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虫类药物具有“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性,具有独特生物活性,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据《本草纲目》所载,“虫部”药物共有107种。现代朱良春和任继学先生用虫类药物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对5种常用的虫类药物在男科中的应用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2.
虫类药物男科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类药物有"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性,具有独特生物活性,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据<本草纲目>所载,"虫部"药物共有107种.现代中医学家朱良春和任继学先生将其用于各种疑难病症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对5种常用虫类药物在男科中的应用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3.
靳晓利  徐卫方 《新中医》2018,50(10):267-269
正广州中医药大学刘小虹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三十余年,对中医药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鼻炎等疾病,颇有心得。临证施治除用草木之品外,还擅用虫类药物,屡获奇效。刘小虹教授认为虫类药物功能疏通经络,走窜搜剔,透关达窍,且为血肉有情之品,易为人体吸收利用。正如清代医家叶天士所言"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搜剔经络之风痰瘀,莫如虫类"。现将刘小虹教授运用虫类药物治疗肺系疾病  相似文献   

4.
虫类药物种类繁多,疗效卓著,临证应用除辨证准确、配伍精当外,还应对其剂量及禁忌有所了解。现将常用虫类药物的用量及禁忌按类别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陆世珍中医副主任医师从医40多年擅长诊治慢性疾病,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善于应用虫类药物,积累了丰富的虫类药物临床应用经验。将陆师治疗慢性病应用虫类药物经验总结如下。1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虫类药物性攻逐走窜,可通经达络,搜剃疏利而无所不至;同时,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对于银屑病的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其祛邪及补虚两个方面的优势。已故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善用虫类药物,本文在对朱老运用虫类药物经验继承的基础上,在运用部分虫类药物治疗银屑病的体会进行了初步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虫类药物,或为行走攻窜,用以通经达络,疏逐搜剔,胜于草本植物药;亦或为血肉有情之品,专于补益,其功亦胜于草本植物药.历代医家多重视虫类药物的应用,如张仲景、唐容川、叶天士等在其著作中多有体现.现代如章次公、朱良春等均以善用虫类药物治疗某些顽固病症而著称.  相似文献   

8.
全蝎、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经止痛之功。虫类药物是动物药的一部分,清代医家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善行,而又具有攻性。”明确的指出了虫类药的特性是行走攻窜,其通经达络,疏逐搜剔之功远非草本植物所能及。叶天士对虫类药物也有其认识,谓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笔者遵承古训,应用重剂虫类药物治疗多种疑难杂证,尤其是用于中风后遗症、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阳痿、脉管炎等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罗陆一教授是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年,精研岐黄、博采名家,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运用中医药治疗临床各种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就其运用虫类药物的部分经验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 ,为血瘀证疾病。余长期从事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 ,现将临床心得 ,总结如下 :1 活血通络应贯穿治疗的始终祖国医学认为 ,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因湿邪或湿热之邪下注 ,脉络瘀阻 ,气血凝滞不通而成。本病的关键在于血瘀致脉络不通 ,因此瘀血阻络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活血通络是治疗本病的总则 ,应贯穿治疗的始终。其中要注意破瘀散结类药物的临床运用 ,本病治疗以虫类药物为主 ,主要有水蛭、虻虫、土鳖虫、穿山甲、全虫、地龙等 ,其具有软坚散结、活血通络之功效 ,尤其对于病久瘀阻较重者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肾病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迁延难愈。于春泉老师根据"病久入络,久病必瘀"的理论,师承导师赵玉庸教授的临证经验,在辨证治疗基础上加入虫类药物,即在健脾补肾、活血利水的同时往往佐以祛瘀通络药物,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黄伯舜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69-1371
祖国医药在运用植物、矿物等药用资源的同时,对虫类药物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正如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虫类药物大多药力峻猛而疗效显著,且为血肉有情之品。笔者应用虫类药物治疗一些疑难杂病,获满意疗效,简述如下。1治疗肾移植排异反应尿毒症患者,肾脏移植后,常出现尿量减少,兼见肾区胀痛,面色萎黄,身倦懒言,乏力纳呆,下肢浮肿,肌肤甲错,大便干结,舌紫黯,苔薄黄,脉弦。实验室检查见尿素氮、血肌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虫类药物的应用相当广泛,对于病久入络、瘀滞不宣、久治不愈证,因病邪留伏较深,已属顽症痼疾,非一般植物通络药能够胜任。清代吴鞠通说:“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清代叶天士对仲景治络病用虫药进行了高度评价:“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升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指出虫类药搜剔疏拔,有“追拔沉混气血之邪”的独特疗效,并将虫类药物广泛用于疼痛、中风、痹证、  相似文献   

14.
虫类药物种类繁多,其运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故常为古今医家所沿用。为更好地发挥虫类药物的临床药效,除辨证准确、配伍精当外,还应对其剂量及禁忌有所了解。现将常用虫类药物的用量及禁忌,按类别分述如下。一、昆虫类药物 1:蜣螂虫:属金龟子科,性寒,味咸,入肝、胃、大肠三经。汤剂一般用5~10克,丸、散剂用1~2克。凡无瘀滞者及孕妇忌用。 2.虻虫:属虻科,性凉,味苦,有毒,入肝经。汤剂一般用1.5~3克,丸、散剂用0.03~0.06克。孕妇忌用。  相似文献   

15.
虫类药物是动物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运用虫类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MG)时,多取其补益培本、熄风止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攻积散结等独特作用,但虫类药物药性峻猛,具有寒热偏性等特性,因此需根据虫类药物的共性及特性,灵活选择,进行合理配伍。根据MG不同阶段的发病机制及致病特点,分别从风、毒、瘀、虚论治MG,将虫类药分为祛风类、解毒类、活血化瘀及扶正类,在MG的治疗中要辨证、恰当的使用虫类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MG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将虫类药物的功效及特性与实际临床运用相结合,为临床运用虫类药物治疗MG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虫类药物功效的古医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虫类药是动物药的一部分,习称的虫类药除入药的昆虫外,还包括小型的动物类药物,临床医家多称虫蚁品,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虫类药物的历史源远流长,诸多医家已有论述,现就古医籍中虫类药物的功效加以整理,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7.
风病为受风邪侵袭所致病,风邪为患当以风药治之,风药中虫类药物的使用尤其重要,李燕宁教授对虫类药物的应用有独到见解。文章基于风病理论,分为内风、外风、伏风,结合李师治疗的小儿抽动障碍、痹证、顽固性头痛等验案3则,分析虫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骨转移是多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不可避免的一个病程阶段,发病率逐年升高,伴有的疼痛、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蒋教授长期临证观察,认为骨转移的发生以脏腑亏虚为本,尤以脾肾亏虚为主; 癌毒为基本病因; 癌毒走窜,胶结于骨,阻滞气机,则常见寒凝、瘀、痰等实邪之标。临床治疗当以扶正祛邪、辨证与辨病结合为治疗原则,多以补肾健脾、散寒通滞、祛瘀化痰为法,配合虫类药物攻除癌毒,佐以引经药物使药至病所,内外治结合以提高疗效。现从治本治标、辨证与辨病、虫类药物运用、引经药物使用、外治联合增效等多方面、立体地阐述了蒋益兰教授防治恶性肿瘤骨转移经验,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氏家藏方》几种病证中虫类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芬 《中医杂志》1997,38(4):243-244
《杨氏家藏方》为宋代著名方书之一。撰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作者杨(亻炎)(字子靖)。崞人(今山西崞县、原平间)人。生卒年不详。系宋代官吏而兼通医。此书为杨氏将其父杨存中经用或闻见之家藏医方(并有其他医家的秘方、验方)千余首,以病类编次,全书共20卷。包括内科10卷;外科2卷;妇科2卷;儿科3卷;五官科1卷;伤科1卷;杂病1卷。载方1100余首,选方大多切于临床应用。现将此书中载述之虫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列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王晓棣  张璐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99-1299
动物类药物为血肉有情之品,大多药力峻猛,起效迅速,如应用得当,配伍有法,常可取得显著疗效。朱良春教授归纳其主治功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扶正固本,搜风散邪,活血止痛,化痰行水,攻逐破坚,消瘤除积,理气散结,通经活络,解痉平喘,清热解毒。笔者临床应用虫类药物治疗肺系疾病,常获良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