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增强CT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鉴别单发肝细胞癌(HCC)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来自2个医疗机构共152例单发HCC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并记录GPC3表达水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06例病人资料作为训练集(GPC3阳性83例、阴性23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46例病人资料作为验证集(GPC3阳性35例、阴性11例)。对所有病人术前1个月内增强CT影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在训练集中,对所有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并得到最优子集,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比较GPC3阳性组和阴性组间临床资料[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等]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GPC3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将获得的临床信息及Radscore分别建立临床列线图、影像组学列线图及联合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列线图对GPC3表达状态的预测能力,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列线图间的诊断效能,并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的临床价值。使用验证集数据对列线图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AFP、CA199、Radscore是GPC3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8.503、1.090、13 300.044,均P<0.05]。校准曲线显示联合列线图对GPC3阳性表达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一致性良好。训练集中,联合列线图的AUC(0.918)高于影像组学列线图(0.842)和临床列线图(0.787)(均P<0.05),联合列线图的敏感度最高,而临床列线图的特异度最高;验证集中,联合列线图的AUC(0.896)高于影像组学列线图(0.726)和临床列线图(0.803)(均P<0.05),联合列线图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概率处于16%~86%时,联合列线图的临床净获益高于临床列线图和影像组学列线图。结论 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可以术前鉴别单发HCC GPC3阳性和阴性表达,联合列线图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大鼠肺内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油酸组共4组,分别在尾静脉注入油酸0.25mi/kg后1h,2h,4h,24h颈总动脉放血处死,对照组: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25ml/kg,2h颈总动脉放血处死。观察各组动脉血气、左肺湿/干比、肺系数、BALF中蛋白含量、肺通透指数,免疫组化法测定肺内Fas-L表达,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肺内PI3-K蛋白表达。结果油酸组大鼠PaO2明显降低,左肺湿/干比、肺系数、BALF中蛋白含量及肺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P〈0.01),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上表达PI3-K和Fas-L明显增多(P〈0.01),且PI3-K表达峰值时间早于Fas-L。结论Fas-L依赖的肺泡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凋亡参与早期ALI发病机制,此过程可能通过PI3-K信号转导通路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大数据生物信息挖掘算法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相关基因及其可能生物学功能在G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首先检索基因表达数据库,筛选并下载GDM差异表达芯片数据,采用R软件Lima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Log2FC>1;P<0.05);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数据库STRING构建GDM发病机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Cytohubb软件进一步筛选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hub基因);同时选取30例GDM患者和30名正常分娩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关键基因编码蛋白在GDM患者胎盘组织及正常妊娠产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个数据集GSE51546和GSE87295纳入本次分析,2个数据集中共差异表达基因4个[TACSTD2,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PI3K),COLEC12和IGFBP6]。差异表达基因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接合器,主要分子功能为磷酸转移酶活性,醇基作为受体和蛋白激酶,主要参与体内相关蛋白信号转导。京都基因百科全书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PI3K-Akt信号通路、糖代谢途径相关通路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与筛选出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54个蛋白节点,共574个相互作用链接,平均连接度为21.3,聚集度为0.74。根据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PI3K、TAL1和LYL1为GDM差异表达蛋白-蛋白网络中的关键基因(hub基因),其中PI3K在3个关键基因中作用最为重要。GDM组中,阳性表达率为70.0%(21/30),正常妊娠组阳性表达率达为100%(30/30)。GDM患者胎盘组织中PI3K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7,P<0.05)。结论PI3K在GDM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差异表达,并可能在GDM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PI3K可能成为治疗和预防GDM的关键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热休克蛋白70羧基端作用蛋白(CHIP)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同时具有辅助伴侣分子和E3泛素连接酶活性的特殊蛋白分子。但其对相应底物蛋白代谢和活性的调控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拟构建含CHIP全长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栽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含CHIP不同功能结构域突变体和缺失体基因的表达栽体,以实现这些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为后续探讨CHIP相关功能的实验奠定基础。方法:从高表达CHIP的人非小细胞肺癌H322细胞中提取总RNA,以此为模板,采用逆转录巢式PCR(RT-nested-PCR)获得CHIP全长编码基因,经测序确定序列正确后将CHIP基因连入带有myc标签的克隆载体pCMV-Tagl中,并以此为模板采用点突变的方法构建CHIP基因N端TPR结构域突变体K30A和C端U-box结构域的突变体H260Q以及U-box结构域缺失体U-box(-)。结果:钓取的CHIP基因经测序鉴定序列与GenBank报道完全一致,瞬时转染证实所构建的CHIP及其突变体表达载体可以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实现高效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并获得能够在真核细胞内高表达的CHIP及其功能域突变体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真核细胞内CHIP对相关蛋白分子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糖高脂喂养妊娠大鼠肝脏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α(PI3KP85α)mRNA的表达及其对妊娠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健康6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分为4组:高糖高脂饮食-孕鼠组(SFP)、高糖高脂饮食-未孕组(SFV)、普通饮食组-孕鼠组(NP)及普通饮食组-未孕鼠(NV),每组各10只。SFP、NV组大鼠与雄性大鼠配对受孕,在妊娠第20天禁食水12小时后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应用RT-PCR测定肝脏组织PI3KP85αmRNA的表达。结果 SFP组胰岛素抵抗指数(11.29±0.28)肝脏组织P13KP85αmRNA的表达量(1.04±0.16)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7,P〈0.01;F=36.70,P〈0.01);SFV组P13KP85αmRNA的表达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F=0.81,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妊娠大鼠,肝脏组织PI3KP85αmRNA明显升高,P13KP85α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妊娠期胰岛素抵抗进而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TRFIA,探讨血清GPC3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抗GPC3单克隆抗体7C8包板,铕(Eu^3+)标记GP9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建立了双抗夹心TRHA,并对41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GPC3进行定量分析。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GPC3双抗夹心TRFIA线性可测范围为3.125~600ug/L,检测灵敏度为2.06ug/L,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12.25%和12.91%。41例肝癌患者血清中GPC3平均质量浓度为(86.68±110.39)ug/L(中位数56.98ug/L);而44例肝炎患者血清GPC3浓度为(14.77±29.48)ug/L(中位数2.20ug/L),低于肝细胞肝癌组(Wilcoxon W:1335.00,Z=-4.99,P〈0.001)。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以42.94ug/L为诊断界值时,GPC3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8.5%(24/41)和95.5%(42/44)。联合GPC3检测,能将AFP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从46.3%(19/41)提高至78.0%(32/41)。结论建立了检测GPC3的TRFIA新方法;该法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HCC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靶向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的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在近红外二区(NIR-Ⅱ)成像早期诊断肝癌转移灶中的优势。方法 制备硫化银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GPC-3表达,检测各肝癌细胞系转移能力。采用激光共聚焦成像验证硫化银纳米探针选择性摄取至肝癌细胞系情况。采用肝癌高转移细胞系建立裸鼠肝癌原位转移模型,通过NIR-Ⅱ在体成像观察微小转移灶。结果 Ag2S@BSA-TJ12P1被激发后,可在1 080 nm处发出NIR-Ⅱ荧光。细胞实验显示,肝癌GPC-3在肝癌细胞系中均有高表达,Ag2S@BSA-TJ12P1可被HepG2、MHCC97-H、HCC-LM3细胞特异性摄取。NIR-Ⅱ成像系统对裸鼠微小转移灶作出早期诊断。 结论 Ag2S@BSA-TJ12P1可通过在体靶向肝癌GPC-3对肝癌微小转移灶成像,对肝癌微小转移灶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1(COX-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卵巢癌和31例卵巢囊肿组织中COX-1和CA125蛋白的表达;应用ELISA法检测40例卵巢癌和31例卵巢囊肿以及6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COX-1和CA125的浓度。结果COX-1、CA125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8%和57%,在卵巢囊肿的阳性表达率仅为7%和3%;卵巢癌患者血清COX-1、CA125的阳性率分别为65%和93%。结论COX-1蛋白表达可作为卵巢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 1)介导的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 3K)活性的改变 ,探讨PCOS产生胰岛素抵抗 (IR)分子的机理。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PCOSIR组 (19例 )、PCOS非IR组 (10例 )及对照组 (15例 )血清促黄体生成素 (LH)、促卵泡激素 (FSH)、睾酮 (T)的水平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实验组血清空腹胰岛素 (FIN)的浓度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空腹血糖 (FPG) ;采用稳态模型 (HOMA)计算IR指数 (HOMA IR) ;采用免疫沉淀及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IRS 1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 ;采用免疫沉淀、薄层层析及γ液闪计数方法检测PI 3K的活性 ,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PCOSIR组患者血清LH、LH FSH、T、FIN及HOMA IR均高于PCOS非IR组与对照组 (P均 <0 0 5 ) ;PCOS非IR组患者血清LH、LH FSH、T、FIN及HOMA IR亦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②PCOSIR组与PCOS非IR组及对照组相比 ,IRS 1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降低 (P <0 0 1) ;③PCOS组PI 3K活性下降 ,而PCOSIR组激酶活性下降尤为明显 (P <0 0 1) ,与HOMA IR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PCOSIR可能为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中 ,其上游信号分子IRS 1酪氨酸磷酸化的改变造成激活信号减弱 ,使PI 3K活性降低 ,影响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OVCAR-3卵巢癌细胞,为进一步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法自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IL-8基因,构建pcDNA3.1( )/IL-8重组质粒;脂质体介导将外源基因转入OVCAR-3卵巢癌细胞,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及ELISA法鉴定其mRNA及蛋白瞬时表达后,MTT法检测细胞转染前后生长增殖特性的改变,FCM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重组质粒双酶切电泳结果显示,相应位置(300 bp,5 400 bp)可见2条清晰特异的DNA条带;DNA测序结果进一步显示,重组质粒中插入的基因片段全长 300 bp,编码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基因序列相符,阅读框保持不变;RT-PCR、Western 印迹检测及ELISA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OVCAR-3细胞IL-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IL-8转染细胞组转染3 d后的光密度值(D值)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组(P<0.05);FCM分析结果显示,OVCAR-3细胞转染IL-8基因后进入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增殖指数也相应上升,与未转染及空质粒转染组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IL-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并瞬时转染OVCAR-3卵巢癌细胞;IL-8可以自分泌方式促进卵巢癌OVCAR-3细胞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1.
IL-17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例正常卵巢组织、25例良性卵巢肿瘤与25例卵巢上皮性癌原发灶中IL-17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周外周血中IL-17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IL-17表达强度和外周血中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卵巢癌患者术后血清IL-17水平比术前显著下降(P〈0.01)。术前血清IL-17水平在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IL-17水平显著低于低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IL-17表达上调,IL-17在上皮性卵巢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Fas蛋白表达均为阳性,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为阴性;Fa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6.77%(29/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与T2~T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6.5%(35/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增高(P〈O.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Fas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负相关(P〈O.05)。结论: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MXR7基因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32P标记的MXR7cDNA作为探针,通过Northern blot分析对正常人12种不同组织和病理证实的术前未做治疗的7例非肝肿瘤组织及30例肝癌和癌旁肝组织、12例正常肝组织中MXR7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XR7mRNA在人肝脏等12种正常组织及7例其它部位肿瘤组织中均不表达;在人肝癌中呈高表达,而癌旁肝组织中呈低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和13.3%.在血清AFP阴性的肝癌患者和肿瘤直径<5 cm的肝癌中,MXRT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和83.3%.肝癌患者手术后1 a和2 a生存率分别是59.1%和54.5%.结论 MXR7基因在人肝癌组织中的高水平表达具有普遍性、特异性和早期性,提示MXR7基因可以作为肝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对肝穿刺组织进行MXR7基因表达检测有助于发现AFP阴性的早期肝癌.未发现MXR7mRNA阳性表达与肝癌患者的预后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Livin及Caspase-3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肾癌中Livin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Livin蛋白在肾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肾组织,而Caspase-3则反之。结论 Livin蛋白表达增高与肾癌的临床分期,复发密切相关。检测Livin及Caspase-3有助于提高肾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并可作为判定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ATP结合盒转运体A1 (ABCA1)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01至2020-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患者212例,其中106例卵巢癌患者为卵巢癌组,另106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用酶氧化法分析两组之间血脂含量[三酰甘油(CHO)、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并进行差异分析;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组织中ABCA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差异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估计ABCA1表达情况及卵巢癌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并应用Log-rank方法进一步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卵巢癌组患者外周血中血脂水平(CHO、TG、HDL、LDL)显著降低(P<0.01); ABCA1在两组中均存在表达,而卵巢癌组的表达量(0.15±0.02)明显高于对照组(0.0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BCA1阳性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8.0个月(95%CI: 45.9~51.5个月),而ABCA1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7.0个月(95%CI: 54.7~58.9个月),ABCA1表达量与卵巢癌患者生存期之间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 ABCA1与卵巢癌发病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卵巢癌的脂质代谢从而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进而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印迹抑癌基因ARHI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印迹抑癌基因ARHI mRNA的表达及其3个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以探讨ARHI基因及其甲基化修饰在卵巢上皮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卵巢及浆液性卵巢癌标本各20例,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ARHI mRNA表达,采用DNA亚硫酸盐修饰、PCR扩增及甲基化敏感性内切酶方法检测ARHI基因3个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ARHI/G3PDH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为0.73±0.09,浆液性卵巢癌中为0.43±0.37(P<0.01)。正常卵巢组织的3个CpG岛均同时扩增出ARHI甲基化和非甲基化产物,呈正常半甲基化状态;浆液性卵巢癌的3个CpG岛则存在不同比例的甲基化异常,其中6例(30%)CpGⅠ、8例(40%)CpGⅡ、5例(25%)CpGⅢ处于高度甲基化状态。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8例ARHI基因表达缺失者均存在CpG岛的高度甲基化,其余12例中有5例存在CpG岛的高度甲基化,表达缺失者中CpG岛的高度甲基化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印迹抑癌基因ARHI启动子及编码区的3个CpG岛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甲基化异常,并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癌细胞系中Plk1表达的意义。方法以胰腺癌细胞株(AsPC-1、PANC1、BxPC3)和正常胰腺细胞株(HPDE6C7,一种永生但非转化的胰腺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应用RT-PCR检测Plk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Plk1蛋白的表达。结果 Plk1 mRNA和Plk1蛋白在胰腺癌细胞中均有高表达,而在正常胰腺细胞株中几乎不表达。结论 Plk1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具有一定肿瘤特异性,有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APE1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大肠癌、72例大肠腺瘤、60例癌旁大肠黏膜和4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APE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PE1与大肠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APE1呈胞核表达,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APE1表达特征发生改变,呈胞核表达、单纯胞质表达或核浆共同表达。APE1胞质异位表达率大肠癌组织为73.6%,大肠腺瘤组织为83.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癌旁大肠黏膜(10%)和正常大肠黏膜(0%,P〈0.01)。APE1胞质异位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结论 APE1胞质异位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