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与辛普森法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以DTI技术检测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环的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以辛普森法取左室两腔心切面测射血分数(EF),比较Sm与EF的相关性.结果 Sm与EF呈正相关(P<0.01).Sm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多合并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因而对于OSAS患者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早期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OSAS患者心脏功能.方法:OSAS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5例.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显像(PW-TDI)技术于心尖四腔切面上取样并显示二尖瓣环左心室侧壁侧、室间隔侧及三尖瓣环右心室侧壁侧运动频谱,测量相应取样位置收缩期峰值速度(Sm)及舒张早(Em)、晚期(Am)峰值速度.结果:OSAS组二尖瓣环左心室侧壁侧Sm(P<0.05),二尖瓣环室间隔侧Sm、 Em 、Em /Am(P<0.05)及三尖瓣环右心室侧壁侧Sm、 Em 、Am、Em /Am(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TDI技术可以检测出OSAS患者早期心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价DDD双腔起搏病人房室间期(AVD)的变化对其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5例植入永久性DDD起搏器病人(其起搏频率为70 min^-1,AVD分别程控在70、150和230ms)和18例正常人,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后间隔、左心室侧壁、左心室前壁、左心室下壁、前间隔和左心室后壁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Sm),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左心室每搏量(LVSV)。结果AVD程控为150 ms DDD起搏组Sm与正常对照组及AVD为70 ms和230 ms DDD起搏组Sm存在显著性差异(F=5.35,q=3.03-6.13,P〈0.05),并且AVD程控为150 ms DDD起搏组的Sm与LVSV间呈明显正相关(r=0.68,P〈0.01)。结论运用组织多普勒分析房室间期的变化对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的影响,可以估测双腔起搏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在评价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T2DM)左室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早期T2DM患者(T2DM组)及正常组(NC组)各45例,应用TD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左室壁侧运动频谱,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运动峰值(分别为Vs、Ve、Va),并计算Ve/Va;应用脉冲多普勒(PDE)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分别为E、A),并计算E/A;常规超声心动图用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收缩功能指标:T2DM组与NC组的LVEF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2DM组二尖瓣环室壁侧Vs低于NC组(P〈0.05)。舒张功能指标:T2DM组Ve、Ve/Va、E/A均低于NC组(P均〈0.05);T2DM组Va、A均高于NC组(P均〈0.05);T2DM组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TDI法为51.1%,高于PDE法的26.7%(P〈0.01)。结论 T2DM患者早期即存在舒张、收缩功能异常,TD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为评价左心室功能提供新的、更为敏感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运用QTVI对30例正常人及30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进行分析,获得左心室心肌二尖瓣环处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的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的运动速度(Va),并计算Ve/Va。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LVEF等均在正常范围(P〉0.05);糖尿病组左心室壁Vs、Ve、Ve/Va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TVI技术可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异常,表现为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HF)患者中组织多普勒显像(TDI)获得的左室纵向室壁运动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EF)之间的相关关系,评价左室纵向室壁运动速度识别HF的价值。方法81例HF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纳入本研究。应用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EF。根据EF将HF分为收缩性HF组(EF〈50%,n=29)和舒张性HF组(EF≥50%,n=52)。于二尖瓣环6个位点测量左室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结果收缩性HF组Sm、Em、A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舒张性HF组Em、Era/Am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Sm、Em、Am、E/Em与EF之间呈线性相关(分别为r=0.68,r=0.38,r=0.53,r=-0.55,P〈0.001)。Sm、Em、Atn预测E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1、0.784和0.825。结论不论EF如何,HF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舒张功能障碍,TDI获得的左室纵向室壁运动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良好,收缩期峰值速度Sm能有力地预测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组织多普勒成像 (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前后左心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的变化。 方法 :对 33例择期行 PTCA+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用 HP5 5 0 0型超声诊断仪 ,于 PTCA术前及术后3d、1~ 3个月对胸骨旁左心室乳头肌短轴切面的前间壁、下壁、后壁、侧壁行二维超声心动图 (2 DE)检测各节段的室壁运动情况 ,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 (PW- TDI)检测上述各节段的内、外膜下及中层心肌的收缩期峰值速度 (Ven、Vep、Vm) ,内外膜下心肌的收缩速度差 (Ven- Vep)及心尖四腔观二尖瓣外侧环的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 :术后 3d左心室节段运动恢复 ,局部各层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有所增加 ,内外膜下心肌的收缩速度差略下降 ,左心室二尖瓣环收缩速度于术后 3d有所增加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1~ 3个月 ,各层心肌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内外膜下心肌收缩速度差较术后 3d均明显增加 (P<0 .0 5 ) ,左心室二尖瓣环收缩速度亦明显增加 (P<0 .0 5 )。 结论 :TDI能较准确地定量检测 PTCA前后左室局部与整体功能 ,为临床评价PTCA疗效提供了新的定量评价指标和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应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并将平均位移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的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组相比,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01),LVEF显著减低(P〈0.001);二尖瓣环6个位点Ds比正常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人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的LVEF呈显著正相关(r=0.878,0.687,均P〈0.001)。结论TMAD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在评价蒽环类药物(ATC)对肿瘤病人左心室功能早期损害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肿瘤病人依据是否应用ATC化疗分为ATC化疗组(Ⅰ组)26例,非ATC化疗组(Ⅱ组)24例。测定并比较化疗前和化疗后6个月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组织多普勒参数。结果组织多普勒显示化疗后Ⅰ、Ⅱ组二尖瓣瓣环之心室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均较化疗前有明显降低(t=3.01、2.23,P〈0.01、0.05),心房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Am)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t=2.96、2.16,P〈0.01、0.05),Em/Am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t=2.81、2.09,P〈0.01、0.05);Ⅰ组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较化疗前明显减低(t=2.43,P〈0.05),但Ⅱ组Sm化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2.00,P〉0.05);化疗后Ⅰ组TDI参数值变化与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3-2.08,P〈0.05);但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等常规左心室短轴收缩功能参数在化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1.99-2.03,P〉0.05),仅有13例(26%)病人出现常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异常。结论TDI技术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价ATC对肿瘤病人左心室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方思华 《安徽医学》2014,35(12):1661-1663
目的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AMAT)定量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二尖瓣环运动参数,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尿毒症组18例,非尿毒症组16例,正常对照组22例,取心尖四腔心切面,运用AMAT技术测量二尖瓣环左室间隔侧、侧壁纵向位移(Y-Posi L、Y-Posi R)、横向位移(X-Posi L、X-Posi R)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X-Posi L、Y-Posi L显著降低,非尿毒症组XPosi L亦显著降低。纳入病例X-Posi L、Y-Posi L与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7、0.71,P<0.05)。结论 AMAT可以评价CRF患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杨洁梅  沈景霞  修春红 《黑龙江医学》2009,33(4):243-245,271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观察Ⅰ组为30例正常人及符合心衰标准患者90例,按照射血分数不同分为3组:Ⅱ组30例(EF<40%)、Ⅲ组30例(40%≤EF≤50%),Ⅳ组30例(EF>50%),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在二尖瓣5处测量心肌长轴方向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m)、收缩期位移(DSm)、等容收缩期(IVCT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心房收缩峰值速度(Am)、等容舒张期(IVRTm),比较各组TDI指标变化规律及特点。结果收缩功能指标Sm、DSm在Ⅰ组、Ⅳ组、Ⅲ组、Ⅱ组呈逐渐减小趋势,而IVCTm呈逐渐延长趋势(各组之间比较P<0.05);IVRTm在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呈逐渐延长趋势(各组之间比较P<0.05),Em/Am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E/Em与Sm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409,P=0.025。结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存在长轴收缩功能减低,但其受损程度较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患者轻。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是一个连续的、密不可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雷小红  邓万俊 《右江医学》2010,38(3):257-259
目的应用Tei指数研究糖尿病对左心室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评价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受试人群分为糖尿病组(DM,n=36)及正常对照组(NM,n=33)。应用改良Simpson公式,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利用TDI测量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长轴切面二尖瓣环六位点及右室基底部收缩期运动峰速(Sm)、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期晚期运动速度(Am)、计算Em/Am及Tei指数。然后比较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及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左室Tei指数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平均Sm、平均Em/Am均与Tei指数成负相关,Tei指数预测糖尿病患者舒张功能不全AUC=0.761±0.103,P<0.01,敏感性为63.6%,特异性为95.2%。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可能存在收缩功能不全,Tei指数可用于评估早期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牟芸  胡瑛  姚磊  郑哲岚  徐启彬 《浙江医学》2003,25(11):654-655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时相评估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20名正常人,20例高血压病人,20例冠心病病人,以组织多普勒的脉冲多普勒模式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比较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波(Ea)起始与血流E起始、Ea峰值与E峰值的早晚。结果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和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均显示高血压病人与冠心病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冠心病患者同时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下降。高血压病人Ea起始、Ea峰值分别早于E起始、F峰值,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冠心病患者Ea起始、Ea峰值分别晚于E起始、E峰值,与正常人差异显著。结论单纯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早期或正常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早于血流运动,若迟于血流运动时表明舒张功能受损更严重,且往往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VR)术后患者中远期左室整体、局部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10月~2010年10月MVR的45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MVR组六个壁二尖瓣环Sa和Ea均明显减低,等容舒张时间(IVRT)延长;组内比较:房颤组Sa、Ea低于窦律组,而IVRT均较窦律组延长。2)与正常组比较,MVR组各心肌节段Sm和Em均明显减低。3)二尖瓣环Sa'与LVEF呈正相关;二尖瓣环Ea'和IVRT'呈负相关。结论 MVR术后患者中远期亦存在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减低,影响左室充盈;MVR术后患者中远期局部心肌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纵向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房颤对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影响较为明显;QTVI技术为准确评价该类患者的心功能提供了敏感、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左心功能监测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在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受试者共80例,其中健康志愿者47例,心肌梗死患者33例。所有受试者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每搏指数、心排指数,转换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模式分别测量以上指标。采用相关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对左室功能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人中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与改良Simpson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左室舒张末容积为0.838、收缩末容积为0.917、每搏输出量为0.611、心输出量为0.579、左室射血分数为0.648、每搏指数为0.514、心排指数为0.541。在心肌梗死患者中两种方法测量指标相关系数:左室舒张末容积为0.811、收缩末容积为0.872、每搏输出量为0.797、心输出量为0.774、左室射血分数为0.757、每搏指数为0.708、心排指数为0.754。同一观察者对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变异范围为1.3%±4.7%。观察者间对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变异范围为1.8%±5.9%。结论 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不仅与改良Simpson法对正常人左室收缩功能相关性良好,而且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相关性也很好。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一项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择42例CABG病人,应用超声心动图DTI技术,在心尖四腔心切面,记录二尖瓣环侧壁处心肌运动频谱,测量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e)、心房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a),计算Ve/Va比值。结果与术前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Vs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5.91,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Ve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10.91,P〈0.01),Va在手术前后变化无显著性意义(t=0.94,P〉0.05),Ve/Va比值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7.78,P〈0.01)。V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CABG术后由于血运重建,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D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处心肌运动频谱能够反映CABG术后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结合研究冠心病虱的左室舒张功能(LVDF)。方法: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上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0例心病患和79例相同年龄组正常人舒张早、晚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最大速度(Vmax)时间速度积分(TVI),同时用TDI技术检测左室外侧壁心肌收缩、舒张期运动频谱的Vmax和TVI,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技术所检测的正常人舒张早期峰的Vmax和TVI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舒张晚期峰的Vmax和TVI逐渐增高,冠心病患的数据变化与年龄关系不明显,主要与其心肌的病理变化程度有关,当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出现“假性正常”、无法准确判断LVDF时,TDI技术的敏感性较高,它还可按检查的设计任意测量某一部位的心肌运动。结论:用血流多普勒频谱判断LVDF在一般情况下简单、方便。TDI技术可同时对左室收缩、舒张功能进行全面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脏损害特点、脂肪因子的变化及其对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MS患者48例,正常对照组49例。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瓣环整体运动速度指标,二尖瓣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二尖瓣瓣环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瘦素受体和胃饥素的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患者舒张晚期A波流速峰值(A)显著升高,舒张早期E波流速峰值与舒张晚期A波流速峰值比值(E/A)、Sm、Em、Em/Am显著减低(P<0.01~0.001);外周血单核细胞瘦素受体和胃饥素的mRNA表达均显著减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瘦素受体mRNA表达与A、E/A 、Sm、Em、Em/Am显著相关(P<0.05);胃饥素mRNA 表达与Em和Sm显著相关(P<0.05~0.01);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A与瘦素受体mRNA表达具有数量依存关系,提示MS患者瘦素受体mRNA表达下调是心脏舒张功能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m与胃饥素mRNA表达具有数量依存关系,提示胃饥素mRNA表达下调是左室早期收缩功能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瘦素受体和胃饥素mRNA表达下降可能是MS患者左室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