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包括腹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诊率十二指肠镜加气钡造影为95%、十二指肠镜92.3%、气钡造影为78.5%、CT为66.6%;1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行节段切除,切除率68.7%(22/32)。10例行旁路手术31.3%(10/3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40%、20%,行旁路手术术后1年生存率为0。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缺乏特异性症状,十二指肠镜、气钡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瘤较小、患者高龄或合并有其他内科基础病可考虑节段性切除。  相似文献   

2.
贾万奇  吴成甫  尹泊 《医药论坛杂志》2011,(19):102-104,107
目的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2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病变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临床表现以上腹痛、腹胀及上腹部不适多见;内镜及双源CT检查阳性率较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66.7%),3年生存率为32.5%。结论①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预后差;②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及双源CT检查联合应用,可互为补充、取长补短、提高诊断准确率;③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及术后证实为,原位癌6例,癌侵及黏膜固有层14例,黏膜下癌20例,15例有家族病史,1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5%.2例经胃镜行黏膜病变切除,38例癌肿根治术,5年生存率为95%,38例现均建在,2例死亡(1例因吻合口瘘术后死亡,1例因复发死亡).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是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主要选择治疗方法,只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才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3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 5 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 6例患者中 ,男 2 2例 ,女34例。术前 B超诊断符合率 6 4 .3% (36 / 5 6 ) ;术前 CT检查 38例 ,诊断符合率 84 .2 % (32 / 38)。手术切除胆囊 38例 ,切除率为 6 7.9% (38/ 5 6 )。其中根治性切除 18例 ,占 32 .1% (18/ 5 6 )。根治性切除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2 %、4 6 .5 %、17.6 % ;姑息性切除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2 5 %、8.3%、0 ;两组术后 1、3年生存率比较 ,P<0 .0 5 ;活检引流者 ,生存期均小于 10个月。结论  B超、CT是诊断原发性胆囊癌主要影像学检查 ,提高警惕有利于早期发现胆囊癌 ;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存活率的关键 ,对晚期胆囊癌应尽可能行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蒋晶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1-112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72例通过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CT检查资料,和手术病理分析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7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中有61例十二指肠腺癌患者,5例恶性间质瘤患者,5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十二指肠腺癌在CT影像中显示十二指肠局部存在软组织肿块,伴肠腔发生不规则性狭窄;恶性间质瘤CT显示大多数是大的软组织肿块,强化很明显,肿块大多是在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呈现肿瘤累及肠管其有较长的范围,肠壁有较为明显增厚现象,中度强化,但是肠梗阻没有明显表现;神经内分泌癌CT显现软组织肿块或是结节影象,有明显强化。结论 CT检查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有较为明显地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治疗的5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标准根治术等外科治疗。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癌37例(66.1%),黏液腺癌8例(14.3%),鳞状细胞癌7例(12.5%),类癌4例(7.2%)。按Nevin分期,I期5例(8.9%),Ⅱ期7例(12.5%),Ⅲ期12例(21.4%),Ⅳ期20例(35.7%),V期12例(12.5%)。随访49例(87.5%),存活1年以上18例,1年内死于肿瘤31例,1年生存率为3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早期根治性手术对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院2004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5例上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5例均经胃镜检查发现病变,经常规胃镜及活检诊断8例,其余7例中,诊断为胃息肉2例、间质瘤2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2例及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术前经超声内镜拟诊类癌3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为类癌。15例患者中外科手术治疗9例,内镜下治疗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8~96个月,1例因合并胃癌于2年后死亡,1例2年后死于肿瘤复发,其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胃镜和超声内镜是诊断上消化道类癌的重要方法,手术及内镜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8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铜  汪泳  黄帆  袁家海 《安徽医药》2006,10(12):939-940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4年收治的8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常见临床表现有上腹隐痛不适、黄疸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纤维十二指肠镜84.6%(11/13)、上消化道气钡造影80%(16/20)、CT35.1%(13/37)、MRCP46.7%(14/30)。行手术治疗7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3例,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肠段切除3例,十二指肠球部及胃窦部切除术1例,肿瘤局部切除1例,胆肠内引流或/和胃空肠吻合5例,胆总管外引流2例,6例放弃手术自动出院。56例病人得到随访,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7%、34.1%和26.8%。行节段性肠切除术2例1年内复发死亡,1例存活2年5个月。局部切除1例术后复发转移1年6个月死亡。内引流、外引流患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纤维十二指肠镜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是主要的检查方法。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3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3年,术后3年内共死亡24例。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由于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诊断需根据多种辅助检查确诊,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术式选择应考虑综合因素,进而提高术后疗效及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45例原发性支气管癌误诊为呼吸系统结核病的原因、诊断及预后。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45例被误诊为原发性支气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肺癌患者,5例患者为肺结核合并肺癌,其余100例患者中被误诊为原发性支气管癌45例,达到了45%的误诊率;在误诊疾病类型方面,34例被误诊为肺结核,10例患者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患者被误诊为肺结核合并胸膜炎;45例患者主要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螺旋CT和高分辨率CT诊断,分别占总数的22.2%和20.0%。3个月和1年死亡率分别为8.9%和24.4%。结论原发性支气管癌具有较高的误诊率,极易被误诊为肺结核,该类患者具有较高的1年死亡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病理、螺旋CT和高分辨率CT是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术后远期生存率。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4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只有4例,早期诊断率较低,仅为8.5%。患者手术时的年龄17~78岁,其中17~40岁13例,占27.7%,41—78岁34例,占72.3%。手术治疗44例,其中根治性切除37例,姑息性切除4例,单纯造瘘3例。3例患者拒绝或其他原因没接受外科治疗。根治性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8%、62.2%。结论通过肠镜和放射性筛查探知,配合血液学实验,可提高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围手术期的妥善处理,根治性手术切除率的提高和手术方式的改良,可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张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774-177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原发性胆囊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占51%,术前B超诊断率为82.3%(79/96).本组85例行探查手术,根治切除率为32.9%(28/85).胆囊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6.32%,胆囊癌根治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6%、48.54%、23.87%,与姑息手术组、剖腹探查组、非手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和肿瘤的浸润深度与胆囊癌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积极施行根治性切除术,辅以放疗、化疗,可望改善胆囊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张子跃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89-190
目的:总结对直肠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年36例直肠癌患者的资料。结果:术前误诊为肠炎、痔疮息肉等18例,误诊率为50%。36例中行根治性切除术25例,根治率为69.4%,已行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率为58%,复发率为12%,而不能切除肿瘤或放弃治疗者平均存活6.4个月。结论: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术前行放射、化学治疗可明显提高晚期病例的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经验,探讨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983-01~2000-06收治的46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男18例,女28例;合并胆囊结石者29例,占63.0%;术前B超诊断符合率为71.7%(33/46),CT诊断符合率为71.9%(23/32);本组41例施行手术,手术切除肿瘤24例,切除率为52.0%;Nevin分期: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9例,Ⅳ期11例,Ⅴ期17例;本组随访率80.0%,NevinⅠ期4例生存均在5年以上,1例已生存9年,NevinⅡ~Ⅳ期行根治性手术者平均生存21个月,NevinⅤ期行根治性手术者平均生存13个月,姑息性手术者平均生存期6个月,仅行探查者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结论B超和CT是提高诊断率的重要手段。手术是治疗胆囊癌的首选方法。对有癌变倾向的病变胆囊行预防性切除,是预防胆囊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建康  方庆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63-2965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70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65例,二期肠吻合术5例。结果70例患者均治疗出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4/70),病死率为1.0%(1/70);根治性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O%、93.6%、66.7%,高于姑息性手术的69.2%、0.O%、0.0%(均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Dukes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和化疗是影响左半大肠癌并梗阻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x2=16.546、20.649、5.953,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手术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Wald=5.877,P〈0.01)。结论一期根治手术治疗左半大肠癌并肠梗阻是可行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行同期手术切除,其中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35例.其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3%及41.7%,与同期大肠单癌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肠癌患者术前或术中应常规行全程结肠镜检查,术中应常规解剖标本;治疗原则是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7.
刘和寿  梁启新 《安徽医药》2005,9(7):526-52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三、四段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切除的十二指肠三、四段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钡餐检查检出率为77.8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确诊率为59.3 %,腹部CT和B超的检出率分别为40.7 %和33.3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术后3年、5年生存率相近.结论胃肠钡餐和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是诊断十二指肠三、四段腺癌的主要方法,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作为该部位肿瘤的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探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预后的影响,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3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分期、外科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21例患者获随访,术后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52.38%和28.57%.根治组术后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71.48%、42.85%,与非根治组比较明显提高(P< 0.05).结论 中晚期胆囊癌患者应行标准的胆囊癌根治术,这能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肿瘤的外科诊断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肿瘤患者5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外科诊断要点、治疗方法以及效果。结果 5例(10.0%)肿瘤分布在十二指肠乳头的上方,41例(82.0%)位于乳头周围,4例(8.0%)位于乳头下方;均经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死亡2例(4.0%),48例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为79.2%,2年存活率为62.5%,3年存活率为47.9%。结论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以及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根据肿瘤部位合理选择手术切除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后发生21例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饱胀、钝痛,伴呕吐带有食物和胆汁的胃液,行上消化道造影示:残胃扩张、蠕动波少且弱,胃肠吻合口通过欠佳;胃镜示:吻合口通畅。经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并给予胃肠动力促进剂后,21例均得到缓解。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用保守治疗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