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英豪 《河北医学》2003,9(4):345-34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2例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结果: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高。结论: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有其特殊性.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因此,及早诊断,重视对原发病及伴随病的处理,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溃疡出血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接收的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中选择66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A组(采取常规治疗)和B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空腹胃液pH值以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后的A组对比,B组总疗效及治疗后的空腹胃液pH值更高,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应用于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中作用积极,能提高空腹胃液pH值,安全性良好,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分析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方法和护理心得,旨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死亡率,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引发并发症和消化道的再次出血。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及时护理救治,我们能够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54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作为治疗组,给予洛赛克40 mg,每天2次静脉注射.对照组40例,给予雷尼替丁0.1 g,每天2次静脉注射.入院后常规置胃管每天测胃液潜血和pH值.结果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3例,出血率5.5%,对照组6例,出血率15%(P<0.05);胃液pH测定治疗组pH值≥6,对照组pH值<2(P<0.05).结论早期足量应用胃酸抑制剂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液监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芳  郑佳坤 《广东医学》2000,21(4):309-310
目的 采用早期留置胃管持续监测胃液pH值的方法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方法 将60例患者按GCS评分相同搭配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入院12h内预防性应用法莫替丁,留置胃管,监测胃液pH值和隐血试验检查,对pH值〈3者,给予氢氧化铝凝胶胃管注入。另一组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60%,P〈0.05。结论 早期留置胃管监测胃液pH值和隐血试验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应  相似文献   

6.
刘杏仙  李秋平  罗惠明 《吉林医学》2007,28(14):1539-1540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58例神经外科重症术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8例常规术后防治上消化道出血,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不用碱性药中和胃酸),于手术后12h予胃肠内能全力等营养支持。测试2组患者术后上消化道出血、首次出血发生率及患者胃液pH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首次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液pH<4.0的患者中,对照组占74.3%,观察组占18.75%。结论: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31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早期留置胃管,及时行胃液、血、便化验室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8年3月至  相似文献   

8.
应用西安市第四制药厂研制的55%乳果糖糖浆20~30ml,2~3次/d、连用5d治疗40例氨性肝昏迷患者,降低血氨为40/40;受试者粪pH值均降至6以下;7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尿素氮值均未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符合既往无消化性溃疡出血病史且入院立即予插胃管并抽取胃液检验其隐血实验均为阴性条件的4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奥美拉唑4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8h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10万u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8h1次。疗程视病情决定,接受疗程不足3d者退出观察。检测治疗前和第24h、48h、72h等4个时间点的胃液pH值和行胃液隐血试验,观察治疗3d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h、48h、72h胃液p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有预防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保护胃黏膜,减轻炎症应激反应,协同维持胃内pH值等作用可能是原因。  相似文献   

10.
高星 《北京医学》2001,23(1):61
我院近年来采用西咪替丁静脉滴注,防治高原昏迷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对象:自1993年3月~1998年6月住院治疗的高原昏迷病人126例,其中发病至入院48小时以内93例,超过48小时33例;年龄16~30岁,平均23岁。既往无肝、肾及胃病史,入院后根据病史及临床症状并结合CT检查确诊。   2.方法:将≤48小时入院无消化道出血的71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3例常规给予西咪替丁800mg/24h,持续静脉滴注,根据病情需要测定胃液pH值及胃液隐血试验。对照组18例未予西咪替丁及其他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措施。两组均采用机械辅助呼吸、降颅压、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脑细胞恢复等综合治疗措施。对入院时伴上消化道出血者,即刻静脉注射西咪替丁200mg,然后西咪替丁800mg加入生理盐水1 000ml,24小时持续静脉滴注。   结 果   1.两组患者年龄、昏迷程度及CT检查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1.32%;对照组为44.44%。治疗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   3.出血程度:轻度:仅胃液隐血试验(+);中度:胃管内有咖啡样液体及柏油样大便,但血压平稳;重度:为呕血、便血引起血压明显下降,需输血予以维持。治疗组:轻度出血4例,中度出血2例,无重度出血,出血率为11.32%;而对照组分别为2、4、2例,为44.44%。两组比较,P<0.01。   4.检测两组上消化道出血较重者治疗后胃液pH值,治疗组pH值4~6;对照组pH值2~3。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5.对入院时伴上消化道出血的33例经治疗后,轻、中度及部分重度患者均予治愈,其中4例重度患者因院外滞留时间过长(>56小时)且血红蛋白<70g/L,于入院12小时内死亡。治愈率达87.88%(P<0.01)。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临床规律。方法 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42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三位病因为消化性溃疡(PU)、急性胃粘膜病变(AGMD)和食道胃底静脉张破裂出血(EGVB)。以寒冷季节发病较高。诱因以精神因素、饮酒、劳累及药物引起者多见。结论 在高发季节及精神应激期间,采取相应措施可望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观察奥美拉唑在预防及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将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对20例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1次/d。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为5%,病死率为0,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表明奥美拉唑是预防和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刘力 《北京医学》2005,27(12):714-7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3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经过,按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有无破入脑室系统分组,分别比较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4例(25.2%),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组36.4%,丘脑出血组31.6%,脑干出血组29.4%,脑叶出血组20%和局部基底节区出血组16.1%.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46.7%,无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17%.结论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丘脑、脑干部位,与出血量大有关,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附97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特点.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经急诊胃镜确诊的97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全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3%,以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为主要原因,占79%.出血量以中等量出血为多,占47%.出血量的多少和肝功能Child-Pagh分级有关,其中C级患者比例明显大于A和B级患者.内科综合治疗的止血率为87%.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占有相当比例;急诊胃镜检查对明确出血病因有重要意义;内科保守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23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30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 纤维胃镜检查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消化性溃疡103例,占44.8%;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46例,占20.0%;恶性肿瘤23例,占10.0%;其他原因引起的45例,占19.6%;不明原因13例,占5.6%。结论 消化性溃疡与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关系、发生率、表现形式及其内镜特点。方法:收集分析1985年1月-2000年12月间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做急诊胃镜。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线,2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曲线静脉破裂出血占38.26%,PHG出血占30.43%,消化性溃疡出血占29.57%,其它占1.74%。PHG的内镜主要表现为各种形态的充血和糜烂。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PHG是重要原因,非食管静脉曲线出血约占60%。  相似文献   

17.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诱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气分析、心力衰竭、损害消化道粘膜药物的应用等因素,并与同期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肺心病人上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心力衰竭和应用损害消化道粘膜的药物因素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其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上述诱发因素的慢性肺心病病人。结论早期干预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是减少肺心病人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骆艳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23-2624,2630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将两组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治疗遵从性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及治疗遵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综合状态。  相似文献   

19.
40例慢阻肺者五肽胃泌素泌酸试验,胃粘膜屏障功能、空腹胃液胆酸及空腹血清胃泌素的测定,发现无论在低氧血症或高二氧化碳血症状态,胃酸分泌均增高,胃粘膜屏障功能亦受损,与血P_aCO_2值呈一定的正相关,胃粘膜屏障损害比胃粘膜形态学改变更早出现。慢阻肺者空腹胃液胆酸与正常人比较并未增高,空腹血清胃泌素在慢阻肺及正常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清胃泌素在呼衰胃损害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间12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随访2个月~5年,无再出血,肝功能正常或好转,无肝性脑病发生,无死亡.结论 对于部分肝功较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者行急诊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止血效果确切,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