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蒋莉萍  李慧娟  刘静 《糖尿病新世界》2023,(22):154-156+160
目的 探究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对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血糖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采用电脑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6例)和观察组(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46例),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和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干预性护理方法。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90例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予简单护理,实验组予干预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满意率;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预性护理方案在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有效控制血糖和减轻焦虑心理,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创伤性脑损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状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高蛋白营养素;观察组患者加用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糖变化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14天内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减轻其对大脑产生继发性损害,为神经细胞的恢复提供较稳定的微环境,对提高临床救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3月—6月在南昌市各大社区中选取符合条件的T2DM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普通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于一年后测试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与代谢控制状况。结果两组干预一年后实验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代谢控制状况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社区T2DM患者自我效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增强体外反搏治疗对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8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其中50例近期未用药患者为A组,30例规律用药患者为B组,均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同时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相同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ABI及baPWV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血液生化指标、ABI及baPWV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开展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显著缓解各项临床危险指标,并且能够促进动脉血管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以及果糖胺等血糖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后,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及其血糖控制情况,同时对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增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抽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50),试验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及血糖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行为能力及血糖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糖尿病患者锻炼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校附属医院糖尿病协会80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针对病人的自我效能情况,采用集体和小组运动、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护理干预9个月,配合单位时间内中等强度运动对血糖影响的研究、心理研究及血糖监测;引导鼓励患者之间进行交流,谈运动过程中成功的感受,获取替代性经验效能信息;指导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和达到治疗目标,并定期根据目标评价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强化,自我调节等.对照组参加糖尿病协会组织的每月一次糖尿病知识学习及自行运动.结果 实验组患者运动锻炼的意识、效能明显增强,在通常情况下能持之以恒天天坚持运动达100%,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明显控制,且降糖药物的剂量减少;运动疗法知识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行为的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使之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改变不良运动行为,从而坚持运动锻炼,并能达到控制血糖和推动糖尿病患者开展运动疗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用于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保护动机理论方法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我能力量表(ESCA)、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及血糖水平。结果两组干预后健康知识水平、自护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能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跨理论行为干预结合改良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对老年大便失禁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老年大便失禁患者92例,根据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跨理论行为干预结合改良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治疗,对比两组出院时的自我效能、直肠肛门功能,统计皮炎发生率。随访1个月,统计患者的社会隔离感。结果实验组发生皮炎2例,低于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直肠肛门功能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实验组社会隔离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大便失禁患者给予跨理论行为干预结合改良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其直肠肛门功能,降低住院期间皮炎发生率,且可以降低社会隔离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脏康复运动对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1 10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589例和对照组511例,除去未完成运动处方者及失访者,运动组实际观察467例,对照组实际观察468例。运动组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并全程督促其严格完成。对照组予一般指导性的康复运动,两组运动前及运动后6个月后均做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检查,分析疗效。结果左心室肥厚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运动组血糖、血脂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的心脏康复运动可完全逆转或减轻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部分患者可减少或停用降压药,还有调整血脂、降低血糖的作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首次就诊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42/4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43/48),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幅度略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  相似文献   

13.
测定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胰淀素和非对称二甲醛精氨酸(ADMA)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二者对MS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和体检对象根据其存在MS组分的个数分为非MS组(MS组分0~1个,20例)、MS高危组(MS组分2个,23例)和MS组(MS组分〉2个,27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同时测定血清胰淀素、ADMA的水平。结果:与非MS组比较,MS高危组,MS组血清胰淀素[(0.41±0.04)g/L比(0.46±0.06)g/L比(0.49±0.06)g/L]、ADMA[(1.28±0.06)μg/L比(1.46±0.07)μg/L比(1.51±0.08)μg/L]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MS组明显高于MS高危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胰淀素与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BMI、WHR、胰岛素抵抗指数(IRI)、ADMA呈正相关性(r=0.441~0.563,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461,P〈0.05);ADMA与IRI、BMI、FINS呈正相关(r=0.445~0.4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淀素、BMI、ADMA、IRI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73~7.169,P均〈0.05)。结论:血清胰淀素和非对称二甲醛精氨酸的表达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关,两者都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脐血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确诊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半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5例给予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静脉输入,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对照组27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结果观察组中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10例,进展(PD)9例,对照组中PR 3例,SD 7例,PD 17例,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CIK细胞输注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结论静脉输注脐血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胰高血糖素及早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以新发T2DM患者(T2DM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馒头餐试验,观察空腹、进餐后30 min、120 min静脉血浆GLP-1动态变化及对血浆葡萄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结果初发T2DM组患者馒头餐各时点GLP-1水平均分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馒头餐后30 min、120 min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空腹胰岛素无明显差异(P〉0.05);而胰高血糖素则较对照组各时点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T2DM组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FINS30/ΔG3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存在GLP-1分泌减少,GLP-1缺乏可能是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缺乏及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血脂及特异性炎性因子的影响,同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88例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43例)及常规组(45例)。在用药前及用药后3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抽取外周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时观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BIL)、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等指标,分别评估两组的抗炎作用、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及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其组间差异。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的TC及LDL-C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比较发现,两组TC及LDL-C的在治疗后3 d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TC 26.6%比14%;LDL-C 36.9%比19.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时,两组的TC及LDL-C进一步降低,其中LDL-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比26.9%,P<0.05)在第3个月及第6个月时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两组患者的MMP-9及MPO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的MPO在治疗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55,P=0.000)。然而,MPO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MP-9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序贯组:F=46.911,P=0.000;对照组:F=19.156,P=0.000)。在治疗后3 d,序贯组和试验组MMP-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治疗和常规治疗均可有效降低血脂,序贯治疗的降脂效果更强。两种疗法均能有效地抑制炎症因子,序贯治疗可更有效地抑制MMP-9,可能有利于进一步稳定斑块,防止其破裂。  相似文献   

17.
康健  黄润强  汤守兵  张银华  马德强 《肝脏》2013,(11):733-734,741
目的探讨子痫合并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计数减少(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子痫患者59例,依据有无合并HELLP综合征分为HELLP综合征组12例和无HELLP综合征组4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生化指标、孕妇病死率。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发病孕周、规律产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ELLP组孕妇抽搐后收缩压较无HELLP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孕妇LDH、AST及Cr水平明显高于无HELLP组;而血小板明显低于无HEL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LLP组病死率(25%)显著高于无HEL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合并HELLP综合征在临床中并非少见,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早明确诊断、适时终止妊娠及综合性治疗,可以降低母婴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SSN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4/CD8)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CD4+CD25+highCD127low),探讨其在病情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该科初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经标准剂量激素治疗(1mg·kg-1·d-1)8周后,根据病情缓解与否筛选出SSNS组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W0)、治疗4周(W4)、治疗8周(W8)常规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Treg。结果 (1)实验室指标比较:SSNS组患者W4、W8分别与W0比较,尿蛋白、Cho、TG及Scr均显著下降(P〈0.05),Alb显著升高(P〈0.05)。W8与W4比较,Alb升高(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SN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SNS组患者W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有升高趋势,而Treg及Treg/CD4轻微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比值升高(P〈0.05),Treg/CD4比值降低(P〈0.05)。W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CD8%、CD4/CD8比值、Treg、Treg/CD4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SSNS组治疗期间动态变化:SSNS组W8与W4比较,CD4%下降,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Treg及Treg/CD4均明显升高(P〈0.05),以上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NS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数量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及Treg/CD4比值失调,且此异常的免疫状态当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时仍然持续存在,治疗8周达临床完全缓解后得以改善。Treg可能在SSNS患者的病情缓解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联合低血糖生成指数( LGI )及低血糖生成负荷( LGL )的饮食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湖南省长沙市金盆岭三真社区内三个不同小区,分别在各小区内随机抽取已确诊的T2DM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三个小区以抽签的形式随机分为全天饮食干预组(A组)、早餐饮食干预组(B组)及对照组(C组)。通过3个月分组干预,即保持患者原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指导A组患者一日三餐采用LGI及LGL的食物,B组仅早餐采用LGI及LGL的食物,而C组饮食不作要求,比较干预前后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的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多个独立样本比较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干预前后三组的 HbA1c 均有改善(均 P <0.05),其中 A 组 HbA1c 改善优于 B、C 组(H =26.749,P <0.0167);干预前后三组的HDL-C均有所下降(均P<0.05),其中A组患者的HDL-C下降幅度大于B组及C组(H=12.671,P<0.0167);干预前后三组的TG均有改善(均P<0.05),其中A组、B组的TG改善优于C组(H=14.921,P<0.0167)。结论联合LGI及LGL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T2DM患者HbA1c、HDL-C及TG,其中全天饮食干预较早餐饮食干预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健康人(NC组)的胰岛素(INS)、C肽(C-P)、胰高血糖素(GLC)、生长抑素(SS)的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受损可能的机制。方法 T2DM组40例和NC组19名均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0、30、120min采静脉血,分别测定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30、120min血糖及INS、C-P、GLC、SS。结果 (1)与NC组比较,T2DM组INS、C-P明显降低(P〈0.01);(2)T2DM组各时间点GLC较NC组显著升高(P〈0.01)。(3)T2DM组口服葡萄糖后30min、120min的SS水平均较0min显著升高,30min较NC组低(P〈0.05),120min较NC组高(P〈0.01)。结论 T2DM患者INS、C-P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显著下降;GLC分泌亢进;SS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