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娩镇痛汇编大力开展产科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娩镇痛作为产科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地向前发展和普及.分娩镇痛,需兼顾母体和新生儿的安全.应用任何镇痛方法和镇痛药物时,不仅要考虑产妇在妊娠期的特殊病理生理变化和镇痛术对产妇的影响,还应了解药物通过胎盘的速度、剂量,镇痛后产程、产力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良好的分娩镇痛不仅应能有效控制分娩疼痛,还应有助于降低母体和围产期婴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分娩镇痛的认同,在发达国家,分娩镇痛日益普及,据统计1999年美国分娩镇痛率高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
平衡镇痛用于术后镇痛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衡镇痛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改进镇痛的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通过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镇痛药可改善镇痛 效果,但关于能否减少不良反应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3.
超前镇痛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超前镇痛的机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已获得很大进展。对其临床效应评价不一,本文就超前镇痛临床研究进展及临床研究分歧的原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新近资料不仅提供了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剖宫产率、阴道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影响的进展,而且它与持续性枕后位和产妇发烧的关系也受到关注.改进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的关键是减小对分娩不利影响并保证产妇满意镇痛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采用低浓度局麻药复合阿片类药硬膜外镇痛,设置大容量PCEA和长锁定时间的输注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提前预置硬膜外导管,根据产妇需要开始镇痛的个体化镇痛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标签开放的随机对照研究。选择单胎、足月、头位妊娠初产妇,年龄18~35岁,随机分为两组。个体化组产妇在产程开始(出现规律宫缩、宫颈接近消失)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当产妇有镇痛需求且NRS评分≥5分时给予硬膜外镇痛;对照组在宫口开大1 cm时行硬膜外镇痛。主要研究终点是分娩过程最严重疼痛NRS评分及分娩时NRS评分≥7分产妇比例。结果194例产妇完成研究,分娩过程中两组最严重疼痛程度NRS评分[个体化组9(8~10)分vs对照组9(8~10)分,P=0.201]及分娩时NRS评分≥7分产妇比例[个体化组94例(96.9%)vs对照组89例(91.8%),P=0.1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胎、足月、头位且产科评估可试行阴道分娩的产妇,根据产妇需求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与传统的镇痛时机(宫口开放1 cm)相当。  相似文献   

6.
镇痛泵以其操作简单、能持续稳定镇痛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手术后镇痛。我院自1998年使用一次性镇痛泵(Accuffer持续型硅胶囊注入器,容量100ml,注速2ml/h)以来,完成手术后镇痛185例,镇痛效果基本满意,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对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观察组)及静脉镇痛组(对照组)各25例。观察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结果两种镇痛方法对肠蠕动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对患者肠蠕动恢复无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平衡镇痛用于术后镇痛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平衡镇痛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改进镇痛的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通过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镇痛药可改善镇痛效果,但关于能否减少不良反应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9.
超前镇痛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超前镇痛的机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已获得很大进展。对其临床效应评价不一,本文就超前镇痛临床研究进展及临床研究发歧的原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术后镇痛(PC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手术后的镇痛,使手术后的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减少伤害性刺激,避免机体躯体性和内分泌的不良反应,加速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本研究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静脉镇痛(PCIA)与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镇痛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镇痛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对提高镇痛效果而言,合理的给药方式比起采用何种镇痛药物更为重要。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大量镇痛方法学研究集中于探讨有效的给药途径。其中,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方法在镇痛领域正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此外,随着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研究的深入,以及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研制了几种无创性给予阿片类药物的装置和方法,如经皮芬太尼贴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针对吗啡镇痛耐受已经开展了许多研究,通常认为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涉及许多生物因子和神经传导通路,并且其中的许多因素和环节尚未被完全阐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细胞间和/或细胞内的一种递质,研究发现它在吗啡镇痛作用及其镇痛耐受中发挥着重要调制作用.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解决吗啡镇痛耐受这一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麻醉和镇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重点讨论了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并对硬膜外麻醉和镇痛与安麻合并硬膜外镇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术后静脉镇痛或硬膜外镇痛已开展多年 ,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是根据我院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 ,观察国产静脉镇痛泵在术后静脉或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并发恶心、呕吐、尿潴留、肠鸣音恢复 ,肛门排气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选择 160例择期或急诊手术 ,以硬膜外或静吸复合全麻病人 ,ASAⅠ~Ⅱ级 ,其中男性 60例 ,女性 10 0例 ,年龄 16~ 70岁。施行手术种类 :胆囊切除、胃癌根治术、子宫肌瘤腹式切除、剖宫产术、腹腔肿瘤切除术、前列腺增生摘除术、下肢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手术 ,下腹部和下肢手术以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结合自控镇痛宣教在胸科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60例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组(Ⅰ组)和普通电子镇痛泵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无线镇痛泵监控系统进行术后镇痛并选择多个时间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后镇痛宣教,Ⅱ组采用普通电子镇痛泵.记录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使用镇痛泵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和麻醉医师被动回访率等. 结果 与Ⅱ组比较,Ⅰ组4、8、12、24 h的NRS评分均较低(P<0.05);麻醉医师被动回访率Ⅰ组3例占10%、Ⅱ组13例占43.3%(P<0.05);Ⅰ组通过远程数据监测发现报警信息8次,Ⅱ组接到病房反馈镇痛不足有13次,至病房进行有效处理的时间Ⅰ组(9±3) min、Ⅱ组(13±7) min(P<0.05);Ⅰ组术后4、8、12、24 h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Ⅱ组(P<0.05).结论 无线远程镇痛泵监控系统结合宣教在胸科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可以为患者实施个体化镇痛管理,改善了镇痛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病人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观察PCA技术用于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8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ASAⅠ~Ⅱ级,均系单胎头先露,随机分为3组。A组n=20:于宫口开至3cm,固定后给0.1%布比卡因+0.001%芬太尼混合液3ml,5min后无异...  相似文献   

17.
超前镇痛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前镇痛是通过防止外周和中枢敏化来降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的一种镇痛方法.现介绍超前镇痛的机制、临床常用方法及药物,并展望超前镇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普通电子镇痛泵比较,评价无线镇痛泵系统应用于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优越性。方法将100例术后需静脉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W组和C组,各50例。W组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C组采用普通电子镇痛泵。以首次量(负荷量)+持续给药+自控给药行静脉自控给药(PCIA)48 h。配方:舒芬太尼0.04μg.kg-1.h-1+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参数:首次量5 mL,持续量2 mL/h,单次量3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1)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PCIA后1、6、12、24、48 h后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2)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总次数。(3)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的有效次数。(4)从接到信息到有效处理的时间(T)。(5)PCIA治疗后48 h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结果 2组1、6、12、24、48 h五个对应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按压自控键的总次数及有效次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组和C组的T分别为(10±5)min,和(15±6)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A治疗后48 h患者的总体满意度W组为92%,C组为7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电子镇痛泵比较,无线镇痛泵系统应用于患者术后静脉镇痛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缩短了有效处理时间,显著提高PCIA治疗后48 h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有利于实现患者自控镇痛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刺激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阻止感受伤害的传人及中枢神经的致敏,使伤害刺激的疼痛减轻。本文试图比较术前口服曲马多缓释片与术后曲马多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在甲状腺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441-1448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和自控静脉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BIOSIS,Ovid databases,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方法收集自收录至2013年02月01日的相关参考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Man5.0。[结果]共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入选文献为10篇英文,13篇中文。Meta分析结果显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的视觉模拟评分优于自控静脉镇痛组,术后24 h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WMD=-1.38,95%CI:-2.66-2.14,P<0.000 01),术后48 h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WMD=-1.27,95%CI:-1.70-2.14,P<0.000 01),术后48 h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WMD=-1.27,95%CI:-1.70-0.85,P<0.00001)。然而,数据分析结果还表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RR=0.35,95%CI:0.09-0.85,P<0.00001)。然而,数据分析结果还表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RR=0.35,95%CI:0.090.64,P=0.000 2)和头晕嗜睡发生率(RR=0.22,95%CI:0.120.64,P=0.000 2)和头晕嗜睡发生率(RR=0.22,95%CI:0.120.42,P<0.000 01)比自控静脉镇痛组高。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的低血压发生率(RR=1.06,95%CI:0.540.42,P<0.000 01)比自控静脉镇痛组高。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和自控静脉镇痛组的低血压发生率(RR=1.06,95%CI:0.542.07,P=0.87)、需要追加镇痛药例数(RR=0.56,95%CI:0.222.07,P=0.87)、需要追加镇痛药例数(RR=0.56,95%CI:0.221.48,P=0.24)和对镇痛效果满意例数(RR=1.92,95%CI:0.961.48,P=0.24)和对镇痛效果满意例数(RR=1.92,95%CI:0.963.84,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比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好,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副作用相对更多,由于患者对两者镇痛效果满意度及需要追加镇痛药物无明显差异,建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同时进一步探讨疼痛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