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3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依据脉压水平,相应地分为4组:≤48mmHg组、49~58mmHg组、59~68mmHg组、>68mmHg组,靶剂量比索洛尔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一般临床特征、放射性核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随着脉压逐渐增大,血清VEGF、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均明显增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脉压差较大(PP为59~68mmHg,>68mmHg)组的患者对比索洛尔的敏感性较好,从而使PP、血清VEGF,hs-CRP,BNP水平、LVEF和LVPFR明显改善。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中,PP与VEGF、hs-CRP及BNP具有一定的联系;脉压差较大(PP为59~68mmHg,>68mmHg组)的患者对比索洛尔治疗更为敏感,预后也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的疗效及与脉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3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依据脉压水平,相应地分为四组:≤48组、49~58组、59-68组、>68组,靶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一般临床资料、放射性核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 老年高血压伴心衰患者随着脉压逐渐增大,血清VEGF、hs-CRP和脑钠肽水平均明显增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明显降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LVEF和LVPFR在59~68,>68mmHg组分别增加(3.32±2.35)%、(4.12±3.05)%和0.37±0.26、0.53±0.37,脉压及VEGF在59~68,>68mmHg组分别下降8.2±3.1、9.4±4.3mmHg及18.39±8.43、26.79±14.32pg/ml,hs-CRP及脑钠肽在59~68,>68mmHg组分别下降0.26±0.13、0.33±0.16mg/L及140.36±68.62、155.39±73.58ng/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尤以>68mmHg组较甚(P(0.01).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衰患者中,脉压较大(脉压59~68,>68mmHg组)的患者对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更为敏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使脉压较大(脉压59-68,>68mmHg组)的患者脉压及血清VEGF、hs-CRP、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而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对外周血中血浆肾素活性(PRA)、心钠肽(ANP)及脑钠肽(N-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利尿剂+地高辛)和比索洛尔组(常规治疗药物+比索洛尔),随访12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和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PRA、ANP及N-BNP水平。同时使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衰患者外周血中PRA、ANP及N—B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ANP及N-BNP水平在比索洛尔治疗前与LVEF负相关,在比索洛尔治疗后与LVEF密切相关,但PRA水平与LVEF无关。治疗后比索洛尔组外周血中PRA、ANP及N-BN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外周血中ANP及N—BNP水平在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仍可用于指导心衰患者的治疗。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对外周血中血浆肾素活性(PRA)、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97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和治疗组(常规治疗药物+比索洛尔),治疗24周,测定治疗前后2组外周血中PRA及BNP水平。同时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PRA、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外周血中PRA、BN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LVEF和LVEDD明显改善(P〈0.05)。结论:比索洛尔能抑制慢性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光星  林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572-1573,1587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和β-受体阻滞荆联用均可逆转左心室肥厚(LVH),观察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与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比较,效果无差异。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加贝那普利组(A组)46例和比索洛尔加缬沙坦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A峰/E峰比值(AE比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A组、B组治疗前后LVEF、CO、LVDd无变化(P〉0.05);AE比值、LVMI、IVST、LVPWT两组均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缬沙坦联合应用与和贝那普利联用一样能显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脑钠肽(BNP)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90例经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PP水平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间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差异。结果BNP与LVMI一样随PP的增大呈显著增加趋势。结论PP与脑将BNP水平显著相关,二者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维  夏豪  庞明  史文  苏卫红  郭清  梁湘琪  周芸 《广西医学》2010,32(4):398-40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根据脉压指数(PPI)分为A组68例,B组62例。统计并计算各组的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短轴缩短率(EF)、射血分数(FS)。结果年龄、病程、PPI、PP、SBP与LVMI呈正相关(P〈0.01),而DBP与LVMI负相关(P〈0.01)。PPI≥0.5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PI〈0.5的患者(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肾损害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 《中华医护杂志》2006,3(2):125-12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8例,按脉压(PP)水平分为〈50mmHg、50—59mmHg、60—69mmHg及≥70mmHg4组,分析PP与尿素氮、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关系。结果随着PP的增大,Ccr明显降低,Scr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加,不同脉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可促进肾脏损害,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也是预测肾脏损害有价值的指标,控制脉压可以减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BNP、hs-CR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心内科近两年收治的61例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作为心衰组,另选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心衰组患者按照NYHA分级的不同,从低到高分成A、B、C三组。对患者进行BNP与hs-CRP测定,并测定患者的心功能LVDD和LVEF。跟踪记录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患者BNP、hs-CRP、LVEF、LVDD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患者的LVDD、BNP与hs-CRP指标显著较高而LVEF指标显著较低;A、B、C三组患者的LVDD、BNP与hs-CRP指标逐渐升高、LVEF水平逐渐下降;与无心血管事件患者相比,出现心血管事件患者的BNP、hs-CRP、LVDD水平显著较高,LVEF指标则显著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与hs-CRP指标与老年难治性患者的心功能具有密切的关系,BNP、hs-CRP以及患者的LVEF、LVDD水平是临床诊断老年难治性心衰的重要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脉压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为临床更好地控制血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19例,按脉压(PP)水平分为两组:即PP≥60mmHg组和PP〈60mmHg组;对入选者做以下检查:血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部CT、尿常规、血肌酐、尿D2微球蛋白(D2-MG)。结果PP≥60mmHg组与PP〈60mmHg组比较,左心室肥厚、冠心病、脑血管并发症、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缩小脉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连续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05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5)ng/L与(86.37±66.96)ng/L]与LVMI[(127.19±28.04)g/m2与(83.70±17.23)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6)ng/L与(178.95±102.73)ng/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hs-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室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按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BP)进行分组比较,以MBP≤110mmHg及〉110mmHg分别分成两组,再以PP≤60mmHg及〉60mmHg分别分成两个亚组。结果 MBP相同,PP不同,LVMI差异有显著性。MBP不同,PP相同,LVMI差异无显著性。PP增加LVMI增加,LVMI与SBP及PP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咪达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入选CHF患者260例,其中对照组108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阿替洛尔;试验组152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咪达普利、比索洛尔;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6MW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NP、hs-CRP、LVEDD明显下降(P〈0.05),LVEF、6MWT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BNP下降、LVEF和6MWT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咪达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早期肾损害指标微量白蛋白尿(MAU)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方法:116名EH患者根据PP水平分为3组,对3组的MAU、C-IMT;斑块发生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糖(FBG)、体重指数(BMl)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U水平及C-IMT明显高于PP〈40mmHg组和40mmHg≤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2.即≥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PP〈40mmHg组和40mmHg≤PP〈60mmHg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3.C-IMT与MAU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也是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P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老年EH患者监测24h动态血压,计算动态PP值;检测血清hs-CRP浓度,比较不同动态PP组间的血清hs-CRP浓度。结果动态PP与hs-CRP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老年EH患者动态PP升高和hs-CRP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盛国安 《浙江实用医学》2003,8(4):210-210,212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动态脉压的影响。方法 53例老年高血压(EH)伴LVH患者服药前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于服药后8周进行复查比较。结果 53例EH伴LVH患者服用比索洛尔8周后,24小时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均明显下降。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明显降低,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比索洛尔可使老年EH患者动态脉压降低,左室肥厚逆转及左室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对老年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或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浆脑钠素(BNP)和脑钠素前体(pro—BNP)的影响。方法46例年龄在79—96岁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基础用药的前提下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1.25—5.0mg,每日一次,随访(14±5)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BNP、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肝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前平均LVEF、血浆BNP、pro—BNP分别为0.397±0.0758、179.36±45.88、1686.69±488.73;随访结束时(治疗没停止)上述指标分别为0.456±0.0611、86.25±19.89、832.47±262.48(P〈0.05)。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前、随访结束时及随访期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代谢水平等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基础用药的前提下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能降低血浆BNP、pro—BNP水平,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心功能。药物对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代谢等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我科CHF患者95例,采用随机分组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均予以持续吸氧,心电监护,利尿,扩张血管,必要时强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脑利钠肽(BNP)结果,评价心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后LVEF和BN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LVEF和BNP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CHF患者,能明显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3组:PP1组(脉压〈51mmHg,1mmHg=0.133kPa),P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65mmHg),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随着脉压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越严重,PP3〉PP2〉PP1(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PP3〈PP2〈PP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脉压高低密切相关,适当提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脉压,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吉云  扬志勇  苗年海  陈继群 《安徽医学》2010,31(10):1194-1196
目的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0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Hg组和脉压〈60mmHg组,两组患者均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CT、血肌酐及尿清蛋白定量测定。结果脉压〉60mmHg组冠心病、左心室肥厚、脑梗死发生率、血肌酐浓度、24h尿清蛋白定量均高于脉压〈60mmHg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