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GF和E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作用,探索出合适的诱导条件,为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组织工程构建等提供基础。方法:骨髓来自杂种犬的髂骨,采用全血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标记;用含HGF和EGF的α—MEM培养液进行诱导培养,并于诱导后7、14、21d留取细胞;用免疫组化检测AFP、CK18,免疫荧光检测ALB,PAS反应检测糖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分化率。结果: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13、CD34和CD45皆为阴性,CD29为阳性。诱导至7d出现AFP表达.14d表达增高,21d时表达下降。CK18、ALB和糖原14d时出现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加:21d时ALB表达阳性率可达50%以上。结论:HGF和EGF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肝细胞诱导的最有效方法,并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取健康成人的适量骨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BM-MSCs并行贴壁培养,扩增至第3代,取第3代细胞分3组分别进行诱导。A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B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FGF);C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生长因子(HGF)。分别进行培养,诱导前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CD44、CD90的表达率对培养的BM-MSCs进行鉴定,诱导后通过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糖原染色检测鉴定其诱导分化情况。结果:本文通过建立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扩增、传代、纯化BM-MSCs,定向诱导分化,使其成功向肝样细胞转化,图像分析表明C组鼠抗人白蛋白单克隆抗体(ALB)表达最为明显。结论:证明3种组合均可成功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均能分泌肝细胞特异性标记如鼠抗人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AFP)、ALB、糖原,其中C组效果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肝细胞样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肝细胞样分化的诱导条件,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肝细胞培养液中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定向诱导。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性质。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HGF和EGF诱导7d后变为肝细胞样圆形;2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分化后细胞表达肝细胞标志物CK18和白蛋白。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条件诱导下可以向肝细胞方向分化。有可能作为肝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仿生电刺激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株(UE7T-13)向肝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及氧化聚合法制备聚吡咯/PLGA导电膜,并在其表面培养UE7T-13细胞株.实验按是否给予诱导因子及施加电刺激分为四组:电刺激+诱导因子组、电刺激组、诱导因子组以及空白对照组.诱导因子包括HGF、EGF、FGF及OSM等.电刺激为每日给予频率5Hz、脉宽5 ms、电压100 mV(电流强度100 μA)的仿生电刺激2h.每天常规收集培养液,检测其中白蛋白分泌、尿素合成、细胞色素P450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组干细胞中白蛋白和甲胎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刺激+诱导因子组及诱导因子组UE7T-13细胞均成功诱导出类肝样细胞.与单纯诱导因子组比较,电刺激+诱导因子组UE7T-13更早向肝细胞转化,其肝细胞特异功能表达及表面特异蛋白分子表达更强.UE7T-13细胞在有电刺激存在时增殖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仿生电刺激可促进体外UE7T-13细胞增殖及其肝向分化,使其更早出现肝细胞特异性分子表达,并提高分化效率.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来源于中胚层间充质,广泛存在于骨髓、脐带组织、脐血、外周血、脂肪等组织中.在特定条件下,MSCs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及肝细胞等多种细胞,进而作为一种替代器官移植的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肝源紧张、免疫排斥限制了肝移植的临床应用.众多研究证实MSCs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等肝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MSCs的分化能力及其分化的调控、分子机制和不同来源干细胞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闫旭  曲强  何小东  李秉璐  金晔  周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1):1316-1318,F0003
目的观察在体外诱导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肝细胞极化标志分子的表达和分布。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基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成熟肝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比较肝细胞极化标志蛋白二肽酰基肽酶Ⅳ(DPPIV)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在诱导分化(实验组)和非诱导分化(对照组)条件下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PPIV和LDLr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结果成人骨髓来源的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分化表达白蛋白,实验组DPPIV和LDLr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DPPIV和LDLr在肝细胞膜上呈特征性分布。结论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向肝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肝细胞极化标志分子,进一步表明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向肝细胞分化的潜能。同时,肝细胞体外分化可以做为研究肝细胞极化形成机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质条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肝细胞分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体外适当条件下,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可跨胚层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但肝细胞作为“锚着”性细胞,体外培养时,需要接触与基底膜相似的物质才能稳定而充分地发挥其功能。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产生的肝细胞也需要接触基底膜。我们通过应用多聚赖氨酸和胶原蛋白作为基底膜结构,在其中向肝细胞诱导,来探讨提高诱导分化率的机制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旨在诱导分化出具有分泌神经递质和电生理功能的成熟神经细胞,并提高神经细胞分化率.细胞因子诱导、中药及其提纯物诱导、细胞共培养诱导及提高细胞内环磷腺苷诱导等方案有助于BMSC分化为神经细胞,但体内实验诱导分化率远较体外实验低.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有不同的诱导分化率,中药及其提...  相似文献   

9.
不同诱导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诱导剂及方法.方法 采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从骨髓中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以不同组合的复合神经诱导剂加以诱导,诱导期间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诱导细胞的分化情况,并用SPSS 1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加入不同组合的复合神经诱导剂后,均出现了胞体收缩、突起伸出的神经元样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兔抗人巢蛋白(nestin)、鼠抗人神经丝单克隆抗体(neurofilament,NF)出现了不同的阳性率,其中以E组阳性率最高,nestin(5.653±1.228)%,NF(74.724±3.651)%,兔抗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fiber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阴性,SPSS 12.0分析显示各诱导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本实验探索出一种较为理想的诱导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复合神经诱导剂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体外单层培养中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条件.方法采集志愿者骨髓3例,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标志.用含TGF-β1的无血清诱导培养基培养7d后,分别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碱性磷酸酶染色,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培养的BMSCs表达CD9,而CD34、CD38、CD45、CD61呈阴性.细胞经诱导培养7d后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可检测到Ⅱ型胶原的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弱阳性,但细胞3H-TdR掺入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MSCs在特定的诱导下能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但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无法有效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Wnt信号通路是目前骨骼系统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和骨代谢研究的新热点,笔者就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及研究现状作详细阐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成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用内皮细胞培养基EGM-2培养,加入VEGF-C(156s)诱导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和VEGFR-3,RT-PCR检测相应基因的表达。成管实验检测分化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结果: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形态上为纤维样,经流式细胞术测定表达CD90、CD105,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3%、97.86%,而CD14、CD34、HLA-DR的阳性阳性率分别为2.00%、2.18%、1.56%。经诱导刺激后,间充质干细胞呈鹅卵石样外观,Podoplanin和VEGFR-3的表达率分别为26.25%和12.70%。RT-PCR结果显示特异性的条带,成管实验显示诱导后的淋巴管内皮细胞具有成管的功能。结论:从骨髓中可以提取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内皮细胞培养基和VEGF-C(156s)的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及肝内移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分化及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移植情况。方法 首先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μg/L)和表皮生长因子(EGF,1.5mg/L)诱导定向分化。肝纤维化形成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使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向肝纤维化形成的SD大鼠肝脏移植,对照组用BrdU标记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标记细胞的分布及BrdU^+/ALB^+细胞数量。结果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细胞CK8及ALB表达阳性。移植2周后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组BrdU^+/ALB^+细胞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肝细胞,移植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白蛋白表达细胞数更多。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 ,该细胞易于分离扩增 ,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 ,可向多方向分化 ,被称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又由于该细胞在体内外表达各种治疗性外源目的基因 ,被公认为是一种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本文试就其生理功能、表面标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理功能1.支持造血 :在网状组织 ,巨噬细胞和微血管等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中 ,通过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鉴定MSC ,约占骨髓内单核细胞总数的 10 4至 10 5分之一 ,但是MSC发挥了重要作用。MSC可以同其他间充质祖细胞一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发生向雄性生殖细胞方向的分化。方法从雄性小鼠骨髓中分离能够长期贴壁生长的细胞,并鉴定其是否为间充质干细胞。对分离的细胞进行生殖细胞特异性报告基因标记(stra-8-GFP)。采用视黄酸诱导标记的细胞发生向生殖细胞方向的分化。通过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和生殖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确定是否发生了分化。结果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到的贴壁生长的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90、CD44、CD105和Sca-1;细胞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细胞。报告基因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被视黄酸诱导2d后开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生殖细胞相关基因Mvh、Fragilis和Stella的mRNA。未经视黄酸诱导的细胞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生殖细胞相关基因。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被视黄酸诱导发生向雄性生殖细胞方向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以30 ng/ml FGF-4和30 ng/ml OSM为主的诱导培养体系,研究体外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转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变化.方法建立以30ng/ml FGF,30ng/mlOSM为主的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培养体系.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肝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通过PAS糖原染色、白蛋白ELISA、尿素合成试验,检测细胞的合成和代谢功能.结果诱导12 d,观察到多极性的肝细胞样细胞,且逐渐增多、集落不断增大.在诱导过程中,不同的时间点可以分别检测到HNF-3βmRNA、ALBmRNA、CK18mRNA、TTRmRNA、G6-PasemRNA和TATmRNA的表达.诱导21 d,细胞表达HNF-3β、ALB、CK18蛋白;免疫荧光定位示ALB表达于胞浆和胞膜,而CK18表达于胞浆.诱导21 d,细胞胞浆内可见红染的糖原颗粒;在诱导过程中,不同的时间点检测到细胞分泌ALB、合成尿素的量的变化.结论我们建立的以30ng/ml FGF、30 ng/ml OSM为主的诱导培养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骨髓干细胞体外定向转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前列腺癌趋向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内向前列腺癌微环境趋向转移的特性。方法应用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异种皮下种植建立前列腺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模型,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培养hMSCs,将体外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4~6代hMSCs经尾静脉和肿瘤周围注射入荷瘤SCID鼠体内。分别在经尾静脉注射后17d和肿瘤周围注射后7、10、14d处死小鼠,收集肿瘤和肝、肺、脾、肾等脏器作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及各脏器中hMSCs的分布情况。结果前列腺癌SCID鼠模型成瘤率83.3%,经尾静脉注射DAPI标记的hMSCs后17d和肿瘤周围注射DAPI标记的hMSCs后7、10、14d,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可见DAPI标记的hMSCs的核呈蓝色荧光。而肝、肺、脾、肾等脏器中均未见hMSCs的存在。结论hMSCs在体内具有向前列腺癌微环境趋向转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骨髓干细胞向上皮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髓于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向肺、肝、皮肤等组织的上皮细胞分化,因此在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文中对骨髓干细胞向上皮细胞分化的研究现状和分化机制的讨论进行介绍,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焦强  卫小春  任步方 《实用骨科杂志》2004,10(3):243-244,25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存在于骨髓基质中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MSCs可分化成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多种间充质细胞。由于它们可以作为滋养层支持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因此也被称为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本文就骨髓MSCs的分离培养及成软骨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朱雷  吕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9):1618-1621
损伤和骨关节炎常常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关节软骨缺乏血管和神经,其自身修复能力很有限.软骨细胞被包裹在软骨基质里,不容易迁移到损伤区域参与修复,因此损伤的关节软骨很少能自愈.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方法包括关节镜灌洗术、磨削关节成形术、微骨折术、自体细胞移植术等[1-2].尽管这些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功能,但没有能够使关节软骨完全再生,并且远期临床效果也不尽人意[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