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ICU内感染通常是指院内感染,发生率高达50%以上。病原分布以G-杆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感染部位最常见的是下呼吸道。PICU内细菌的耐药情况较普通病房更严重。抗感染策略是早期应用抗生素和降阶梯治疗,初始抗生素可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感染部位及本地区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来选择。  相似文献   

2.
重症监护病房儿童血液肿瘤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儿童血液肿瘤发病率上升及治疗强度提高,伴随肿瘤治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其中一部分需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和抢救,以减少非肿瘤因素死亡率,提高长期生存率。现将我院重症监护室(PICU)55例血液肿瘤患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医学科中感染菌株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各类送检标本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0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5株,占42.5%;革兰阳性球菌55株,占27.5%;真菌60株,占30%.革兰阴性杆菌对第2、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亚胺培南总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总耐药率低,未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耐唑胺耐药.结论 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有上升趋势,且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4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儿童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儿童医院ICU2003年1月~2007年1月4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儿抗生素、激素和侵入性操作使用情况及其防治与转归。结果40例患儿均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史,75%患儿接受过侵入性操作或治疗,平均住院时间长(37.8d)。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病原以白色念珠菌居首,占80%,曲霉菌属次之。治愈35例(87.5%),死亡5例(12.5%)。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儿童肺部真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减少不必要侵入性操作,加强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及时用高效抗真菌药物,有助于降低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仍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抗菌药物早期合理使用在降低脓毒症死亡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国内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抗菌药物不规范及过度使用问题,因此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避免不恰当的、过度的使用,对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儿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ICU住院患儿1974例,取其送检的痰、血、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检定仪鉴定菌种,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657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9%),革兰阳性菌占23.4%,真菌占6.7%。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21.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9.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比例 > 70.0%,ESBL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均有 > 80%的耐药率,对头孢吡肟有 > 40%的耐药率;非发酵菌的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均有 > 75%的耐药率。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0%),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9%;真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6.0%),对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耐药感染分布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占优势。ICU患儿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PICU收治的41例IFI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PICU共收治患儿2 013例,其中41例发生IFI,发生率为2.04%;死亡8例,病死率为19.51%。其中84.6%为念珠菌属。感染部位:呼吸系统29例,消化系统4例,泌尿系统3例,中枢神经系统3例,血液系统2例。危险因素有危重症评分、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尿管留置。易感因素有广谱抗生素应用、激素、低蛋白血症、化疗等。结论念珠菌属是PICU发生IFI的主要病原,合理使用抗生素、限制激素应用、减少或缩短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是降低IFI发病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IF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38例患儿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89%);感染前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且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其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率高达95%;47%患儿曾全身激素治疗;所有患儿均有侵入性操作史,其中47%患儿接受过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真菌培养共检出致病真菌56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其次为曲霉菌(25%)和毛霉菌(20%);所有患儿及时予以高效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15例,好转16例,有效率为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结论:呼吸道为最常见IFI感染部位;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多数患儿有严重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史和侵入性操作史;早期诊断、及时使用高效抗真菌药物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病房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60例肺炎患儿纳入重症组,来自呼吸病房的300例患儿纳入普通组,重症组分为机械通气组126例,未机械通气组134例,机械通气组分为有创通气组94例,无创通气组32例.常规取痰标本送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耐药酶检测,比较不同组间的病源菌构成和耐药率.结果 重症组和普通组革兰阴性菌比例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但重症组革兰阴性菌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而革兰阳性菌比例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重症组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比例高于普通组(P<0.05),而普通组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比例高于重症组(P<0.05).机械通气组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比例明显高于非通气组(P<0.05),而在有创通气组明显高于无创通气组(P<0.05).重症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病房肺部细菌感染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菌谱构成和耐药性有明显差异,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呼吸病房,机械通气尤其有创通气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指导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儿抗生素使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LRTI患儿396例,随机分为血清PCT指导抗生素治疗组(PCT组)和临床指导标准治疗组(对照组)。并按照是否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进行亚组分析。治疗后观察14 d,比较组间抗生素的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PCT组和对照组分别入选198例患儿,两组中CAP患儿分别为125例和123例。PCT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PP结论应用血清PCT指导LRTI患儿抗生素的使用可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定期轮换使用抗生素对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细菌耐药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502例应用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噻肟的患儿,观察肺炎克雷伯菌亚种感染的108例在相继5个研究阶段轮换使用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时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基础阶段为12个月,无序地应用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噻肟;后4个阶段每一阶段为6个月,交替使用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基本不用头孢噻肟.结果 随着停用头孢他啶时间的延长,肺炎克雷伯菌亚种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从基础阶段的59.3%下降至第3阶段的40 4%,到第4阶段又上升至45.9%,各阶段其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2,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从基础阶段的6.7%下降至第4阶段的2.6%,而第5阶段则为4.5%,各阶段其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3,P<0.05).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也逐渐下降,从基础阶段的59.8%下降至第2阶段的47.8%,第3阶段继续有所下降为45.4%,第4阶段为40 4%,第5阶段为33.6%,各阶段其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5),但停药2 a耐药率仍偏高,未能消除.结论抗生素轮换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可达到降低细菌耐药率的成效.但细菌耐药性的消除需2 a以上或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12.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2007年至2009年我院PICU收治的35例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危重病例评分、机械通气、导尿管和胃管置入、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等.结果 (1)3年间PICU共收治危重患儿2 116例,其中35例发生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65%(35/2 116),其中死亡7例,病死率为20.00%(7/35).(2)发生真菌感染的平均时间为人院后(10.4±8.3)d,主要表现为肺炎21例(60.0%),腹膜炎5例(14.3%),尿路感染4例(11.4%),肠道感染3例(8.6%),败血症1例(2.9%),脑膜炎1例(2.9%).(3)儿童危重病例评分低、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及导尿管、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是引起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4)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PICU主要的院内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主要致病菌.合理利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及时使用抗真菌药,可能是应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clinical feature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ed th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our PICU from Jan 2007 to Dec 2009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clinical feature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ICU. Multipl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such as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urinary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gastric canal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Results ( 1 )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was 1.65 % ( 35/2 116 ). The morbidity was 20. 00% ( 7/35 ). ( 2 ) Mean infected day was ( 10. 4 ±- 8. 3 ) d after admis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fungal pneumonia( 60. 0% ), peritonitis ( 14. 3% ),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11.4% ),intestinal tract infection(8. 6% ) ,sepsis(2. 9% ) and meningitis(2. 9% ). All of the patients had used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 (3)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cluded lower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urinary drainage tube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4) Candia albicans was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 i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Conclusio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ICU. Lung is most commonly involved and candida albicans is the major pathogen. Using antibiotics appropriately, decreasing unnecessary invasive performance,and rationally using antifungal agent mi.ght be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ICU.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道感染患儿博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入住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咽拭子标本450份。应用多重PCR技术对博卡病毒和呼吸道常见病毒进行检测,博卡病毒PCR阳性结果进行基因测序确定,并分析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50份咽拭子标本中,检出博卡病毒30例(检出率6.7%)。30例博卡病毒阳性标本中,16例为单独感染,占总阳性标本的53.3%;14例为混合感染,占总阳性标本的46.7%。根据小儿危重病例评分,16例单独感染患儿中13例为>80分(非危重),2例为80~71分(危重),1例为<70分(极危重);14例混合感染患儿中12例为>80分(非危重),2例为80~71分(危重);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所致疾病的危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博卡病毒能够引起儿童重症呼吸道感染,混合感染不会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对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NICU患儿经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后的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研究期间符合入选条件患儿1 011例中发生医院感染59例,医院感染率为5.8%,日感染率为3.5%;以每半年分期,日感染率从2013年上半年的8.0%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1 000呼吸机使用日从2013年上半年的12.8‰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例/1000中心静脉置管日从2013年上半年的4.5‰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连续性目标性监测可及时掌握N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和危险因素,便于采取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NICU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儿童深静脉血栓发病逐渐增多。若栓子脱落,易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轻者致残,重者致死,严重危害患儿生活质量和生命,因此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提高存活率。由于儿童病情的复杂多变性和特殊性,且缺乏大规模试验和统计,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儿童预防和治疗标准。文章综合了目前有关的临床进展,介绍了深静脉血栓的特点,为深静脉血栓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68例HLH患儿资料。根据入PICU 24 h内最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分值, 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及极危重组, 按照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组患儿临床指标差异, 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8例HLH患儿收住PICU, 中位年龄26个月, 男29例, 女39例, 总病死率45.59%(31/68例)。EB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病死率分别为21.05%(8/38例)、57.14%(8/14例)、93.75%(15/16例), 3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 PCIS、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PELOD-2)、发热持续时间、6 h内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消化道出血、肺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胆系统功能障碍(HBD)、急性肾损伤(AKI)、酸中毒[pH、碱剩余(BE)]、血红蛋白(Hb)水平、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肌酐(Scr)、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列因素与死亡相关:PCIS评分(OR=0.800, 95%CI:0.707~0.905, P<0.001), Hb水平(OR=0.929, 95%CI:0.871~0.991, P=0.027), APTT(OR=0.954, 95%CI:0.910~0.990, P=0.047), AKI(OR=29.064, 95%CI:3.072~274.957, P=0.003)。结论 HLH是一种高致死风险疾病, 低PCIS评分、贫血、APTT延长及并发AKI为PICU中HLH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镇静镇痛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现状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小儿对疼痛的反应与成人相似,焦虑、恐惧和疼痛等刺激会导致过度应激反应,直接影响危重患儿的预后。镇静镇痛治疗已成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小儿不会表达或不能确切表达,致使掌握镇静镇痛程度较为困难。如何使危重患儿在舒适无痛状态下接受治疗,一直是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之一。1危重患儿镇静镇痛的必要性PICU的危重患儿离开父母,被置于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频繁的检查和治疗操作、机械通气、噪音和长明灯扰乱正常睡眠周期等,均为导致患儿焦虑、恐惧和疼痛的常见原因。疾病本身如创伤、手术、缺氧和感染等…  相似文献   

18.
降钙素原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免疫发光测量法对87名住院患儿进行了血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测定,主要观察患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心脏外科手术后等患儿血中PCT的情况。结果发现严重细菌感染并有全身表现或有多个系统感染及较大心脏外科后患儿血中PCT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如川崎病因中PCT升高不明显,提示PCT可作为诊断严重细菌感染及败血症的一个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clinical feature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ed th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our PICU from Jan 2007 to Dec 2009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clinical feature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ICU. Multipl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such as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urinary drainage tube, indwelling gastric canal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Results ( 1 )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was 1.65 % ( 35/2 116 ). The morbidity was 20. 00% ( 7/35 ). ( 2 ) Mean infected day was ( 10. 4 ±- 8. 3 ) d after admiss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d fungal pneumonia( 60. 0% ), peritonitis ( 14. 3% ),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11.4% ),intestinal tract infection(8. 6% ) ,sepsis(2. 9% ) and meningitis(2. 9% ). All of the patients had used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 (3) The risk factor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cluded lower 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dwelling gastric tube, urinary drainage tube and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4) Candia albicans was the predominant pathogen i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Conclusio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ICU. Lung is most commonly involved and candida albicans is the major pathogen. Using antibiotics appropriately, decreasing unnecessary invasive performance,and rationally using antifungal agent mi.ght be effective strategy for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ICU.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原在危重症监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新的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指标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现已发现PCT能早期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并能早期识别脓血症和器官功能衰竭。PCT浓度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且其浓度的升降显示了全身炎症的活动度。PCT浓度变化可作为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的依据。目前PCT的生物学功能及感染时产生的来源等还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