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洁  李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53-1755
目的:观察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9例择期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4ng/ml,6ng/ml,8ng/ml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3μg/ml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插管前、插管后5分钟,建立气腹前及建立气腹后1、3、5、10和15分钟的心率和动脉收缩压数值。同时测量并记录气腹前和气腹后5分钟的血糖。结果:R1组建立气腹后血糖明显低于建立气腹前数值(P〈0.05),并且建立气腹后各时点的血压和心率与建立气腹前相比有明显差异。R2与R3组建立气腹前后血糖无显著变化。其中R2组病人的心率和血压在建立气腹前后无显著变化,但R3组病人心率在建立气腹后较气腹前显著减慢。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以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而瑞芬太尼的最佳靶控血浆浓度为6n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40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依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观察组)20例和复合麻醉组(对照组)20例.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T2),切皮即刻(T3),开颅骨即刻(T4),拔管即刻(T...  相似文献   

3.
周会丽 《北方药学》2017,14(12):81-82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于2016年1月1日~12月30日入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干预,观察组则是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干预,对两组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小儿患者的手术时长、苏醒时间、不良发应发生率以及镇痛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以及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镇痛满意度则是观察组97.5%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小儿患者进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波动较小,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可更安全有效地用于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靶控输注的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R组瑞芬太尼组(n=36)和N组芬太尼组(n=36)。对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R组瑞芬太尼和N组芬太尼给药浓度分别维持在3~6 mg/L和3~4μg/kg,间断追加维库溴胺及阿曲库胺。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丙泊芬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平均动脉压(MAP)较诱导前明显降低;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OAA/S评分较高,恢复意识后患者无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躁动等现象;麻醉诱导迅速且平稳,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0例择期行Lc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手术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HR的变化并加以比较,比较2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切皮后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皮后、术毕的平均动脉压、HR高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83±10)mmHg(1mmHg=0.133kPa)比(76±8)mmHg,(89±10)mmHg比(80±8)mm Hg;HR:(78±12)次/min比(704-8)次/min,(854-8)次/minE(76±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2)nlin比(11±2)min,(11±2)min比(16±2)min,均P〈0.05],且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1.6)分比(3.0±1.3)分,尸〈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周文静 《河北医药》2012,34(14):2144-2145
腹腔镜妇科卵巢肿物剥除术较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新一代的阿片类受体阻滞剂瑞芬太尼因为有作用快、消除快、停药以后患者苏醒迅速的特点而很适用于临床快通道麻醉[1].丙泊酚是一种作用短暂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诱导快和苏醒快的特点,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将两者配伍使用效果好.我院对100例行腹腔镜妇科卵巢肿物剥除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全凭静脉麻醉,并与静吸复合全麻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提出手术,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方式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药效起效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使用镇痛药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波动不大,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波动较大,在药效起效时间、患者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使用镇痛药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方式的药效起效快、麻醉恢复快,在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波动较小,其效果优于常规的静脉复合麻醉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400例小儿腹腔镜手术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为9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6.95±2.14)min、麻醉维持时间(48.23±11.25)min,与对照组的(6.73±2.28)min、(49.42±10.64)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较麻醉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19±1.87)min、睁眼时间(7.85±2.60)min、拔管时间(9.56±2.94)min均缩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0%,对照组为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可达到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当的麻醉效果,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案的安全性更高,可加快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最佳靶浓度。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的ASAⅠ~Ⅱ级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靶控输注麻醉(T组,50例),另一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V组,50例),两组全麻诱导前均先开放静脉输液,预设T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tpro)3~6μg/mL,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CtR)3~5.5ng/mL,先输注丙泊酚,待患者入睡后,确定实际血浆靶浓度,再输瑞芬太尼,并予阿曲库铵0.5mg/kg,行气管内插管。V组静脉输注丙泊酚2~3mg/kg,瑞芬太尼3~5μg/kg。卡肌宁0.5mg/kg。行气管内插管,分别记录全麻诱导前后、气管内插管及插管后5min、切皮、术中、拔管时的心率、血压情况,及全麻诱导时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停瑞芬太尼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达到平稳的时间、拔管时间,术后随访,患者的术中知晓、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T组在诱导、气管内插管,切皮,术中维持的心率、血压变化与V组比较,稳定更好,呈显著性差异(P<0.05);停瑞芬太尼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唤患者睁眼,自主呼吸达平稳时间与V组比较,时间更短,呈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回访患者,术中知晓:T组无发生,V组3例,发生率6%。恶心呕吐:T组1例,V组1例。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过程中,全麻诱导阶段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tpro)(2.98±1.61)μg/mL,瑞芬太尼(CtR)(3.36±0.75)ng/mL,维持阶段丙泊酚(Ctpro)(3.1±1.08)μg/mL瑞芬太尼(CtR)(3.54±0.7)ng/mL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清醒快,拔管早,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诱导前分别给予DEX 0.4ug/Kg和0.8ug/kg,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后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DEX0.4ug/Kg)切皮后和拔管后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时及切皮后30min内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泵注0.4ug/Kg DEX,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阿曲库铵麻醉,实验组患者则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临床指标、拔管后意识状态情况、苏醒后不良反应与麻醉效果评价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诱导中、手术中与苏醒后SBP、DBP与HR水平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拔管后5 min意识状态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与头疼、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要优于传统丙泊酚+阿曲库铵麻醉,安全性较好,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对比不同静吸复合麻醉用药策略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M)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7例L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麻醉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 年龄(43.47±5.28)岁]和对照组[63例, 年龄(43.59±5.14)岁]。两组实施不同静吸复合用药策略, 对照组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 观察组给予七氟醚+瑞芬太尼。对比两组麻醉安全性指标, 麻醉前、术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A)、血清皮质醇(COR)], 围麻醉期不良反应风险。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麻醉前两组MMSE评分分别为观察组(28.73±0.25)分比对照组(28.69±0.28)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0, P=0.397);术后1 d两组MMSE评分分别为观察组(28.02±0.24)分比对照组(27.11±0.2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4, P<0.001)。观察组瑞芬太尼用药剂量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型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吸入麻醉作比较。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静脉组:应用新型小儿丙泊酚系统血浆3μg/mL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0.2~0.3μg/(kg.min)以维持麻醉;吸入组:对照组,采用持续吸入3%~4%七氟烷维持麻醉;均置入喉罩行气道管理。于麻醉前(T0)、诱导毕(T1)、喉罩置入即刻(T2)、切皮(T3)、切皮后10 min(T4)及喉罩拔除即刻(T5)等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后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清醒程度(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T2~T5时点HR、MAP吸入组大于静脉组(P〈0.05或0.01);T1~T5时点HR、MAP组内比较,静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比较,静脉组苏醒时间降低、停药后10 min的OAA/S评分增高、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例数减少、麻醉效果满意例数增高(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较小,不良反应较少,术后恢复质量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的麻醉效果,并与吸入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TCI组(T组)与吸入麻醉组(I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后30分钟、术毕和拔出气管导管后3分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病人停药至清醒(呼唤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结果:T组病人围术期血压平稳,各个时点的SBP、DBP、HR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I组病人SBP、DBP、HR在气腹后30分钟及拔出气管导管后3分钟时明显高于基础值,差异有显著性(〈0.05),在相应时间点明显高于T组病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I组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比T组长,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病人安全可行,可有效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完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3月来我院行肿瘤切除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5.24±2.03)min和(10.56±3.5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83±2.34)min和(14.21±4.1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手术期间均有所上升,但对照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李巧  王武  王小芬 《海峡药学》2012,24(1):84-8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Ⅰ组)与全凭静脉组(Ⅱ组)。观察麻醉诱导,气腹前后及术毕的血压、心率、睁眼应答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恶心呕吐、烦燥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麻醉药用量。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气腹前、术毕的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3minⅡ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毕两组均迅速苏醒、及时拔管。Ⅰ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用量明显低于Ⅱ组。结论妇科腹腔手术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术中循环稳定,术毕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是临床实施快通道麻醉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与丙泊酚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10月8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氟醚组(Ⅰ组),每组各4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麻醉维持丙泊酚4~6 mg/(kg.h),R组瑞芬太尼0.05~2.00μg/(kg.min)持续泵入,Ⅰ组异氟醚1.0%~1.5%吸入。观察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变化,苏醒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平稳,优于Ⅰ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R组短于Ⅰ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R组优于Ⅰ组(P〈0.05),术后疼痛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维持全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麻醉平稳,术后苏醒快,术后恶心呕吐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