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对冠心病诊断及定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照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对冠心病诊断及定位的价值。方法:在846例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者中选择资料完整的78例行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结果对照,观察运动引起ST段抬高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联系。结果:846例平板运动试验中有8例ST段抬高,并且冠状动脉造影均为阳性。结论:在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能准确诊断冠心病,并且ST段抬高导联能定位冠状动脉狭窄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 方法:选择2003-01/2004-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并 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按照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及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进行诊断分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男30例,女3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ST段抬高组),男27例,女6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结果:进入结果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与ST段抬高组具有相同程度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5)。非ST段抬高组患者具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其病变血管数与ST段抬高维相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ST段抬高组[狭窄程度<50%:8,3例;50%~74%:9,9例;75%~99%:53,43例;100%:1,20例,Z=3.45,P=0.001],但>75%以上严重的狭窄病变占总病变的76%。严重狭窄病变形态差于ST段抬高组(Z=3.23,P=0.001)。 结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而且较严重的病变形态多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3.
张颖轩  傅向华 《新医学》2004,35(1):26-28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18导联心电图ST段正常、压低和抬高3组间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左心室功能参数,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电图表现的关系.方法:108例AMI患者,根据18导联心电图水平分为ST段正常、压低和抬高组3组,每组36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检查,记录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病变血管分级、病变特征)和左心室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量、舒张末期指数容积、收缩末期指数容积、每搏量指数、体表面积).结果:ST段正常组和ST段压低组有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多于ST段抬高组,且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严重、不完全闭塞性狭窄、C型复杂病变多见,但仍有较好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和较高的侧支循环开放率,左心室功能亦优于ST段抬高组(P<0.05).ST段正常组与ST段压低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ST段正常及压低的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而左心室功能损害较轻,可能与长期危险因素作用下诱发缺血预适应和侧支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4.
运动试验诱发无心肌梗死者ST段抬高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的评价中广泛应用。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见于有心肌梗死 (MI)病史者 ,多提示左心室壁运动失调或室壁瘤[1] ;在无MI病史的患者少见 ,其临床意义和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报告 8例无MI病史而运动试验诱发胸痛伴ST段抬高者 ,探讨其冠状动脉(冠脉 )病变特点、治疗方法及可能的机制。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 ,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行登车运动试验 2 892例 ,男 1784例 ,女 110 8例 ,年龄 4 2~6 9岁 ,平均 (5 4 .5± 6 .6 )岁。其中有 15 2例在运动中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 ,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03-01/2004-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按照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及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进行诊断分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男30例,女3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ST段抬高组),男27例,女6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进入结果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与ST段抬高组具有相同程度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5).非ST段抬高组患者具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其病变血管数与ST段抬高组相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ST段抬高组[狭窄程度<50%:8,3例;50%~74%:9,9例;75%~99%:53,43例;100%:1,20例,Z=3.45,P=0.001],但>75%以上严重的狭窄病变占总病变的76%.严重狭窄病变形态差于ST段抬高组(Z=3.23,P=0.001).结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而且较严重的病变形态多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判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中梗死相关血管(IRA)和预测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下壁AMI患者163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163例下壁AMI患者中,有冠状动脉(RCA)病变112例,左回旋支(LCX)病变5I例。以RCA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导联ST段压低和aVR导联ST段抬高:LCX病变心电图多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导联ST段抬高和aVR导联ST段压低。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则提示合并有心室AMI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者。结论:临床医师可通过心电图上的ST段移位对AMl患者的IRA作出初步判断,并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79例,试验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冠脉造影正常者92例,为对照组。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各组同时检测HbA1c等指标,分析HbA1c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HbA1c与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P〈0.05),STEMI组HbA1c稍高于NSTEMI组。结论 HbA1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积分呈正相关,监测其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未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于非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取心电图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非S 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即接受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ST段下移幅度超过1 m...  相似文献   

9.
1992年,Fuster等确定由冠脉斑块破裂并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完全或次全闭塞的病理状况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性心源性死亡。依据心电图的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非ST段抬高型。不同分型溶栓治疗获益程度有差异。本探讨非ST段抬高型ACS。  相似文献   

10.
黄皋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4):402-403
为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及心酶谱变化,作者对本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2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首发症状、心电图及心酶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心电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ST段压低和心酶谱升高现象,表明心电图加心酶谱检查对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下壁AMI患者98例,观察其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结果 98例下壁AMI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CA)病变68例,左回旋支(LCX)病变30例.以RCA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压低和aVR导联ST段抬高;以LCX病变为主时,心电图表现为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aVL 导联ST段抬高和aVR导联ST段压低.结论 临床医师可通过心电图上的ST段移位对急性下壁AMI的患者的IRA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和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对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8例前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入院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按心电图下壁导联 ST 段变化将其分为:急性前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 段抬高组(ASTEMI + Ie)和急性前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 ST 段压低组(ASTEMI + Id);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SLAD)和多支血管病变(MAD)。结果心电图表现为 ASTEMI + Ie 者78例(31.5%), ASTEMI + Id 者170例(68.5%)。冠状动脉造影有132例(53.2%)。ASTEMI + Ie 与 ASTEMI + Id 组中 SLAD、MAD 比率无显著差异(χ2=0.033,P >0.05)。ASTEMI + Id 患者中,aVL、V6导联出现 ST 段压低累及 MVD 情况均明显多于SLAD(χ2=17.015,χ2=21.147,P <0.01)。累及 LAD 的 MVD 患者中,aVL、V4、V5、V6导联 ST 段压低的比率明显多于SLAD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当 ASTEMI 患者入院心电图下壁导联有对应性变化,前侧壁导联ST 段压低,则提示可能为 MVD 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有胸痛或胸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 ,分析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运动试验阳性的高血压患者 ,比较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者静息血压、静息心电图ST T改变率、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导联数、最大ST段下移幅度、运动时间、伴左心室肥厚比例等。结果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 70 0 %对5 5 0 % ) ,但高血压组的特异性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 ( 4 1 2 %对 71 9% ,P <0 0 5 ) ;运动试验阳性的高血压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阴性者伴LVH分别为 2 8 6% ( 4例 )、70 % ( 7例 )。造影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 ,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运动时间短 (P <0 0 5 )。结论 :伴有胸痛或胸闷症状的高血压患者 ,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部分患者大冠状动脉并无明显狭窄 ,故对合并LVH者、心电图运动试验中最大ST段下移幅度小、运动时间长的高血压患者 ,运动试验阳性不能作为冠心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照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影响运动试验正确诊断冠心病的因素,从而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156例行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进行结果对照。观察运动引起S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联系。结果:156例平板运动试验敏感性77%,特异性30%,假阳性率36%,其中36例女性平板运动试验敏感性71%,特异性27%.假阳性率61.5%。在42例假阳性患中,26例ST段压低在恢复期即刻恢复至原来状态。绝大多数女性运动试验假阳性ST段压低均在恢复期即刻恢复至原来状态。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检测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假阳性患大半数ST段压低在恢复期即刻恢复,提示假阳性与女性及ST段压低在恢复期即刻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桥临床与心电图特点。方法采用Noble分级方法,对65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肌桥患者进行临床与心电图特点分析。结果本组心肌桥多位于前降支中远段;Noble分级I级狭窄者31例,Ⅱ~Ⅲ级狭窄者34例;静息心电图呈ST—T改变或T波改变35例(53.85%),Noble分级Ⅱ~Ⅲ级狭窄者心电图异常率(76.5%)高于I级狭窄者(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0例心电图正常者,24h动态心电图显示11例呈间歇性T波改变或ST—T改变,3例发作性ST—T抬高;5例运动平板试验阳性,4例可疑阳性。结论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中远段,心电图ST—T改变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可提高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体力负荷运动试验心电图判断阳性标准,一向以 ST 段压低或抬高1mm 或以上作为心肌缺血的指征。但该标准既可导致假阳性又可导致假阴性。在无症状者中,运动诱发 ST 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1mm 者约占50%。20%的冠脉三支血管疾患病人最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结果正常。近年来,为了提高运动试验心电图的诊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1概述ACS主要表现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无ST段抬高的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如果损伤轻,形成血小板血栓,为非闭塞性,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者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如果损伤严重,在血小板血栓基础上形成以纤维蛋白和红细胞为主的闭塞性血栓,此时冠脉血流完全中断,心电图一般表现为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ST段抬高胸痛患者的病因。方法 回顾并分析2015~2019年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就诊21例冠脉造影正常的ST段抬高胸痛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结果,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结果 21例患者就诊时症状均为胸痛,急诊心电图均显示ST段抬高,最终诊断早复极综合征3例,急性心肌炎3例,应激性心肌病4例,变异性心绞痛5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 Tn I水平明显高于其它患者。结论 ST段抬高胸痛患者病因除急性心肌梗死外,也包括急性心肌炎、应激性心肌病、变异性心绞痛及早复极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与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部位和狭窄程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房性心律失常137例(68.50%),室性心律失常81例(40.50%); ST段抬高132例(66.00%),ST段降低53例(26.50%),ST段无偏移15例(7.50%)。多支病变组的频发室早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且Lown3级及以上室性早搏、缓慢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主干及前降支组的频发室早、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组,Lown3级及以上室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90%组的ST段抬高发生率高于70%组和70%~90%组,ST段降低发生率高于70%~9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多发,冠状动脉病变与此密切相关,对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进行判断有利于预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0.
探讨运动试验中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受试者在心电图运动试验中其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 对经运动试验诱发ST段压低者 2 14例进行分析 ,其中仅在运动停止后的恢复期出现ST段压低者共 3 4例 (Ⅰ组 ) ,在运动期出现ST段压低者 (包括运动中ST段压低并持续到恢复期者 )共 180例 (Ⅱ组 ) ,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运动试验参数。结果 Ⅰ组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Ⅱ组 (67.64 %vs 2 3 .89% ,P <0 .0 5 ) ;运动试验中 ,Ⅰ组的ST段压低程度明显小于Ⅱ组 ,Ⅰ组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也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5 )。结论 与运动期出现ST段压低者比较 ,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多见于高血压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这些患者大血管病变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