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南方汉族体重的差异。方法 2009年~2013年在中国50个地区测量了26 954例(乡村成人16 503例,城市成人10 451例)汉族成年人的体重值,比较中国北方、南方汉族体重的差异。 结果 u 检验显示,北方汉族[乡村男性为 (66.3±10.7) kg,城市男性为(70.9±11.0)kg,乡村女性为(58.4±9.6)kg,城市女性为(59.5±9.2) kg]体重均大于南方汉族[乡村男性为 (62.6±10.1)kg,城市男性为(65.7±10.1) kg,乡村女性为(53.6±8.4) kg,城市女性为 (55.4±8.6 )kg ](P<0.01)。 结论 北方汉族男性身材较高,腹围较大、背部皮下脂肪较厚是其体重重于南方汉族男性的原因。北方汉族女性的身高、上肢骨宽度、腹部和胸部的围度、四肢与躯干的皮下脂肪大于南方汉族,是其体重重于南方汉族女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方法:2009年至2012年测量了11 732例(男性5 840例,女性5 892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人体测量学指标,分析了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结果:按照指数均数,北方汉族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狭面型、中鼻型。在北方汉族中,东北方言族群头圆,头阔,头最宽,面最宽,两个下颌角间距离最大,两眼间距离最近,面高值大,鼻翼较宽,鼻狭,耳大,耳圆。华北方言族群头较狭长,额头窄,面阔,两眼间距离较宽,鼻背较低。西北方言族群头狭长,头短而高,面窄,两个下颌角间距离较窄,鼻短。结论:北方汉族的3个族群头面部特征有明显的共性,也存在彼此的差异,遗传、环境是影响头面部形态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的头面部特征.方法:调查方法与判断标准参照<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本项调查包括17项形态观察项目,19项测量项目,10项指数及其分型,共调查汉族成年1 086人(男521,女565).结果: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头面部的主要特征为,约66.6%人具有上眼睑褶皱,约1/4的人有蒙古褶.头特圆、高头型、超狭面型,中鼻型等.黑发与黄肤色占绝大多数,70%眼色为褐色,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辽宁农村地区汉族成年人头面部的主要特征和我国居住在北方的族群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中国北方、南方汉族头面部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探讨其差异性。方法 2009年至2012年测量了11 732例(男性5840例,女性5892例)北方汉族的头面部人体测量学指标,并将各指标均值与南方汉族资料进行差异统计学检验。结果与南方汉族相比,北方汉族头较宽、较高,两下颌角间较宽,两眼间距离较大,面较高,鼻背较高,鼻与红唇距离较大,耳大,但头较短,面较狭,鼻较短,唇较薄。与南方汉族相比,北方汉族男性头更圆、更高、更狭,面更狭,鼻更阔。北方汉族女性头面部特征与男性结果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北方汉族女性比南方汉族鼻更狭些。结论遗传因素是影响头面部形态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浙江绍兴地区汉族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赴浙江省绍兴地区调查了汉族687例(城市男性144例,城市女性153例,乡村男性186例,乡村女性204例)38项头面部指标.结果:男、女性随年龄增长均出现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变窄,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鼻翼变宽、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红唇厚度减小.头长、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鼻高、鼻长、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以及男性的容貌面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间这些指标值(除女性形态面高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宽、面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鼻深、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额顶宽度、形态面、容貌面、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容貌耳指数及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浙江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国境内汉语方言族群中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和陕西5省汉族成人的体型特征及不同汉语方言区汉族成人的体型差异。方法 按照人体测量方法,测量来自甘肃、河北、河南、辽宁和陕西5省共计6201名(男3075名,女3126名)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小腿围等10项指标,并应用Heath-Carter体型评价法进行体型判定。 结果 甘肃省、河北省男性体型以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为主,河南省、陕西省男性的体型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辽宁省男性以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型为主;5省汉族女性的体型均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为主。 结论 北方汉语方言族群汉族成人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体质特征,北方汉语方言区的3个次方言区的汉族群体已呈现出一定的体型差异,但不同区域的汉族群体仍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与日本人的头面部形态学差异。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方法》的规定,于2009年8月测量了山西汉族成人体质数据,于2010年10月测量了四川汉族成人体质数据。将汉族和日本人体质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日本人相比,汉族人身高较低,体质量略重,头的长、宽、高和头围较小,口较小,面部和鼻较高。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华北华中、西南汉族人体质较为接近,与东亚类型的日本人体质差距明显,主要表现在汉族人头的宽度、围度、高度、长度及身高小于日本人。  相似文献   

8.
9.
Objective To study changes of head-fac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ith the increasing age. Methods Thirty-eight head-face characteristics of 401 male (150 urban males and 251 rural males) and 402 female adults (153 urban females and 249 rural females) of Han were investigated in Qi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in August 2009. Twelve physical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Preliminar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head-face characteristics changes with the increasing age. Results The head breadth,minimum frontal breadth, face breadth, external biocular breadth,lip height,thickness of lips and auricular height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age. Head length, nasal breadth, mouth breadth, morphological facial height, nasal height, nasal length, nasal depth, upper lip skin height, physiognomic ear length, physiognomic ear breadth and facia skinfold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age. With increase of the age, Shanxi han nationality’s mongoloid fold rate and external angle rate dropped, the internal angle rate increased, the opening height of eyeslits became narrower, the brown eye rate increased, the black eye rate dropped. The rate of upper lip skin height increased ,but the middle rate and narrow rate decreased. The thin rate of thickness of lips increased obviously, but thick rate fell. The middle rate of breadth of alae nasi increased. Length-breadth index of head, length-height index of head lip index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age. Morphological facial index, and vertical cephalo-facial index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age.Conclusion Changes of the head face morphological charac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湖北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年龄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湖北汉族男性和女性的38项头面部指标,计算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湖北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随年龄增长,湖北汉族有内眦褶率下降,眼裂倾斜度渐趋水平、眼裂高度变窄,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红唇变薄、鼻翼宽型率增加.下颌角间宽、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面颊皮褶7项指标值和形态面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额最小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5项指标值及额顶宽、颧额宽、口指数3项指数值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湖北汉族成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随年龄增长,汉族闽南语族群成年人头面部指标、指数的变化规律.方法: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按照国际学术界标准,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福建闽南地区调查了汉族679例(男322例,女357例)成年人的38项头面部指标,计算出13项头面部指数,对头面部测量指标、指数与年龄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头宽、额最小宽、面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头水平围与年龄呈负相关.口裂宽、红唇皮肤部高、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指数、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形态面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汉族闽南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一些测量指标、指数及观察指标的分型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与南方汉族人身高和身体比例的差异。方法:2009年~2013年在67个地区按照Martin等和《人体测量方法》规定的方法,测量了26 952例汉族成年人(乡村汉族16 501例,城市汉族10 451例)的身高等5项指标值,计算了身高下肢长指数等3项指标指数,比较了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身材高度和身体比例的差异。结果:北方汉族的身高、坐高、下肢全长均大于南方汉族。北方乡村汉族的身高下肢长指数、下身长坐高指数值也大于南方乡村汉族。北方城市汉族的身高下肢长指数也大于南方乡村汉族。结论:北方汉族下肢全长在身高中的比例超过了南方汉族,而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小于或接近南方汉族。在整个身材比例上,北方汉族下肢显得更长些,躯干显得更短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河南汉族人群的头部形态特征,探讨人体头部长度指标与身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手册(第2版)>方法,对河南汉族成人1 050名男女的头长、头宽、面宽、额最小宽、下颌角宽、眼外角宽、眼内角宽及身高进行体质测量,与国内其他民族聚类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 河南汉族成人头部7项长度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除头宽和眼内角宽外其余均有性别差异;男女头部7项长度指标与身高存在一定线性相关,下颌角宽相关较大;聚类分析表明,河南汉族成人头部特征与东乡族、土族、回族和苗族相近.结论 河南汉族成人头部7项指标具有北方民族的特征;单项长度指标推算身高误差较大,多项长度指标分析相关系数及调整决定系数偏小,对身高推测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土家族儿童少年头面部体质特征及其规律。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学的方法, 对武陵山区1 865例土家族儿童少年(男性953例,女性912例)11项头面部指标进行测量,并计算13项头面部指数。 结果 土家族儿童少年头面部各指标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组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头部较女性相对宽而短,面部窄而长。土家族儿童少年头型以圆头、正头、阔头型多见,面型以阔面、阔上面型为主。 结论 土家族儿童少年头面部发育符合一般生长发育规律,并有性别差异。土家族儿童少年头面部特征与广西侗族、苗族学生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海南城市、乡村汉族人的体质特征并分析海南汉族在蒙古人种中的分型地位。方法 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在海南琼海市和万宁市龙滚镇分别调查了城市汉族310例(男为160例,女为150例)、乡村汉族323例(男为174例,女为159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33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对海南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 1.海南汉族上眼睑有皱褶率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多为窄型,多为眼外角高于眼内角,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背侧面观多为直型,鼻基部多为上翘型,颧骨不突出,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宽度多大于眼内角间宽,耳垂圆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型,红唇厚度薄型率、中型率接近,厚红唇率低,发色为黑色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汉族体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四川城市、乡村成人的体质特征.方法 按照Martin<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规定的方法,在四川资阳地区简阳市调查342例男性(城市汉族男性137例,乡村汉族男性205例)和357例女性(城市女性151例,乡村女性206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35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并将之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比较,对四川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四川汉族(男女合计)上眼睑有皱褶率较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多为窄型,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背多为直型,颧骨多不突出,鼻基部多为上翘,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宽度多大于眼内角宽,耳垂三角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厚度薄型率(49.1%)最高,中型率(40.1%)亦较高,厚红唇率低;发色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按头面部指数均值,四川汉族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超狭面型、狭鼻型、长躯干型、亚短腿型、宽肩型、宽骨盆型,男性还为中胸型,女性还为宽胸型.四川汉族城市男性为中等身材,城市女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均属于亚中等身材.结论 四川汉族头面部指标值、指数值明显受到南亚类型族群与北亚类型族群的共同影响.四川汉族体部指标值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体部指数值介于北亚类型族群与南亚类型族群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头面部测量特征在汉族、黎族、维吾尔族和藏族人群间的关系。 方法 2008年~2011年,在江苏、海南、新疆和西藏地区共测量1034例(汉族348例、黎族165例、维吾尔族305例、藏族216例)青年个体的16项头面部测量特征,进行性别间差异分析、人群间共性及差异分析及人群间主成分分析。 结果 16项头面部测量特征大多数都存在性别差异,且男性测量均值多大于女性;4个人群均以圆头型和超圆头型为主,汉族、黎族和维族以阔面型为主,汉族、黎族和藏族以中鼻型为主,显示了4个人群在头面部上具有的同质特点。但是4个人群的头面部又存在一些异质特点,比如汉族的面最阔,黎族的鼻最阔,维族的鼻最狭,藏族的面最狭。群体关系上,汉族和黎族相对更接近,而维族和藏族相对接近。 结论 4个人群的头面部测量特征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汉族和黎族之间的群体关系相对更接近,维族和藏族人群之间的群体关系相对接近,这种人群间的同质及异质特点可为后期遗传学、法医学等领域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 按照国际学术界规定方法,在贵州黄平县共调查了311例(男性为159例,女性为152例)革家成年人38项头面部指标,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随年龄增长,革家人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变高,红唇变薄。革家人形态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与年龄呈正相关,革家人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革家人额最小宽、下颌角间宽、眼内角间宽、口裂宽、鼻深与年龄无相关。革家人容貌面、形态面、头面宽、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头长宽、头长高、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 结论 革家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