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与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例患者采用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分析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预后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颅内压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1d、术后第3d观察组的颅内压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20.97%低于对照组的39.5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的MMSE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均高于同时刻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达到预后良好的有39例(62.9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例(43.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较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尽早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标准(一侧)去骨瓣减压术。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NIHSS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颅内压、NIH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量表评分、颅内压检测结果均较术前改善,研究组颅内压、NHISS量表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可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去骨瓣减压组26例和标准外伤大骨瓣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结果.结果:改良去骨瓣减压组术后1周、2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标准外伤大骨瓣组高(P<0.05或P<0.01);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改良去骨瓣减压组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比传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更能充分减压,能有效保护脑功能,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减压窗明显膨出患者的早期颅骨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减压窗明显膨出患者52例,其中采用术后常规颅骨修补(≥6个月)治疗患者26例为对照组,采用早期颅骨修补(〈6个月)治疗患者2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GOS评分、KP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结果颅脑创伤后15个月时观察组GOS评分、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颅脑创伤后15个月的GOS评分、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时观察组GOS评分、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康复人数、针灸人数均多于对照组,观察组高压氧治疗超过20 d人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可以明显改善去骨瓣减压术后减压窗明显膨出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颅腔的生理完整性,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严格掌握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所有入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前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术后1、3、7 d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仅1例出现急性脑膨出,而对照组6例出现急性脑膨出,两组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vs 20.0%,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较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更具优势,可以显著降低颅内压,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颅脑损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予以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研究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改良方案治疗。分析2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相关安全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颅内压稳定、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总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2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患者GC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04%,对照组为5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0,P〈0.05)。两组手术时间(t=11.720,P=0),术中出血量(t=17.904,P=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GCS评分结果为(10.57±1.47)分,对照组为(8.59±3.2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59,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0,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改良切口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改善患者预后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给予改良切口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为改良组,2013年6月~2014年6月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4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颅内压恢复平稳时间、手术时间等)、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颅内压恢复平稳时间等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中度残疾例数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植物状态、死亡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903,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P<0.05)。结论:改良切口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恢复平稳时间,提高GCS评分,且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双侧去骨瓣与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及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颅内压、GCS评分及重度残疾、植物人、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而言,采用双侧去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对比改良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在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去骨瓣减压术+醒脑静注液)和对照组(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每组各62例,疗程4周,用术后28 d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颅内压稳定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来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在此期间,并对肺部感染,高热等不良反应进行记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恢复稳定颅内压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28 d GCS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肺部感染,高热及不良反应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的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减少肺部感染和高热的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12月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7%、50.0%比12.9%、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观察组GOS评价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7%比16.7%),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比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比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其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治疗效果及术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鹿邑真源医院收治的58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9例。研究组接受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入院时及术后第1、3、5天颅内压及术后第1天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两组颅内压较术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90%比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郑艳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46-47,50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31例为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颅内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良好率(35.5%)明显高于对照组(13.3%),观察组病死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1%)明显低于对照组(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双侧不对称性重型颅脑损伤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降低患者颅内压、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切口疝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去骨瓣减压患者与骨瓣回纳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并进一步探讨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指征。方法收集已行血肿清除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0例;根据术中手术方式分为去骨瓣组和骨瓣回纳组。通过术后对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保留骨瓣的指征。结果2组患者术前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瓣回纳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去骨瓣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骨瓣回纳组GOS评分良好率为52.4%明显高于去骨瓣组的25.6%(P<0.05),病死率及致残率分别为5.6%、35.5%明显低于去骨瓣组的11.5%、50.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肿清除后如脑组织原发伤较轻,脑搏动良好,脑肿胀不严重者,应尽量保留骨瓣,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周晓成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079-4080
目的探讨阶梯减压式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阶梯减压式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NC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使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膨出、术后脑梗死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NCSE评分均高于术前,观察组NC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阶梯减压式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挫裂伤的短期及长期疗效,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大小骨窗的疗效差别。方法104例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ed craniectomy,DC)治疗,观察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及头颅CT中线移位和基底池形态改变以判定减压术的短期效果;分析3个月后Glasgow outcome score(GOS)预后评分以判定减压术的长期效果;按骨窗范围大小分为大骨瓣组和中等骨瓣组,分析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后,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于270 mmH2O以下,P<0.05;术后第3天、第7天颅内压与术前颅内压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手术后颅脑CT显示的中线移位程度与基底池形态较术前CT均有明显改善,P<0.05;中等骨瓣组术后第3天颅内压较大骨瓣组为低,P<0.05;但第7天颅内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伤后3个月随访结果:恢复良好50例(48.1%)、轻残16例(15.4%)、重残14例(13.4%)、植物生存3例(2.9%)、死亡21例(20.2%),而且统计分析得出中等骨瓣组预后优于大骨瓣组,P<0.05;大、中等骨瓣组的常见手术并发症急性脑膨出、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术后外伤性癫痫、切口疝、颅内感染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挫裂伤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术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及改善CT影像学征象,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重残率,从而改善脑挫裂伤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早期进行中等骨瓣减压术的疗效优于大骨瓣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仪对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只做单纯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基础上联合亚低温,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周,ESS、GO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PC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51.3%,高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给予亚低温治疗仪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SB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南召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术后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SBI,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56-58
目的?观察不同减压方式对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来诊时间排序,序列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45 d后的死亡率、清醒率以及患者意识恢复时间。随访患者6个月,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5 d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后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预后不良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大骨瓣减压术比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尉军 《中外医疗》2013,32(21):38-39
目的分析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10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50例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为52%,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疗效显著,满意度较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