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多种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DSA及18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的影像表现,认识FNH的多种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10例FNH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分析其多种影像学表现.10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DSA肝动脉造影,2例行18FDG PET显像.结果 10例FNH均为单发性结节,位于肝右叶8例,肝左叶2例.肿瘤直径1.1~9.3 cm,平均5.1 cm.CT检查10例,平扫均为低密度,其中8例病灶(直径均>3.0 cm)中央区有星芒状的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9个结节明显强化,1个中等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2个病灶中央或周边见增粗迂曲血管,其中1个尚可见动脉-门脉、动脉-静脉分流现象;门脉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8个高于或等于肝实质,2个低于肝实质;延迟期7个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3个低于肝实质,5个病灶中央更低密度有强化.血管造影:4例FNH的供血动脉均来自肝动脉系统,供血动脉增粗、扭曲, 1例血管分支放射状分布,周围呈环绕状聚集染色,中央局限性缺损,另3个分支血管紊乱并呈抱球征,1个尚见动脉-门脉、动脉-静脉分流.2例18FDG PET显像均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结论 FNH 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征,而血管造影显示肝动脉供血为主,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扭曲,呈轮辐状向周围发散.这些影像特征有利于FNH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FNH患者螺旋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 16例患者16个FNH病灶中,平扫显示所有病灶均为略低密度,位于肝包膜下,其中14个可见更低密度瘢痕,从病灶中心向周围呈辐射状或不规则状.肿块实质呈"快进慢出"强化,中心瘢痕及辐射状分隔、假包膜"延迟强化",延迟期整个肿块密度趋于均匀一致.结论 平扫和多期增强螺旋CT扫描能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螺旋CT多期扫描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其中3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4例呈略高密度、2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例伴有中心瘢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9例,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信号,增强动脉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H患者10个病灶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尚文  陈自谦  钱根年  钟群   《放射学实践》2009,24(5):506-509
目的:总结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三期增强CT表现。结果:CT平扫21个病灶中7个病灶呈均匀低密度,14个呈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19个病灶有明显均匀强化、1个中等不均匀强化、1个轻度不均匀强化,6个病灶还可见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影;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显示10个病灶呈略高密度,6个病灶呈等密度,5个病灶呈略低密度。平扫显示7个病灶伴有中央星状疤痕者,多期增强CT显示15个病灶有中央疤痕并于平衡期出现延迟强化。结论:CT检查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FNH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影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 )的CT、MR及DSA表现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6例经证实的FNH ,均行CT、MR及DSA检查。结果 :6例病灶CT平扫低密度者 4例 ,均匀或不均匀 ,2例为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 ,除中心瘢痕外病灶强化均匀一致 ,3例可见到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4例病灶为等密度 ,2例为略高密度。 3例伴有中心瘢痕 ,1例无强化 ,2例延迟强化。 2例行DSA检查 ,病灶内分布较均匀的新生血管团。MR检查 4例 ,T1 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 ,T2 WI呈略高信号。 1例行Gd DTPA增强延迟期呈略高信号 ,中心瘢痕无明显强化。结论 :CT、MR及DSA检查可充分反映FNH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 ,动态增强是诊断FNH最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DSA和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DSA和MRI影像资料,DSA检查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MRI检查为平扫后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DSA显示病灶富血供性,供血动脉增粗、迂曲,进入病灶后的供血动脉分支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病灶染色均匀,边界清楚;6例见肝静脉引流。MRI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于动脉期呈显著强化,持续至延迟期仍高于或等于肝实质;3例病灶中央显示瘢痕组织信号,于门脉期开始强化并持续至延迟期。结论 FNH的DSA特征为供血动脉分支进入病灶后呈辐射状向周围分布,且常见肝静脉引流,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敏感显示其病灶中央的瘢痕组织信号,两者结合检查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 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单发病灶12例.平扫:低密度9例,等密度2例,高密度1例.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快速显著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增强密度逐渐下降,延迟期10例病灶为等或稍低密度,2例为稍高密度轻度增强;4例病灶动脉期检出中央瘢痕,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瘢痕密度逐渐增高而面积减少或消失;动脉期和门静脉期3例病灶周围可见增粗的供血动脉.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FNH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平扫和动态增强的螺旋CT、MRI表现 ,提高FNH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 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螺旋CT检查 8例 ,MRI检查 6例 ,其中 1例同时做CT和MRI检查。结果 :8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动脉期扫描除中心疤痕外 ,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均匀强化 ,其中 4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4例呈略高密度、4例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4例伴有中心疤痕者均有延迟强化。MRI检查 6例 ,病灶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T2 信号 ,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强化 ,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强化 ,4例MRI平扫显示中央瘢痕者有延迟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 ,明显地提高与其它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表现特点。方法 :14例均经病理证实为FNH,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4例均为孤立性病变,平均直径3.2 cm,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密度均匀。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显示明显强化;静脉期9例强化程度高于肝实质,5例等于肝实质;延迟期6例略高于肝实质,4例等于肝实质,4例为低密度。9例病灶中心区CT平扫显示低密度瘢痕,动脉期均无强化,延迟期7例强化。结论:FNH的CT表现典型,充分认识其CT表现,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9例均经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其影像特征回顾性分析。结果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多发生于青壮年患者,主要分布在肝脏表面,病变边界清晰,动态增强肝动脉期病灶总体显著强化,病灶内见点状、小星状、大片放射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影,其中大片放射状中央瘢痕延时扫描可见轻度-中度强化。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FNH19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进行了CT和MRI检查,CT检查常规行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MRI平扫序列如下:用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采集压脂T2W图像,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PGR)采集压脂T1W图像,用真稳态进动梯度回波序列(FIESTA)采集T2/T1比值加权图像,用FSPGR序列同时采集无脂肪抑制的反相位和同相位T1W图像。所有病例均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进行细胞特异性对比增强扫描。结果:17个FNH在平扫T2WI fs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在T1WI fs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MRI平扫共见中心瘢痕12个、中央粗大血管3条、假包膜数2个,均多于CT平扫所见。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时,21个FNH于动脉期均明显强化,16个FNH于门脉期或延迟期的信号强度与肝组织接近,中心瘢痕和假包膜延迟强化。行细胞特异性对比增强扫描的3个FNH实质均明显强化,中心瘢痕无强化。结论:绝大多数FNH在MRI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可以明确诊断,MRI对FNH的诊断价值高于CT。  相似文献   

13.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春宏 《放射学实践》2008,23(6):636-639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6例FNH患者19个病灶的螺旋CT征象。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为孤立病灶,2例多发;16个病灶密度较均,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7个病灶直径≤3cm,12个病灶直径>3cm;8个病灶显示周边假包膜;10个病灶显示中央瘢痕及纤维分隔,其中有8个病灶直径>3cm;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均呈显著高密度,其中16个病灶肿瘤实质均匀强化;5例病灶于动脉期显示周边异常增粗的血管。结论:绝大多数FNH呈孤立界清无包膜的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实质性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显示中央瘢痕和假包膜,部分病灶于动脉期显示异常增粗的血管;多发病灶、动脉期不均强化、无中央疤痕显示及假包膜为不典型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14.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和MSCT征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MSCT征象,以提高对FNH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NH病例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MSCT检查,且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为1个月以内。结果:12例为肝内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2个)病灶。病灶中79%(11/14)MRI平扫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21%(3/14)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所有病灶(14/14)MS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同时在显示病灶内部结构时MRI中79%(11/14)、MSCT中57%(8/14)见中央瘢痕或纤维分隔。MRI及MSCT两种检查方法的动态增强中,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的比率MRI为100%(14/14)、MSCT为93%(13/14);病灶周边或中央异常增粗、扭曲的血管影MRI为14%(2/14)、MSCT为43%(6/14);病灶周边假包膜MRI为21%(3/14)、MSCT为7%(1/14);所有病灶均表现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中央瘢痕延迟强化MRI为82%(9/11)、MSCT为63%(5/8)。结论:绝大多数FNH在MRI和MSCT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对其中央瘢痕病理特征的显示优于MSCT,MSCT则在病灶周边或中央增粗、扭曲血管病理特征的显示上优于M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对1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进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动脉期25~30 s,静脉期55~60 s,180 s后延迟扫描。结果CT平扫10例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其中5例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影,2例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9例明显强化,其中4例强化均匀,5例强化不均匀,其内平扫不规则更低密度影斑痕强化不明显,3例可见供血动脉,2例病灶边缘有斑块状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静脉期6例呈稍高密度,4例为等密度,2例为高低混合密度影。延迟期12例均低于肝脏密度呈较低密度。结论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且较准确,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