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共对19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术,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2岁。症状包括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尿频等。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后,分别行两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19例患者均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2例因子宫肌瘤导致不孕的患者,术后怀孕。术后大多数患者出现下腹痛、发热、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无子宫坏死、子宫积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介绍了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病理基础、DSA造影和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临床处理以及介入操作经验,指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有效、安全和较为成熟的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很小、疗效较好、恢复快的优点,对一些不宜或不愿手术的患者特别有用。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myomaofuterus)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于2001年11月~2002年6月对10例有明显症状而又不愿手术切除的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末梢与主干栓塞,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10例,年龄27~45岁,平均年龄35.3岁。10例患者中8例以月经量增多就诊,其中伴膀胱压迫症状1例;2例为自然流产查找原因时发现。子宫肌瘤最大直径34~96mm。均为单发。其中浆膜下(无蒂)型1例,肌壁间型5例,粘膜下型1例,混合型3例。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3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子宫肌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激素治疗(61例),治疗组则在月经来潮干净后1周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76例)。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8%)显著高于对照组(52.46%),χ2=23.5185,P〈0.01。治疗组失败率与对照组相差不大(χ2=1.5021,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与传统激素治疗相比具有高效、微创、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经临床、超声或MRI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行UAE,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双侧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入聚乙稀醇颗粒(PVA)、海藻酸钠微球(KMG)或明胶海绵微粒栓塞,阻断肌瘤供血动脉。术后定期观察月经量、一般症状、子宫与病灶体积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月经恢复正常,子宫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性的治疗手段,可使肌瘤进行性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是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的又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研究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以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PVA栓塞颗粒,阻断肌瘤血液供应。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肌瘤体积缩小(P<0.01),月经恢复正常,贫血、压迫症状改善。保留了子宫和卵巢完整的生理功能。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导管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 3例子宫肌瘤 ,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和栓塞治疗 ,栓塞剂为聚乙烯醇 (PVA)和明胶海绵。 67例栓塞后随访资料完整 ,并对造影所见、治疗后反应、症状变化和肌瘤大小改变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造影表现为子宫动脉增粗、扭曲及肿瘤染色。治疗后数月内月经增多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肌瘤均有缩小 ,肌瘤缩小程度随时间延长而显著。结论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控制症状、缩小肌瘤体积有显著作用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8例,经右侧股动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指引下,选用4F或5F Cobra导管及超滑导丝植入髂内动脉后对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造影,在透视下注入710~1000 μm大颗粒聚乙烯醇(PVA)栓塞剂。 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48/48),介入治疗后随访6个月,月经恢复正常者46例,术前贫血者28例,术后6个月,26例恢复正常;肌瘤体积缩小量<20%者3例,肌瘤体积缩小量20%~50%者10例,肌瘤体积缩小量>50%者33例,肌瘤消失者2例。下腹胀痛及压迫症状均有所好转。 结论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了解此方法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通过动脉导管注入白芨微粒和明胶海绵颗粒,阻断肌瘤供血。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主要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血供丰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部位血管征象消失,治疗后3-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肌经治疗前缩小38%-90%,临床症状改善,1例因感染而行子宫切除。结论: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近期临床效果好,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超选择栓塞供血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DSA研究子宫肌瘤(UM)的供血和超选择栓塞其供血动脉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83例UM患者经超声、血管造影确诊后,超选择UM供血动脉注入白芨微粒混悬剂栓塞。结果:83例插管成功率100%并栓塞相应供血动脉。随访6个月16例(19.2%)患者UM消失、63例(75.9%)不同程度缩小,81例(97.6%)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结论:超选择栓塞UM供血动脉,能使UM缺血、变性、坏死和萎缩,UM行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合并子宫动脉阻断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的优势。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住我院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共221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剖腹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先阻断双侧子宫动脉的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其中腔镜组89例、剖腹组132例。两组肌瘤数目、大小、发病年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通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以及观察术后定期随访1年,观察月经症状的改变、B超监测子宫大小及肌瘤复发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腔镜组和剖腹组手术时间两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90.6vs103.8min P〉0.05) 但寻找子宫动脉时间腔镜组较剖腹组短(21.4vs30.6min P〈0.05) 术中出血量剖腹组较腔镜组有所增加(87.5vs101.2ml P〈0.05) 住院天数腔镜组明显少于剖腹组(7.28vs11.13d P〈0.05)。术后随访1年,腔镜组失访12例,剖腹组失访17例,以腔镜组77例、剖腹组115例进行统计。腔镜组和剖腹组月经症状缓解率为92.64%和97.97% 腔镜组与剖腹组两组肌瘤复发率分别为3.89%和3.47%,两组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前先阻断子宫动脉,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更好地缓解月经过多等症状,延缓了肌瘤的复发,在腔镜下行此手术较剖腹手术更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并能保留子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导管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8例肌壁间子宫肌瘤,经右股动脉穿刺,运用seldinger技术,将4-5F cobra导管送至双侧髂内动脉行造影,观察子宫动脉肌瘤供血染色情况。确认子宫动脉后,将导管超选至子宫动脉内,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阻断肌瘤血供。结果8例肌壁问子宫肌瘤,7例双侧子宫动脉供血,1例单侧子宫动脉供血.经100%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造影复查,瘤体血供完全阻断,染色消失。8例术后3-4个月月经正常。术后1个月“B超”复查。证实肌瘤似较前缩小。术后3个月“B超”复查,3例肌瘤消失,术后半年“B超”复查,只有一例未完全消失,进一步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术后8个月“B超”复查,腺肌症病变仍存在,但范围明显缩小,子宫大小趋于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经导管栓塞子宫动脉是一种创伤小,治疗效果肯定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类型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0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肌瘤类型进行分组,对其妊娠并发症进行比较,进一步研究肌壁间肌瘤大小对妊娠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与浆膜下肌瘤组比较,肌壁间肌瘤组、粘膜下肌瘤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0.05),而早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2cm肌瘤组、2~5cm肌瘤组相比较,〉5cm肌瘤组胎膜早破、早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且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多。结论 〉5cm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明显增加妊娠期、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于孕前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对子宫浆膜下肌瘤及阔韧带肌瘤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经我院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8例子宫浆膜下肌瘤及7例阔韧带肌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动脉与浆膜下肌瘤及阔韧带肌瘤的关系.结果 49例浆膜下肌瘤直接由子宫动脉的终末分支(弓形动脉)供血,浆膜下肌瘤与子宫相连处的子宫动脉终末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