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总结正常结肠黏膜及结肠癌组织的高分辨率显微内镜(HRME)图像特点,评价HRME诊断结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以12例结肠癌大体标本和56例结肠病变的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HRME对大体标本正常黏膜和结肠癌组织进行成像观察,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制定正常结肠黏膜及结肠癌的HRME诊断标准.根据制定的标准,对56例内镜下发现的结肠病变活检标本进行HRME成像,并做出预诊断,将HRME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评价HRME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56例结肠病变活检标本的HRME前瞻性研究中,HRME预诊断为癌的25例中,经病理证实21例;HRME预诊断为非癌的31例中经病理证实29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HRME诊断结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87.9%、89.3%、84.0%、93.5%,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78.结论 HRME可以很好地区分结肠癌和非癌组织,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指导疑诊结肠病变活检和诊断结肠癌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刘敏黎  屈亚威  谈涛  舒娟  张玲  刘海峰 《武警医学》2016,27(10):1003-1005
 目的 评估高分辨率显微内镜(high-resolution microendoscopy,HRME)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普外科胃癌手术切除的大体标本10例,利用HRME进行成像,总结图像特点,制定胃癌及不同病理分型胃癌的HRME诊断标准。根据建立的诊断标准,对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发现可疑胃癌的40例活检标本进行成像并作预诊断,将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评估HRME对胃癌分型诊断的价值。结果 HRME诊断为胃癌共32例,经病理证实为癌的共29例。经统计学分析,HRME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70.0%,准确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0.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1。HRME诊断为分化型胃癌共15例,经病理证实的有12例;HRME诊断为未分化型胃癌共14例,经病理证实的有12例。经统计学分析,HRME对胃癌分型诊断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82.8%,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80.0%。结论 根据HRME图像能够将胃癌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显微内镜(high resolution microendoscopy,HRME)下结肠息肉诊断的学习曲线。方法 选择140例结肠息肉活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制定的结肠息肉HRME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回顾性分析其HRME图片特征。由一名经验丰富的HRME医师筛选出1张白光内镜图片和4张HRME图片,分别由3名观察者参与学习。在学习开始前,观察者需进行HRME基本知识和结肠息肉诊断标准的学习,并针对20例结肠息肉的HRME图片进行实例学习。然后再对120例标本的HRME图片进行4个阶段的学习,每个阶段完成后均做出HRME诊断,将HRME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计算观察者对结肠息肉的诊断效率,并评估HRME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4个阶段观察者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2.2%、82.4%、94.4%和87.5%;特异性分别为75.0%、76.9%、91.7%和78.6%;准确性分别为73.3%、80.0%、93.3%和83.3%。前3个阶段之间相比,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4阶段与第3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阶段诊断一致性均较高,K值分别为0.63、0.75、0.89和0.81。结论 HRME是一种新的即时病理学诊断方法,对结肠息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初学者而言,HRME是一种简单而容易掌握的诊断技术,经过短期学习,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Podoplanin、β-caten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及癌周边区正常食管组织淋巴管的表达,寻找可用于食管鳞癌组织淋巴管研究的标记物.方法 取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63份,癌周正常食管组织20份.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周边区Podoplanin、β-catenin及VEGFR-3的表达情况.区分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标本,比较VEGFR-3表达阳性率的差异.选取正常食管组织和食管癌组织中微脉管丰富的区域,在镜下(×200)计数Podoplanin标记为阳性的淋巴管数量,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 结合镜下淋巴管和血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可以确定Podoplanin(m性表达呈棕黄色间断线状)只表达于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膜上.VEGFR-3呈棕黄色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在癌细胞胞质和血管壁也可呈阳性表达VEGFR-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标本中淋巴管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标本(分别为68.57%、28.00%,P<0.001).β-catenin在正常食管及食管癌组织的淋巴管均可呈阳性表达(棕褐色、均匀的线状染色),但在癌组织淋巴管的表达(47.62%)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20.00%,P<0.05).正常食管组织LMVD(1.46±0.47)明显低于食管癌组织(4.29±1.05,P<0.01).结论 Podoplanin可作为食管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特异性标记物,VEGFR-3和βcatenin可作为非特异性标记物.VEGFR-3在淋巴管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是一项在常规内镜检查同时能清晰地显示黏膜表面及表面下组织结构,从而对黏膜病变做出即时诊断的全新的内镜技术。CLE在荧光对比剂作用下能够对胃肠道黏膜的病理生理改变进行准确诊断,显示了其用于消化道疾病诊断的潜能。一系列研究表明CLE对消化道肿瘤尤其是早期肿瘤及癌前期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就其在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侵犯食管外膜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已侵犯食管全层的食管鳞状细胞癌23例,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根据轴位及多平面重组图像(MPR)判断病灶是否侵犯外膜及外膜受侵的方位特征,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23例,MSCT显示肿瘤侵犯食管外膜21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1%.肿瘤侵犯食管外膜仅位于病灶最大层面2例(9%),位于病灶最大层面与非最大层面19例(83%).肿瘤侵犯位置位于病灶最大厚度2例(9%),位于病灶非最大厚度19例(83%).肿瘤侵犯位置位于最大层面最大厚度处2例(9%),位于最大层面非最大厚度处19例(83%).食管鳞状细胞癌侵犯外膜层面与最大厚度层面无相关性(P>0.05),受侵犯处管壁厚度与最大层面最大厚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侵犯外膜的MSCT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谈涛  屈亚威  刘海峰 《武警医学》2015,26(4):343-346
 目的 比较结肠息肉标本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高分辨率显微内镜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离体结肠息肉标本,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A组)、生理盐水+去黏液剂(B组)、生理盐水+去黏液剂+高渗糖溶液(C组)冲洗,预处理结肠息肉标本后分别进行高分辨率显微内镜成像观察,然后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三组图片质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每组息肉标本获得高分辨率显微内镜图片900张,A组优质图片317张,优质率为35.2%,B组优质图片493张,优质率为54.8%,C组优质图片564张,优质率为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检查对比,A组同时诊断为腺瘤性息肉9例、非腺瘤性息肉8例,诊断准确率为56.7%;B组同时诊断为腺瘤性息肉13例、非腺瘤性息肉7例,诊断准确率为66.7%;C组同时诊断为腺瘤性息肉12例、非腺瘤性息肉15例,诊断准确率为90.0%,高分辨率显微内镜诊断结肠息肉总体准确率为71.1%,C组与A组相比、C组与B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生理盐水+去黏液剂+高渗糖溶液处理标本可以提高高分辨率显微内镜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共聚焦内镜诊断食管胃黏膜异位症1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共聚焦内镜对食管胃黏膜异位症诊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选择经普通胃镜检查时在食管段遇到的界限清楚的橘红色黏膜病灶30个(20例),对病灶黏膜行共聚焦内镜检查,对所检查部位进行靶向活检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将共聚焦内镜图像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共聚焦内镜诊断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病灶24个(15例),4个为食管黏膜炎性改变,2个为早期食管癌,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一致.结论 共聚焦内镜能清晰地显示细胞结构,区别鳞、柱状细胞及腺体结构,可区别食管黏膜炎性改变、胃黏膜异位和食管肿瘤,可在内镜检查的同时,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是诊断食管胃黏膜异位症较为特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癌组织DNA甲基化作为一种典型的至关重要的表观遗传事件,已被证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与配对癌组织进行的DNA甲基化研究已初步证明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且相比较手术或活检获得的肿瘤组织检测,外周血游离DNA甲基化检测有着无创以及可随时重复取材的优势,有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后动态预警复发、转移的有力手段。另外,研究显示外周血游离DNA甲基化是一类可预测肿瘤治疗敏感性的潜在标志物,为滞后的食管鳞状细胞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谈涛  屈亚威 《武警医学》2014,(11):1161-1163
医用内镜因光纤束柔软,可以灵活地插入体腔,实现导光和传像,在医学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普通的光纤内镜可以实现直视下对空腔脏器的实时成像,但因白光的穿透力有限,只能观察病变的形态学变化而不能对病变组织的细胞结构进行观察,从而造成早期病变具有较高的漏诊率。为了实现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病变部位进行成像,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成像工具,即高分辨率显微内镜(high resolution microendoscopy,HRM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与增强CT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方法 胸段食管鳞癌患者54例,术前一周内行18F-FDG PET/CT和增强CT扫描,术后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对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不同短径范围的诊断准确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四格表χ2检验。 结果 手术共切取肿大淋巴结186枚,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淋巴结转移77枚,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7.9%(60/77)、95.4%(104/109)和88.2%(164/186),增强CT分别为40.3%(31/77)、75.2%(82/109)和60.8%(113/186),二者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4、15.77和36.77,P均 < 0.01)。对于短径>5 mm(5~10 mm及≥10 mm)的淋巴结,18F-FDG PET/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增强CT,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和26.47,P均 < 0.01);对于短径≤5 mm的淋巴结,二者间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 结论 18F-FDG PET/CT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短径>5 mm的淋巴结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鼻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C-erbB-2在62例鼻鳞癌组织、30例鼻息肉组织以及25例正常鼻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鼻鳞癌组织中C-erbB-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在鼻鳞癌组织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鼻息肉组织及正常鼻腔黏膜组织(P<0.05)。同时,鼻鳞癌组织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结论 C-erbB-2与鼻鳞癌的生长、迁移和侵袭有关,可作为鼻鳞癌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有望成为鼻鳞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高万峰  杨光  史昌乾  叶圣权  丁国臣  于兰  韩忠学  刘静 《武警医学》2011,22(10):842-845,848
 目的 研究小凹蛋白-1(caveolin-1)在不同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12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3例食管原位癌及53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情况,并根据临床完整资料评价其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另收集其中30例新鲜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食管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组织中caveo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1)caveolin-1在食管鳞癌、原位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5%、51.5%和2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caveolin-1在食管鳞癌临床Ⅰ期、Ⅱ期及Ⅲ期的表达率分别为77.6%,86.1%和97.6%,癌组织的表达强度随着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9);淋巴结转移组caveolin-1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23).(3)Western印迹法结果进一步证实食管鳞癌组织的caveolin-1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结论 提示caveolin-1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aveolin-1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其很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与MR图像融合在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根治性食管癌切除术的29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行常规CT扫描及磁共振T2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敏感梯度b值取400、600、800 s/mm2,分别在CT图像、CT/MR T2WI融合图像以及CT/MR DWI融合图像上勾画食管癌GTV,测量GTV长度,并与术后病理标本的病变长度比较,探讨CT/MR融合图像上勾画的食管癌GTV长度的准确性。结果 CT图像上测量的食管癌GTV长度为 (44.94±18.46)mm,CT/MR T2WI融合图像上测量食管癌GTV长度为(45.05±21.47)mm。b值为400、600、800 s/mm2时,CT/MR DWI融合图像上测量的GTV长度分别为(42.12±17.79)、(41.18±17.17)、(39.77±17.66)mm;与术后病理标本的病变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0.926和0.927。结论 CT与MR DWI图像进行图像融合,能够为食管癌GTV长度的确定提供帮助,从而对GTV的勾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腺癌、鳞癌及间质肉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是否有区别,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恶性肿瘤患者102例(子宫内膜腺癌36例,宫颈腺癌4例、宫颈鳞癌47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5例),以及怀疑有其他盆腔病变的女性患者47例(26例卵巢囊肿、21例子宫肌瘤),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盆腔磁共振扫描(包括常规序列及DWI,DWI选择b值为700 s/mm2),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子宫恶性肿瘤与正常子宫内膜ADC值之间以及不同病理类型子宫恶性肿瘤ADC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子宫内膜腺癌、鳞癌、内膜间质肉瘤及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分别为:(1.032±0.14) s/mm2、(1.063±0.21) s/mm2、(0.89±0.26)s/mm2、(1.55±0.13) s/mm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腺癌、鳞癌及肉瘤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癌与鳞癌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肉瘤、鳞癌与内膜间质肉瘤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起源不同的子宫恶性肿瘤的ADC值之间有差异。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ADC值明显低于腺癌与鳞癌。结论 ADC值有助于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量化,对内膜间质肉瘤与腺癌和鳞癌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Multiple malignant esophageal tumors of the same cell type are described. In the esophageal mucosa, widespread carcinomatous transformation may be observed and multicentric 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may develop. The concomitance of two independent esophageal malignant neoplasms of different epithelial histogenesis is uncommon. Synchronous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is reported.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is a rare tumor.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represents 10% of esophageal cancer. We report a case of a synchronous primary invasive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Both tumors were demonstrated radiographically. The peculiarity of this neoplastic associ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mplete radiographic esophageal evaluation in patients with one obvious obstructing tumor of the esophagus are emphasized.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A follow-up total-body I-131 scan in a patient with 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demonstrated radionuclide accumulation in the right hemithorax. Originally thought to be pulmonary metastatic thyroid carcinoma, the uptake region proved to be intrathoracic gastric mucosa. The patient had been treated for squamous cell esophageal carcinoma by esophagogastrostomy reconstruction with gastric pull-up. This unusual imaging pattern could have been interpreted as metastatic disease in the absence of complete patient records, an appreciation of normal gastric concentration patterns of I-131, and corroborative imaging study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Omi/HtrA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95例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癌患者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进行Omi/HtrA2蛋白半定量免疫组化分析,用TUNEL法检测石蜡切片中肿瘤细胞凋亡情况,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1.0进行结果分析,确定食管癌中Omi/HtrA2表达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①Omi/HtrA2在食管正常组织、癌旁组织、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50%、27.50%、74.74%。②Omi/HtrA2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两两比较,发现癌组织的阳性率与正常组织、癌旁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织与癌旁组织阳性率比较未见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Omi/HtrA2表达阳性者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Omi/HtrA2表达阴性者(P〈0.01)。结论 Omi/HtrA2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判断食管鳞癌预后的指标,Omi/HtrA2在食管癌细胞的凋亡中发挥凋亡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