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PT)的主要调节蛋白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PBR)在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专一性配体结合动力学变化,探讨与线粒体PT的关系。〖HTH〗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肝部分切除(PH)组,切除肝左叶和中叶约全肝的70%;假处理组,同样麻醉和开腹,但不切肝;正常组。手术后3 h、6 h、12 h、 24 h、 48 h、 72 h、 120 h 和168 h 分别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PBR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利用PBR专一的配体[3H]PK11195测定肝再生时线粒体膜上PBR的含量以及受体与配体亲和力的变化。〖HTH〗结果:在肝再生过程中PBR基因表达与假处理组无显著差异;[3H]PK11195与PBR最大结合量(B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PH后3 h 和120 h非常显著(P<0.01),168 h接近正常水平; 平衡解离常数(Kd)在PH后72 h和168 h明显低于假处理照组(P<0.01)。假处理组之间Bmax和Kd无明显差异。〖HTH〗结论:肝再生过程中肝线粒体PBR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而PBR与配体结合动力学明显改变提示PBR与线粒体PT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神经影像学研究经历了从正电子发射扫描(PET)到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的发展历程.近年来,药效动力学与功能性核磁共振相结合的药理学磁共振(phMRI)在精神疾病的药效动力学、神经认知系统的转运机制、药物的神经生理影响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成为一门新型学科.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抗焦虑剂,苯二氮卓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能够为新型抗焦虑剂的开发以及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应用提供神经学的基础.目前关于苯二氮卓类的神经影像学的文章并不是太多,我们搜集了所有有关于苯二氮卓神经影像学的资料,我们将介绍苯二氮卓类药物结合认知行为学范式或疼痛的神经影像学发现,最后我们将回顾一下这些发现能带来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住院精神病患者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周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0):1181-118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苯二氮卓类药物(BZD)使用情况。方法以2009年2月18日为时点调查日,调查我院全部住院精神病患者,用自编的调查表登记当日的诊断和使用BZD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共313例。结果使用BZD82例(26.2%),BZD使用频率依次为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使用BZD的时间:〈60天61例(74.4%),〉60天21例(25.6%)。结论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BZD使用基本合理,但也有少数不合理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复合苯二氮卓类药物麻醉术后清醒期的护理作用方法对28例患儿术中应用氯胺酮复合苯二氮卓类药物麻醉后清醒期行整体护理。结果本组28例经积极护理,无1例出现麻醉意外。结论小儿氯胺酮复合苯二氮卓类药物麻醉术后要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及呼吸抑制。监控患儿体温,加强安全护理,防止意外伤害;掌握正确输液输血速度,调适患儿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加强转出麻醉清醒室时的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保证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性,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儿童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后脑电图的动态变化,探讨脑电图对判断儿童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无锡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误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患儿25例,对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脑电图进行动态检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患儿治疗前脑电图均有大量双侧...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3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BZD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5%的病例使用BZD,以应用氯硝安定为多。结论 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并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用率较高,使用时间较长,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BZD的依赖性,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武汉市中学生在使用苯二氮艹卓(benzodiazepine,BZD)类药物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方法:在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共28所中学中调查BZD使用情况。每个学校调查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五个年级,共258个班,获有效问卷12345份(回收率98.2%)。结果:调查发现武汉市中学生BZD的使用率为4.0%,依赖率为4.1‰。在5952名男生中有294例服药(4.9%),在6393名女生中有204例服药(占3.2%),男生高于女生(χ2=24.34,P<0.01)。在6178名高中生中有282例服药(占4.6%),在6167名初中生中有217例服药(占3.5%),高中生服药比例高于初中生(χ2=8.70,P<0.01)。服药的主要原因是失眠(43%),学习压力大(25%),摆脱烦恼(14.1%)。回归分析发现:要遵医嘱、男性、经常喝酒、认为好玩可服和有益无害、经常抽烟、与父母关系差、母教育方式有问题、父学历低、父母间关系差、高年级等是BZD滥用的危险因素。结论:武汉市青少年4%使用BZD,其中十分之一出现滥用。 相似文献
9.
精神科住院患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我住院患者苯二氮艹卓 (BZD)类的使用情况。方法 以 2 0 0 1年 3月 1 0日为调查日 ,调查精神科全部住院患者 ,用自编的调查表登记当日患者的诊断和用药情况 ,共 2 2 5例。结果 BZD的使用率达 3 5 .7% ,以女性为主 ,主要用于抑郁症和神经症等 ,氯硝西泮和阿普唑仑为常用药物。结论 我院精神科 BZD类药物使用情况总体比较合理 ,少部分存在滥用倾向 ,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苯二氮■类药物(BZD)在情感性精神病中的应用.随机抽取确诊为情感性精神病病例.调查BZD使用情况,结果显示.连续使用BZD超过一个月.抑郁症或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相(下简称抑郁状态)25例、躁狂症或双相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相(下简称躁狂状态)10例.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情感性精神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BZD的比例较高,抑郁状态长期使用BZD多于燥狂状态。对抑郁状态伴随的睡眠障碍应充分治疗原发病,减少使用。BZD,以免产生药物依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血小板活性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AM I患者(10例)静息状态及凝血酶(100 U/L,500 U/L)激活时,血小板膜表面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及糖蛋白IV(GPIV)分布状况,并与健康人(12名)比较。结果:AMI 12 h-3 d,静息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血小板膜表面TSP及GPIV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P<0.01),AMI 1周激活血小板膜TSP及GPIV高于健康人(P<0.05,P<0.01),静息血小板膜TSP及GPIV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别(P>0 05)。AMI静息血小板膜和激活血小板膜TSP与GPIV呈显著正相关(r=0.383,P<0.01)。结论:AMI 3 d内血小板活性及反应性明显增高,AMI 1周时血小板反应性仍增高。 相似文献
12.
Maruyama S Kurosawa S Takagi Y Oki T Noguchi Y Ukai M Yuyama H Ohtake A Suzuki M Sasamata M Yamada S 《Neuroscience letters》2007,414(1):80-84
We characterized muscarinic receptor binding and urodynamic parameters in ra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hronic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as models of detrusor overactivity. Bladder weight showed litt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erebral-infarcted and sham rats, but the bladder weight was about three times greater in the bladder outlet-obstructed rats. Bladder capacity and voided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36.7 and 55.1%, respectively) in the cerebral-infarcted than in the sham rats. Involuntary contractions before micturition were seen in the bladder outlet-obstructed rats but not in sham rats. The bladder outlet-obstructed rat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2.65 and 2.57 times, respectively) in bladder capacity and voided volum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sham rats. Bmax values for specific [N-methyl-3H]scopolamine ([3H]NMS) binding in the bladder were significantly (34%) increased in the cerebral-infarcted rats compared with sham rats, whereas Kd was unaffected by infar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little significant change in Kd and Bmax for specific [3H]NMS binding in the bladder-obstructed rats compared with sham rats. In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cerebral infarction but not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in rats causes up-regulation of bladder muscarinic receptors, and that such regulation of bladder muscarinic receptors may be at least partly associated with the symptoms of detrusor overactivity subsequent to cerebr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3.
14.
L. É. Atakhanova A. V. Mazurov É. R. Katsenovich V. S. Repin 《Bulletin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1990,109(2):160-163
Institute of Experimental Cardiology. Institute of Clinical Cardiology. All-Union Cardiologic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f the USSR, Moscow. (Presented by Academician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f the USSR V. K. Smirnov.) Translated from Byulleten' Éksperimental'noi Biologii i Meditsiny, Vol. 109, No. 2, pp. 135–137, February, 1990. 相似文献
15.
164例急性脑梗死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EEG对脑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 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EG资料 ,并与头颅CT作对比研究。结果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 (≤ 72h)CT异常率 6 1 6 % ,EEG异常率 88 1%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EEG异常以局限性及广泛伴局限性改变为主( 82 3% ) ;BEAM的α和δ频带功率值局限性改变有助于定侧定位。结论 :EEG在评价急性脑缺血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特别是对发病早期CT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法 (SSR)定量评价脑梗死患者的交感神经反射活动 ,并探讨其植物神经中枢调节机制。方法 :对 4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利用肌电图仪刺激双侧正中神经记录SSR ,并以 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病灶同侧SSR异常 38例 (90 % ) ,对侧为 30例 (71% )。皮层梗死组主要表现为双侧SSR波幅对称性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内囊—基底节区梗死组的异常表现形式有SSR缺失 ,双侧波幅降低 (同侧 :P <0 0 0 1,对侧 :P <0 0 1) ,以病灶同侧波幅降低更显著。结论 :SSR可定量评价脑梗死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状态 ,对脑梗死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亚临床诊断价值 ;脑梗死急性期可致SSR抑制 ,内囊—基底节区对植物神经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脑血流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80例上常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血流量(CBF)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RAEP和CBF异常率分别为77%和68%,病情愈重异常愈明显.脑梗死患者BAEP异常表现为主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均比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0.01),且病情愈重延长明显,BAEP延长患者CBF明显低于正常患者(P<0.05~0.01)。结论:BAEP是初步评价脑梗死患者脑功能和CBF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体内、外血小板活化时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用花生四烯酸(AA)诱导正常人(n=12)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活化。结果:AA组、消炎痛+AA组及对照组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浓度分别为:(51±25、5.0±2.8及54±32)ng/L,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别;但AA组TXB2与P-选择素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消炎痛对两者的升高有几乎完全的抑制作用。2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浆DH-TXB2浓度(108~550ng/L)远高于对照组(10~93ng/L),无重叠,但两组之间TXB2与P-选择素浓度均有50%左右重叠。另6例患者服用900mg阿司匹林后血浆DH-TXB2下降43%(P<001),但服药前后TXB2及P选择素浓度无显著改变。结论:DH-TXB2作为TXB2的体内主要酶代谢产物,是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经颅电刺激对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经颅皮层电刺激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12 0只SD成年雄性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 0只 ,治疗组在术后 3天给予经颅电刺激治疗 ,对照组术后不进行治疗 ,于术后第 1、2、3、4、5、6周末 ,分别以横木行走试验 (BWT)及运动诱发电位为指标评价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大鼠 ,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 <0 .0 1)。第 6周末治疗组患侧MEP波幅与潜伏期基本恢复正常 ,而对照组患侧MEP波幅仅恢复到 73.5 % ,潜伏期仍有所延长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经颅电刺激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其机理可能与电刺激直接兴奋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记忆减退与快速眼动(REM)睡眠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记忆测定和多导睡眠图通宵描记,分析有关睡眠参数并与22名正常人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睡眠潜伏期长,醒转次数增多,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低,REM时间减少,REM活动度和密度均降低(P<001),其记忆减退与REM减少具有相关性(r=068,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不但有睡眠量的减少而且有睡眠质的改变,尤其REM睡眠减少与记忆减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