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杰金氏病在病程中发生第二次恶性疾病的发生率为1.6~2.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是发生第二次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但何杰金氏病病程中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文献中尚有一些争论。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表明,何杰金氏病患者接受烷化剂治疗后白血病的危险增加,为评价不同治疗对何杰金氏病患者发生白血病危险的作用,由加拿大、丹麦、芬兰、挪威、英国、南斯拉夫、荷兰、法国、意大利九国12个癌症登记处及6个肿瘤医院组成的癌症协作组对1960年1月以后诊断的29552例何杰金氏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根据上述癌症登记处及肿瘤医院的记录,共有163例何杰金氏病患者发生白血病,这些患者白血病的诊断至少在何杰金氏病诊断后一年,每个患者以三个相匹配的未发生白血病的何杰金氏病病例作为对照,有关指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急性白血病及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全部白血病病例的91%.与单独放疗比较,单独化疗白血病的相对危险性为9.0(4.1-20、95%可  相似文献   

3.
作者回顾分析了1966年1月—1979年12月间意大利947例何杰金氏病(HD)患者治疗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情况。 HD治疗:136例(14.4%)单用放疗(RT),其中40%进行次全或全淋巴结放疗。175例(18.5%)单用化疗(CHT),其中111例(63.4%)用MOPP,28例(16%)用ABVD联合化疗,36例(20.5%)用其它化疗。394例(41.6%)最初用综合治疗:其中335例(85%)用RT加MOPP、28例(7.1%)用RT加ABVD、31例(7.9%)RT加其它CHT。242例(25.5%)综合治疗后用CHT或CHT加RT补救治疗。  相似文献   

4.
5.
周××,女性,68岁,住院号93008。该患因消瘦、乏力、间断发热4年、全身淋巴结进行性肿大3个月于1988年1月23日入院。检查:体温37.5℃,慢性病容,消瘦,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双侧额角、眼睑、颌下、颈部、锁骨上下、滑车上及腹股沟处均可触及蚕豆至鸡卵大小淋巴结,互相融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31岁。因头晕、乏力 30d于 1995年 10月 2 0日入院。该患者一向身体健康 ,无其他病史。查体 :贫血貌 ,胸骨压痛 (+) ,心、肺正常 ,肝、脾肋缘下未及 ,血常规 :Hb 5 6g/L ,WBC 2 .6× 10 9/L ,BPC 80× 10 9/L ,分类可见幼稚细胞。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 ,占有核细胞 0 .910 ,POX染色阴性 ,Ph染色体 (- ) ,幼稚细胞糖原染色呈粗颗粒状 ,全片 (2cm× 2cm)巨核细胞 6个 ,形态正常 ,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L1型。  诱导治疗用长春新碱 (VCR)、柔红霉素 (D…  相似文献   

7.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ranular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G-ALL)属临床较少见的ALL的一个亚型,形态上多属ALL-L2,少数为L1,其发生率为ALL中的1.5%~7.6%。近2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进修期间参与诊治2例,其临床表现及结果不尽相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例36岁合并何杰金氏病的急性 T 细胞性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的男性患者。入院时双侧及腋下淋巴结肿大,但无其他全身性症状。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证实为Ⅱ_A 期、Lukes 分型为Ⅲ型的何杰金氏病。肝脾  相似文献   

9.
Rich于1939年首先报道了手镜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1岁,农民,因头晕、乏力、纳减、消瘦、发热月余而于89年3月5日入院。体硷:T37.8℃,贫血貌,右颈部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胸骨轻压痛,肝肋下1cm,脾肋下2.5cm,质软。实验室检查:Hb52g/L、BPC45×10~9/L、WBC19×10~9/L,分类:幼稚细胞占76%。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54.5%,  相似文献   

10.
增生极度减低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伴脑出血的病例较罕见。我院曾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低增生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的急性白血病,我院92年9月收治一例,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1例原患何杰金氏病,经放疗治愈,13年后经临床及病理证实发生了干燥综合征合并假性淋巴瘤,对化疗有良好疗效的患者。这是恶性淋巴瘤治愈后发生干燥综合征和假性淋巴瘤的首次报导。本文讨论了恶性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和假性淋巴瘤之间的相互关系。患者于1962年(11岁)因胸痛和纵隔肿块首次住院,病理诊断为何杰金氏病,结节硬化型,给予上纵膈及右腋下放疗后,情况良好。1971年(20岁)右腋下发生淋巴结病变,到1973年淋巴结病变更为广泛。腋窝和颌下淋巴结切片仅提示增生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是文献上第一例晚期何杰金氏病发生慢粒原始细胞危象,治疗后取得长期缓解者。患者男性18岁,1871年诊断HDIA,混合细胞型,经颈淋巴结放疗后取得完全缓解。一年后,腹部淋巴结肿大,再予放疗。二年后第二次复发,且伴全身症状,用MOPP方案6疗程,又取得完全缓解。1976年见白细胞增多,Ph~1染色体(+),确诊慢粒,间歇马利兰治疗9年,1985年6月乏力、发热、大量出汗、食欲减退,白细胞数达77×10~9/L,原始细胞60%,骨髓检查原始粒细胞61%,染色体检查见双倍体Ph~1及三倍体,且伴发金葡球菌败血症。化疗应用M-Ams_2~a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 TRALI 是输血后发生的最严重、具有生命危险的并发症之一。供者针对受者噬中型粒细胞或HLA分子的抗体被认为是发生疾病的第一大原因。罕见地,受者抗体可能与输入的噬中型粒细胞发生反应激发同样的事件,这提高了在同种外用血干细胞(PBPC)移植中也会发生TRALI的可能性。病例报道1例患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30岁日本男性患者,在输入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2岁,因面黄、乏力2个月,低热15日于1992年10月4日第一次入院。患者于1992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黄、纳差、乏力、活动后心悸。体温波动在38℃左右,无鼻衄及牙龈出血。查体:体温37.2℃,脉搏98次/分,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体下1/3段有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肋下3 cm,质韧,轻压痛。脾肋下未扪及。经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原始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L2),给予VD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化疗2个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继续用原方案巩固6个疗程及甲氨蝶呤、地塞米松鞘内注射6次后停…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造血系统恶性增生性疾病,是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一阶段发生异常,分化阻滞、恶性增殖所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并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临床医生稍加注意,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急性白血病起病形式及病程中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其轻重程度不同致临床表现多样,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就近年工作中所见的一些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特殊病例做以介绍并提出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6年来我院收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69例,其中严格按照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草案)(简称“建议”)所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治疗,并接受2周以上化疗的初治患者有54例,并对其中的32例进行了随访。现将54例经正规化疗的患者疗效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依据临床表现、血液与骨髓检查确诊的急淋患儿。其中男性37例,女性17例。发病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13岁。其中2岁以下2例,2~10岁42例,10岁以上10例。确诊时病程短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性,3.5岁,平素健康,否认遗传病史,骨髓涂片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以强的松60mg/m~2/日,柔红霉素40mg/m~2/周iv,长春新碱(VCR)2mg/m~2/周iv及氨甲蝶呤12mg/m~2/周鞘内注射治疗,2周后咳嗽,发热,4周后出现头痛,肢体疼痛及感觉异常,遂发展为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需呼吸机维持。无感觉和颅神经受损。肝酶正常,脑脊液蛋白由正常增至1.3g/L,并持续数周,无细胞,糖正常,脑电图正常,电神经描记显示正常的感觉传导速度,但肌反应缺乏,肌电图未显示自主运动和阳性尖波或纤颤。瘫痪后即停用VCR,6周后停用呼吸机,18月后上肢瘫痪缓慢恢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16岁,1989年6月自觉上腹部压迫胀闷感,食欲不振,乏力,不规则低热,进行性消瘦,病情进展缓慢,1993年5月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门诊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于1993年7月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