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肾缺如、肾游走、肾异位健侧、患侧肾动脉血流的改变,为肾缺如、肾异位、肾游走的鉴别诊断提供一 条新途径。材料与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7例正常对照组和132例患者组肾动脉血流改变的对照研究。结果: 肾缺如患者组健侧肾动脉平均峰值流速高于对照组,肾异位患者组健侧肾动脉平均峰值流速高于对照组,患侧肾动脉平 均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肾游走患者组健侧、患侧肾动脉平均峰值流速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肾缺如患者组健侧动脉平 均峰值流速高于肾异位组。结论:肾缺如、肾异位、肾游走患者肾动脉血流峰值流速的改变,为肾缺如、肾异位、肾游走的 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探讨肾缺如、肾游走、肾异位健侧、患侧肾动脉血流的改变,为肾缺如、肾异位、肾游走的鉴别诊断提供一 条新途径。材料与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7例正常对照组和132例患者组肾动脉血流改变的对照研究。结果 肾缺如患者组健侧肾动脉平均峰值流速高于对照组,肾异位患者组健侧肾动脉平均峰值流速高于对照组,患侧肾动脉平 均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肾游走患者组健侧、患侧肾动脉平均峰值流速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肾缺如患者组健侧动脉平 均峰值流速高于肾异位组。结论肾缺如、肾异位、肾游走患者肾动脉血流峰值流速的改变,为肾缺如、肾异位、肾游走的 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肾结核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结核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的影像表现,并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20例肾结核(累及双肾10例)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结果在20例的30个病肾中,肾实质密度不均匀29个肾,不同形态钙化15个肾,集合系统不成比例扩张积液14个肾,呈"花瓣"状排列10个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管壁增厚5个肾,对侧肾积水3个肾,肾脏形态改变28个肾,肾皮质变薄26个肾。3期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皮质期及实质期强化程度减低密度不均匀15个肾,肾盂、肾盏、脓腔壁环状强化10个肾。肾盂期,9个肾无造影剂进入集合系统及脓腔,6个肾造影剂进入肾盂、肾盏、脓腔。结论肾结核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结核病变部位、范围及双肾功能情况,可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欣  胡晓丽  刘俊刚   《放射学实践》2011,26(7):696-700
小儿肾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良性肿瘤较为少见,主要来自肾的上皮和间叶组织,常见的有肾腺瘤、肾小球旁细胞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内畸胎瘤;肾的恶性肿瘤较为多见,由于某种原因后肾胚芽未能分化成肾组织而残存于肾内,是肾内肿瘤发生的潜在因素,肿瘤重现了肾胚胎发育过程,呈现不同分化阶段的特点。目前US、CT和MRI是小儿肾肿瘤术前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本文目的是认识小儿肾肿瘤的病理特点,以便更深刻理解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从而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肾癌介入治疗的规范化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肿瘤包括肾实质肿瘤及肾上皮肿瘤,85%为恶性。肾实质肿瘤包括肾癌(肾细胞癌、肾腺癌或透明细胞癌)、肾盂癌、肾母细胞瘤、间叶组织肿瘤和转移性肾肿瘤。其中肾癌是肾实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文主要针对肾癌的介入治疗,其他肾肿瘤亦可参照处理。肾癌的分期对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常用的是Robson分期法。Ⅰ  相似文献   

6.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小儿肾母细胞瘤45例,肾透明细胞癌2例,肾横纹肌肉瘤1例。结合手术病理,了解其在CT上的表现特点。结果肾母细胞瘤表现为实性肿块34例(76%)、囊实性9例(20%)、囊性2例(4%)。肿瘤实质及囊壁有明显强化。7例(15.6%)肾或腔静脉内有癌栓形成。肾细胞癌表现与肾母细胞瘤相似。肾横纹肌肉瘤表现为肾中心囊实性肿块,内有线状钙化,有肾包膜下积液。结论肾母细胞瘤在恶性肾脏肿瘤中最常见,好发于肾实质,易侵犯肾盂肾盏,肿瘤常伴有出血、坏死、囊变,影像学上与肾细胞瘤很难鉴别。肾横纹肌肉瘤常好发于肾中心,包绕于瘤叶的线状钙化及包膜下积液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假性肾肿瘤系指在排泄性尿路造影或横断面图像上呈现类似肾肿瘤的正常肾组织块。假性肾肿瘤包括驼峰肾、肾柱肥大、胎性分叶肾、代偿性结节增生、肾门唇隆突及肾叶畸形。作者结合US及CT表现,偶然发现2例没有泌尿生殖症状记录的肾叶畸形。例1为65岁男性,因以前作过肾下方腹主动脉瘤破裂切除术而行腹部CT检查,无泌尿生殖症状,采用螺旋CT检查,双期扫描技术,以压力注射器2.5ml/s静脉团注150ml Conray 325,扫描在注射后50s得到肾皮质期,连续螺旋扫描范围从偏侧膈顶  相似文献   

8.
肾周间隙积液的CT表现及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肾周间隙的解剖学基础分析肾周间隙积液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观察59例肾周间隙积液的分布及CT表现。结果:肾周间隙积液CT表现:肾窦水肿,肾被膜下积液,肾周间隙内桥隔增厚,肾周间隙脂肪层内斑片状影,肾被膜及肾前、肾后筋膜增厚,部分同时有圆锥侧筋膜增厚肿胀。右侧肾周间隙积液向上可至肝裸区。结论:CT能够清楚显示肾周间隙积液和肾筋膜的分隔作用,了解这些解剖结构,可合理地解释影像学征象及了解疾病扩展途径,为泌尿外科及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夏建峰  黄泽和  陈松 《放射学实践》2021,36(10):1259-1264
【摘要】目的:探索利用双肾增强CT评估肾积水患者肾脏功能受损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双肾增强CT检查数据,其中肾积水组(双肾积水患者)38例,无肾积水组(双肾无积水者)36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各项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然后应用Pearson或Spearman检验分析肾积水组患者增强CT各项参数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结果:肾积水组的eGFR、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髓质期双肾髓质CT升高均值、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均值、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率、双肾皮质厚度均值及双肾实质厚度均值都低于无肾积水组,而髓质期双肾皮质CT升高均值高于无积水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积水组eGFR与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r=0.663,P<0.001)、皮质期双肾髓质强化均值(r=0.344,P<0.05)、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均值(r=0.562,P<0.001)、髓质期双肾髓质CT升高均值(r=0.489,P<0.01)、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均值(r=0.601,P<0.001)、皮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r=0.720,P<0.001)、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r=0.725,P<0.001)、髓质期双肾髓质强化率(r=0.607,P<0.001)均具有相关性,其中以髓质期双肾皮质强化率(r=0.725,P<0.001)为最。结论:双肾增强CT能够评估肾积水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钝性肾外伤的多层CT检查方法和影像诊断。方法对病例资料完整的28例钝性肾外伤的肾脏,多层CT双肾平扫及增强后28 s、60 s、3~5 min三期(皮质期、实质期和肾盂期)扫描后详细观察分析。结果28例患肾中肾实质挫伤水肿8例,肾实质挫伤并肾实质内出血6例,肾实质撕裂11例,合并肾周尿液外漏5例;肾实质碎裂伴肾盂肾盏撕裂伤致肾盂肾盏积血2例,肾蒂血管撕裂伤1例。增强CT可直接显示肾实质裂口,并明确和鉴别包膜内、外肾周出血。增强CT肾脏分泌期观察到对比剂漏出是诊断尿漏的直接征象,且CTU可显示整个漏出路径;通过CTA技术非常直观地再现肾脏供血动脉及肾静脉形态、走形及裂口,对肾蒂撕裂的诊断有独特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和优良图像分辨率,辅之以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钝性肾脏外伤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DSA引导下犬肾微波消融局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肾脏病变的效果、安全性及保存部分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对肾盂内注入30%泛影葡胺的新鲜离体猪肾和行动脉肾盂造影的活犬肾进行微波消融。将犬分为消融测温、双肾单点消融、单肾双点消融组。消融测温组消融后即时DSA造影,取病理。双肾单点消融与单肾双点消融组消融后即时与10d后DSA造影,取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和病理检查。结果①离体实验均显示肾盂挛缩显著,70W、3min功率消融易产生尿漏。②活体实验DSA示局部血液供应消失,残余肾功能与消融面积相关。急性期病理结果示肾皮质、肾髓质、肾盂细胞急性损伤。慢性期DSA示肾消融区大小无明显变化,消融区外大血管及肾组织血供正常,残余肾功能存在,无尿漏。右肾上极消融与周围脏器产生粘连。肾大体标本示肾被膜增厚。显微镜下显示凝固性坏死,边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微波消融能有效地灭活局部肾组织,对残余肾的功能保留效果好;无大血管损伤,慢性期无尿漏发生,较易引起肾周围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12.
肾周间隙断层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张凡  郭东阳 《西南军医》2004,6(1):39-39
肾筋膜是划分腹膜后间隙的重要结构。Meyers等[1] 首次提出了肾旁前、肾周、肾旁后间隙的腹膜后间隙解剖划分。文献中有关肾筋膜前、后层的纵向延伸和附着比较清楚和一致。一般认为肾筋膜前、后层在肾上腺上方融合后续连于膈下筋膜,肾周间隙的上方是关闭的;肾筋膜前层和后层向下与部分腰肌筋膜结合形成倒置的筋膜锥,筋膜锥尖达髂嵴平面以下,向髂窝开放。肾筋膜前、后层的横向延伸和附着则存在很大分歧和争议。本文通过文献复习,以期进一步了解肾筋膜的横向延伸和附着及其临床意义。杨开清等[2 ] 认为肾旁前间隙位于腹后壁腹膜与肾前筋膜之…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肾异位和融合畸形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4例盆腔异位肾、4例交叉异位肾、8例马蹄肾的MSCTA资料,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肾脏及血管重建,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4例盆腔异位肾中,2例肾动脉起自腹主动脉下段、1例起自左侧髂总动脉经肾门进入肾脏,1例3支副肾动脉分别起自左侧髂总动脉,于侧后方和背侧进入肾脏,4例肾静脉发自肾门,汇入下腔静脉下段。4例交叉异位肾中,3例双肾下极、1例内侧缘融合,双侧肾动脉分别起自腹主动脉下段或同侧髂总动脉,3例双肾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下段,1例双肾静脉汇合成1支主干后再汇入下腔静脉。8例马蹄肾中,6例双侧肾动脉开口位置低于正常,3例双肾副肾动脉、1例左肾2支副肾动脉(发生率50%),1例左肾2支副肾静脉、2例左肾静脉肾门外汇合变异(发生率37.5%)。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先天性肾脏融合和异位的肾脏位置、形态及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肾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损伤性肾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32例损伤性肾出血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情况,其中包括肾挫裂伤18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出血2例,经皮肾镜术后出血12例。结果 31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1例患者栓塞术后第5天再次出血行第2次栓塞术后血尿消失。术后随访2~40个月,未见肾出血再发,1例出现肾周尿液囊肿;2例肾脏体积缩小,该2例均为Ⅴ级肾挫裂伤患者。随访期间无肾脓肿、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急性损伤性肾出血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道了1例肾细胞癌,CT显示在实质性肾肿块内有脂肪组织和钙化。测量肿块CT值呈负值,US呈强回声,导致误诊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错构瘤)。而组织学和病理报告均显示为有大量骨质和脂肪、边缘带有透明细胞腺癌的细胞。 作者回顾了文献报道的2例被证实为肾细胞癌内脂肪的病例。第1例为一个大的肾周肾细胞癌。脂肪组织被认为系肾周脂肪被肾肿块卷入所致;第2例为大肿瘤伴肾窦、肾腔受侵,其内脂肪被认为是肾窦脂肪的陷入所致。  相似文献   

16.
周广金  刘剑羽   《放射学实践》2012,27(5):524-52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技术在肾移植供体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亲属供肾者行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进行肾血管重建,评价供肾血管情况,将影像学表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40例供肾者1次屏气完成扫描,均获得满意的轴面图像,应用VR、MIP、MP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肾血管,可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9例单侧肾由副肾动脉供血,其中8例单侧肾见单支副肾动脉,1例双侧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9例存在肾动脉分支过早,其中1例双肾动脉均为肾动脉分支过早,共10支血管距离肾动脉开口在1.5cm以内;2例显示肾静脉解剖变异。CT血管成像对供肾动静脉主干、副肾动脉、肾动脉分支过早、肾静脉主干变异的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一种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肾癌比较少见,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2%。肾肿瘤8%为恶性,其中包括肾瘤、肾盂癌、肾母细胞癌、间叶组织肿瘤和转移性肾肿瘤。其中肾癌是肾实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起源于肾曲小管上皮细胞。50~60岁为高发年龄。主要症状多为血尿、疼痛和肿块,但出现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源CT肾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亲属肾移植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亲属肾移植供体术前行供肾双源CT扫描,并采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肾动静脉.结果 重建显示肾动脉的解剖类型包括:单支肾动脉93例(左肾46例,右肾47例)、双主肾动脉18例(左肾8例,右肾10例)、副肾动脉16例(左肾11例,右肾5例)、混合型(副肾动脉+双肾动脉)3例(左肾1例,右肾2例)、肾动脉提前分支24例(左肾10例,右肾14例)、肾动脉狭窄2例.肾静脉的解剖类型包括:单支肾静脉140例(左肾75例,右肾65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2例、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例、右肾双肾静脉13例.结论 双源CT肾血管成像技术能真实地反映肾动静脉解剖及其变异,可以为亲属肾移植术前选择供肾、制订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导管肾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附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肾肿瘤及肾出血行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及技术进行评价。方法:以明胶海绵、NT—CRE、线段、自体凝血块及无水乙醇用于栓塞肿瘤、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肾外伤出血,共53例。结果:41例术前辅助治疗的肾肿瘤在肾动脉栓塞后均成功进行了肾切除术,手术中平均输血405ml。4例晚期肾癌姑息性栓塞治疗者术后分别存活了3.5、13、17和25个月。1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4例肾外伤出血在栓塞术后出血迅速停止,另1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出血,行超选择肾段动脉栓塞无效后又行肾切除术。结论:肾动脉栓塞术安全有效,可用于肾肿瘤的术前辅助治疗、晚期肾癌的姑息治疗及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和肾外伤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技术评价肾静脉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患者常规腹部MSCT动态增强资料,采用MPR、MIP和VR等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肾静脉解剖,根据肾静脉变异CT征象分类汇总分析。结果 960例患者中,发现肾静脉变异237例(237/960,24.7%),其中双肾静脉同时发生变异15例。左右肾静脉变异发生率分别为14.1%(135/960)和12.2%(117/960),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肾静脉变异根据形态可分5大类型,其中Ⅰ型(环主动脉型左肾静脉)26例、Ⅱ型(完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12例、Ⅲ型(异常回流)20例、Ⅳ型(肾静脉延迟汇合)74例和Ⅴ型(罕见类型)3例;右肾静脉变异相对简单,包括多支肾静脉99例和肾静脉延迟汇合18例;左右肾静脉变异不同类型的发生率在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静脉变异并不少见,左肾静脉变异复杂多样。MS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评估肾静脉变异,对指导肾移植、腹膜后相关区域手术和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