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PtfV1 的变化 ,将 13 0例冠心病者根据病史分组 ,AMI早期 (A组 ) 3 8例 ,AMI后期组 (B组 )3 5例 ,慢性心肌缺血组 (C组 ) 5 7例 ,对各组PtfV1 变化进行对比 ,异常发生率及其负值 3组间有显著差异。发现A组PtfV1绝对值大 ,随着病情恢复绝对值变小 ,是反映左心功能变化直观、简单敏感的指标。PtfV1 ≤ - 0 0 4mm·s可作为判断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增重、早期诊断左心功能不全的辅助指标。业已证实PtfV1 的改变与左心房的内径增大有明显的关系 ,PtfV1 的绝对值增大常表示左心房…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心率变异性测定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较早期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其预后意义,探讨不同梗塞部位,心功能,溶栓与再通过HRV的影响。方法 AMI患50例,Holter记录在胸痛发作24小时之内开始进行,平均(13.6±7.9)小时,健康对照组50例。结果 (1)AMI组HRV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达显意义,并且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低频等成分失去了昼夜间的差异。AMI患24小时HRV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塞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急性脑梗塞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89例脑梗塞患者血清sVCAM-1,并与43例脑出血和3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24小时内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和正常对照组(P<0.01)。大梗塞灶组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中梗塞灶组和小梗塞灶组。脑梗塞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在脑梗塞发生24小时至7天呈上升趋势,7~14天呈下降趋势,但第14天sVICAM-1水平仍高于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脑梗塞后并发感染者在14天内血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感染者。研究结果提示,sVCAM-1与急性脑梗塞密切相关,在脑梗塞中深入研究sVCAM-1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11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尿α1-M、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检测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血、尿α1-M与UAER比较呈显著正相关(P<0.01)。②血、尿α1-M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无DN组与早期D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提示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③血、尿β2-M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无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尿α1—微球蛋白测定对NIDDM肾病变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尿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检测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血、尿α1-M与UAE呈显著相前(P〈0.01)。(2)血、尿α1-M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无DNA组与早期D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提示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3)血、尿β  相似文献   

6.
采用血小板膜表面抗人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Z-51,以放射免疫法,检测2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1周内的血小板膜表面GMP-140、血浆凝血烷B_2(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动态变化,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AMI的GMP-140、TXB_2和6-keto-PGF_(1α)在发病早期已明显增高,48h达高峰,以后呈逐渐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这表明AMI早期,血小板高度活化。TXB_2和6-keto-PGF_(1α)与GMP-140正相关。梗塞范围广、病情重时,这三项指标增高更为显著。这提示,检测上述指标对监护病情,以及评估预后可能有辅助参考价值,并为发病早期选用抗血小板活性药物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体内精氨酸加压素免疫活性物质(ir-AVP)含量及心功能改变,可见AMI患者12小时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明显升高,24小时达高峰。与此同时,心功能指标明显降低。提示AMI时心功能变化可能与AVP含量有一定关系,过量AVP的释放可能抑制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对1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时测量其PtfV1,旨在探讨PtfV1与AMI预后的关系。临床资料:本组男78例,女52例;年龄42~78岁,平均55.2岁。梗塞部位为下壁42例,下后壁8例,广泛前壁53例,前间壁27例。...  相似文献   

9.
应用5种不同方法测定了6例弓形虫病人不同病期的血清标木。用IHAT和IFAT测定抗弓形虫总免疫球蛋白,IHAT在发病后第3周的2份血清标本中有1份已呈阳性,14~17周达高峰。滴度升高非常明显;IFAT第3周的标本都呈阳性,17~24周达高峰。用IgG-ELISA和IgM-ELISA,IgM-IFAT分别测定抗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和IgM,IgG-ELISA从第6周呈阳性,随病情延长,滴度明显升高;IgM-ELISA两份第3周的标本都呈阳性,至少第17周仍保持较高水平,其中1人第24周的标本仍呈阳性;但IgM-IFAT仅2例(2/6)呈阳性且滴度不很高,在较短时间内就转阴。结果表明:病人的抗体类型相似;IgG-ELISA,IgM-ELISA和IFAT敏感特异,IHAT简便、快速;高滴度特异性IgG易掩盖IgM-IFAT;IgM-ELISA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用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了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结果:治疗组25例,IL-2活性分别为1.39±0.17GI和1.60±0.21GI(P<0.01);对照组10例,IL-2活性分别为1.47±0.14GI和1.38±0.20GI(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特异性i-RNA对新生儿外周血IL-2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作者同时对35例受试对象进行了2年的定期随访,结果:治疗组25例,无1例发生巨细胞包涵体病(CID),对照组10例中有2例发病。本研究为临床应用特异性i-RNA预防CMV母婴垂直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观察2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和30例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范围和程度与QT离散度(QTd)变化的关系。结果:(1)AMI组早期即存在明显的RWMA,其RWMA的程度记分明显高于劳力型心绞痛患者。AMI后1周4周的QTd值较对照组显著延长,(2)QTd值随RWMA程度加重而逐渐延长,前侧壁 AMI的RWMA范围比下后壁AMI显著为大,要应QTd亦显著延长,AMI后大  相似文献   

12.
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室性早搏时血液动力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对心脏排血和充盈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40例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组)的患者及30例程控刺激(程控刺激组)诱发室性早搏的患者记录二尖瓣口及主动脉瓣口的血流频谱,分别测量室性早搏前正常心动周期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的流速积分(NMVI和NAVI),室性早搏时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的流速积分(EMVI和EAVI),及代偿心搏(室性早搏后)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的流速积分(PMVI和PAVI)。结果:EMVI和EAVI明显低于NMVI和NAVI,PMVI和PAVI显著高于NMVI和NAVI,但仅代偿36%和38%。室性早搏提前指数T-R′/R-R与室性早搏排血比值(EAVI/NAVI)及室性早搏充盈比值(EMVI/NMVI)呈良好相关,当T-R′/R-R<0.22时,EAVI/NAVI降至0。即无血液排出。结论:室性早搏时心搏量和充盈量明显下降,室性早搏后的心搏量和充盈量增高,但代偿不足。当T-R′/R-R<0.22时,EAVI/NAVI降至0。过早的发生室性早搏时在临床工作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介入99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 Tc-MIBI)心肌显像估测心肌梗死(MI)患者存活心肌的价值和方法。方法:51 例MI患者分成急性MI(AMI)13 例、陈旧性MI组13例和AMI溶栓组10 例、非溶栓组15 例,先行静息态99m Tc-MIBI心肌显像,24 h 后分别静脉和口含硝酸甘油,行介入心肌显像。结果:51 例行硝酸甘油介入后心肌显像表明心肌节段灌注异常较介入前有一定程度改善(79/141,56.03% ),硝酸甘油介入前后平均记分值分别为7.48±2.32、5.45±2.17( P< 0.01)。结论:口含硝酸甘油介入99m Tc-MIBI心肌显像方法简便,可有效提高MI患者存活心肌检出率。特别是溶栓治疗后AMI患者存活心肌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极早期对离体人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原癌基因c-sis及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感染剂量的HSV-2吸附单层hASMC1小时作为病毒感染细胞模型,应用Northern杂交方法观察上述原癌基因表达。结果:病毒吸附细胞后0分钟、30分钟、60分钟,病毒感染组[5感染复数(MOI)和10MOI;MOI=空斑形成单位/细胞数(PFU/细胞数)]均比对照组的原癌基因c-sis、c-myc表达增加,且基因表达与感染时间也有关。结论:HSV-2感染可以诱导hASMC原癌基因c-sis、c-myc表达增加,该作用可能是病毒促进hASMC异常增殖进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前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入院即刻、溶栓治疗(或非溶栓组一般治疗)后1、6、24小时,第2、3、5、15天测周围静脉血中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数量,进行动态观察,并分析其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A)再通的关系。结果表明:溶栓治疗后血个板GMP-140存在着升高和降低两种结果:IRA再通组GMP-140在溶栓后1~6小时显著下降;IRA未通组GMP-140在溶栓后1~6小时较溶栓前显著上升。提示血小板活性的改变与AMI血栓形成和血栓溶解关系密切,血小板GMP-140在溶栓后的迅速下降可作为临床判断IRA再通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心房按需起搏后阈值变化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房按需起搏(AAI)后阈值变化的情况及其基本特征。方法对20例AAI起搏患者,在起搏后不同时间进行起搏阈值测定,并与同期收治的10例心室按需起搏(VV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AAI起搏后不同时间的平均阈值较VVI起搏后高0.2~0.8μJ,第1周达高峰(2.15±0.15μJ),2周时趋于平衡(1.70±0.16μJ),随后速即转为稳定状态。心内电图P-R段抬高幅度与阈值呈负相关(r=-0.5186,P<0.05),低阈值组P-R段抬高幅度达0.28±0.12mV,显著高于高阈值组的0.17±0.10mV。结论AAI起搏后的阈值在2周后即趋向稳定状态;心内电图P-R段抬高幅度对保证理想的阈值水平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3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后24小时、72小时、1周及2周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结 果示发病1周内sICAM-1浓度逐渐上升,于1周时达高峰,2周后明显下降。发病后72小时sICAM-1水平与脑梗塞体积呈正相关(P<0.01);但与病情严重程度 无明显相关关第(P>0.05)。7人为sICAM-1在急性脑梗塞病程中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变化与室壁运动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变化与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测定,43例AMI患者(AMI组)和30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RWMA的范围和QTd值。结果 (1)AMI组早期即存在明显的RWMA,RWMA程度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MI后1周,4周的QTd值较对照组显著较长。(2)AMI组组QTd值随RWMA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心电图(ECG)ST在不同导联的改变对梗死部位相关动脉(IRA)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1例AMI的早期ECG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胸前导联ST段抬高是左前降支(LAD)梗死最常见的表现。STaVL和/或V1-4抬高诊断的敏感怀均为83%,特异性分别为100%、9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3%。②STⅡ/Ⅲ〉1,ST1等电线+V1-2压低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以及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对93例超声确定的HLVH病人行动静态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69例行运动心电图(EECG)检查,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年龄,性别相配的49例单纯性高血压病(SHT)病人作对照。结果:(1)HLVH患者有41.9%病人伴心肌缺血,其中64.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年龄在单纯HLVH组(SLVH)与HLVH伴缺血组(LVHI)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调整性别因素影响,两者仍无差异。(3)HLVH组复杂室性早搏(CVA)发生率明显比SHT组高,而SLVH组与SHT组相比,CVA发生率无差异,LVHI组CVA发生率明显比SLVH组与SHT组高。(4)LVHI组内CVA发生与无CVA两亚组间年龄和LVMI无显著差异。结论:HLVH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达41.9%,而且大部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CVA发生率主要与心肌缺血存在及程度相关;左心室肥厚程度在心肌缺血及CVA发生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