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肱动脉血压与主动脉根部血压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临床需要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208例,在动脉穿刺成功后冠脉造影前同步测量主动脉根部血压和肱动脉血压各3次,取平均值,造影结果由2位以上专家判断,并测量身高、体重、臂围、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WHR)、腰围/身高(WHtR)、平均血压(MBP)、主动脉根部收缩压(SBP)与肱动脉SBP的差值(S-S)、主动脉根部舒张压(DBP)与肱动脉DBP的差值(D-D)。结果:肱动脉血压与主动脉根部血压明显相关,SBP、MBP、DBP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76、0.58(P<0.01)。以血压正常和冠脉正常者肱动脉血压与主动脉根部血压相关性更高,SBP、MBP、DBP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0、0.64和0.92、0.84、0.68(P<0.01)。血压异常、冠脉狭窄、女性SBP相关性好,而DBP相关性较差,分别为0.52、0.48、0.49(P<0.01)。主动脉根部血压测值总体上高于肱动脉血压测值[S-S:-39~40(6.35±12.50)mmHg;D-D:-47~55(5.63±11.17)mmHg],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S-S与年龄、性别、臂围、WHR、WHtR、腰围、臀围均无关,D-D与WHR、WHtR、腰围、臀围、年龄相关,回归方程式为:D-D=329.74 76.88WHR 3.62腰围-3.42臀围-0.17年龄-375.82WHtR。结论:①主动脉根部血压与肱动脉血压有明显相关性;②WHR、WHtR、腰围、臀围、年龄影响主动脉根部与肱动脉DBP测值的差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肱动脉袖带血压与中心动脉血压的差异性,并探讨两者间差异的可能影响因素及机制。方法:选择住院行诊断性冠脉造影患者128例,平均(60.87±9.36).岁。术前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容量顺应性(C1),振荡顺应性(C2),术中记录升主动脉压力(中心动脉血压,CAP),并同步测量肱动脉袖带血压。结果:(1)根据中心动脉与肱动脉袖带收缩压(SBP)差异程度分为3组:相符组(两者相差≤4mmHg)21例(16.40%),高估组(后者高于前者,差值〉4mmHg)14例(10.94%),低估组(后者低于前者,差值〉4mmHg)93例(72.66%);(2)低估组人群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多为老年,高血压、冠心病较多(P〈0.05);(3)低估组PWV明显增快(P〈0.05);(4)低估组C2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老年人肱动脉袖带血压大多数低于中心动脉压,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心动脉血压与外周动脉血压的血管生物学差异——CAFE研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6):429-431
通过降低血压使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获益,盎格鲁-斯堪地那维亚心脏终点研究(ASCOT)以及之前的诸多研究中均给予了肯定证据.然而,降压药物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作用是完全来自于血压降低本身,还是存在"降压以外的作用",是目前许多学者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血压是重要的生命体征,血压测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治疗与生命安全。无创血压做为传统的测量血压方式有着简单、无痛苦、安全等优点,临床广泛应用。近年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及各种先进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有创血压监测已在各大医院重症监护室、心脏导管室和麻醉科等陆续开展。国内外一些学者观察发现无创血压测量和有创血压测量虽然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存在差异,且结果相互矛盾。我们对我院部分患有高血压的冠脉造影患者同时进行无创血压测量和有创血压测量,并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与脉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脉压,了解脉压随年龄变化趋势。方法随机选取728名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410例,女性318例,年龄24~88岁,测量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分析脉压与年龄之间变化趋势。结果患者中心动脉收缩压、脉压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脉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心动脉舒张压高于肱动脉舒张压,两者之间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肱动脉及中心动脉脉压随着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女性两者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中心动脉压和肱动脉压有显著差异性,中心动脉与肱动脉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肱动脉差值及动脉弹性,评价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于我院老年病科以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入院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16例,根据患者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76例和对照组14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N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0例,均为Allen试验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肱动脉组术后平均压迫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无需卧床。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Allen试验阴性不能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包括桡动脉痉挛或闭塞的患者,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长时间卧床。 相似文献
8.
孙寅光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27(6):332-334
本文介绍了超声评价肱动脉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及本技术在评价各种病理条件下内皮功能的改变和药物或干预手段对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肱动脉内皮功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98例冠心病患者及37例对照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NMD),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病变<50%,50%~75%,>75%病变组和冠脉病变0、1、2、3支病变组,以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范围与肱动脉F...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两种途径行肾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收住院血压控制不良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不同的途径分为2组:经肱动脉造影组50例,经股动脉造影组50例,均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即刻同途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对比观察两组在肾动脉造影期间造影所用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患者25例,其中6例双侧肾动脉狭窄.两组造影所用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股动脉组略高,经肱动脉造影组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P<0.05).结论 经肱动脉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具有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少、止血容易、术后即刻可以活动的特点,可以考虑作为股动脉途径的替代途径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冯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0,8(2):102-104
目的分析国人中心动脉血压分数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描记人选研究对象中心压力曲线,计算中心收缩压分数(FSP)、中心舒张压分数(FDP),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经统计分析FSP、FDP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中心动脉FSP、F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示:中心FSP、FDP、性别、年龄、APOB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其FSP及FDP的OR值分别为1.23和O.66。冠脉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中心动脉FSP、F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t)。中心FSP、FDP为冠脉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其FSP及FDP的OR值分别为1.25和0.63。中心FSP、FDP与冠脉积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中心动脉FSP与FDP的矗值分别为0.182和0.193。结论中心动脉FSP、FDP为预测冠心病及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预测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超声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寅光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6)
本文介绍了超声评价肱动脉和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及本技术在评价各种病理条件下内皮功能的改变和药物或干预手段对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测量踝部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主动脉内血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下肢血压测量方法。方法 对高血压病组及非高血压病组共 10 7例病人采取将袖带缠于小腿下端监听足背动脉血压 ,并与肱动脉血压、主动脉内血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踝部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1) ,两组四肢血压与主动脉内血压相关性检验 ,除高血压组踝部动脉舒张压外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踝部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比肱动脉分别高 10和 5mmHg;肱动脉收缩压低于主动脉内收缩压 5mmHg ,舒张压约高于主动脉内舒张压 5~ 6mmHg ;踝部动脉收缩压高于主动脉内收缩压 6mmHg ,舒张压约高于主动脉内舒张压 10mmHg。结论 测量踝部动脉血压的方法是可信的 ,但高血压组的踝部动脉舒张压与主动脉内舒张压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血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1727例因高血压进行降压治疗的患者,测量患者血压和血维生素D水平,根据血维生素D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血维生素D 75~250 nmol/L,338例)、维生素D不足组(血维生素D 50~74 nmol/L,610例)和维...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我们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法测定了66例冠心病患者和33名对照者在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冠心病组:为1996年6月至199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66例。其中61例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5例有典型心绞痛病史并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50%。男54例,女12例,年龄41~78岁,平均(61.2±8.1)岁。32例有吸烟史,22例有高血压病史,均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FBS)水平正常,血清总胆固醇(TC)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50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及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检查,根据AB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组40例和单纯高血压组110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情况.结果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组较单纯高血压组患者24h、昼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单纯高血压组也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BI值与24h、昼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均呈负相关(r=-0.29~-0.39,P<0.05).结论 持续血压升高是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外周动脉疾病更易引发血压昼夜节律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17.
15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轻中度).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记录24小时ABP.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4.4体位的影响
血压测量最常采用坐位或卧位,但这两种位置有不同大小。广泛认为在坐位时测的舒张压比卧位时要高些[约5mmHg(1mmHg=0.1333kPa)],虽对收缩压较少一致意见。当在两个位置时,手臂位置均仔细调节至袖带在右心房的水平,收缩压据报告在卧位时要比直立位时高8mmHg。另外要考虑的是背和腿的位置。如果背未支撑,舒张压可能增加6mmHg,双腿交叉可增加收缩压2~8mmH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应变-血压指数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肱动脉和胫前动脉弹性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终末期肾病患者39例作为终末期肾病组,健康志愿者46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对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进行检查。通过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获得肱动脉和胫前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同时测量被检者肱动脉和胫前动脉血压,计算肱动脉和胫前动脉的应变-血压指数,对终末期肾病组和对照组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终末期肾病组的胫前动脉应变-血压指数(4.01%±0.59%)明显低于对照组(5.71%±0.55%,P<0.01);终末期肾病组和对照组的肱动脉应变-血压指数(3.82%±0.39%比3.95%±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变-血压指数可以作为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型动脉弹性改变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15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轻中度)。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记录24小时ABP。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