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HBV主要侵犯的是肝脏,其会在肝脏内繁殖复制,但是不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只有当人体对侵入的HBV发生免疫时才会出现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2.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HBV主要侵犯的是肝脏,其会在肝脏内繁殖复制,但是不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只有当人体对侵入的HBV发生免疫时才会出现肝脏病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可能出现的自身免疫相互关联参与发病才能引起疾病.乙肝主要可分为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两种,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演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导致患者死亡[1,2].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细胞所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本身一般认为并不致病,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免疫损伤所引起,是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造成的肝细胞损害。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存在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及血液、精液、月经、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泪液、汗液、尿液等体液中,患者血清学指标多表现为“大三阳”。  相似文献   

4.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进行性损害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在中国约有1.5亿人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其中有10%~15%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会演变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耐  相似文献   

5.
芪军蓝甘汤加减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笔者近年来采用芪军蓝甘汤治疗本病30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为2000~3000万例,每年死于HBV感染相关肝病约30万例。人类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最初缘于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发现,目前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治和随访,其血清学指标仍是常规开展项目,但由于血清中乙肝病毒标记物表达模式各有不同,以及病毒载量的高低各异,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新的思考: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之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损害,进一步可发展至肝硬化,部分可发生肝细胞癌。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肝区疼痛或不适、腹胀、失眠等症状,轻度患者亦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全世界约有3.5~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导致全球每年100万人死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口服恩替卡韦片,观察组予复肝汤和恩替卡韦片口服,1个月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肝脏纤维化四项、凝血酶原时间、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等指标的变化与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在肝功能、肝脏纤维化四项、凝血酶原时间、HBV DNA定量等方面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肝汤联合恩替卡韦片可明显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肝脏纤维化四项、凝血酶原时间、HBV DNA定量等指标,可达到减少病毒复制、改善肝脏纤维化、提高肝功能等目的,从而控制代偿期肝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引起的肝脏损伤,是病毒和宿主免疫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慢性感染时,即使发生较严重的肝脏病变,但由于肝脏有巨大的贮备能力,在临床上可呈现较隐匿的过程,因而绝大多数患者在体格检查时偶然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由乙肝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疑难疾病,治疗颇为棘手.笔者2008~2010年应用自拟柴芩清毒散治疗本病60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同时予甘宁颗粒,对照组只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和血清IFN-γ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甘宁颗粒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6.7﹪,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宁颗粒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肝脏生化功能ALT、AST指标明显好转(P<0.01),血清病毒学标志HBV DNA的滴度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中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甘宁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血清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已确诊Hl V阳性感染者266例,其中包括单纯HIV感染者220例,合并HBV感染者46例,选取同时期单纯HBV感染者50例,抽取血样比较分析3组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数,并进行肝功能检测,比较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数值。结果:HIV合并HB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单纯HIV感染者以及单纯HBV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单纯HIV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单纯HBV感染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检测,合并组ALT、AST高于单纯HIV组,但低于单纯HB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合并HBV感染能够增加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加对机体的损害,同时也增加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临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利妥昔单抗、化疗联合治疗,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河南省焦作市解放东路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10例HBV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常规组行一般化疗,观察组加用利妥昔单抗,对用药后患者肝功能损害、HBV再激活、肿瘤控制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肿瘤控制效率为58.2%,明显高于常规组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损害率、HBV激活率分别为7.3%、1.8%,常规组的肝损害率、HBV激活率分别为16.4%、0.0%,两组HBV激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损害率比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以利妥昔单抗、化疗联合治疗,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好,且HBV再激活率低。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是导致慢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危及公众健康。我国是HBV高感染地区,慢性HBV感染者有1.2亿,其中约40%-50%通过母婴传播,如果不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化瘀软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肝硬化的效果。方法 以随机样本抽样法于仪征市中医院门诊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HBV肝硬化患者中,抽取78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瘀软肝汤,对比2组治疗效果、肝脏功能、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P <0.05。治疗前,2组肝脏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对比,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 <0.05。结论 对HBV肝硬化患者,采用化瘀软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肝脏功能,缓解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是我国肝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是HBV持续感染后再激活后,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所致的肝衰竭综合征,同时是肝脏疾病中预后最差的,病死率50%左右。对于该病临床上单纯以西医或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将近年来临床上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改善肝脏生化指标以及抗HBV方面有一定的作用[1],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近年来,我们应用加味黄芪建中冲剂配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我国HBV携带者约有1.2亿人,CHB患者约3000万人,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演变为肝癌。目前,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人口的5%,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ALT低水平升高(1ULN〈ALT〈2ULN)是CHB免疫清除期的常见临床表现,是CHB疾病病程中必然的病理过程和临床阶段,有大量的患者需要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乙型肝炎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导致的以肝脏损害为特点、具有传染性的疾病~([1])。根据2015年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大约有3.7亿~([2])。现代医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3]),其治疗原则是患者疾病情况允许且有相应的适应症,就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4])。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虽已被证明,但其缺陷亦相当明显,易产生耐药性、适应证较严格、暂停服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