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58例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61~90岁,平均(73±7.S)岁;住院21~125 d;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报告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1995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糖尿病(确诊)病史6个月~23年;空腹血糖>7.0mmol/L 3例,>11.1 mmol/L 18例(其中有16例>13.9mmol/L);58例患者均在感染后作了痰普通培养.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胃肠道运动异常,常用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红霉素是抗生素中唯一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对胃肠具有胃动素样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笔者试用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活动低下1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3例,女5例,年龄48~74岁。糖尿病病程4~13年。血糖8~11.1mmol/L10例,11.1mmol/L以上8例。所有病例均有上腹胞胀不适、恶心、厌食、少数伴有呕吐,上述症状以餐后加重。全部病例均经钡餐造影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胃扩张、胃蠕动减弱、蠕动波<2/3;胃排空延迟、半小时胃排空<3/5;并排除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肿瘤等。18例患者均  相似文献   

3.
1991~1999年,我科共诊断老年糖尿病958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将其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958例糖尿病患者均为门诊首诊,其符合1985年修订的现行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7.8 mmol/L(≥140 mg/dl)和(或)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mmol/L(≥200mg/dl)。年龄在60~89岁,平均72.6岁。其中男526例(54.9%),女432例(45.1%)。1.2 就诊原因 958例患者中因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而就诊者190例(19.8%);症状不典型者204例(21.3%);因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餐后血糖对2型糖尿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释放(IRT)试验,解析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6月,内分泌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 588例进行OGTT和IRT检测。以血浆葡萄糖5.6、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切点,7.8、11.1mmol/L为餐后血糖切点,分析患者分布情况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 h 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等不同切点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结果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患者3097例。其中FPG≥7.0mmol/L者2654例,单独检测2hPG漏诊62例,占2.33%;单独检测1hPG仅漏诊18例,占0.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h PG≥11.1 mmol/L者中FPG〈7.0 mmol/L的占14.60%(443/3 035);1 h PG≥11.1mmol/L者中FPG〈7.0mmol/L的占14.00%(429/3065),差别无有统计学意义(P=0.503)。FPG和餐后2hPG均正常202例〔但其中113例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分泌延迟,占55.94%〕,其余289例为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在1 hPG≥11.1 mmol/L且2 h PG〈11.1 mmol/L的291例中,54例FPG≥7.0mmol/L经复查诊断为糖尿病,另有125例餐后30 min血糖≥11.1 mmol/L者的HOMA指数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FPG5.6~6.1mmol/L而2 h PG≥11.1mmol/L的糖尿病患者接近。结论1 h PG与FPG的一致性不比2 h PG差,且更敏感,提示1 h PG同2 h PG一样,可以作为糖尿病的餐后血糖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5.
脑溢血轻型者血糖平均数7.51mmol/L;重型者血糖平均数10.61mmol/L,0.05>P>0.01。显然,高血糖对脑溢血预后有显著性影响。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收治无糖尿病脑溢血患者39例。男35例,女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87岁。34岁~49岁4例;50岁~59岁9例;60岁~69岁13例;70岁~79岁11例;80岁~87岁2例。头痛或头昏5例,呕吐26例,偏瘫36例,  相似文献   

6.
西比灵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NDP)是糖尿病(DM)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高达60%~90%,甚至可累及全部DM患者。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植物神经均可被累及,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本文选择20例糖尿病性周围经病变的患者,给予西比灵(学名盐酸氟桂嗪)治疗,旨在观察钙离子拮抗剂对该病的治疗作用。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根据WHO标准确定为糖尿病者40例,且病程<2 a,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任何时候血糖≥11.1 mmol/L,40例患者均有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  相似文献   

7.
宋素珍 《工企医刊》2001,14(3):37-38
近10年中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肾病所致的肾功能衰竭20例,现就其透析治疗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糖尿病肾病并肾衰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6岁~68岁,平均年龄56岁。Ⅰ型糖尿病1例,Ⅱ型糖尿病19例。病程6年~18年,平均在12年。冠心病和心肌病变12例,心力衰竭6例,胸腔积液8例,腹腔积液3例,视网膜病变者15例。 1.2 首次透析前实验室检查 (1)空腹血糖≤6.5mmol/L8例,≥6.5mmol/L12例,空腹血溏波动于3.2mmol/L~14.6mmol/L。(2)血尿素氮:20例均升高,在15mmol/L~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9年1月~2000年6月收治子宫肌瘤伴糖尿病36例,本文就其围手术期处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1999年1月~2000年6月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者,占同期子宫肌瘤住院手术的6.56%,年龄最大61岁,最小34岁,平均44岁。入院时明确糖尿病诊断6例,其中Ⅰ型糖尿病4例,其余为住院发现,病程最长12年。晨空腹血糖最高为29.40mmol/L,最低17.06mmol/L,平均21.96mmol/L。4例合并高血压(最高24/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 DF病人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32~ 75岁 (平均 5 3.5岁 ) ,其中 型糖尿病 1例 ,其余均为 型 ;年龄大于 5 5岁者 12例 ,糖尿病病程 1~ 2 1年 (平均 11年 ) ;入院时空腹血糖 (FPG) 7.8~ 2 .3mmol/ L (平均 15 .4mmol/ L ) ;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11例 (占 6 2 .5 % ) ,糖尿病肾病 9例 (占5 6 .2 5 % ) ;末梢神经病变 14例 (占 87.5 % ) ,糖尿病肾病 9例 (占5 6 .2 5 % ) ;末梢神经病变 14例 (占 87.5 % )。1.2 足部病变 :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 ,感染 ,坏疽 ,按足病Wangner分极 级 2例 , 级 7例 ,…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1例 ,收到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共 41例。全部为我院住院患者 ,并符合以下条件。 ( 1)根据ADA标准( 1997)确诊为糖尿病 (DM )患者 ,病程大于 2年 ;( 2 )有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 ;( 3 )经饮食及药物治疗后 ,空腹血糖 (FBG) <7.0mmol/L ,餐后 2h血糖 (PBG) <7.8mmol/L ,持续 2周以上而周围神经病变未能缓解者。其中男 2 0例 ,女 2 1例 ,年龄 2 1~ 68岁 ,平均年龄 47.3岁 ,病程 2…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前期症状者是指血糖浓度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即餐后血糖为7.8 mmol/L~11.1 mmol/L,或空腹血糖为6.1 mmol/L~7.0mmol/L,前者为糖耐量低减(IGT),后者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发展成糖尿病前,往往都要经过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这一阶段,所以糖尿病前期被认  相似文献   

12.
陈峰 《工企医刊》2002,15(3):33-34
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食管癌伴糖尿病患者35例,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本组并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1)有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11.1mmol/L;(3)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11.1mmol/L,可  相似文献   

13.
结肠输液治疗高渗昏迷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结肠输液治疗高渗昏迷患者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高渗昏迷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19-65岁,平均35.8岁。其中中枢性尿崩症高渗昏迷1例,垂体瘤术后继发性尿崩症致高渗昏迷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伴高渗脱水1例。4例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1例行气管插管,3例剧烈恶心、呕吐伴上消化道出血,均不宜行胃管鼻饲。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ADA诊断标准,尿崩症患者有明确病史及相应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实验室检查:血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50mmol/L。2 治疗与结果  相似文献   

14.
1991年7月~2005年7月,我院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12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120例,全部为60岁以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男84例,女36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28±10.45)岁.其中,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102例.临床表现:出现急性低血糖反应,即心悸、出汗、面色苍白、颤抖、饥饿、软弱无力105例;发生非感知性低血糖(UH)15例(12.5%).表现为昏睡或昏迷86例,最初误诊为脑血管意外14例、偏瘫23例、发作性精神障碍6例、癫痫5例.发作时血糖≤2.8 mmol/L者115例,血糖>2.8 mmol/L者5例.导致低血糖发作的因素:与格列本脲有关的低血糖82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17例;对肝、肾功能不良等特殊患者控制血糖过严12例;新近确诊为2型糖尿病,未经过严格的饮食及体育运动,即给予足量的降糖药物15例;未确诊糖尿病而应用降糖药物者18例;热量摄入不足或服药与进餐不匹配者10例;中药所致20例;胰岛素过量8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血糖检验中的差异,以便为临床合理选择检测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先后使用快速血糖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值,并将检测结果分为5组进行分别比较。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在空腹时、餐后2h及睡前的血糖水平;对比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分别给予两种检测方法所得值;比较患者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快速血糖仪在空腹、餐后2h及睡前所测血糖值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测血糖值比较差异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值在<6.1mmol/L、6.1~11.1mmol/L、11.1~16.1mmol/L及16.1~20.1mmol/L区间条件下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血糖值>20.1mmol/L时,VPG高于CBG(P<0.05);患者对快速血糖仪检测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均可准确测定血糖,但当患者血糖过高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更为精确,临床应根据需求灵活选...  相似文献   

16.
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白桦 《中国校医》2003,17(4):303-303
格列吡嗪 (glipizicle)是新一代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促进β细脑分泌胰岛素是主要降糖机理。我院应用该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 5 7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根据 1998年WHO建议的 2型糖尿病诊断新标准 (即空腹血糖≥ 7.0mmol/L ,餐后 2h血糖≥ 11.1mmol/L)选择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6 0例 ,均为本校教职工 ,男性 37例 ,女性 2 3例 ,平均年龄 5 7.1(40~ 72 )岁 ,平均病程 3.5年(1~ 10年 )。1.2 服药方法 从 5mg每日 2次开始治疗 ,最大剂量 5mg ,每日 3次 ,疗程为 3个月。1.3 观察项目和方法 所有观察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糖尿病并菌阳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血糖控制在<11.1mmol/L55例,痰菌在3个月内转阴40例;血糖控制不理想>11.1mmol/L9例,痰菌在3个月内转阴3例。结论糖尿病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两病并发,相互影响。糖尿病使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受损,容易受结核菌的侵袭,致使病情复杂。积极控制血糖,合理应用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我国20~79岁成人中约有1.16亿糖尿病患者,居世界首位.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最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 不能仅用空腹血糖作参考指标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如果大于7.0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而在6.1~7.0mmol/L之间的这个数值既不属于正常值,也不属于糖尿病,称为"糖尿病前期".正常的餐后2小时血糖值是在7.8mmol/L以下,如这个值高于11.1mmol/L则可视为糖尿病.那么7.8~11.1mmol/L也就属于糖尿病前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SB)均>345mmol/L。84例患者中,男60例,女24例;年龄14岁~77岁,60岁以上15例,平均年龄43岁。全部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消化道症状及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13S)均延长4S以上,其中36例延长达正常值的一倍以上。肝促凝血活酶(HPT,正常值80%以上)<30%占30例。血清白蛋白(A)均<40g/L,其中36例<30g/L。尿素氮(BUN)>7.2mmol/L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效的并发症监测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本研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发生情况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HbA1c)的相关性,判断HbA1c在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01-01-2018-12-31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43例合并有并发症,95例无并发症;另选取本院同期接收的138名无糖耐量异常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空腹血糖(fast plasma glucose,FPG)和HbA1c水平,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与HbA1c相关性。结果病例组138例患者中43例合并有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12例,视网膜病变17例,神经系统病变7例,心脑血管疾病5例,其他2例;病例组FPG水平为(9.77±2.58)mmol/L,高于对照组的(5.12±1.65)mmol/L,t=17.837,P0.001;病例组HbA1c水平为(9.38±2.24)%,高于对照组的(5.47±1.69)%,t=16.369,P0.001。病例组合并并发症患者FPG水平为(11.32±3.03)mmol/L,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的(9.23±2.91)mmol/L,t=3.858,P0.001;病例组合并并发症患者HbA1c水平为(12.01±2.83)%,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的(7.54±1.76)%,t=9.555,P0.001。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HbA1c水平越高,老年2型糖尿病(OR=60.800,95%CI为23.195~159.374,P0.001)及并发症(OR=14.909,95%CI为3.405~65.272,P0.001)发生率越高。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FPG和HbA1c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合并并发症患者FPG和HbA1c水平高于无并发症患者,HbA1c水平越高,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