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腹腔免疫化疗在结直肠癌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 对 4 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DukesC期、D期 )行腹腔免疫化疗 ,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免疫指标改善 ,近期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术后应用腹腔免疫化疗 ,患者免疫指标改善 ,副反应轻 ,术后肿瘤复发 ,转移率下降。结论 腹腔免疫化疗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 ,转移是一种安全、方便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膜是结直肠癌转移的好发部位。出现腹膜转移的女性结直肠癌患者常伴有卵巢转移。通常认为出现腹膜转移和卵巢转移的女性结直肠癌进展迅速且预后极差,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化疗及靶向药物后可显著改善预后,但同时伴有腹膜转移和卵巢转移的女性结直肠癌患者却无法明显获益。许多研究证实肿瘤细胞减灭术(CRS) 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HIPEC)可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和卵巢转移患者的诊治现状和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转移预后很差。随机临床研究证明结直肠癌术后门静脉灌注化疗(5-FU或5-FU/MMC)可预防肝转移。而门静脉化疗对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旨在研究门静脉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结直肠癌术后门静脉化疗的利与弊。 1992~1994年作者将3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19人行术后门静脉化疗,15人作对照组,所有病人均行根治性切除术。伴有远处转移、其他严重疾病和已接受过上腹部手术者未列于本组研究。  相似文献   

4.
姚明  韩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4,(5):1137-1139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多学科综合诊疗直肠癌术后肺转移的价值。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新辅助化疗、辅助放化疗及胸腔镜或开胸手术等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2年5例直肠癌原发肿瘤和术后肺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直肠癌术后随访17个月以上,肺转移癌术后随访7个月以上,观察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结果:5例患者直肠癌和肺转移癌均无复发,至今已生存17个月到34个月。结论:把握适应证,采用多学科综合诊治直肠癌肺转移能够有效地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与疾病复发转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组)27例和观察组(术前新辅助化疗组)27例,然后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肿瘤标志物与疾病复发转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与疾病复发转移相关指标比较,P均>0.05,而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肿瘤标志物与疾病复发转移相关指标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与疾病复发转移指标的表达,因此认为新辅助化疗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呈增长趋势,术后复发及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肺是除肝以外结直肠癌转移最常见的好发部位。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射频消融等多种方式。随着多学科诊疗的逐步发展和深入,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生存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中位于第三位,死亡率位于第五位且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 手段仍以化疗为主,化疗会引起相关脂肪肝的发生。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有 50% 的结直肠癌最终会 发生肝转移,其中同时性肝转移发生率 15%~25%,其他为异时性转移。大多数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发生脂肪肝后肝转移发 生率会提高,但也有资料显示,脂肪肝会减少肝转移的发生率。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方案及靶向治疗在既往的研究中都发 现有引起脂肪肝的可能性,且化疗药物引起脂肪肝的发生率随着化疗时间及周期数增多而加重,预防性的使用治疗胆汁淤 积类或降酶类药物会改善肝功能损伤的发生,治疗化疗相关性脂肪肝有可能会改善患者化疗肝损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治疗 疗效。发生脂肪肝后所需的术后残存肝体积增大,且由于肝脏质地发生变化,术中出血风险大大增加、止血难度增大,导 致手术的风险明显上升。探讨化疗相关性脂肪肝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非常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术中动脉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VEGF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结直肠癌病例117例,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61例、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组56例,健康人群36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前、手术1周后VEGF水平差异.结果 健康人群组VEGF浓度明显低于结直肠癌组(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VEGF无明显差别(P>0.05),术中动脉灌注化疗后VEGF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不能显著降低VEGF水平,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能显著降低VEGF水平.术中动脉灌注化疗有望降低结直肠癌术后转移、复发率,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资料。对62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全身化疗4个周期( FOL FOX4方案),并于术后2周行辅助化疗2个周期( FOL FOX4方案)。结果:经新辅助化疗,病人肿瘤平均直径缩小了32.5%,肿瘤的TNM分期得到降低。本组62例患者行4周期化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80min(120-240min),平均术中出血150ml(100-300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d,平均住院时间10d (8-14d),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本组中有3例因术后并发肝肺转移于术后2年内死亡,1例脑转移死亡,失访5例,余53例均存活至今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结论: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使肿瘤分期得以降期,不同程度缩小了肿瘤体积,减少局部复发,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1035例次的肾移植患者中,4例患直肠癌。3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直肠癌前切除术(AR)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其中2例术后接受卡培他滨正规辅助化疗,1例术后拒绝接受任何辅助治疗,但在术后29个月发现肝、肺多发转移,予姑息化疗和最佳支持治疗。1例在诊断时即为直肠癌伴肝脏多发转移,行姑息化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结果 术后接受化疗的2例分别为术后8个月和21个月,已完成术后6个月的常规化疗,近期随访显示一切正常。其他2例分别于开始治疗后5个月和31个月时死于疾病进展。结论 尽管肾移植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预后不佳,但只要一般情况和移植器官的功能良好,就应该给予积极的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和辅助治疗。对肾移植患者进行定期结直肠癌筛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系膜上动脉、髂内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3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以肠系膜上动脉、髂内动脉及肝固有动脉为靶血管,采用介入导管技术分别注入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顺铂.对照组47例,术后采用全身静脉化疗,用药同治疗组.治疗后每组均随访5年,观察术后1~5年内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部位及数量.结果治疗组5年内共复发和转移18例,复发和转移率为32.1%(18/56),对照组复发和转移共22例,复发和转移率为47.0%(22/47),两组复发和转移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肠系膜上动脉、髂内动脉及肝固有动脉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患者出现多发骨转移、盆腔转移是直肠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和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出现重度的骨痛及全身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何及时、有效的控制疼痛是对晚期患者姑息治疗最重要的环节。我们报道1例应用小剂量芬太尼贴剂治疗直肠癌骨转移、盆腔转移而无痛存活1年零5个月的病例。 患者,女性,64岁。1996年3月因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术+横结肠造瘘术,术后病理为直肠溃疡性中分化管状腺癌,淋巴转移6/20。术后因伤口感染不愈而住院抗炎治疗5个月。第8个月开始进行全身化疗及局部放疗。1999年3月出现骶骨、髂骨转移及盆腔转移,再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免疫化疗在结直肠癌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对4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DukesC期、D期)行腹腔免疫化疗,评价患生活质量、免疫指标改善,近期复发转移情况。结果:结直肠癌术后应用腹腔免疫化疗,患免疫指标改善,副反应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下降。结论:腹腔免疫化疗对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是一种安全、方便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5-FU门静脉插管化疗对结直肠癌血液微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5-FU门静脉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癌细胞血液微转移的影响. 方法: 研究组27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接受门静脉化疗,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血液中CK20mRNA;同时取23例单纯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外周静脉血中CK20mRNA的阳性率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抽取的门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之间CK20mRNA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门静脉化疗后,术后第8、30天外周静脉血CK20mRNA阳性率较术后(即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第8、30天外周静脉血CK20mRNA阳性率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操作可能会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血液微转移,而术后早期5-FU门静脉连续化疗可以降低血液微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接受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化疗后2年内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比2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复发转移的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40例于化疗后2年内发生复发转移,发生率为19.61%(40/204),其中局部复发13例次,远处转移33例次。40例复发病例复发中位时间为17个月,其中局部复发中位时间为17.9个月,远处转移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6.5个月(肝转移与肺转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5个月和19个月,其他部位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8.9个月)。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长期吸烟饮酒、肿瘤分化程度、术前CEA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而一线化疗剂量强度、接受热化疗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复发转移率高,而长期吸烟饮酒、肿瘤分化程度、术前CEA、一线化疗剂量强度、是否接受热化疗为其影响因素,应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化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蔚茹  刘杰 《中国肿瘤》2011,20(3):200-203
在过去的20年中,无论是针对术后结直肠癌的辅助化疗或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在20世纪80年代末,仅有5-Fu一种化疗药物可选用,现在已经有了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等多种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供选择。通过目前的化疗方案治疗,75%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无复发,50%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达2年。文章重点对化疗在辅助治疗与转移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梁颖  吴宁  李蒙  郑容  刘瑛  张雯杰  赵平 《癌症进展》2011,9(3):228-232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在查找结肠直肠癌术后CEA再次增高患者可能复发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7例结肠直肠癌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肿瘤标志物CEA升高,术后有/无放、化疗,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EA降至正常范围,后临床随访中再次出现CEA增高,临床怀疑复发转移,行18F-FDG PET-CT全身...  相似文献   

18.
孙宁  杨芹  郭盈  杨灿 《实用癌症杂志》2023,(8):1304-1307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C)根治术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85例CC患者,均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分析骨转移临床病理特征,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骨转移发生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骨转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5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CC患者术后发生骨转移20例,骨转移发生率7.02%;其中结肠癌7例,直肠癌13例;Ⅰ+Ⅱ期3例,Ⅲ+Ⅳ期17例;低分化4例,中分化11例,高分化5例;单发6例,多发14例;颅骨转移、四肢转移各1例,躯干转移2例,脊柱转移3例,骨盆转移13例;成骨性1例,溶骨性14例,混合性5例;合并肝转移6例,合并肺转移12例,合并胰腺、脑转移各1例;骨转移组直肠癌、Ⅲ+Ⅳ期、淋巴结受累、合并肺转移、术后未进行化疗占比高于未发生骨转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直肠癌、Ⅲ+Ⅳ期、淋巴结受累、合并肺转移、术后未进行化疗是患者骨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且OR≥1)。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骨转移多见于中晚期CC患者,且多发生于中轴骨,骨性改变以溶骨性病变最为常见,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所有入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含奥沙利铂的方案辅助化疗,并且随访4年以上.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E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2.6%,低于两对照组(P<0.01);ERCC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但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ERCC1蛋白阴性患者术后经含奥沙利铂的方案化疗后生存期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ERCC1蛋向表达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ERCC1蛋白阴性患者应用含奥沙利铂的方案化疗可获得生存获益,ERCC1蛋白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指导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侵及肌层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对93例行根治性手术的侵及肌层的直肠癌进行随访,分析手术方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化疗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侵及肌层的直肠癌总的生存率较好,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化疗是影响其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提高侵及肌层直肠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