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菌体小半透明,要想更清楚地观察其大小和形态,需经染色和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有单染法和复染法。复染法是用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可将细菌染成不同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外还能鉴别细菌。主要有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笔者为了克服传统染色方法存在的不足,将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荚膜染色法、  相似文献   

2.
郭震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4):372-373
<正>经过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一些常用细菌染色方法通过改良,能有效提高细菌染色的质量,使学生能更清楚、细致地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本研究就微生物实验教学中一些常用细菌染色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细胞壁染色法的改良及真菌细胞壁染色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壁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重要结构,具有坚韧性和弹性,与微生物形态的维持、分裂繁殖、代谢等生理特性密切相关。细胞壁也是许多抗生素及溶菌酶等药物作用的靶位点,因此成为微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到细胞壁,通常使用超薄切片电镜法、细胞壁染色法观察。超薄切片电镜法往往受到仪器设备的限制,而且价格昂贵,操作技术不易掌握,很难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而传统的细胞壁染色法适用的细菌种类较为局限,染色效果也不很明显,尤其对于真菌细胞壁染色效果更差。为了使细胞壁染色技术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对原来的细菌细胞壁染色方法进行了改良,并且对真菌细胞壁进行了染色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柳洁  马晓健 《怀化医专学报》2004,3(1):17-18,i001,i002
目的:为了更清晰地显示脑垂体三种嗜色细胞,筛选出优秀的染色方法。方法:取成年雌狗脑垂体,Zenker液固定,分别用苏木精一伊红和Mallory氏两种染色方法相比较。结果: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不易区分三种嗜色细胞。而采用的Mallory氏染色方法。能够较清楚地区分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结论:Mallory氏染色法能够较清楚地显示脑垂体三种嗜色细胞结构。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优良的切片标本。  相似文献   

5.
王彦芳  张洲  寇卉 《吉林医学》2012,33(24):5155-5156
目的:比较Diff-Quik染色法与改良巴氏染色法对精子形态染色效果,寻找简单、快速、准确的精子形态染色方法,替代传统的改良巴氏染色法。方法:选取83份精液标本,每份标本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染色法对精液图片进行染色,分析两种染色方法的结果。结果:两种染色方法对精子形态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方法对精子正常形态率的评估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926,P<0.01)。结论:Diff-Quik染色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精子形态染色方法,可以替代改良巴氏染色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种尿沉渣染色法的最佳染色条件及效果.方法:180例尿沉渣异常标本,分别采用尿沉渣Sternheimer染色法(S染色法)、尿沉渣Sternheimer-Malbin改良染色法(S-M染色法)、Berhe-Muhlberg染色法(B-M染色法)、阿利新兰-中性红染色法(阿-中染色法)及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瑞-姬染色法)进行染色,观察5种染色方法最佳效果时的染液与尿液比例及染色时间.结果:尿沉渣S和S-M染色法染液与尿液比例2∶1和1∶1染2~5 min时背景清晰,S染色法有形成分结构清晰易辨别,S-M染色法有形成分结构着色略差,两者比较差别不大(P>0.05);B-M染色法、阿-中染色法及瑞-姬染色法染色法有形成分的着色与背景相似,结构模糊,细菌不着色,杂质较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S、S-M染色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S和S-M染色法染色效果佳,尤以S染色法最佳.  相似文献   

7.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由Ziehl-Neelsen首创,因此也称萋—纳氏抗酸染色法.经此法染色后可将细菌分为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两大类.抗酸性细菌中致病的主要是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这类细菌因菌体内含大量脂类,采用一般染色法难以着色,需采用加热并延长染色时间方可着色.然而,通过加热进行染色,存在着一些不便之处.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抗酸染色法进行了改革,即石炭酸复红液染色不加温.经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有达到与传统的抗酸染色法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革兰染色法是丹麦细菌学家christiangram在1884年创建的细菌鉴别染色法(differential staining),是鉴定细菌最基本的方法。标本直接或沉渣涂片革兰染色(简称涂片染色,下同)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日常检查方法,也是卫生部《全国检验操作规程》所规定的必检内容。革兰染色,一百多年来沿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本文重点阐述涂片染色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3种染色方法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根不同发育时期的染色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出生后第5、7、14、21天的ICR小鼠,制备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冠状切片,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法和Gomori染色法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比较染色结果。结果 在小鼠出生后第5天(PN5)至PN7为牙根发育起始阶段,H-E染色显示: 成牙本质细胞、成釉细胞及上皮根鞘细胞形态最为清晰;Masson染色法显示: 图片色彩鲜艳,牙釉质、牙本质及前期牙本质间层次分明;Gomori染色方法显示: 细胞核呈单一的蓝黑色,但软、硬组织对比度不佳。从PN14小鼠牙齿开始萌出到PN21牙根发育基本完成阶段,H-E染色显示: 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及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形态最为清晰;Masson染色法显示: 牙骨质与牙槽骨间的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牙槽骨形态清晰;而Gomori染色效果总体不佳。结论 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根不同发育时期,3种染色方法各有优势。H-E染色适用于各类细胞形态的观察,Masson染色适用于牙体硬组织及骨组织的观察,Gomori染色法总体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种特殊染色法在骨关节组织中的染色规律及其在骨关节炎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各10只,根据改良Hulth法造模,6周后膝关节取材。对标本固定、脱钙后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分别采用HE、番红-固绿、AB-PAS、甲苯胺蓝、Van Gieson染色和Mallory染色,观察骨关节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几种染色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HE染色显示关节一般组织形态结构,可见模型组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发生骨性关节炎病理变化;番红-固绿染色法中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界限(黏合线)以及潮线显示清晰,软骨基质中糖胺聚糖含量减少,纤维成分增多;AB-PAS染色显示骨关节炎软骨基质糖胺聚糖尤其是酸性糖胺聚糖含量减少;甲苯胺蓝染色显示骨关节炎软骨的酸性糖胺聚糖减少;Van Gieson染色和Mallory染色可显示骨关节组织中的胶原纤维,但组织结构界限不够清晰。结论在骨性关节炎的组织形态学研究中,通过常规HE染色,结合番红-固绿染色法和AB-PAS染色法,能较客观全面地获得关节组织形态学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增强抗酸染色法的脱色次数,提高对阳性细菌的检出率。方法:标本染色后再用酸性酒精进行二次脱色,直至大部分关兰退掉为止,待干镜检。结果:染色背景清晰,细菌形态明显,易于辨认。检出率提高5倍~10倍。结论:改进后的染色法简单,省工省时、成本低,阳性细菌的检出率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值得在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常规HE染色对典型的浆细胞根据形态及着色特点不难确认。但对于不典型的或为了观察研究其形态结构特点,需用特殊方法显示。以往一般选用天青11伊红染色或Unna甲基蓝伊红染色法,胞核和胞浆都为蓝色,前者为深蓝,后者为浅蓝。然而这两种染色的结果都不够分明。我们改用Feulg6n一亚甲蓝染色法,染色的结果胞核为红色,胞浆成绿色,这样对比度就十分明显,容易辨认;该染色法尤其适合于显微细胞分光光度计测定和彩色图象分析法。具体方法如下。毛试剂配制1.110%中性福尔马林或Bouin氏液l.22%Schat试剂蒸馏水192M浓盐酸stul亚硫酸钠s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染色方法,选择既简单又能客观反映S180肉瘤细胞特征的染色方法。方法使用HE染色法、巴氏染色法及快速染色法对S180肉瘤细胞腹水涂片进行观察。结果快速染色法操作简便;细胞结构最大限度保持原状;细胞质、细胞核、核仁之问色差较大,易于区别,能够最大限度反应细胞原有特征。结论在观察S180肉瘤细胞腹水涂片时,用快速染色法优于HE染色法和巴氏染色法。  相似文献   

14.
机遇就是人们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由于某种偶然的事件和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的自然现象,并由此导致了科学技术的新进步。这种新的自然发现称为机遇。众所周知的革兰氏染色法(Gram's Stain)就是由丹麦的Gram医生于1884年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发现的,故名为革兰氏染色法。这一发现可谓医学研究中机遇的又一个丰碑。自1676年荷兰的制镜工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镜片创造了第一架能放大270倍的原始显微镜并正确地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之后,细菌学方面的研究进入了方兴未艾的时期,细菌染色法是当时各国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但经过长期的研究细菌染色也仅限于单染色法,即经过染色后只能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一般形态,不能通过染色将细菌分类。1884年丹麦的Gram医生在进行这方  相似文献   

15.
微波抗酸染色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酸染色法是结核杆菌在形态学观察中极为重要的手段,其原理是标本片经染色后,抗酸菌与其它非抗酸菌染色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清楚地看到结核杆菌的形态及染色性。传统染色法比较复杂同时存在以下缺点:①需要用酒精灯加热,时间长,不易掌握;②材料耗省大;③加热时蒸发石炭酸对人体有害。为此,本文通过反复实验摸索建立卡介苗涂片进行微波加热染色,染色结果极佳。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教学的需要。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取卡介苗(当地疾控中心购买1支),用2ml蒸馏水溶解,加5~6滴卡介苗于健康人的痰液中,混匀,涂片,干燥后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DNA酸解后甲基酸--派洛宁染色进行改良并用于肿瘤诊断。方法 收集已明确诊断的常规外检标本胃癌及食管癌共126例,应用改良染色法对DNA酸解后组织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被染组织色彩艳丽可清楚显示肿瘤细胞的染色强度及染色数量,清楚显示肥大细胞的形态特点,也显示其他多种组织成分。结论 DNA酸解后甲基绿--派洛宁改良染色法可用于判定肿瘤的增殖活性及分化程度,用于区别良、恶性病变,也适用于其他病理外检的诊断及组织形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整染色技术观察兔脊神经节细胞尼氏体常态下的形态与结构特征.方法:通过煌焦油紫(Bright cresyl violet)、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硫堇(Thionin)和橙黄G、磷钨酸(Orange G, Phosphotungstic acid)双重组合染色法(简称BTT-OP法)显示脊神经节(C1~L7)细胞尼氏体形状.结果:小细胞尼氏体染色多呈均匀细颗粒状;大、中型细胞的尼氏体形状分3种:(1)尼氏体呈小块状围绕核呈同心圆状排列;(2)尼氏体呈小块状,在核周均匀分布;(3)尼氏体呈小颗粒状.结论:BTT-OP染色法可清楚显示兔脊神经节细胞尼氏体形态结构,通过观察发现脊神经节大、中、小细胞尼氏体形状与排列不同.  相似文献   

18.
脑垂体染色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改进脑垂体的染色方法,更清晰地显示腺垂体内各种细胞的形态特点,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②方法 应用改良染色液显示脑垂体的组织结构。③结果 用传统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不易区分各种细胞,而采用混合染色液显示脑垂体组织结构效果好,既能观察脑垂体器官又能区分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④结论 混合染色法能够显示脑垂体组织结构,使各种细胞的形态特点清晰可辨,可为实验教学提供优良的切片标本。  相似文献   

19.
改良的细菌荚膜染色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荚膜(capsule)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其厚度≥0.2 μm且边界明显.通常认为荚膜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在细菌鉴定中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细菌荚膜染色法有Hiss法、Muir法、墨汁负染法以及常用的吕氏美蓝染色法等,但这些荚膜染色法的染色效果往往不够理想[1~4].改良荚膜染色法是在吕氏美蓝染色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染色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四种染色方法制作白血病细胞血涂片标本的效果。[方法]Wright氏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为10、15、20 min;Giemsa氏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10、15、20 min;Wright氏-Giemsa氏混合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10、15、20 min;Wright氏-Giemsa氏分步联合染色法,染色时间分别10、15、20 min。[结果]Wright氏-Giemsa氏分步联合染色法对前三种染色法起互补作用,其染色法制作的标本兼有前三种方法的优点,即对细胞核着色程度适中,细胞核结构和色泽清晰艳丽,对细胞核结构的识别较佳;可以使细胞质颗粒着色较好,色泽纯正,易于观察辨认。[结论]Wright氏-Giemsa氏分步联合染色法制作的标本,染色效果最佳,易于观察辨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