2283-2286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宫颈癌可通过手术根治,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且生活质量不甚理想。靶向治疗是继传统治疗方法以外的一种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贝伐单抗是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作用机制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该文综述了有关贝伐单抗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58例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58例中,NSCLC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26例(44.8%),明显多于癌旁正常肺组织的10例(17.2%)(P<0.01)。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NSCLC组织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在NSCL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