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儿童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IL)-17的含量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变化,揭示IL-17参与哮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儿童依据哮喘严重度分为中重度组16例,轻度组24例,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儿童诱导痰中IL-17的含量和沉渣涂片中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中重度组、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诱导痰中IL-17的含量分别是(1.096±0.664) ng/L、(0.474±0.240) ng/L、(0.227±0.360) n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是(55.359±12.486)%、(44.476±17.708)%、( 36.493±12.47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是(1.252±2.025)%、(4.107±3.234)%、(1.409±3.480)%,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L-17含量呈正相关(r =0.740,P=0.049),轻度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L-17含量呈负相关(r=-0.764,P =0.000).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哮喘儿童IL-17含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同,IL-17参与了儿童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细胞因子IL-17、IL-21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哮喘患儿60例(哮喘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哮喘发作期(发作期组,n=30)、哮喘缓解期(缓解期组,n=30);以健康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17、IL-21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中Th17及 IL-17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5);哮喘发作期组患儿血清IL-2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5);哮喘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7、IL-17、IL-2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Th17、IL-17通过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IL-21可作为儿童哮喘的控制指标,亦有望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液中白细胞介素(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2月~2006年6月儿科住院哮喘患儿36例,用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中急性期及缓解期IL-4及IFN-γ水平。结果哮喘患儿诱导痰IL-4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急性期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5);IL-4/IFN-γ比值急性期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5)。急性期患儿诱导痰IL-4水平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IFN-γ水平重症组明显低于轻症组(P〈0.05),IL-4/IFN-γ比值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Thl/Th2功能紊乱,IL-4及IFN-γ参与哮喘患儿的免疫状态改变,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三烯B4(LTB4)及总IgE水平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研究组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患儿60例(其中轻度组29例,中重度组31例),对照组选择健康儿童2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IL-17、LTB4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哮喘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1)哮喘轻度组、中重度组与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15±0.10)μg/L、(2.80±2.30)μg/L、(0.83±0.10)μg/L;LTB4水平分别为(2.22±1.01)μg/L、(8.79±9.36)μg/L、(1.94±1.13)μg/L;IgE 水平分别为(123.70±86.94)μg/L、(322.27±332.28)μg/L、(24.27±7.64)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哮喘轻度组、中重度组与对照组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5.06±11.15)%、(64.44±11.87)%、(47.96±13.52)%,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2.20±11.04)%、(33.93±10.02)%、(49.65±1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IgE水平呈正相关(P=0.004),哮喘患儿血清LTB4与IgE水平呈正相关(P=0.011),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LTB4水平呈正相关(P=0.000);(4)哮喘患儿血清IL-17、LTB4水平与FEV1(P=0.000)及PEF(P=0.000)均呈负相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00).结论 IL-17、LTB4及IgE在哮喘的急性发作及加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哮喘发病中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哮喘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儿童白细胞介素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以及相应血清IL-18含量与儿童脓毒症(Sepsis)的关系.方法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测序的方法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①脓毒症患儿血清IL-18水平为(196.56±157.32)pg/ml,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的(66.16±41.63)PS/ml(P<0.01),随着脓毒症患儿病情的加重,血清IL-18浓度呈上升趋势,非危重组[(152.87±114.9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6.16±41.63)pg/ml],危重组[(191.98±169.72)pg/ml]高于非危重组,极危重组血清IL-18浓度[(323.89±159.35)pg/ml]显著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发现血IL-18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P<0.01).②健康儿童与脓毒症患儿均存在IL-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健康儿童和脓毒症患儿-137G/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GG型(61.8%)、GC型(35.8%)、CC型(2.4%)和GG型(71.1%)、GC型(26.7%)、CC型(2.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G型(79.7%)和G型(84.4%).健康儿童和脓毒症患儿-60TC/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A型(61.0%)、CC型(26.8%)、AA型(12.2%)和CA型(76.7%)、CC型(21.1%)、AA型(2.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C型(57.3%)和C型(59.4%).③脓毒症患儿-607CA基因型分布频率(76.7%)显著高于健康儿童(61.0%),AA基因型分布频率(2.2%)显著低于健康儿童(12.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④依-137CC、-137GC、-137GG顺序,健康儿童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45.67±28.36)pg/ml、(53.27±37.91)pg/ml、(76.91±42.44)pg/ml;而脓毒症患儿分别为:(140.50±60.10)pg/ml、(184.42±157.33)pg/ml、(237.02±161.76)pg/ml.依-607AA、-607CA、-607CC顺序,健康儿童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48.80±32.11)pg/ml、(68.41±42.53)ps/ml、(70.17±43.87)pg/ml;而脓毒症患儿分别为:(141.50±64.35)pg/ml、(151.21±121.19)pg/ml、(211.16±163.64)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儿血清IL-18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的加重有关.IL-18基因启动子-607CA基因型携带者儿童更易罹患脓毒症,表明-607CA基因型可能为脓毒症易感基因型,而-607AA基因型可能对儿童患脓毒症具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浆IL17、IL10、IL4及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哮喘患儿22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LISA)检测其血浆IL17、IL10、IL4及IFNγ水平。结果1.哮喘患儿急性期、缓解期血浆IL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而缓解期血浆IL17明显低于急性期(P<0.05)。2.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IL10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均<0.01);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哮喘患儿缓解期血浆IL4明显低于急性期及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4.与对照组比较,哮喘患儿血浆IFNγ无明显改变。5.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中IL17、IL10、IL4、IFNγ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哮喘患儿T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具有特殊性。糖皮质激素对IL17、IL10、IL4的分泌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12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哮喘患儿血清IL-12、IL-4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哮喘患儿50例。婴幼儿哮喘13例,儿童哮喘37例。发作期30例,经吸入激素治疗后缓解期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22例。IL-12、IL-4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试验(APAAP)检测T细胞亚群,采用郭氏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1.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和对照组IL-12水平分别为(24.44±13.26)、(42.30±12.65)、(44.68±28.28)ng/L,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8.92P<0.01),发作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缓解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IL-4在发作期、缓解期、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70%、35%、9%,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χ2=5.96P<0.05),缓解期仍高于对照组(χ2=4.17P<0.05)。3.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CD3(t=3.18P<0.01)、CD4(t=5.51P<0.01)、CD8(t=10.38P<0.01)均降低,CD4/CD8升高(t=4.28P<0.01),RBC-C3bR降低(t=4.65P<0.01),RBC-IC增高(t=10.22P<0.01)。4.IL-4与IL-12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5),与RBC-IC呈显著正相关(r=0.49P<0.05)。结论哮喘患儿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状态,哮喘患儿缓解期IL-12水平恢复至接近健康儿童,IL-4水平仍高于健康儿童。应坚持长期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姜晶  陆彪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1):1639-1641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0、IL-13、IL-15、CRP水平变化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5月确诊为HSP的住院患儿40例作为HSP急性期组研究对象,40例患儿经正规治疗2周左右,在皮疹、腹痛、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消失后作为缓解期组研究对象.采用EH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SP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0、IL-13、IL-15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选取门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10、IL-13、IL-15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缓解期组血清仅IL-1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10、IL-15及CRP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10、IL-13、IL-15和CRP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HSP患儿存在IL-10、1L-13、IL-15及CRP的分泌紊乱,其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其中IL-10和IL-13可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生命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大鼠哮喘模型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选用性成熟的雌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各8只.于受孕第7天起隔天以灌胃的方式给予各组大鼠不同剂量的1,25(OH)_2D_3,对照组以DMSO-PBS代替.子代大鼠离乳后,从每组中随机取出8只制备哮喘模型.HE染色肺组织切片;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0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ICAM-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肺组织病理变化: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气道炎症和嗜酸性细胞浸润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2)血清及BALF中IL-10浓度:血清中,低剂量组[(30.2±2.8)pg/ml]和中剂量组[(51.5±6.6)pg/ml]IL-10浓度均高于对照组[(18.7±4.7)pg/ml](P<0.05),且中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高剂量组[(15.4±3.5)pg/ml]无明显变化(P>0.05);BALF中,与对照组[(59.1±14.4)pg/ml]相比,低剂量组[(58.1±3.4)pg/ml]无显著性变化(P>0.05),中剂量组[(90.0±14.3)pg/ml]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45.3±6.5)pg/ml]低于对照组(P<0.05).(3)ICAM-1在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命早期适量的1,25(OH)_2D_3干预可改善大鼠肺部炎症,减少嗜酸性细胞浸润,而过量则加重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1,25(OH)_2D_3对IL-10及支气管上皮ICAM-1表达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IFN-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轻症组22例,重症组20例)和20名健康婴儿血清IL-13、IFN-γ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成组t检验,检测各组间差异.结果 1.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6.88±2.12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5.48±1.28 )ng/L](P<0.05).2.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10.71±2.44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9.20±1.54)ng/L](P<0.05);轻症组明显高于重症和对照组(P<0.05),而重症与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IL-13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但其水平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2.IFN-γ水平在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明显增高,而重症组不增高,可能与急性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产生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含量的变化.方法 将64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32只,MP感染组32只,两组分别于MP感染第3、7、14、21天取小鼠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每次8只.应用 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应用ELISA法检则小鼠BALF 中IL-17 的含量.结果 MP感染后第7天肺组织的炎症改变最明显,第14天炎症已开始消退,第21天基本消失MP感染后3、7、14、21 d小鼠BALF 中 IL-17含量分别为(53.783 ±2.218) pg/ml、(65.913±10.693) pg/ml、(59.915 ±8.085) pg/ml、(57.043±11.997) pg/ml,正常组为(46.220 ±3.260) pg/ml,MP感染组较正常组BALF中IL-17含量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MP感染第7天小鼠BALF中 IL-17含量达到高峰,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5).结论 MP感染可能使小鼠BALF中IL-17含量升高,且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MP感染可能通过IL-17途径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白介素(IL)-17、IL-10、IL-4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HSP患儿21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ELISA)检测其血浆IL-17、IL-10、IL-4、IFN-γ水平。结果 1.HSP患儿急性期及缓解期血浆IL-17均明显下降(P<0.01,<0.05),急性期及缓解期比较无显著差异.2.HSP患儿急性期血浆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急性期及缓解期间无差异。3.HSP患儿血浆IFN-γ无明显改变(P>0 05)。4.HSP患儿急性期及缓解期血浆IL-4略升高,但无差异(P>0.05)。5.HSP患儿急性期血浆中IL-17、IL-10、IL-4、IFN-γ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HSP患儿血浆中存在T细胞因子分泌紊乱,且这种紊乱可能是HSP患儿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T细胞因子在HSP全身血管炎发生、发展中起作用。IL-10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早期监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除外先天畸形、感染、代谢性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其他肺部疾病的早产儿,生后2h内取股静脉血2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浆中IL-6、IL-8水平.按早产儿是否发生RDS分为RDS组和非RDS组.结果 RDS组20例,非RDS组80例,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DS组血浆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非RDS组[IL-6:(2155.3 ±200.3) pg/ml比(51.1±9.2) pg/ml,IL-8:(1625.2±154.2)pg/ml比(61.8±4.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早产儿生后早期测定血浆IL-6和IL-8水平可用来探索早期RDS的发生,对RDS的早期监测和早期防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气道中中性粒细胞、白介素9(IL-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在常州市儿童医院诊断为急性毛支的41例患儿和对照组8例无喘息的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毛支患儿根据入院Lowell评分(≥10分为重度,<10分为轻度)分为重度毛支组(10例)和轻度毛支组(31例).对所有毛支患儿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进行诱导痰的细胞分类检查,并用EUSA方法检测痰液中的IL-9和MMP-9,对照组进行相同操作.结果 急性毛支患儿诱导痰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在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其缓解期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毛支患儿痰中MMP-9质量浓度在急性期和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叉.缓解期的IL-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毛支组急性期与缓解期比较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毛支组急性期与缓解期比较IL-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性粒细胞和MMP-9在急性毛支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和MMP-9的表达与毛支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oluble form of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sTREM)-1在足月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并比较四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85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部位及程度分为全身感染组(27例)、局部感染组(28例)和非感染组(30例).应用流式微珠陈列法检测各组患儿IL-6、IL-8、TNF-α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sTREM-1水平.结果 (1)不同感染组血清IL-6、IL-8、TNF-α、sTREM-1活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四者平均水平均是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非感染组(P均<0.05).(2)全身感染组患儿中17例存活,10例死亡,死亡组患儿sTREM-1为(121.64 ±49.31) pg/ml,明显高于存活组[(73.13 ±34.92) pg/ml,P =0.006],但IL-6、IL-8、TNF-α水平,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 IL-6、IL-8、TNF-α、sTREM-1诊断价值比较: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最佳截断值为每个变量同时达到最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截断值sTREM-1 ≥43.75 pg/ml、IL-6≥89.80 pg/ml、IL-8≥569.55 pg/ml及TNF-α≥24.80 pg/ml为阳性标准时,各指标对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85.5%、89.1%、70.1%和69.5%,特异度分别为80.0%、100%、100%和93.3%.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0.5,其中IL-6(AUC=0.981)>sTREM-1(AUC=0.868)>TNF-α(AUC=0.864)>IL-8(AUC=0.852).sTREM-1与IL-6、IL-8、TNF-α均有相关性(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r=0.532,P<0.01;r =0.420,P<0.01;r=0.531,P<0.01).结论 (1)血清IL-6、IL-8、TNF-α、sTREM-1水平在新生儿感染时均升高;(2)血清sTREM-1水平与预后有关;(3) sTREM-1与IL-6、IL-8、TNF-α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IL—1、IL—6、IL—8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20例缓解期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设20例健康儿童作正常对照。结果:发作期IL-1(11.90pg/ml±2.84pg/ml)、IL-6(0.75ng/ml±0.30ng/ml)、IL-8(0.08ng/ml±0.05ng/ml)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8.41pg/ml±0.05pg/ml、0.49ng/ml±0.08ng/ml、0.02ng/ml±0.01ng/ml)及对照组(8.40pg/ml±0.32pg/ml、0.40ng/ml±0.09ng/ml、0.02ng/ml±0.02ng/ml),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且血清IL-1水平与IL-6、IL-8比较呈正相关(γ=0.753,γ=0.795,P<0.01)。提示IL-1与IL-6、IL-8一样参与了哮喘的病理过程,哮喘缓解期仍存在气道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可能是哮喘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可将血清IL-1、IL-6、IL-8水平升高作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气道中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IL-8)和弹性蛋白酶(NE)在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常州儿童医院诊断为急性毛支的41例患儿和对照组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毛支根据入院lowell评分为莺度组(≥10分,10例)和轻度组(<10分,31例),所有毛支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对照组进行诱导痰的细胞分类检查和ELISA方法检测IL-8和弹性蛋白酶.结果 急性毛支患儿诱导痰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毛支患儿缓解期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毛支患儿诱导痰中IL-8、弹性蛋白酶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在急性毛支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IL-8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气道,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弹性蛋白酶,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急性毛支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L-15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5年4月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单纯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非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和正常对照儿童各3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IL-15水平。结果外周血IL-15水平在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发作组[(2.67±0.93)ng/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外周血IL-15水平在单纯MP下呼吸道感染组[(2.13±0.64)ng/L]和非MP下呼吸道感染组[(2.10±0.83)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2±0.35)ng/L],单纯MP下呼吸道感染组外周血IL-15水平与非MP下呼吸道感染组相比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P感染后机体外周血IL-15水平升高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哮喘患儿免疫球蛋白E、白细胞介素-13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IgE、IL-13在儿童哮喘发病中作用及血清与诱导痰IgE、IL-13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Pharmacia UniCAP变应原检测系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慢性持续期哮喘儿童血清、诱导痰IgE、IL-13水平,同时测定20例健康儿童血清IgE、IL-13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慢性持续期哮喘儿童血清IgE、IL-1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0.05);血清IgE与诱导痰IgE无相关性(r=0.137 P>0.05),血清IL-13与诱导痰IL-13呈显著正相关(r=0.432 P<0.05);血清、诱导痰IgE与IL-13均呈正相关(r=0.577,0.462 P<0.01,0.05).结论 血清IgE、IL-13参与儿童哮喘发生、发展过程,而血清IL-13水平可反映呼吸道IL-13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炎性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稳定期哮喘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并测定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分析炎性细胞与上述细胞因子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的关系 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总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急性发作组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稳定组EOS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EOS比例与PEF呈显著负相关,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呈显著正相关,急性发作期IL-6水平与EOS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炎症是由EOS、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的炎症,IL-6、IL-8可能是参与此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 痰液EOS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监测病情及疗效的指标之一 针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