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米口袋不同萃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肺炎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找到米口袋抗菌消炎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水煎法和65%乙醇浸渍法分别得到米口袋水提物总浸膏和醇浸液总浸膏,再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总浸膏进行萃取,得到米口袋的不同萃取部位,然后利用药敏纸片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结果:水煎液的石油醚部位对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肺炎链球菌中度敏感,水煎液的氯仿部位对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中度敏感,65%醇浸液的乙酸乙酯部位对枯草杆菌中度敏感,65%醇浸液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部位对肺炎链球菌中度敏感,且水煎液的石油醚部位对枯草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最强,米口袋65%醇浸液的氯仿部位对肺炎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强。结论:米口袋抗菌消炎的有效部位主要是水煎液的石油醚、氯仿萃取部位及醇浸液的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两株野生鹅膏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有效成分,并测定有效成分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方法 从四川地区采集的两株野生鹅膏菌子实体,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两株菌进行分类鉴定;应用石油醚、氯仿、甲醇和水对鹅膏菌子实体进行萃取,用MTT方法测定所得组分对人胃癌细胞(MGC)和人结肠癌细胞( Lovo)的体外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复方清肝明目汤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提供化学研究基础。方法以水煎煮提取,石油醚萃取,石油醚部位以NaOH,HCl及氯仿萃取纯化,氯仿纯化液再以5%NaHCO3-氯仿及5%Na2CO3-氯仿CCD法粗分,最后用硅胶干柱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结果此两个单体化合物经MS、IR及1H-NMR鉴定为大黄素甲醚(physcion)和大黄酚(chrysophanol)。结论此两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毒黄素对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毒黄素对某些器官的中毒机理。方法 利用从酵米面椰毒假单胞菌中所分离提取出的毒黄素对18例人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进行测定。结果 乳酸脱氢酶总活力下降,LDH1受抑制,活性下降,差异显著。结论 毒黄素可抑制心肌能量供应,毒害心肌。  相似文献   

5.
毒黄素对酵母菌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椰毒假单胞菌为引起酵米面和变质银耳中毒的病原菌。毒黄素是该菌产生的一种毒素。为探讨毒黄素中毒机理及寻找对毒黄素的解毒方法,我们用气体压力计法研究了毒黄素对啤酒酵母和缺陷酵母“58”两种菌株耗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毒黄素有增加这两株酵母菌耗氧量的作用,实验也证实了毒黄素在促进这两株酵母菌耗氧量增加的同时有过氧化氢生成或生成增加。研究毒黄素对啤酒酵母氧化磷酸化的影响,显示毒黄素对氧化磷酸化有抑制作用,P/O比值降低,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厚朴皮和厚朴花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以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菌,测定厚朴花和厚朴皮的石油醚萃取液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从而对比研究厚朴花和厚朴皮石油醚萃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厚朴花和厚朴皮的石油醚萃取液对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都产生了明显的抑菌圈。结论厚朴花萃取物和厚朴皮萃取物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不同部位对血管内皮增殖的影响. 方法 用正丁醇、石油醚、氯仿萃取血府逐瘀汤水提液,得不同萃取物及萃取剩余物制备大鼠含药血清,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处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VEGF的浓度,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iNOS、NO的浓度. 结果 氯仿萃取物及萃取剩余物细胞培养液中VEGF、iNOS、NO含量明显增高. 结论 血府逐瘀汤氯仿提取部位及提取后剩余物部位有明显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脂麻杆抗炎镇痛有效部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麻杆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部位萃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筛选脂麻杆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致肉芽肿炎症模型,观察脂麻杆各溶剂部位的抗炎作用;以热板法试验了解其镇痛作用。结果脂麻杆石油醚、氯仿部位有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作用;热板法观察脂麻杆各溶剂部位的镇痛作用不明显。结论脂麻杆石油醚、氯仿溶剂部位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从椰毒假单胞菌(Pseudomona cocovenenans)中所分离提取的毒黄素(toxoflavin)对黄嘌呤氧化酶(EC.1.2.3.2)作用的动力学试验表明,毒黄素是此酶的非必需激活剂,而且对以次黄嘌呤为底物的反应的激活作用明显高于以黄嘌呤为底物的反应。此激活作用属于部分混合型。这一结果为探寻毒黄素对人的致毒机理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0.
田凤丽  马麦生  钱震雯  楚海荣 《医学综述》2007,13(23):1822-1824
椰毒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酵米面和银耳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毒黄素是此菌产生的一种毒素,近年来对毒黄素的分离提取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毒机制从对呼吸链电子传递体的旁路作用、抑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活力、对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以及微核技术测其诱变实验的研究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另有研究发现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观察毒黄素能够损伤小鼠组织和人血细胞自由基,本文就毒黄素的化学提取分离、中毒机制以及生理生化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