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与脊髓NMDA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关系,为提高氯胺酮的临床麻醉质量提供依据。方法160只小鼠随机分成扭体法和热板法两大组。每大组再分为两中组:空白组和氯胺酮组。每中组再分为4小组,每组10只。空白组直接分别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或不同浓度的NMDA;氯胺酮组均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1,5min后分别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或不同浓度的NMDA,在热板、扭体实验中,观察NMDA对氯胺酮热板法痛阈及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单用NMDA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及扭体次数无明显影响。但NMDA可增加氯胺酮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缩短其热板法的痛阈(P〈0.01)。结论NMDA鞘内注射能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提示脊髓NMDA受体可能参与氯胺酮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硫喷妥钠催眠作用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阿片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的关系。方法12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NMDA组、纳络酮组和士的宁组。实验小鼠均于腹腔注射50mg/kg硫喷妥钠,待翻正反射消失1min后,NMDA组40只小鼠鞘内分别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和25、50、75ngNMDA(n=10);纳络酮组40只小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和1.0、2.0、4.0mg/kg纳络酮(n=10);士的宁组40只小鼠腹腔分别注射NS和0.5、1.0、2.0mg/kg士的宁(n=10),记录小鼠睡眠时间。结果NMDA对硫喷妥钠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而纳络酮或士的宁均能明显延长其睡眠时间(P<0.01)。结论NMDA受体与硫喷妥钠的催眠作用无明显关系,而甘氨酸受体和阿片受体均介导了硫喷妥钠的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3.
苯二氮(艹卓)受体与吸入麻醉药镇痛、催眠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二氮受体与吸入麻醉药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鼠镇痛、催眠作用的关系。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体重18~24g,除热板试验仅用雌鼠外,其余雌雄兼用,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使各组小鼠(n=10)的平均体重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第一部分为镇痛实验,包括扭体试验、热板试验和福尔马林试验。每种试验用小鼠80只,分为乙醚组、恩氟烷组、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四大组,各组再分为生理盐水和氟马西尼两个亚组(n=10)。在各组分别注射乙醚、恩氟烷、异氟烷和七氟烷后,氟马西尼亚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1mg/kg,生理盐水亚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除扭体试验采用皮下注射乙醚(1.0ml/kg)、恩氟烷(0.8ml/kg)、异氟烷(0.6ml/kg)及七氟烷(3ml/kg)外,热板和福尔马林试验均采取腹腔注射上述药物。热板试验中观察记录各鼠舔后足反应潜伏期即热板法痛阈(HPPT);扭体试验观察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10ml/kg后15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福尔马林试验将2%福尔马林20μl注射于小鼠左侧后肢足底皮下,观察记录Ⅰ相(10min)、Ⅱ相(10~60min)舔足时间(PLT)的变化。第二部分为催眠实验,小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与静脉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依托咪酯催眠作用的关系。方法:小鼠腹腔注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和依托咪酯建立催眠模型,在催醒实验中分别观察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士的宁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士的宁可以缩短丙泊酚和依托咪酯麻醉小鼠的睡眠时间(P〈0.05或P〈0.01),但不能缩短氯胺酮麻醉小鼠的睡眠时间(P〉0.05)。结论: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可能介导了丙泊酚和依托咪酯的催眠作用,但与氯胺酮的催眠作用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洛贝林对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80只昆明钟小鼠按试验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两大组:40只用于甩尾法试验,另40只用于扭体法试验。各组再随机分为4个小组,即氯胺酮与生理盐水合用组(KN组)及氯胺酮分别与洛贝林1mg/kg合用组(KL1组)、氯胺酮分别与洛贝林2mg/kg合用组(KL2组)、氯胺酮分别与洛贝林3mg/kg合用组(KL3组),用热水甩尾法和扭体法观察不同剂量洛贝林对氯胺酮镇痛的影响。结果:与KN组相比,KL1、KL2、KL3组小鼠的痛阈(HPPT)显著缩短(P〈0.05),同时,KL2、KL3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增加(P〈0.01)。KL1组与KL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1~3mg/kg的洛贝林可以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宇  杨光  曾宪阳 《武警医学》2013,24(3):218-220,223
目的研究栀子苷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鼠热板实验和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实验研究栀子苷的镇痛作用。通过纳洛酮拮抗实验和预先给予一氧化氮供体左旋精氨酸(L-Arg)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及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初步探讨栀子苷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和NO的关系。结果栀子苷(12.5、25、50 mg/kg)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数(P<0.05),并可显著提高热板所致疼痛小鼠痛阈值(P<0.05)。纳洛酮与L-Arg均可部分地抑制栀子苷的镇痛作用(P<0.05),而L-NAME可以增强栀子苷的镇痛作用。栀子苷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NO的含量(P<0.05)。结论栀子苷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与激动阿片受体及抑制NO的合成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羟丁酸钠对3类麻醉药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3大组(阿片组、吸入麻醉药组和解热镇痛药组).第1大组共72只小鼠,分为3中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布托啡诺组),每中组各24只小鼠均随机分3小组(n=8);第2、3大组各30只小鼠,每大组均分为3小组(n=10).用热板法观察羟丁酸钠对3类药的热板痛阈(HPPT)影响.结果:在不同实验中,与基础痛阈相比,各羟丁酸钠和生理盐水合用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PPT,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与各生理盐水和麻醉药合用组相比,各羟丁酸钠和麻醉药合用组在不同时间点的HPPT均增高(P<0.05或P<0.01).结论:羟丁酸钠有一定镇痛作用,且能够增强3类麻醉药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祖师麻总香酮镇痛抗炎的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光照甩尾法研究祖师麻总香酮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方法,研究祖师麻有效部位群总香酮的抗炎作用。结果:祖师麻总香酮对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显著提高光电引起的痛阈值;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延长热板所致的小鼠舔后肢的时间。结论:祖师麻总香酮具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强啡肽及其类似物是一类新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本文通过部分整体和离体实验比较了母体DYNA(1-13)[Ⅰ]、μ-50488和类似物[Ⅱ]、[Ⅲ]的药理毒理作用。在整体实验中,采用小白鼠扭体法,先腹腔注射0.6%的醋酸水溶液引起小鼠扭体反应,5min后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强啡肽及其类似物10μl,观察其症状,用Bliss法计算各个化合物对抗扭体活性的镇痛ED_(50)值。DYNA(1-13)[Ⅰ]为1.44μmol/L,类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术后3 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确定痛觉过敏形成后,氯胺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0 mg/kg),CCI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至术后7 d。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坐骨神经暴露,不用肠线结扎,也不给药治疗。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用热辐射法测定TWL;术后7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P2X4受体的表达。结果术前1 d三组大鼠TWL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术后术侧TWL轻度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及CCI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氯胺酮治疗组术后3 d始TWL呈进行性下降,以术后7 d为甚(P<0.05);术后7 d氯胺酮治疗组TWL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术侧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氯胺酮治疗组P2X4受体表达明显少于CCI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可部分缓解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症状,可能部分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抑制大脑皮质P2X4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作用于离子通道的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分离麻醉型NMDA拮抗剂,芴胺和菲胺类化合物以及低亲和力的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妊娠期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妇女与正常妊娠妇女、缺铁性贫血妊娠妇女的可溶性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探讨sTfR值对诊断妊娠期地中海贫血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妊娠20~24周,年龄24~30岁,排除合并其他疾病的妇女,应用溶血百分比和基因检测法诊断α和β地中海贫血,ELISA法检测sTf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期地中海贫血妇女的sTfR值为18·614±8·464nmol/L,低于临界值(28·1nmol/L,P<0·05),属于正常范围。妊娠期地中海贫血妇女的sTfR值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P<0·01)。结论通过sTfR值能准确诊断妊娠妇女的缺铁性贫血,但妊娠妇女sTfR浓度降低的原因及其降低对地中海贫血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肝缺血损伤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通路之间的关系,为从提高GR的途径减轻肝脏缺血后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单纯结扎组(n=40)、阻断50% GR组(n=40)、阻断80%GR组(n=40)、阻断50%GR伴结扎组(n=40)、阻断80%GR伴结扎组(n=40).采用肝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模型,动态观察肝总动脉结扎后GR的变化及GR阻断对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肝总动脉结扎后,GR阻断组与单纯结扎组相比,ALT、AST、ALP较单纯结扎组峰值升高,且随着GR阻断程度加深呈现酶峰提前,恢复时间延长的趋势;肝脏组织炎性浸润、缺血坏死程度也较单纯结扎组明显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提示GR阻断后,肝总动脉结扎2h时肝细胞内GR较单纯结扎组明显减少,6h达到最低,其中80%阻断组较50%阻断组减少更为明显.结论 GR的减少对肝缺血后损伤发生的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未干预组、糖尿病大鼠缬沙坦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缬沙坦干预组以缬沙坦10mg/(kg·d)灌胃.8周后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以GAPDH为内参照,检测肾皮质中肾上腺髓质素受体(ADMR)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缬沙坦干预组较糖尿病未干预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1), 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缬沙坦干预组大鼠肾皮质中ADM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糖尿病未干预组.结论 缬纱坦可上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ADMR基因和蛋白的表达;ADMR可能参与了缬沙坦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受体α、β亚型在大鼠睑板腺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在正常雌性大鼠睑板腺组织的分布.方法 22只SD雌性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取上眼睑睑板组织,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Erα、Erβ在睑板腺组织的表达,并设正常大鼠子宫作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的浓度.结果 Erα和Erβ在大鼠睑板腺腺泡的基底细胞、过渡细胞和成熟细胞有表达.在22只大鼠中,有21只(95.45%)Erα在基底细胞呈阳性表达,有15只(68.18%)Erα在过渡细胞和成熟细胞呈阳性表达;有14只(63.64%)Erβ在基底细胞呈阳性表达,有8只(36.36%)Erβ在过渡细胞和成熟细胞呈阳性表达.Er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β, 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大鼠血清雌二醇含量为22.13± 3.54pg/ml. 结论大鼠睑板腺腺泡上皮有Erα和Erβ表达,以Erα表达占优势;Erα和Erβ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  相似文献   

16.
COBRA1抑制雌激素受体α转录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OBRA1(cofactor for BRCA1)在雌激素受体α(ERα)信号途径中的潜在作用。方法:用GST pull-down实验检测COBRA1与ERα的相互作用、定位相互作用的区域,探讨不同配体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COBRA1与ERα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利用含有雌激素应答元件(estrogen responsive element,ERE)的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报告基因(C3-LUC)检测COBRA1对ERα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体内外,COBRA1与ERα存在相互作用,COBRA1和ERα的中间区域是它们相互作用的区域。抗雌激素可增强COBRA1与ERα的结合。COBRA1以激素依赖方式抑制ERα的转录活性。结论:COBRA1是一新型ERα共抑制因子,可能在ERα信号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层粘连蛋白受体(LR),是重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层粘连蛋白的受体。它是一个多功能蛋白,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密切相关,能够介导病毒和朊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并且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本文就层粘连蛋白受体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型的变化,了解AsC患者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情况。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细胞受体(TCR)各BV家族CDR3区基因,利用谱型分析技术比较各家族CDR3长度分布,了解AsC 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情况。对单克隆或寡克隆性增生家族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进一步了解克隆增生T淋巴细胞的均一性。结果 4名正常人的TCR CDR3谱型均呈现正态分布,而9例AsC中均存在不同BV家族的T细胞克隆性增生,CDR3区直接测序结果证实增生的T细胞克隆具有不同长度和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结论AsC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克隆性增生,且增生的T淋巴细胞不具有均一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衰老大鼠肾小球凝血酶受体与纤维蛋白的表达变化,明确凝血酶受体活化的意义。方法选用3月、12月与24月龄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的Lendrum纤维蛋白染色法与免疫荧光法检测纤维蛋白的沉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球凝血酶受体PAR-1与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半定量PCR法检测PAR-1 mRNA的表达。结果3月、12月与24月龄大鼠肾小球内均未检测到纤维蛋白的表达。PAR1在3月龄鼠肾小球内皮、系膜与上皮细胞中广泛表达;24月龄鼠肾小球内PAR-1的表达明显减少。PAR-1 mRNA和肾小球TGF13的表达随增龄明显增加。结论衰老大鼠肾小球凝血酶的活化不伴有纤维蛋白的形成,活化的凝血酶受体可能在衰老相关肾脏结构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建立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脑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与盐皮质激素受体(MR)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频率25Hz、波宽1ms、串长10s、串隔7min、强度100μA的恒流、单脉冲电流,反复刺激大鼠海马,并通过旷场行为及拒俘反应性检查观测大鼠情感行为改变;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GR与MR表达。结果:成功诱发了实验大鼠较长时程的活动习性改变,警觉水平增高,惊恐行为,环境适应能力下降,躲藏逃避反应等PTSD样行为异常表现。免疫印迹检测显示,电刺激停止后2d-1周,阈下刺激组大鼠海马GR表达明显增高;电刺激停止后1dMR表达增高,2-3d则明显降低;而额叶皮层二者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海马CA1区惊厥阈下电刺激可基本模拟PTSD多种临床表现,而海马结构GR持续性高表达与MR较长时程降低在PTSD样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