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ICU收治的8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水平、舒适度[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pH值及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人工气道管理的方法。方法:对77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系统化的管理。通过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实施以呼吸道管理、气管套管管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营养支持为重点的护理措施。结果:77例患者7例死亡,58例顺利拔管,12例保留导管至出院。结论:系统化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向征  荣英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7):140-14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将49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作回顾性总结。结果:495例通过人工气道的建立。正确的气道管理严密观察病情,患者生存率92%,死亡率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的人工气道建立和加强护理是提高其救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标准护理,以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方法:对我科2007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3例重型颅脑损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正确的固定,消毒、湿化及吸痰等护理操作。结果:56例好转,植物生存4例,3例死亡。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9例;年龄4~79岁;致伤原因:车祸44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 5 例。入院时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标准,积分 3~7 分。脑内血肿并存脑挫裂伤11例,硬膜外血肿并存脑挫伤25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 10 例,脑干损伤 4 例,伤后植物状态4例。急诊开颅手术41例,行气管插管36例,气管切开18例,其中 8 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死亡 10 例。使用人工气道时间最短 4 h,最长达745 d,平均13 52 d。2 气道的管理与护理2 1 人工气道的管理2 1 1 气管插管 常规气管插管后,首先应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行新型综合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进重症护理病房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机械通气时间和进重症护理病房的时间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VAP发生率为8%,对照则为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新型综合的护理手段可以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VAP的发生概率,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人工气道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与护理。方法:对4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护理干预后,6例患者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35例拔除气管套管,占79.55%;3例发生肺部感染,占6.82%。所有患者GCS评分均〉9分,平均分为12.8分。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快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护理干预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班倩 《大家健康》2014,(1):353-354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方法。方法:使用综合的护理方法对30例行人工气道的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然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把人工气道应用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治疗中,需结合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促进患者的有效康复,其还能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一定降低。  相似文献   

10.
乔红然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527-152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术后的护理。方法对我科36例重度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结果 36例患者经精心治疗护理,成功封管12例,失语合并不同程度偏瘫5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植物状态生存2例。36例患者中只有1例并发肺部感染,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开放人工气道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68例,按照开放人工气道时间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在患者有明显呼吸功能障碍后才进行人工气道开放,观察组36例及时开放人工气道,对比2纽抗生素应用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医疗总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与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医疗总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早期开放人工气道可有效缩短抗生素应用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总费用,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照莹 《中外医疗》2014,(11):90+92-90,92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早期开放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脑卒中处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在患者出现血气指标下降或呼吸衰竭现象时开放人工气道。对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误吸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误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脑卒中早期开放人工气道治疗可有效的减少误吸现象,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有助于患者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常用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严格的气道护理,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我科于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3例,行气管切开4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艳华  李英  王海燕 《河北医学》2012,18(11):1649-165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人工气道感染发生的致病病原菌,指导临床正确规范应用抗生素,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ICU 72例人工气道患者435例次痰菌培养结果.结果:ICU人工气道患者痰菌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6.4%,前四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占15.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5%).真菌感染率8.0%.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痰菌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ICU患者下呼吸道的管理及细菌检测,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谭婉媚  侯春怡  叶健莺  潘瑶 《广东医学》2003,24(Z1):126-127
目的探讨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非典型肺炎(SARS)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5例重症非典型肺炎患者人工气道采用湿化、有效吸痰、病情观察、镇静监测等系统护理方法.结果利用三通密闭接头吸痰能有效保持适当的呼气末正压水平,保证肺泡的开放,提高血氧饱和度.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能有效防止痰痂的形成,确保气道通畅.结论重症SARS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加强人工气道管理,科学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提高患者的氧合功能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是为探讨如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进行有效的护理,解决呼吸道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人工气道的病人,实施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及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结果本研究36例病人护理后,仅5例气管切开患者、3例气管插管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人工气道的感染率。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严格的人工气道管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和因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张为民  方强  程旭萍  王天洪  应满珍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757-1759,1762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施行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9月入住我院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CS)<9分.按人工气道开放时间不同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3例),治疗组除给予脑卒中常规处理外,入院后即予人工气道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视呼吸情况必要时予呼吸支持;对照组常规治疗同治疗组,但入院后没有立即给予开放人工气道,出现明显呼吸功能障碍后才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视病情必要时予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死亡率、肺部感染情况和误吸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病例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观察入院第1、3、5、7天时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呼吸频率、PaO2、PaCO2和血WBC计数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延迟性人工气道开放46例,平均入院后(45.60±15.04) h开放.两组患者死亡率、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治疗组迟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误吸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3、5、7天治疗组平均心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第1、3天治疗组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慢,PaO2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5、7天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aCO2水平第1、3、5天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两组相近;血WBC计数比较,第1、7天两组无明显改变,第3、5天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脑卒中早期开放人工气道能提高血氧含量,降低机体呼吸功耗,延缓肺部感染发生时间,并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但不能降低死亡率,值得早期急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段彩红 《大家健康》2013,(15):166-167
目的:观察微量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液,以保证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咳出或被吸出。结果:30例患者通过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明显降低。结论: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抢救的特点。方法:对近2年来经手术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病员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60岁中青年患者重症颅脑外伤的发病率最高,车祸是第1位致病因素,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53例,占65.4%,是最多的手术类型,81例中白细胞计数升高62例,死亡26例中白细胞升高25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症颅脑外伤病情危重,把握手术时机、选择手术类型、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迟发颅内血肿或血肿扩大、决定手术措施、加强术后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患者中枢性电解质紊乱等措施,是成功抢救重症颅脑外伤病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ICU人工气道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人工气道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行机械通气,能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增加氧合,减少呼吸功的消耗和缓解呼吸肌疲劳[1],是重症监护(ICU)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直接向外开放,如不注意护理,易发生下呼吸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