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42例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初发组、缓解组、未缓解组、复发组,2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测定血浆中vWF、D-D、AT水平。结果(1)初发血液肿瘤患者血浆中vWF、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缓解组vWF、D-D明显低于初发、对照组;复发患者vWF再次明显升高,与正常组和初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缓解组vWF、D-D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2)恶性肿瘤各组AT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疾病晚期AT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血浆vWF、D-D含量变化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浆AT水平降低是反映病情危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vWF、AT和DD水平,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浆vW F和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组vW F和D-D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AT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AT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39;vWF和D-D与APACHEⅡ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2和0.749。结论 vW F、AT和D-D在脓毒症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脓毒症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高血压组)和老年健康体检者100名(对照组),检测2组血压变异性、血浆vWF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与血浆vW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增高,并伴有血浆vWF水平升高,提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52例ML患血交DD,VW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1)初发ML患血浆DD,VWF水平「(0.1734±0.1194)mg/L,(204.12±78.81)%」明显高于对照组「(0.1030±0.0291)mg/L,(147.85±36.26)%,P值均小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其与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病患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58例EH 患者(EH组)和20例正常者(对照组)外周血浆中VWF、D-D水平变化.并对不同分级或分层的EH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级、3级高血压或中危、高危、极高危EH患者血浆VWF、D-D水平与对照组、1级或低危EH患者比较明显升高(P<0.05, P<0.01).而1级或低危EH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升高(P>0.05).结论 VWF、D-D升高与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32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D-二聚体(D-D)水平、心功能指标[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9.38%(143/1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5%(122/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WF、D-D、BNP水平、LVDD和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美托洛尔相比,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假性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30例正常人和104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肝病患者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10.
顾琳萍  崔为发 《医学综述》2008,14(3):436-438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上主要以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主,患者体内纤溶凝血系统和内皮功能存在异常,以纤溶活性下降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为主,从而导致体内高凝状态,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现就其检测纤溶凝血和内皮功能损伤的几个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D-二聚体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和血小板的水平。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进展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可作为判断晚期肺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诊疗经过的回顾及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研究,以提高对TTP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TTP患者的诊疗经过并作文献复习,采用分析蛋白裂解片段法检测2名患者和正常人血浆vWF-CP活性.结果2例TTP患者均痊愈出院.血浆置换治疗前血浆vWF-CP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而治疗后其活性明显上升.结论vWF-CP活性下降或丧失是TTP的主要病因;血浆置换治疗明显优于血浆输注.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汪玉兰匡霞邢秀萍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封475000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在血栓形成中,常常存在多种致血栓形成因素的异常。作者观察...  相似文献   

14.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 ,高血压是脑出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但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 (心肌梗死、脑卒中 )主要是血栓性 ,而不是出血性。因此 ,高血压病患者除了血压高以外 ,还存在着许多易患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中 ,内皮细胞受损及血小板的活化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1998~ 1999年我们对 42例早期高血压患者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 (v WF)与血小板颗粒蛋白膜 - 140 (GMP- 140 )的水平进行了测定 ,结果及临床意义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2例高血压病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 8例 ,女 14例 ;年龄 2 3~ 5 1岁 ,平均 41岁。…  相似文献   

15.
郭家权  蔡坤  吴坤芳 《广东医学》2014,35(15):2402-240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对照者、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及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用STAGO公司生产的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正常对照者、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及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结果 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Plt、MPV、PDW、D-二聚体和FIB的测定结果分别与正常对照者、糖尿病无血管病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有助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D -二聚体 (D -dimer,DD)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慢性肝炎 4 5例、肝硬化 30例、正常对照组 30例应用凝固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浆PT、APTT、FIB及DD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PT及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 <0 .0 5、P <0 .0 0 1,肝硬化组PT、APTT、FIB、D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 <0 .0 0 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0 1) ;肝硬化C级与B级间PT、APTT、FIB、D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0 1) ;DD水平在肝硬化最高 ,其次为慢性肝炎。结论 表明了PT、APTT、FIB及DD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动态观察上述指标对肝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罕见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万([1-2]),未及时给予治疗时死亡率可达90%([1-2]),未及时给予治疗时死亡率可达90%([3]).1982年,MOAKE等[4]在TTP患者的血浆中发现了高黏附性的“超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认为TTP是由血浆中VWF裂解酶缺乏所致.1996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疗效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方法 选取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总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测定患者血浆VWF和PAR水平,同时以6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VWF和PA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总有效组治疗前VWF和PAR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效组(P<0.001),总有效组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后2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总有效组中,随患者治疗前VWF和PAR水平增高,疗效越好,其中,治疗为有效者治疗前2指标水平显著低于痊愈者(P<0.05).结论 VWF和PAR与突发性耳聋关系密切,二者水平可作为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判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D-二聚体(D-D)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4例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MPV、PDW、D-D、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显著性且MPV、PDW、DD、Hs-CRP的浓度变化随脑梗死面积增加而增加,PLT则降低。结论 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变化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PLT、MPV、PDW、D-D和Hs-CRP的水平变化在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聚集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孕前检查的8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小板聚集与血浆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两者异常升高率。结果对照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D-二聚体水平低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率低于观察组(6.25%比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异常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高,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