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范化教学模式对口腔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为口腔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流程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新入职护士共69人,培训周期均为3个月。2016年新入职护士34人采用传统培训模式为对照组;2017年新入职护士35人采用规范化培训模式为观察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士进行操作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生满意度调查评价。结果观察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理论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培训后,各项操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的各项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对口腔专科护士四手操作的规范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医生、患者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实现了新护士从临床护士到口腔专科护士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导师制联合巴林特小组法在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7月和2019年7月新入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7月新入职护士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带教和培训方法进行规范化培训;2019年7月新入职护士46名作为观察组,实施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及巴林特小组法进行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结束时临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培训满意度及核心能力的得分。结果 规范化培训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临床理论知识考核得分为(87.67±2.72)分,操作技能考核得分为(90.26±2.22)分,培训满意度为(91.91±2.54)分,核心能力得分为(189.35±5.1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78±6.67)分、(82.24±3.64)分、(81.04±3.05)分及(175.60±4.14)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双导师制联合巴林特小组法进行规范化培训可有效帮助新入职护士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培训路径表对内分泌科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内分泌科新入职的33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式培训1年;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新入职的26名护士作为观察组,使用培训路径表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1年;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前后基础、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临床实践能力,不良事件发生及医护人员、住院患者对新护士的满意度测评。结果经过规范化培训后,观察组新护士基础知识、操作成绩以及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媒体制作、健康教育、护理查房、授课能力等临床实践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及住院患者对观察组新护士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1例,对照组发生9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培训路径表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内分泌科新护士基础、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提高了新护士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障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安全,提高医务人员及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现场交叉点评方法 对轮科新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考核,以提高其护理操作技能水平.方法 将2005年7月-2009年6月在我科轮科的新护士随机分为两组,以2005年7月-2007年6月的64名轮科新护士为对照组,2007年7月-2009年6月的72名轮科新护士为实验组.两组新护士均参与相同项目的 护理技能的培训考核,但采用不同技能考核评价方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考核一点评"的方法 ;实验组则采用"新护士现场交叉点评"的考核方法 .结果 两组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轮科新护士护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现场交叉点评方法 应用于轮科新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可使轮科新护士对教学满意度及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信阳地区“3+2”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效果,以期为信阳地区的“3+2”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22年7月随机抽取于“3+2”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内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5名助理全科医生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未接受过规范化培训的45名助理全科医生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结果:培训前,两组学生理论考核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学生理论考核及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及操作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培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信阳地区“3+2”助理全科医生的培训效果,提高助理全科医生对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工作坊模式在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工作的90名低年资护士,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工作坊组,每组4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模式,工作坊组采取工作坊模式。每周培训2次,每次2 h。比较两组护士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核得分、综合能力考核评分,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两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核得分均较培训前升高,且工作坊组高于对照组(P<0.05)。工作坊组培训后的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急救配合能力、工作效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工作坊组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工作坊模式用于低年资护士可强化其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增强护士综合能力,提高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互式教学在新生儿科新护士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科时间将新护士分为对照组26人和观察组34人,分别采用常规教学法和交互式教学法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独立思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团队意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培训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互式教学有助提高新生儿科新护士新生儿窒息复苏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发生针刺伤的9名精神科护士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发生针刺伤的3名精神科护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原有管理模式进行预防针刺伤方面的培训,观察组护士采用循环管理(PDCA)模式进行预防针刺伤方面的培训。观察两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和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测评方面,对照组为92.23%,观察组为97.56%。结论:采用PDCA对精神科护士进行系统的针刺伤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确实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方亮  郑琴  周颖  王婷  熊晓云 《黑龙江医学》2017,(11):1123-1125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式上台笔记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培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01—2013-12间进入手术室的28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2014-01—2016-12间进入手术室的27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上台笔记管理办法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鲶鱼效应式上台笔记管理模式进行培训。结果培训后两组手术室新护士各专科理论考核成绩、手术医生对其专科配合满意度、沟通能力满意度、应急反应满意度、物品准备满意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批次培训的新护士上台笔记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鲶鱼效应式上台笔记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情景模拟演练对提高ICU新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新入ICU护士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情景教学,比较两组护士培训结束后考核成绩、医师对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结果: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新护士培训后考核理论、技能成绩、综合能力测评均高于对照组、提高了医师对护士抢救配合的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情景模拟教学能提高ICU新护士的理论、技能、综合能力、医生对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的成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