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自从Smirk在1949年与1960年报道R落在T上(下称RonT)现象的室性早搏可以引起猝死及以吞Dolara、Lown等发现RonT型室早可以诱发室速室颤以来,这种传统的认识近年来已遇到挑战。好多学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RonT型室早对预告室速与室颤均不敏感,而R落在P上型室早(下称Ronp)引起室速明显高于RonT型者。笔者遇到二例Ronp型室早引起室速,其中一例发生Ronp10次仅三次诱发了室速,其发作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关系密切,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R落在T波上(下称RonT)的室性早搏(下称室早),可以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下称室速)或室性颤动(下称室颤),因此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RonT的室早,常被认为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先兆。然而,近年来对RonT的室早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论点有不同看法。本文就20例的91次室速和其中18例同时伴有的96次室早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RonT的室早对诱发室速之间的关系。资料分析 20例室速,男8例,女12例,年龄24~90岁,平均为59.4岁。20例中冠心病1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4例)、心肌炎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1  相似文献   

3.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病人、非心脏病病人及各种年龄健康无病的人群。室早的心电图特点1.频发性室早:每分钟多于5~10次的室早称为频发性室早,多认为是器质性的。甚至有人把每分钟多于10次的频发性室早与三束支阻滞、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病窦、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多源性室早及 RonT、RonP 现象一齐列为易转为致死性心律失常的重症心律失常。郑氏12例室颤  相似文献   

4.
RonT 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早已为人熟知,RonP 引起者尚未受到重视,现报道两例 RonP 导致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例。一、病例心电图介绍张某,男,77岁,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病人,经治疗后病情一度稳定。住院第30天,突感心前区隐痛即行心电监护,示波为窦性心律,P—R 间期0.16″,QRS 综合波呈 Qr 型,S—T 弓背向上,T 波对称倒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我院自1973年3月至1983年2月,10年间心电图诊断室性早搏者共473例.其中有器质性心脏病及低血钾297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76冽.结果显示在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上除室早外,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室早来自双室或左室、室早波幅低支持器质性心脏病.室早呈QR型反映心肌梗塞.室早RonT或RonP均可诱发室速.早搏指数<0.9应警惕,易发生室速.室早后T波改变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6.
严重心律失常引起室速、室颤,尤以R在T波上(R on T)为著,而近10年来有些人认为R on T不一定引起室速,因有很多室速是发生在舒张晚期的早搏称为R在P波上(R on P)或R在R波上(R on R),因此R on P是室速、室颤的前奏,应引起警惕并积极治疗,临床上则首选为利多卡因,该药如能合理应用当达到有效血浆浓度时,一般能较好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以免由于药物剂量和单位时间内静注速度过慢或静滴浓度不够,误认为  相似文献   

7.
谢红英 《吉林医学》2010,31(17):2736-2736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1]。此病24~48h内易发生心律失常,而短阵室速或RonT现象的室性早搏是室颤的先兆,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因此,早期有效的救治及护理,对提  相似文献   

8.
心脏性猝死的主因之一是心律失常。因此及时识别恶性心律失常,防止其发生为室速及室颤是多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临床依监护和Holter心电图进行室早分类和处理,实践证明价值是有限的,存有诸多不足之处。近年来开始认识到由于心肌局部缺血或损伤引起迟发的破碎电位称心室延迟电位,有预示室颤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严重并发症,无论是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均多见于起病后24小时以内,室性早搏常导致室速或室颤而致死。缓慢型心律失常也是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重要原因。即使是室上性心律失常亦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冠脉灌注量减少,并增加心肌耗氧量,因此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除需积极纠正诱发心律失常因素外应及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一、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处理:为防止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凡有下列室性早搏应立即处理:①频发性室性早搏(>5次/分);②多形性、多源性室性早搏;③连发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室性早搏;④发生在心动周期的易损期室性早搏,即“RonT ”现象。上述几种室性早搏,亦即所谓“警告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贺岱芳 《甘肃医药》1995,14(2):97-98
心源性猝死大多由室任心动过速和(或)室颤引起。如何识别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并予以有效防治,是10几年来国际上心血管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电生理程序刺激技术被认为是识别室速(室颤)高危病人的较可靠方法,但属创伤性检查,难以普遍开展。运动试验,左室功能检测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预测价值有限,敏感性和和特异性不高。应用信号叠加心电图记录心室晚电位(VLP)可能为识别室速(室颤)和心源性猝死高危病人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恒速静脉灌注中华眼镜蛇毒CTX,对在位大鼠心脏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表现为R波低电压,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继而出现室性早搏、室速,进而发展为室扑、室颤.预先静脉缓慢灌注15mg/kg CaCl_2,能提高大鼠产生室性心律失常所需的CTX量.预先静脉注射200或300mg/kg葡萄糖酸钙,对CTX中毒的小鼠亦有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示QRS时限<0.12秒、呈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偏移的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室速经静注异搏定和心律平能中止发作,而对利多卡因静注反应差。并就此类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异常的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1 0 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分别于术后 4 8小时内随时记录室性心律异常发生情况。包括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三联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定时检测血清钾 ,分析对比血清钾高低与室性心律异常的相对关系。结果 血清钾 <3.5mmol/L组室性心律异常者为 80 % ,室性心律异常的发生率随血清钾浓度的增高而降低 ,血清钾 >4 .5mmol/L组仅为 6.8% ,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血清钾低是引起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室性心律异常的最主要因素 ,及时补足钾 ,提高血清钾浓度能有效地防治低钾、室性心律异常。  相似文献   

14.
用自组的多段式心电高分辨叠加检查系统,检测30例正常人、80例冠心病患者、40例冠心病合并频发室早患者、20例冠心病合并室速患者,并对QRS波群及S-T段逐组分析。结果是4组观察对象的QRS间期、起始部振幅、起始部峰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室碎裂电位的出现在4组中差异显著,P<0.005;冠心病合并室早、室速的血液动力学比率与QRS起始部振幅呈中度负相关,r=-0.51;冠心病合并心梗患者的常规12导联ECGQ波数与SAECG的QRS起始部振幅无关,r=0.27;14例下壁心梗中8例起始部振幅减小,而20例下壁心梗中19例起始部振幅减小,P<0.01。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照分析1例宽QRS心动过速发作和终止后示房颤的心电图,提示当宽QRS的特征符合室速,找不到明确的P波,发现sT—T有不规则的变化时,应想到房颤合并室速。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反流时左室心肌松弛性对反流的压差半降时间 (PHT)与反流分数 (RF)相关性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 55例主动脉瓣反流病人 ,应用脉冲波多普勒记录二尖瓣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 ,测量舒张早期峰值充盈速度 (E)、心房收缩期峰值充盈速度 (A)、E/A比值、舒张早期充盈减速时间 (DECT)、肺静脉血流的收缩波与舒张波的峰值速度比 (S/D)和心房收缩波峰值流速 (Ar)以估测左室心肌松弛性。连续波多普勒记录主动脉瓣反流血流频谱以测量PHT .脉冲波多普勒和二维超声测定左右室每搏量以计算RF .③结果 在全部 55例病人RF与PHT之间存在低相关性 (r=- 0 .31 ,P <0 .0 5) ,在 2 5例无左室心肌肥厚的病人 ,RF与PHT的相关性显著 (r =- 0 .73 ,P <0 .0 0 1 ) ,而在 30例存在左室心肌肥厚的病人 ,RF与PHT之间无相关性。在左室心肌松弛性正常时 ,RF与PHT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r =- 0 .67,P <0 .0 0 1 ) ,而在左室心肌松弛性减退时 ,RF与PHT之间相关性消失。④结论 PHT法只适用于估测没有左室心肌松弛性异常的主动脉瓣反流  相似文献   

17.
压力负荷时右室的收缩压峰值(RVSP)及右室压力—阶导数(dp/dtlmax-R)显著升高,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及左室压力—阶导数(dp/dtlmax-L)显著降低,但左右室间上述指标不相关。右室容量负荷时两室压力峰值R—阶导数最大,最小值均增加,但RVSP与LVSP不相关,说明右室依赖其自身收缩的加强克服压、容负荷。压、容负荷时右室舒张末压RVEDP与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相关,说明右室对左室影响发生在舒张期。左室压力负荷使两室压力峰值及其—阶导数最大、最小值均增大,两室上述指标间显著相关,表明左室收缩参与右室压力形成。  相似文献   

18.
古萍  梁芳  张伟  谭念玲  沈春莲 《广西医学》2011,33(3):283-285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QRSf)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162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出现QRSf 101例(A组),无QRSf 61例(B组),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各类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结果 A组各类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QRSf者,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高,QRSf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VA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172例房颤心电图,讨论了房颤时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鉴别诊断的依据,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不同类型起搏器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起搏器术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析感知、起搏功能异常以及起搏相关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DDD 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短阵房颤、短阵室速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8.9%、44.4%、8.3%、2.8%、2.8%;DDD型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异常以及起搏器相关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9.4%,明显高于 VVI 型的42.5%、VVIR 型的30.0%、DDDR型的31.3%、AAI 型的25.0%,各型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VI 型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短阵房颤、短阵室速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7.5%、42.5%、10.0%、17.5%、2.5%;VVIR 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5.0%、25.0%、5.0%;DDDR 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短阵房颤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1.3%、25.0%、12.5%、12.5%;AAI 型主要以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为主,检出率分别为25.0%、25.0%。结论临床应用动态心电图可以较好地了解不同类型起搏器工作状态,并监测起搏和起搏功能异常感知以及心律失常情况,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