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进行慢性疾病、不良生活方式、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脑动脉硬化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其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合并以上慢性疾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且差异显著(P〈0.05)。吸烟、饮酒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不吸娴、不饮酒的患者,且有显著差异(P〈0.05)。少食蔬菜、水果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多食蔬菜、水果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近似,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病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病例,且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吸烟、饮酒可以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水平。少食蔬菜、水果不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唯一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性别有关,男性高于女性;与年龄无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则显著于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在给予叶酸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降低水平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中常见慢性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160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社区慢性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给予叶酸2.5 mg治疗6个月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社区常见慢性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给予叶酸口服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12干预的影响作用。方法测定118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者48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维生素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药物干预3~4周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心血管病变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同时记录观察组各疾病类型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心血管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引发心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朱岫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940-194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多种药物均可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其中叶酸与B族维生素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也有研究认为采取干预措施未必能真正获益,故是否干预、如何恰当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仍是目前有争议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总结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干预措施,提醒在目前存在争议的情况下,既要高度重视,更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尽可能地避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出现及减少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都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是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预测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通过早期预防性针对治疗,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41例与西药组3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定.结果 针刺组在调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上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针刺组在改善神经缺损程度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 针刺疗法不仅能降低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玉红 《医学综述》2004,10(11):679-681
近年来,对同型半胱氨酸(Hey)的研究日益增多,业已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已有多数研究报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而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也是冠状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亦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高胰岛素血症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正常范围,少数增高,而非糖尿病患者高胰  相似文献   

9.
李渝 《医学综述》2013,(16):3004-3006
目的分析并评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中青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以及体检健康对照者各31例,分析三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与短暂性脑缺血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与短暂性脑缺血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作为中青年存在脑血管疾病倾向的常规检测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洋  袁向珍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1):122-126
同型半胱氨酸被广泛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对同型半胱氨酸致病的主要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也十分局限。本文针对同型半胱氨酸的产生、代谢、致病机制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和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外伤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4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用脑血管多普勒(TCD)检测MCA Vm,同时测定全血低切黏度(LWBV)、全血高切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含量,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重型颅脑外伤组术后第1天,MCAVm、LWBV、HWBV、PV和Fi含量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第1、3、5、7、14天的MCA 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者术后5个时间点MCA Vm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者(P〈0.05)。ROC曲线对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浆Fi含量尤为灵敏,TCD检测大脑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预测外伤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53.1%。结论脑血管痉挛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颅脑外伤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参与外伤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TCD检测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可明显提高外伤性脑梗死预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丁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4,(7):114-115,119
目的研究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推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迹的差异。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的血沉和红细胞压迹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推拿治疗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补肾泻浊为理论依据,采用补肾泻浊化瘀法配制夑理糖肾颗粒,以观察其对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肾病大鼠高脂、高黏及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用大鼠切除左肾,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完成造模。然后,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糖肾颗粒3个不同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接下来,检测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尿量、尿蛋白、肌酐清除率等指标,并观察夑理糖肾颗粒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糖、HbA1c升高,血脂和血黏度升高,尿蛋白增多,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降低,肌酐清除率降低,表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肾病模型成立,并伴高黏高脂血症。与模型组比较,燮理糖肾颗粒8、16 g生药剂量组血糖、HbA1c、甘油三酯(TG)、全血黏度明显降低,尿蛋白减少,肌酐清除率提高,并延长了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结论] 夑理糖肾颗粒对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肾病大鼠有降糖、提高ISI和保护肾的作用,同时可降黏、降脂和延长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其结果提示该药还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芪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EA)对实验性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病理组织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A(20、40、80 mg/kg)对大鼠MCAO 2 h再灌注24 h的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含水量的增加,减小MCAO 2 h再灌注后大鼠的脑梗死体积; EA各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病理变化;EA(80 mg/kg)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全血黏度、高切还原黏度、高切相对黏度、低切相对黏度的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E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性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为临床上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硬化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取在我科进行治疗的血液透析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析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降血脂类药物(氟伐他汀钠)40 mg/d,治疗12个月后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变化及各血液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进行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减小、CIMT厚度减小;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和CIMT厚度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颈总动脉斑块面积和CIMT厚度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减小、CIMT厚度明显减小,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高血切黏度、低血切黏度均不同程度的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后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仅尿素氮呈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C、TG、LDL-C、高血切黏度、低血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尿素氮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性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后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CIMT厚度明显减小,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好转,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结扎建立WHBE兔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方法 18只WHBE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心肌缺血模型(MI)组和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PBSS-MI)组,每组6只,MI组和PBSS-MI组均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然后NC组和MI组饲喂普通饲料,PBSS-MI组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造模4周,制备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分别通过测定动物的体重、心肌酶指标、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和心肌梗死面积(MIS)来评价模型的建立和痰瘀证的病理进程,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C组比,MI组体重略有降低,但血清CK、LDH、TG、血浆粘度、卡松粘度和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升高(P0.05,P0.01),PBSS-MI组体重降低不明显,但血清CK、LDH、TC、TG、LDL-C、HDL-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粘度、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MI组比,PBSS-MI组TC、LDL-C、HDL-C、高切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心肌梗死面积均高于MI组(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MI组MIS与TC、TG和HDL-C指标密切相关(P0.01);而PBSS-MI组MIS与TC、TG、HDL-C、LDL-C、LDH、CK、高切和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卡松粘度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结扎法在WHBE兔体内可成功建立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且缺血程度与血脂、血液流变学有相关性变化,这些可反映了中医"痰瘀互结"的相关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方贞术调脂胶囊(FTZ)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灌胃SD大鼠2周复制高脂血症模型,根据总胆固醇(TC)随机分为模型组、FTZ高、中、低剂量组、血脂康组、非诺贝特组,各给药组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结果 FTZ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TC、TG、L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升高HDL-C,降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高、中、低切黏度,高剂量组还能使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降低。结论 FTZ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改善血脂升高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高危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朝红 《吉林医学》2009,30(1):29-3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高危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结果:治疗组在降低TC、TG、LDL—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高危患者血脂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产后血瘀证大鼠血清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米非司酮(8.3mg/kg)和米索前列醇(0.1mg/kg)灌胃早孕鼠,复制血瘀证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母草颗粒组(4.3g/kg)及桃红四物汤高(18.0g/kg)、中(9.0g/kg)、低(4.5g/kg)剂量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判定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证的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LPA含量。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清LPA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桃红四物汤中剂量组及益母草颗粒组大鼠全血低切变率黏度和高切变率黏度显著降低(P0.05),各药物组大鼠血浆黏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桃红四物汤中剂量组及益母草颗粒组大鼠LP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祛瘀作用显著,其治疗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LPA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测参麦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选择 7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试验前均评价心功能及监测动脉血气、右室压 (RVP)、平均肺动脉压 (mPAP)、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定量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合并给予参麦注射液 5 0ml/d ,稀释后ivgtt,疗程 2周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 2周后 ,复测上述指标 ,比较各组前后的变化。结果  (1)参麦组心力衰竭纠正有效率和动脉血气改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参麦组试验前后比较 ,右室压 (PVP)、平均肺动脉压 (mPAP)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3)参麦组试验前后比较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定量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参麦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纠正心力衰竭、降低肺动脉及右心室压力、改善血液流变和动脉血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