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体外灌流肝脏(ECLP)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家猪的肝功能辅助支持治疗的效果,为体外灌流肝脏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 ①在门—颈静脉转流条件下,阻断家猪入肝血流120min,造成动物肝脏功能急性损伤;②利用广西巴马小型猪肝脏构建体外灌流肝脏系统;③利用ECLP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家猪进行辅助支持治疗,观察肝脏功能损伤家猪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ECLP支持治疗后,肝脏功能损伤动物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达101h、血清ICG潴留率下降、动脉血酮体水平上升、血氨和血胆红素水平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未见明显波动而保持基本正常。结论 ECLP具有生物合成和解毒代谢功能,使用ECLP辅助支持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动物,可在一定时间内改善肝功能损害动物的全身状态,明显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ECLP系统来复苏经历了较长热缺血时间的无心跳供肝功能的可能性和机制,为临床有效地利用热缺血时间超过安全时限的无心跳供肝提供一种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动物为普通健康的天津白猪,体重在20-25kg之间,雌雄不拘。无心跳供肝按热缺血时间和保存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再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设计。A组(n=4)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在安全时限内,用HTK液低温保存10h;B组(n=4)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60min,用HTK液在低温保存10h;C组(n=4)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60min,用ECLP系统常温灌流10h。经过60min冷缺血期后,连接ECLP系统再灌流。观察再灌流时间和1h、2h、3h、4h四个时间点的胆汁分泌量和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压力,耗氧率的变化,以及灌流液中ALT、LDH、葡萄糖水平和灌流后的常规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结果B组(HTK液保存组)肝脏在再灌流后短时间内肿胀,没有胆汁分泌,常规病理和超微病理显示正常结构破坏,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C组(ECLP系统灌流组)肝脏在再灌流初期胆汁分泌量、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压力、耗氧率和灌流液中葡萄糖水平和A组(安全时限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但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在4h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常规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显示肝脏结构完整,较轻度病变。结论热缺血时间为60min的无心跳供肝在HTK液低温保存10h后已基本失去生理活性与功能,利用ECLP系统灌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复苏热缺血时间较长的无心跳供肝。  相似文献   

3.
HPLC分析肝脏灌流液中美多心安及其代谢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18柱和由水-乙腈-三乙胺(91:9:0.3,V/V/V)组成并用磷酸调节pH至3的流动相,在激发波长为224nm和不加发射滤光片条件下,以nadolol为内标,建立了测定美多心安及其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了其准确性和精密度,并例证该法可应用于测定肝脏灌流实验中灌流液美多心安及其代谢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20例胎龄在7个月以上的脑死亡胎儿肝脏用作辅助性移植的供肝,采用原位灌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除的方法,在胎儿有心跳的情况下,气管插管,人工控制呼吸,行肝脏原位灌注和腹部多器官联合切除。本法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肝脏的热缺血时间,操作较容易,费时短,保证供肝质量。腹主动脉灌注为最佳途径,脐静脉可作为全身肝素化及补液的途径,亦可辅助灌注。  相似文献   

5.
Na_2S_2O_3对NaCN在大鼠及其离体灌流肝脏代谢成硫氰酸盐的作用的动力学分析表明:NaCN可与内源性供硫体反应代谢成硫氰酸盐,但速度缓慢;Na_2S_2O_3显著加快了NaCN转变成硫氰酸盐的初速度。在循环灌流的大鼠离体肝脏,Na_2S_2O_3的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Na_2S_2O_3/NaCN(摩尔比)3:1时NaCN代谢成硫氰酸盐的初速度提高了近40倍(几乎达最大效应);但Na_2S_2O_3对NaCN转变成硫氰酸盐的总量影响较小。结果证实Na_2S_2O_3可以通过血液外途径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还讨论了Na_2S_2O_3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确定阿霉素在血液灌流法治疗肝癌时所用吸附剂的最佳用量,以减少阿霉素的毒副作用。方法采用含阿霉素的血浆灌注于不同组合量的活性炭柱,用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霉素的灌注前后血药浓度。结果A组(150g×1支)、B组(150g×2支)、C组(150g×3支)、D组(150g×4支)及E组(150g×5支)活性炭柱对阿霉素的吸附率分别为20.19%、27.60%、55.98%、56.42%、57.13%,经方差分析有极显著性差异,经两两比较的q检验,C、D及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除D组与E组P>0.05外,其它三个低剂量活性炭组中任意两组皆为P<0.01,故150g×3支活性炭柱为活性炭吸附剂的最佳用量,该用量的确定为血液灌流法治疗肝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树脂灌流器和活性碳灌流器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中的临床应用,以判断其疗效。方法H L P患者54例,在常规胰腺炎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以降低血脂浓度,按使用的灌流器不同分为树脂组和活性碳组,分别使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器(HA330)或活性碳灌流器(YTS/200),治疗时间2 h。测定血液灌流前、血液灌流治疗结束后12 h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前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血液灌流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G、TC、HDL‐C、LDL‐C、PCT、CRP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治疗结束后12 h ,两组患者血清TG、TC、LDL‐C、PCT、CRP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活性碳组患者血清TG、TC、LDL‐C明显低于树脂组患者(P<0.01)。结论树脂灌流器与活性碳灌流器均用于治疗 HLP ,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清除炎性介质。  相似文献   

8.
用小鼠肝脏离体灌流和大鼠肝脏组织切片培养方法,观察了甲醛对肝脏多种酶、谷胱甘肽(GSH)及细胞亚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致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加,5'-核苷酸(5'-N)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性下降,GSH含量下降,细胞膜和内质网亚微结构的损伤,且均存在良好的剂量相关效应。本文结果提示,甲醛的肝脏毒性不仅对其本身毒作用,而且对物质代谢和其他毒物的代谢与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亚良 《海南医学》2014,(12):1800-1802
目的:探讨单行血液灌流治疗(HP)与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HP+CRRTT)重度阿维菌素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重度阿维菌素中毒病例24例,随机分成A、B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A组13例单独给予HP治疗,B组11例给予HP联合CRRTT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肝肾功能改善和肌酸激酶水平。结果 B组阿维菌素中毒症状的控制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ALT、AST)及肾功能指标9Cr、BUN)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A、B两组肌酸激酶均下降,且B组[(114.3±21.4) U/L]明显低于A组[(204.7±29.8)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联合CRRTT治疗重度阿维菌素中毒疗效更加显著,可有效防止急性肾衰竭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应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09月至2016年02月间该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治疗尿毒症患者,应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除患者体内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肝灌流模型的试验,研究肝灌流法在肝保存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自普通健康的杂种犬获取供肝,采取同时灌流门静脉和肝动脉,共同氧合灌流液的方法对离体肝脏进行灌注试验. 结果:随灌注时间延长,灌注肝脏的生理和生化功能损伤. 至肝脏灌流24 h,灌流液PO2为(387.2±2.3)mmHg,HCO3为(3.6±0.1)mmol/L, AST为(1300±28) nkat/L, ALT为(1867±25) nkat/L, TBIL为(12.6±0.3) mmol/L. 在灌流24~36 h,体外肝脏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暗红色淤斑,胆汁生成量减少,灌注压也迅速上升. 结论:完成了大动物肝脏离体灌注,证明本肝灌流系统在24 h内可基本维持肝脏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门静脉、肝后下腔静脉单线连续缝合法、胆管支架重建法及无损伤切肝法等技术,建立SD大鼠的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模型。结果大鼠无肝期(20.14±1.53)min。60例SD大鼠术后成活率91.7%,1周以上存活率80%。结论大鼠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模型,成活率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有关实验研究的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在肠腔分流条件下正常巴马小型猪肝脏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为临床上阻断肝脏血流的时间及设计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8只正常小型猪随机分为A组(肝血流阻断90 min)、B组(肝血流阻断100 min),在肠腔分流的条件下,观察2组动物的术后存活情况、入肝血流阻断前后,再灌注0、1 h、1~5 d时肝功能及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①A组动物长期存活率显著高于B组(100%与44.4%, P<0.05).②2组动物ALT在术后2、3 d显著升高,术后4 d时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2、3 d时B组显著高于A组;复流1 h时2组AST水平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术后3 d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复流1 h、术后1、2 d时B组AST显著高于A组;A组动物缺血时D-BIL、T-BIL显著升高,复流1 h后降至正常水平,B组动物至术后5 d才恢复正常水平,于复流前、复流1 h、术后1、2、3、4 d时B组动物D-BIL、T-BIL均显著高于A组.③2组动物缺血时肝组织损伤明显,复流1 h时损伤进一步加重,A组及B组长期存活动物肝组织结构于术后4 d恢复正常;与A组比较,B组肝组织损伤显著,坏死灶明显增多.结论 避免门静脉淤滞条件下正常巴马小型猪常温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可达90 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寻找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生化、TUNEL、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及肝脏组织标本。取SD大鼠骨髓体外培养BMSCs,纯化后GFP标记,第3代做检测并配置成细胞悬液,建立SD大鼠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模型,分为BMSCs注射组(BMSCs悬液门静脉注入)和生理盐水注射组(等量生理盐水门静脉注入)行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观察术后大鼠状态,检测大鼠肝功能、肝细胞凋亡,TGF-β1及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BMSCs注射组术后大鼠死亡率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BMSCs注射组术后12、24、48、72 h肝功能明显好于生理盐水注射组,肝细胞凋亡率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BMSCs注射组TGF-β1、bax水平较生理盐水注射组减少,Bcl-2较生理盐水注射组增高,其中bax下调、Bcl-2上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GF-β1在24、72 h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MSCs能通过直接门静脉注射入肝改善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大鼠术后肝功能,其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值减少肝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TGF-β1无关的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无心跳供肝体外灌流系统(ECLP)来探讨NO和ET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为有效利用无心跳供肝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动物为普通健康的天津白猪,体重在20-25kg,雌雄不拘。按保存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再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设计。A组(n=4)用HTK液低温保存10h;B组(n=4)用ECLP系统常温灌流10h。经过60min冷缺血期后,连接ECLP系统灌流4h。观察灌流后1、2、3、4h四个时间点灌流液中NO^-2/NO^-3、ET-1水平。结果 B组(ECLP系统灌流组)肝脏在1,2,3,4h四个时间点灌流液中ET-1水平均低于A组,NO^-2/NO^-3则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和ET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ECLP系统灌流无心跳供肝能够抑制由此造成的NO合成降低和ET的分泌增多,从而改善NO和ET的平衡关系,改善肝脏的微循环障碍和降低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供鼠术前营养状态对移植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肝脏常温离体循环灌注模型观察术前禁食与否对肝脏功能的影响.保存时限为12,24h,观察再灌注0,30,60,120 min后肝功能指标、胆汁分泌量及组织学的变化.结果:保存12 h组,在再灌注后120 min后ALT、LDH值达到高峰,保存24 h组,高峰提前至再灌注后60min.两实验组相比,未禁食组灌出液中ALT、LDH含量均明显低于禁食组(P<0.05).随保存时间延长,胆汁分泌量减少.灌注120min胆汁分泌总量,未禁食组明显多于禁食组.组织学变化可见未禁食组肝脏损伤明显较禁食组轻.结论:术前供鼠良好营养状态可减轻肝脏保存损伤,并促进再灌注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行ECMO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
A,B两组,其中A组为乌司他丁组,B组为对照组。采集患者ECMO治疗后12、24、48h的静脉血对肝功能指标ALT,AST进行
检测。结果A,B两组患者行ECMO前的肝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B患者在ECMO治疗后的12h后的肝功能最差,24h
后逐渐改善,但乌司他丁组的肝功能受损明显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ECMO能显著改善肝功能。结论ECMO能显著
改善肝功能,体外膜肺氧合中患者的肝功能在第12小时受损到达高峰。乌司他丁对体外膜肺氧合中的肝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脱白细胞温氧合血灌注体外循环术患者早期血清人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H-FABP)的变化.方法:选择主动脉阻断时间>40 min的体外循环手术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组用脱白细胞温氧合血进行灌注,对照组不滤除灌注液中的白细胞.于主动脉阻断前(术前)、主动脉阻断30 min、主动脉开放即刻、20 min、40 min、60 min、90 min,抽取2组患者右房血3 mL,ELISA法检测血清HH-FABP水平.结果:主动脉开放40~60 min,2组血清HH-FABP均达峰值.主动脉阻断前、阻断30 min、开放即刻,2组血清HH-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主动脉开放20 min、40 min、60 min、90 min时,观察组血清H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脱白细胞温氧合血灌注可减轻心肌损伤,有利于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