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方便取样原则,在我国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选择760例年龄16~65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双相障碍门诊和住院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调查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处方方式.结果 (1)760例患者中,门诊患者为329例(43.3%);住院患者为431例(56.7%);男436例(57.4%),女318例(41.8%),缺失6例(0.8%)数据.(2) >2/3的患者表现为情感高涨(481例,63.3%)、活动增多(513例,67.5%)及思维奔逸(436例,57.4%),162例(21.3%)患者以抑郁表现为主,60例(7.9%)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48例(6.3%)患者有自杀观念或行为.住院患者处于急性治疗期、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门诊患者,并且功能损害更严重.(3)671例(88.3%)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主要是碳酸锂和丙戊酸盐;593例(78.0%)患者接受了抗精神病药治疗,按照使用频率高低前5种药物分别是: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奎硫平和氟哌啶醇;142例(18.7%)患者接受了抗抑郁药治疗,其中78例(63.4%)选择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4)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比例明显高于门诊患者(87.0%vs 66.3%,x2=46.835,P=0.000),门诊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住院患者(22.5% vs 15.8%,x2=5.538,P=0.019).(5)606例(79.8%)的患者联合2种或3种药物治疗,主要治疗方案是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双相抑郁发作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抑郁药治疗为主.(6)患者对治疗药物(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或抗抑郁药)的选择受不同临床症状的影响(P<0.05).结论 临床实践中,双相障碍以联合治疗为主,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及联合抗抑郁药分别是双相躁狂和双相抑郁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治疗药物选择主要受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精神分裂症常需用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当伴抑郁时,可用抗抑郁药强化;当伴激惹和攻击时,可用心境稳定剂强化;当伴焦虑和失眠时,可用抗焦虑药强化。当同时服用这些药物时,可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首选心境稳定剂和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处方方式、不良反应、经济负担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等。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39家精神卫生机构中接受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治疗的240例双相障碍患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临床总体印象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 scale-severity of illness,CGI-SI)、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进行社会人口学、疾病临床特征、处方方式(联合用药情况)、精神类药物花费、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调查。结果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者(抗精神病药组)152例(63.3%),首选心境稳定剂治疗者(心境稳定剂组)88例(36.7%)。抗精神病药组与心境稳定剂组相比,住院患者构成比(90.1%vs.76.1%)、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构成比(27.0%vs.11.4%)、不良反应发生率(46.1%vs.31.8%)、精神类药物日花费(中位数12.00元vs.8.37元)和总花费(中位数344.61元vs.144.64元)均较高(P0.05)。但两组间药物处方方式、不良反应严重程度、MARS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北省双相障碍患者以首选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但首选抗精神病药并未减少之后的联合用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经济负担均明显高于首选心境稳定剂治疗者,所以心境稳定剂仍应作为双相障碍主要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治疗通常推荐使用抗精神病药单药治疗,但实际临床上抗精神病药多药治疗及与其他精神药物合用的情况十分常见。本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药合用的原因、发生率、临床获益和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既往有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多药合用能使患者获益,但也有研究结果与之相反。而抗精神病药与抗抑郁药合用能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苯二氮[艹草]类合用可能增加死亡率,与心境稳定剂合用可能增加自杀风险。但目前仍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此外,多药合用所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需要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5.
马燕  陆峥 《上海精神医学》2008,20(3):167-168
目的分析我院抗抑郁药的临床使用和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7年10~12月出院带药处方,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对抗抑郁药物的使用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SSRIs类抗抑郁剂使用频率较高。在联合用药方面,抗抑郁药主要是和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催眠药、心境稳定剂并用。在使用的13种抗抑郁药中除氟西汀和曲唑酮外,其余药物的DUI均≤1.0。结论我院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且新型抗抑郁药的应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氯氮平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氮平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也用于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难治性强迫症等非精神病性障碍[1].虽然氯氮平是一线用药还是二线用药尚有争论,但目前氯氮平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司天梅等[2]对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的现况调查显示,氯氮平排在第1位(31.7%).在临床上,氯氮平常与其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BDZ)类药和心血管药等联用或合用[2],还可能与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时的治疗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抗生素、激素等合用.然而,氯氮平的代谢在肝脏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酶系有多种酶参与,且由于多受体作用而药理机制复杂,容易与其他药物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理作用和毒副反应的改变.因此,掌握氯氮平的药物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应用情况及其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3年5月14日为时间节点,对该院住院病人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①单用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和苯海索分别占60.53%、27.70%、30.74%、7.40%和14.23%,未使用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和苯海索分别占5.50%、69.83%、66.98%、92.60%和85.77%;②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抗精神病药分别为利培酮174例(33.02%),氯氮平143例(27.13%),奥氮平107例(20.30%),阿立哌唑75例(14.23%),喹硫平68例(12.90%)。居前3位的心境稳定剂分别为丙戊酸钠110例(20.87%),奥卡西平22例(4.17%),丙戊酸镁19例(3.60%)。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临床用药总体较规范,但仍需要注意苯海索和苯二氮艹卓类(BDZ)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10省市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国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治疗现状。方法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46家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同时进行药物处方方式的调查。结果(1)在55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躁狂相472例(84.6%),抑郁相86例(15.4%);555(99.5%)例患者接受精神药物治疗。(2)主要治疗药物为心境稳定剂(80.7%),404例(72.8%)患者使用了抗精神病药。(3)躁狂相患者以心境稳定剂(84.7%)和抗精神病药(81.4%)单一或联合治疗为主,抑郁相患者单一或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的频率较高(80.2%)。(4)联合两种及其以上药物治疗者占80.2%。(5)145例(26.1%)患者合并使用了苯二氮Zhuo类药。结论国内双相情感障碍药物处方方式与国内外的指南推荐方案基本相符;双相障碍抑郁相抗抑郁药使用频率较高,有待于将来的临床实践论证。  相似文献   

9.
编辑先生 :请哪位专家赐教一个问题 :什么是精神药物 (psychotropicdrug) ?包括那些内容 ?过去认为主要作用为可引起或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皆属之 ,可分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躁狂药 [现改为“情感 (心境 )稳定剂”]几种。现在有人认为可影响人们精神状态的药物皆属之 ,如兴奋药、催眠药、促智药、治疗精神疾病的“增效药” ,以及可能引起精神依赖的药物等 ,则内容更为广泛。又有人认为某些中草药也不应排除在外。究竟应如何正确理解呢 ?谢谢 !精神药物的概念——读者来信@宋春晖…  相似文献   

10.
众多研究显示双相障碍的治疗趋向采用心境稳定剂(锂盐和丙戊酸钠)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氯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治疗.可增加疗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本文就心境稳定剂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苏州市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况。方法:采用患者药物使用调查表,对苏州市3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544例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使用居前6位的抗精神病药物分别是氯氮平(25.6%)、利培酮(16.5%)、奥氮平(13.9%)、奎硫平(11.4%)、阿立哌唑(9.1%)、氯丙嗪(6.8%)。门诊和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存在差异(χ2=37.361,P=0.003)。门诊患者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阿立哌唑、氯丙嗪、奋乃静、帕利哌酮的使用剂量低于住院患者;舒必利、齐拉西酮、氟哌啶醇使用剂量高于住院患者(P均0.01)。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比率(54.4%,293例)高于联合药物治疗(45.6%,246例);单一药物治疗者中84.2%(247例)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SGAs);联合用药者中97.8%(241例)主要抗精神病药物及65.0%(160例次)次要药物为SGAs;最常合并使用的药物是镇静催眠药(20.2%)、心境稳定剂(12.2%)、抗胆碱能药(12.1%)、抗抑郁药(7.8%)和β-受体阻断剂(4.3%)。结论:单一用药和选择SGAs是苏州市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我国十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分析4年间我国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作者2002年的调查方法,选择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898例精神分裂症门诊和住院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分裂症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结果 (1)5898例患者中,门诊患者为2716例(46.0%);住院患者为3182例(54.0%);男3041例(51.6%),女2803例(47.5%),缺失54例数据.(2)99.1%的患者接受了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在前7位的药物依次为:氯氮平(31.7%),利培酮(30.5%),舒必利(14.5%),氯丙嗪(10.8%),奋乃静(9.2%)、喹硫平(7.2%),氟哌啶醇(5.8%).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住院患者平均药物剂量显著高于门诊患者.(3)72.7%的患者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第1代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频率为38.3%;6.19%的患者接受了长效药物治疗.(4)75.6%的患者接受了单一非长效抗精神病药治疗;24.4%的患者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5)54.1%的患者联合了抗胆碱能药、苯二氮革类、β-受体阻断剂、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控制不良反应或增效治疗.结论 第2代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流药物,反映出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显示,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着相当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单相抑郁的标准治疗是抗抑郁药,单用抗抑郁药效果不佳时联合心境稳定剂可能增加疗效;而双相抑郁的标准治疗是心境稳定剂,误用抗抑郁药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抗精神病药致首发精神疾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服用稳定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1月的309例首发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空腹血糖、血压、血脂等生化指标、心电图资料,以QTc≥440ms作为QTc间期延长的标准,分析QTc间期延长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QTc间期延长的发生率为10.6%.药物治疗组QTc间期均值大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联合电休克治疗组以及药物联合脑电治疗组QTc间期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组QTc间期与基线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精神病药联用以及抗精神病药联用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组QTc间期均值大于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精神病药等效氯丙嗪剂量<1000mg/d组别QTc间期与基线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精神病药剂量与QTc间期没有相关性.女性是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OR=3.26,95%CI=1.050~10.094),其他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首发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治疗期间QTc间期延长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发生QTc间期延长的风险是男性的3.26倍.药物联用延长的QTc间期并未达到异常值.抗精神病药剂量与QTc间期没有相关性.除了性别因素外,其他指标不是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妊娠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来说至少面临两方面挑战:即精神疾病的遗传风险以及精神药物的可能致畸风险。本文复习了相关文献及研究证据,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及心境稳定剂等在妊娠期患者的使用问题,最后介绍了最新治疗指南及FDA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295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调查。结果 67.12%患者出现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从多到少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奥氮平、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氯丙嗪、利培酮、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体重增加较人组前有显著差异;女性患者、初次服抗精神病药者、合并心境稳定剂者体重增加亦明显。结论 大部分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体重增加,应在治疗前及治疗中定期进行体重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急性期治疗有效后3年的再入院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且急性期治疗有效的315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史、临床特征等资料。随访3年,追踪再入院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急性期治疗有效后3年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89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39.45%(114/289)的患者治疗后3年内再次入院。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发作次数多是患者治疗后3年再入院的危险因素(HR=1.081,95%CI:1.040~1.124,P<0.01),基线治疗方式为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是患者治疗后3年再入院的保护因素(HR=0.471,95%CI:0.321~0.692,P<0.01)。结论发作次数多、急性期使用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急性期治疗有效后3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临床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19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临床使用抗焦虑及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维生素类药物的分布,频度及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以奋乃静的使用频率最高,占72.26%,心境稳定剂以卡马西平使用频率最高,占89.66%。本组资料中,药物副作用发生频率为35.20%,以锥体外系副反应居首位。结论 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常用苯二氮革类替代,同时合并中、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或心境稳定剂,还要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更要注意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概述:妊娠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来说至少面临两方面挑战:即精神疾病的遗传风险以及精神药物的可能致畸风险.本文复习了相关文献及研究证据,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及心境稳定剂等在妊娠期患者的使用问题,最后介绍了最新治疗指南及FDA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2013年治疗精神疾病药物咨询情况,帮助精神疾病患者科学合理用药,早日恢复健康。方法整合分析我院2013年治疗精神疾病类药物咨询资料,从咨询者、咨询药物的类型、咨询药物的内容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总结。结果药物咨询对象以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患者为主,咨询药物以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为主。结论开展我院药物咨询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