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薛生自著《湿热病篇》,对湿热病的论治,条分缕析,极为详尽。本文试对其立论依据、治疗法则及具体运用等加以剖析,从而探讨湿热病的治疗规律。芳香苦温以宣湿此法适用于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类型。因湿浊困阻,脾失健运,故以芳香苦温互伍,辛开宣化湿邪,湿去则热退。一、湿在上焦(卫分),芳香宣化:上焦湿热证候是湿热邪气侵袭人体的初起阶段。是湿热邪气由口鼻而入,侵袭于肺,导致肺气宣  相似文献   

2.
试探《湿热病篇》的学术特点周茂福(江西中医学院93级研究生南昌330006)关键词《湿热病篇》,学术特点《湿热病篇》相传为清代名医薛生白所著,全文46条(据《温热经纬》载),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主证、变证、发生发展(传变规律)和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进...  相似文献   

3.
薛雪(1681~1770),清代医学家.字生白.江苏苏州人.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堪称温病学大家.其所著《湿热病篇》是治疗湿热病的专书,对于湿热的病因、病机、治疗论述详细、说理透彻、立论精当.而且其遣方用药章法分明,风格独具,自成体系,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其用药思路可为后世吾辈之医镜.现就其中之一二略述于下,以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薛生白《湿热病篇》遣方用药规律探析唐建军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214001)薛雪(1681~1770年),字生白,名雪,号一瓢,江苏长洲(吴县)人,与叶桂同代名医,所著《湿热病篇》是温病学重要著作之一,其论精辟,言简意赅。笔者多次学习《湿热病篇》每有...  相似文献   

5.
6.
文中分析《湿热病篇》中在湿热病背景下痛证发生、发展的规律,阐释湿热所致痛证的辨治规律:湿热所致痛证以“气钝血滞”为病理基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其发病机制,当从“层次”辨证角度论治。“层次”辨证是根据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和传变规律,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以阳明、太阴经为界,痛在表者,治以宣化分消;痛在阳明、太阴者,健运脾胃为关键;痛在里者,厥阴少阴分而论治,由此划分表里深浅,对指导湿热所致痛证的辨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薛生白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对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湿热病篇》是对湿热病邪致病的系统论述。由于湿热病邪为湿邪与热邪相合而成,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与热的轻重不同对湿热病的症状与用药均会产生影响,而薛氏对湿热的轻重关系把握很严谨,对产生的病证特点和用药配伍均有不同阐述。本文将《湿热病篇》中涉及湿热轻重不同致病的条文进行选取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习薛生白<湿热论>原作,对其用药思路侧重从病因、病机、病所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切合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9.
《湿热病篇》为薛生白所作。薛氏名雪,字生白,自号一瓢,又称扫叶老人,清初吴县人。《湿热病篇》共46条,从内容上看对于湿温为患的病变,特别是湿温的性质、传变规律、证治等,论述既详细又系统,可以说是学习温病必读之书。本文根据温热经纬本,选择其中有关论湿热证治方面的内容予以阐释。按温病辨证施治规律,将全篇分为湿热病概论、邪在肌表、邪在气分、邪在营血及病后期调理等。  相似文献   

10.
《湿热病篇》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刘炳凯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主题词*中医师@薛生白@湿热病篇*中医药学文献辨证论治《湿热病篇》为清·薛生白所著,是治疗湿热病的专书,对于湿热病的论治条分缕析,极为详尽。该书所论湿热病以湿温为主,兼及温热夹湿、暑湿等...  相似文献   

11.
《湿热病篇》生津滋阴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淑琴 《陕西中医》2002,23(12):1135-1136
灵活运用生津滋阴法 ,与化湿、攻下、息风、凉血、补气、泄胆火、舒胆气等并用。频频服药 ,辛开温阳也为滋养阴津 ,布化津液而设。  相似文献   

12.
清代名医薛生白所著的《湿热病篇》是一部辨治湿热病的重要著作,笔者通过对《湿热病篇》第10条的研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对薛生白治湿四法结合宣上焦、畅中焦、渗下焦的用药指导思想进行探析,对当前中医临床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湿热病篇》乃清代著名医家薛雪所著,为一部辨治湿热病的专著,系统总结了湿热病的病因病理、辨证治疗,为历代温病学家所推崇。湿热痉证在湿温病过程中常见,多由于湿热病邪引起,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湿热病篇》对湿热痉证的群治论述全面而细致,条分缕析,制方精巧,变化灵活,有许多独到之处,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笔者现对其辨治湿热痉证分析如下。1 湿侵经络,胜湿通络“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  相似文献   

14.
薛生白治虚劳重脾胃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炳林 《中医药通报》2003,2(2):108-109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但就虚劳的治疗而言,脾与肾相比较,当以脾更为重要。秦越人“一损肺,二损心,三损脾,四损肝,五损肾,从上而下者,过胃则不治;从下而上者,过脾则不治”之论,无疑是以脾胃为重。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及“脾胃一伤,五乱互作”的脾胃学说,为临床开辟了一条治病从脾胃着手的思路。清代温病大家薛生白踵事增华,治虚劳尤注重脾胃,其临床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围绕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病六经证候展开研究。研究显示,从证候规律来认识,“正局”和“变局”是分辨湿热病证候的两大纲领。其中“正局”以湿阻太阴、阳明经证候为中心,在证候上体现出《黄帝内经》三焦的分布特征;“变局”指“正局”之外,湿热邪气淫及他经的证候,包括少阳热郁、厥阴风火、太阳及少阴证候,不具有三焦分布特征。从证候特点来认识,“气钝血滞”贯穿湿热病六经证候始终,是湿热病“正局”“变局”产生的内在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温病传变规律,叶氏以卫气营血统辖,吴氏以三焦概括,而薛氏于《湿热病篇》中以何为纲?历来不甚了了,甚至认为条文错杂,无规律可循,余初读亦有同感。然薛氏精于医又擅于文,焉能有此失误?故不敢直断其非。几经冥索,略有所悟,姑作引玉之砖,求正同道。《湿热病篇》包括湿温与暑温,其传变规律、薛氏于该篇首条自注中已申明。这段自注,是理解全篇的关键,内容丰富,难点亦多,注家皆置而不论。薛氏以正局与变局为纲,概括全篇,俨然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堪与叶、吴辨证体系齐观。  相似文献   

18.
19.
<正> 清代名医薛生白,与叶天士齐名,堪称温病学大家,惜其著作、医案留于后世者甚少,无从窥其全貌,但我们从其传世之作《湿热病篇》一文,仍可领略薛氏严谨细致的学风及其娴熟慎密的组方用药规律之一斑。鉴于近时不少人用药有“粗、大、滥”的弊病,认真钻研薛氏用药规律,不仅可以继承名医用药经验,亦是医治俗医用药弊病的良剂,故撰此文。《湿热病篇》原文共四十六条,约三千四百字,论病以湿热为主,兼及痢疾等病。本篇例举中药共97昧,涉及解表、清热、化湿等十八类。作者对其所举药物分门别类,细加辨析,反复揣摩,发觉其治湿热病用药有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薛生白《湿热论》为据,总结出薛生白运用的鲜药共计29味,对其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其用药性以寒、温为主,味以甘、辛、苦为多,归经于肺、胃、脾经者居多,鲜药归属禾木科为主,主治湿热之伤表症、上焦症、痉厥症、呕吐症等。对此,不难看出薛生白治疗湿热病时,既继承了温病学家养阴滋液的特点,又体现了顾护脾胃、斡旋三焦的个人特色。对于指导鲜药治疗湿热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