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机制是因特异性染色体移位导致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干扰了全反式维甲酸作用的信号传导,使全反式维甲酸(ATRA)活性受抑制,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致死率较高~([1])。1986年,ATRA被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得APL的完全缓解(CR)率达到80%~90%。尽管如此,由于病人会对ATRA和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全反式维甲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生理相容的单硬脂酸甘油酯、棕榈酸、硬脂酸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固体脂质基材,以大豆油作为液态脂质基材,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全反式维甲酸(ATR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ATRA-NLC),并采用光子相关光谱(PCS)、Zeta电位仪、透射电镜(TEM)、高效液相色谱(HPLC)考察其理化性质。结果单硬脂酸甘油酯是较好的固体脂质基材,制备的NLC粒径在94.8~129.3 nm之间;载药后ATRA-NLC粒径稍增大,大都呈完整的球形。NLC作为ATRA的药物载体,载药量提高到146.50 mg·L-1,并能显著降低ATRA的光降解速率。ATRA-NLC体系的Zeta电位负于30 mV,4℃保存22个月后粒径基本保持不变。结论ATRA包封在NLC中,明显提高ATRA载药量和化学稳定性,且物理稳定性好,可望成为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一种新型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3):313-314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复方黄黛片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APL患者,将接受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和复方黄黛片联合治疗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所需时间(40.0±10.2)d和有效率(90.00%)均优于对照组(33.3±9.9)d和(75.00%),试验组的高白细胞综合征(25.00%)、肝功障碍(10.00%)和DIC的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45.00%、35.00%和(25.00%)。结论:老年APL患者经复方黄黛片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正>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临床上除发热、贫血等症状外,出血十分常见。我院自1990年1月~1995年1月共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APL40例,完全缓解率达87.5%,现将ATRA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均根据临床FAB分类法确诊为APL。其中  相似文献   

5.
马钱子对凋亡状态下软骨细胞合成代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既往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软骨细胞在凋亡状态下,其合成代谢功能的变化以及中药马钱子对其影响.方法:将硝普钠(SNP)、全反式维甲酸(ATRA)、马钱子 SNP、马钱子 ATRA分别加入软骨细胞培养体系,采用同位素标记3H-TdR、.H-Pro、35S-Na2SO4掺入法测定软骨细胞DNA含量、以及合成胶原、蛋白多糖的功能.结果:硝普钠、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软骨细胞发生凋亡时,其合成DNA、分泌蛋白多糖及胶原功能也发生相应下降,(P<0.01),马钱子对凋亡状态下软骨细胞合成代谢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功能(P<0.01).结论:软骨细胞发生凋亡时,其合成代谢功能下降.马钱子对凋亡状态下软骨细胞合成代谢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APL)所致维甲酸综合征(RAS)患者有效处理方法。方法:本院2001年10月—2010年2月收治APL初治患者95例,治疗中出现维甲酸综合征20例,分别采用加用激素、联合化疗、维甲酸原量、维甲酸减量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未出现维甲酸综合征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85.3%,部分缓解率(PR)为10.7%,恶化及死亡率为4.0%,而出现维甲酸综合征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65.0%,部分缓解率为15.0%,恶化死亡率为25.0%。结论:RAS是影响ATRA治疗APL完全缓解率的主要因素,临床出现RAS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阻断RAS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具有较特殊临床表现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一种类型,以往化疗效果差,易产生DIC及脑出血,死亡率高。自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等治疗方法的使用及改进后,使APL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将APL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15例患者采用As2O3联合ATRA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单纯采用ATRA及常规治疗,统计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伊曲康唑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药动学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方法,解决ATRA治疗中耐药问题的可能性。方法 将动物按交叉试验方法给药,先后按单用维甲酸和合用维甲酸与伊曲康唑两种方案给药,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甲酸血药浓度,研究两种给药方案的药动学差异。结果 维甲酸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单室开放模型,单用及合用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13.83±62.65),(281.91±75.40) ng·mL-1(P<0.01);tmax分别为(3.67±0.50),(2.11±0.60) h(P<0.01);MRT分别为(4.34±0.83),(2.89±0.34) h(P<0.01);AUC0~∞分别为(374.9±179.5),(675.5±212.6) ng·h·mL-10.01<P<0.05);t1/2ke分别为(2.40±0.98),(1.91±1.26) h(P>0.05)。结论 合用伊曲康唑可以升高ATRA血药峰浓度和维持有效治疗浓度,提示并用伊曲康唑可能是解决维甲酸耐药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多种靶向药物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合多种靶向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反应停、丙戊酸、安特尔联合治疗MDS 8周,其中RAEB-T另加用高三尖杉酯碱(Har)化疗。结果低危(RA)2例进步,中危(RAEB)4例,PR 1例,无效3例,高危(RAEB-T)1例PR。总有效率57%。结论ATRA、反应停、丙戊酸、安特尔联合治疗MDS疗效较好,对高危患者联合化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剂量硒化壳聚糖(25 mg/L)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 0.1 μmol/L)联合应用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DNA片段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NBT还原法检测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法检测分化抗原CD11b.结果 25 mg/L硒化壳聚糖没有诱导NB4细胞分化和凋亡的能力,但与0.1 μmoL/L ATRA联合使用同单独使用0.1 μmol/L ATRA相比,CD11b表达阳性率进一步增加,NBT还原能力进一步增强,两药合用DNA电泳呈现出典型的梯带.结论 小剂量硒化壳聚糖与ATRA联合使用可诱导NB4细胞发生凋亡及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ous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条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mMSCs,胰蛋白酶消化传代扩增mMSCs.用最适浓度的β-疏基乙醇(BME) 神经生长因子(NGF)、NGF 全反式维甲酸(ATRA)、NGF BME ATRA作为诱导剂,观察诱导期间细胞的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行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尼氏小体.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显示NGF BME ATRA诱导组诱导效率最高,78%细胞表达NSE,80%细胞表达NF;(2)各诱导组尼氏染色均出现尼氏小体.结论:NGF、BME、ATRA能诱导m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中以NGF(10μg/L) BME(2.5mM/L) ATRA(2.5M/L)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或两者交替、单用ATRA诱导方案的疗效比较;诱导缓解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含中剂量阿糖胞苷方案+ATRA+砷剂)和对照组(传统方案DA/HA/MA+ATRA+As2O3)进行巩固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ATRA+As2O3或者两者交替组获得CR中位时间分别是34d、35.5d,单用ATRA获得CR中位时间是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治疗组3年复发率3.6%,6年持续缓解率(CCR)93.6%,对照组3年复发率30.5%,6年持续缓解率(CCR)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结论:应用ATRA+As2O3或者两者交替组获得CR中位时间明显缩短;含中剂量阿糖胞苷方案+ATRA+砷剂组3年复发率低,6年持续缓解率高,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血液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5%~13%。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该病,诱导缓解率可达90%,但单独长期应用ATRA会发生耐药[1]。因此,如何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以及提高治愈率是目前治疗中的主要问题。有报道表明,砷剂与ATRA和化疗无交叉耐药,两者合用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2007年1月—2009年6月,笔者应用三氧化二砷与ATRA联合治疗方案治疗APL患者2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17~68岁。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APL相关标准[3],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复方黄黛片序贯方案与ATRA及甲氨蝶呤(MTX)加巯嘌呤(6-MP)序贯方案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维持治疗中的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经ATRA和化疗联合诱导分化达完全缓解(CR)后,再进行序贯化疗巩固治疗3疗程后,处于分子水平缓解的83例AP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序贯应用ATRA及复方黄黛片维持治疗,对照组38例序贯应用ATRA及 MTX加6-MP维持治疗,通过长期随访(2003-2011年)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年预计无复发生存率治疗组为(84.4±5.4)%,对照组为(63.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预计总体生存率治疗组为(86.7±5.1)%,对照组为(78.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ATRA及复方黄黛片序贯维持治疗可以提高APL的长期无复发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司玉玲  綦振家 《河北中医》2000,22(6):430-431
1994~1998年,我院应用大连210医院生产的复方青黛片治疗7例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后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7例APL患者,均经临床、外周血及骨髓检查符合法、美、英3国合作组(FAB)分类APL之诊断标准[1]。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0~53岁,中位年龄33岁。确诊后均口服ATRA诱导治疗,分别于26~63日达完全缓解(CR)。此后其中1例未行强化巩固治疗,只口服ATRA,于11个月后复发,另6例分别经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DA)、米托蒽醌加阿糖胞苷(MA)、足叶乙…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清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2年~2000年.我们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加小剂量方案,即阿糖胞苷(Ara—c)、三尖杉脂碱(Hom)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3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初治APL患者12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确定诊断,男19例,女11例,中位年龄30岁(12~61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单独诱导缓解、亚砷酸(As2O3)单独诱导缓解及ATRA As2O3,双诱导缓解治疗21例APL.结果:2例采用ATRA单独诱导缓解,获得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为40.5d:8例采用As2O3单诱导缓解治疗,CR率87.5%,获得CR时间38.3d;9例采用ATRA As2O3,双诱导缓解治疗,CR率88.9%,获得CR时间为30.5d.2例复治患者经系统治疗后也都达CR.随访到2007年12月,3年以上者13例,5年以上者9例,7年以上者4例.仅1例复发.结论:对初发的APL患者,ATRA联合As2O3双诱导配合中医约分期辨证论治,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获得完全缓解的时间缩短,且获得长期生存者多,复发病例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砷剂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至缓解(CR),达缓解后接受3个疗程的化疗,分别采用标准剂量DA方案、中剂量阿糖胞苷、HA方案。结果:20例患者中,CR18例,CR率90%。10例出现口唇干燥,白细胞减少1例,3例出现头痛、头昏,未见手足麻木、皮疹、皮肤色素沉着等反应,肝功能损伤1例,轻度转氨酶升高1例,4例出现腹胀、恶心,未见呕吐及腹泻。结论:ATRA联合治疗APL,CR率高,化疗不良反应小,联用后巩固维持治疗,可进一步减少白血病细胞克隆数,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APL)是一种具有特殊染色体t(15;17)异位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易并发感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死亡率较其他亚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As2O3)应用,显著提高了APL缓解率和生存率.西苑医院血液科1993年9月~2007年9月15年间收治的以不同诱导方案配合中药治疗的初发APL患者,获得较高的缓解率和长期无复发生存率(RFS).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