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1-1997年共手术治疗先天性胆管囊肿18例,男3例,女15例,平均年龄19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块、黄疸三联征者7例,占38.95,其中2例并重症胆管炎,合并胆结石4例。囊肿内胆汁容量500-3500ml。首次术式为囊肿外引流术3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3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8例,囊肿切除术4例,全组无手术死亡。胆管囊肿合并重症胆管炎者也可考虑夔选囊肿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总结胆总管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诊治分析,结合文献综述胆总管囊肿的诊治方法。结果:12例中术前确诊9例(75%),误诊3例(25%),均经手术治疗,随访1—10a,再手术2例,恶变1例,行囊肿切除术 肝管空肠吻合病例效果良好。结论:胆总管囊肿确诊后应根据Todani分型行相应的手术治疗,预防囊肿恶变等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减黄手术方法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内引流术在不能切除的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52例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行胆肠Roux-Y内引流术210例,胆肠置管架桥内引流者99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引流27例,12例胆肠Roux-Y加胃肠吻合.前两者病人61%以上都能在术后一周血胆红素下降一半以上.结论胆肠Roux-Y内引流术适合大多数胆道低位梗阻,而胆管置管架桥胆肠内引流术几乎适应于各平面的胆道梗阻,尤其是病变较晚,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视为一种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年手术治疗的5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手术切除中22例(37.9%)行根治性切除,26例(44.8%)行非根治性切除,10例行胆管外引流术。无手术死亡。58例中30例获随访,随访率为51.7%。其中11例现仍存活,根治性切除者存活10例,非根治性切除者存活1例,胆管外引流术者无存活,3组生存率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生存时间最短为28天,最长已生存达5年7个月。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手术术式的选择。方法 对112例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死亡率7.1 %(8/112);术后复发性胆管炎发生率17.3 %(13/75);术后生存期:胆肠Roux-en-Y吻合术组[(9.4±1.6)个月]与开腹支架内引流术组[(9.8±12.5)个月]、经皮经肝胆和引流(PTCD)内支架引流术组[(9.0±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开腹桥式内引流术组[(6.8±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支架引流术组[(3.5±2.2)个月]和单纯开腹探查术组[(2.8±2.7)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肠Roux-en-Y吻合术式适用于胆管中、下段梗阻,开腹内支架引流术式适用于肝门胆管梗阻患者,ERCP内支架术式仅适用于胆管下段的梗阻,PTCD内支架术式适用于任何一段的梗阻。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开腹支架内引流术和PTCD内支架引流术能够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胆囊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更好地认识及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胆囊结石发生。方法 我们对术后发生了胆囊结石的 12例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  12例病例中行毕Ⅰ式胃大部分切除 1例 ,毕Ⅱ式 7例 ,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 en Y吻合4例。上述病例均行胆囊切除术 ,1例并胆总管结石者加行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术。而同期对照施行的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双通路Roux en Y吻合术 6例 ,术后随诊未发现胆囊结石。结论 建议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恺  张弘彬  赵波 《中国肿瘤临床》2001,28(12):921-922,925
目的:探讨对不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行胆汁内引流术是通过胆囊还是胆总管最为理想。方法:胆囊-肠吻合术(CCEA)40例。胆总管-肠吻合术(CDEA)47例。术中根据情况同时行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17例。结果:术后BIL,ALP,GGT3种血生化指标降至正常时间CDEA组较CCEA组天数少。远期并发症为26%,其中以CCEA组术后胆管炎和黄疸多见。而近期并发症两组均以感染多见。术后30天内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不能切除的阻塞性胰腺癌患者应尽量选择胆总管-肠吻合术,并根据病情及肿瘤累及程度同时行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成年人胆总管囊肿12例,平均24.6岁,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4例,囊肿内引流术7例,憩室样囊肿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1例。按本组资料并复习文献,认为成人胆总管囊肿手末方式的选择以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腹腔镜姑息性手术治疗经验,并回顾总结近年相关文献.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入院行姑息性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检索并回顾总结近年相关文献.结果: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中,壶腹部癌3例,胰头癌2例,胆管癌4 例;2例中转开腹,1例为难以控制的出血,1例为高碳酸血症;腹腔镜下完成的术式包括胆囊空肠吻合术4例,胆肠吻合口手工缝合2例,机械缝合2例,平均手术时间115min;平均失血量56.3ml,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天;围手术期死亡率0.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胆肠吻合口手工缝合1例,机械缝合2例,平均手术时间180min;平均失血量150ml;术后并发症: 自限性胆汁瘘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天;围手术期死亡率0.结论: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治疗的安全、有效和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军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496-2498
目的:总结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改进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残胃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首次胃切除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35例,占97.2%),首次手术B-Ⅱ式29例,占80.6%。确诊残胃癌距首次胃切除手术时间平均为17.5年。残胃癌发生于胃肠吻合口者占58.0%,发生于残胃小弯者占35.9%,发生于贲门者占6.1%,根治性切除手术占58.3%(21例)。结论: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行胃切除手术治疗时应以B-Ⅰ式或Roux-en-Y吻合为首选,B-Ⅱ式吻合需加Braun吻合较为合理。对残胃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行胃镜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王红军 《陕西肿瘤医学》2011,(12):2496-2498
目的:总结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改进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残胃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首次胃切除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35例,占97.2%),首次手术B-Ⅱ式29例,占80.6%。确诊残胃癌距首次胃切除手术时间平均为17.5年。残胃癌发生于胃肠吻合口者占58.0%,发生于残胃小弯者占35.9%,发生于贲门者占6.1%,根治性切除手术占58.3%(21例)。结论: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行胃切除手术治疗时应以B-Ⅰ式或Roux-en-Y吻合为首选,B-Ⅱ式吻合需加Braun吻合较为合理。对残胃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行胃镜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998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切除30例,各种内外引流术式17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手术后并发症11例,其中胆瘘6例,腹腔内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均保守治疗痊愈。行肿瘤切除者中,1、3年生存率分别为84.0 %、28.0 %。引流术式者,术后生存6~1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短期内黄疸减轻,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不能切除者应力争行各种引流术。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1978年10月至1987年3月对24例胃癌术后复发病人进行了再手术。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男17例,女7例。年龄25~72岁,平均54岁。初次手术近端胃大部切除4例,远端胃大部切除20例。 再手术时术式:可切除7例,占29%,不能切除17例,占71%,可切除组残胃切除6例,1例行肿块切除术。不能切除组,2例行胃——空肠吻合术,2例行回——结肠吻合术,4例行空肠造瘘术,1例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余8例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不能切除性晚期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并就其适应证、方法、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11例晚期不能切除的、合并有进食困难及消化道出血的贲门癌患者接受了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方法充分游离食管下段、胃脾韧带、于贲门或癌上缘2.0cm处横断食管,闭合远切端,旷置全胃;近端食管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结果 11例患者恢复顺利,术后1个月可摆脱肠外营养而完全依靠经口进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于治疗不能切除性晚期贲门癌是可行、安全的,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了我院1957-1994年8月经剖腹探查。病理证实而未能切除的胰腺癌165例,行胰腺癌姑息性切除5例(3%),胆囊或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4例(2.4%),胆囊或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86例(52.1%),并对其中的18例附加胃空肠吻合术占(18/86)20.9%,胆空肠Roux-7y吻合术86例(52.1%),并对其中的18例附近胃空肠吻合术占(18/86)20.9%,胆囊造瘘,胆总管“T”管引流23例(13.9%)。作者认为,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大多数患者通过姑息手术,能够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对一般情况尚好,不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望较长期存活的患者,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附加胃肠吻合术,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姑息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是常用的胆肠吻合方式,曾被公认为是"无害"的手术方式。但近数年来,已有相关报道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多年可能再发胆管癌,并认为其是继胆管炎以外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了1例因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42年再发胆管癌的患者,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并推荐对施行胆肠吻合术,尤其对于术后多次伴发胆管炎的患者,做常规随访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的癌变原因和预防。方法:总结和分析8例CBD癌变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癌变部位、组织学分类、手术方式和术后生存期。结果:8例中5例属Ic型,3例属Ⅳa型。5例行囊肿内引流,1例行囊肿外引流。Ⅳa型患者均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及反复的胆道感染。癌变7例发生在囊肿壁,1例发生在胆囊壁。结论:囊肿的存在是诱发癌变的主要因素。预防CDB癌变的首要方法是切除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并建立通畅的胆肠内引流。对不能切除的肝内扩张胆管应采用B-US定期随访,以期早期发现癌变。传统的囊肿内引流术应该放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方法、误诊原因及综合治疗效果。应用B超、CT、MRCP和PTC等检查以及术中探查等明确诊断。治疗方式为肝癌切除术+胆管取栓术,仅行胆管切开取癌栓术及胆管支架置入引流术。结果:19例中7例行手术切除肿瘤+胆管取癌栓,6例行单纯胆管切开取癌栓,6例仅行胆管支架植入引流术。术后随访至今,其中肿瘤切除+胆管取癌栓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超过3年,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5年,行胆管切开取癌栓平均生存时间18个月。非手术治疗组仅行胆管支架植入引流术的6例患者生存时间1~13月,平均5.6个月。结论:手术治疗方式是影响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预后首要因素。早期诊断、积极切除肿瘤并清除胆管癌栓,术后配合TACE术等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病例摘要例1,女,56岁,“胆石症”20余年。于1983年以胆囊切除手术,术中见胆囊约20×10×8cm~3,向左延伸嵌入胃小弯内。误认为胆囊癌,行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毕氏—I式吻合术。术后出现进行性黄疸,发烧。B超见肝内胆管扩张,PTC见肝内阻管扩张,未见肝总管及胆总管显影。术后第三天再次手术,术中见肝门左右肝管及十二指肠上缘胆总管被切断结扎。解除结扎后,行空肠肝门Roux—y吻合术。术后一月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除有腹痛、右上腹包块和黄疸三联征外,超声检查右上腹有囊性肿物,钡餐透视胃和12指肠向左移,即可考虑本病。80%发生于女性,90%小于20岁。误诊原因是缺乏对本病的认识。诊断一经成立,均应手术治疗。术中先行囊肿穿刺,证实诊断后酌情选择术式。文中强调内引流术后,胆囊失去正常功能应一并切除。为预防吻合口瘘,采用了肠腔和肝下引流。为防止食物逆流和感染,采用遮断术或间置空肠、顺蠕动人工空肠套叠、胆(或肝)总管12指肠吻合术,能防止溃疡病发生,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