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与体重指数(BMI)、血脂及肝功能酶学等的关系。方法 2008年1—12月,对诊断为NAFLD的1163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并观察其与体重指数、血脂及肝功能酶学的关系。结果 1163例NAFLD患者中,痰湿质371例,气虚质401例,占全部病例的66.38%。痰湿质患者的BMI、血脂(TC、TG、LDL-C)、肝功能酶学(ALT、AST、GGT)水平较其他体质类型患者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和气虚质是NAFLD发病的主要体质类型;痰湿质较其他体质类型更易出现体重指数异常、血脂异常及肝功能酶学异常。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脂肪肝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 ,即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我们对符合 B超诊断的 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同时测定空腹血糖 (FBG)和血胰岛素 (FIS)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IR)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85例来源于本院门诊 ,均符合张青萍等主编的《B型超声诊断学》中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入选病例均无嗜酒史 ,同时排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肝炎及遗传性疾病等因素。其中男 4 6例 ,…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证型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49例诊断为NAFLD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痰瘀互结4组间BMI、血压、肝功能、血脂及空腹血糖等方面的差异,探讨NAFLD中医证型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ALT、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4组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值最低者均为湿浊内停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最高者为痰瘀互结组,湿浊内停组的ALT、AST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糖方面,湿热蕴结组的空腹血糖(FBG)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血脂上,湿浊内停组的胆固醇(TC)与肝郁脾虚组、湿热蕴结组及痰瘀互结组比较均有差异;4组间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FLD患者BMI指数、血压、血生化指标对其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胰岛素抵抗(IR)、脂质代谢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200例研究对象分为肝郁气滞组、脾虚湿蕴组、湿热内蕴组、痰瘀互结组,分析4组间体重指数、肝功、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各因素与NAFLD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肝郁气滞、脾虚湿盛、湿热内蕴、痰瘀互结体重指数(BMI)逐渐增高。轻度NAFLD中以肝郁气滞多见,中度NAFLD中以脾虚湿盛、湿热内蕴多见,重度NAFLD中以痰瘀互结多见。4组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值最低者为肝郁气滞证,最高者为痰瘀互结证。4组间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差异,痰瘀互结组的TC、TG较其它3组均增高,肝郁气滞组的HDL-C较其他3组均增高。湿热内蕴组、痰瘀互结组的空腹血糖(FPS)、空腹胰岛素(FINS)、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与肝郁气滞组、脾虚湿盛组有显著性差异;肝郁气滞组、脾虚湿盛组间的FPG、FINS、IR、ISI无显著性差异;湿热内蕴组与痰瘀互结组2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NAFLD患者脂肪肝严重程度、BMI、血生化指标、IR指数对脂肪肝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其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治疗组5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CHOL、TG、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下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关系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高血压病 (E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据 1991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性调查显示 ,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病发病率约为11.88%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6 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5 0 %。该病可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 ,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近年来 ,围绕着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实质 ,国内开展了许多现代研究。本文旨在通过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间胰岛素抵抗的差异 ,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关系 ,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提供新的依据 ,同时对指导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也具有实际意义。1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胰岛素抵抗(IR)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BMI、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浆vWF,同时计算IR的程度,IR采用HOMA-IR,并对vWF及I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在各证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肝火亢盛组显著高于阴虚阳亢组及痰湿壅盛组(P0.01);肝火亢盛组IR显著高于痰湿壅盛组(P0.01),各组间IR水平为肝火亢盛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痰湿壅盛组;高血压病患者阴阳两虚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且vWF与年龄呈正相关(R=0.308,P0.01)。年龄每上升1岁,vWF水平上升0.978Mu/mL。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更易血栓形成;肝火亢盛组IR最高,提示有明显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内皮素、瘦素及腰臀比、体重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将11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胃热脾滞型、痰湿瘀滞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4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HOMA=FPG×FINS/22.5。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瘦素,并测量身高、腰臀围值。结果:各型HMAO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型内皮素、瘦素、BIM、WHR均高于正常组,以气阴两虚为重。结论:胰岛素抵抗指数在代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中存在一定差异性,HMAO指数可作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中医辨证参考指数。内皮素、瘦素、BIM、WHR可作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气阴两虚辨证的参考指数。  相似文献   

10.
于顾然  贺燕勤 《中医杂志》2000,41(2):111-112
对103例冠心病患中医证型进行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中医各证型在胰岛素抵抗,脂质及红细胞膜ATP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认识冠心病中医证候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防治NAFL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NAFLD组所有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4型,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等NAFLD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证以轻度脂肪肝最多见;湿热内蕴证以中度脂肪肝最多见;痰瘀互结证以中度脂肪肝最多见,次为重度脂肪肝;肝肾亏虚证以重度脂肪肝最多见。肝郁脾虚证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谷丙转氨酶(ALT)正常或轻度升高;湿热内蕴证ALT、TG、FBG轻度升高;痰瘀互结证ALT、TG、FBG明显升高,BMI以痰瘀互结证最高;肝肾亏虚证ALT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其SBP、DBP、TG、FBG明显升高。结论 NAFLD患者脂肪肝B超分度、TG、BMI、FBG、血压等与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降保龄液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运动及降脂、降血糖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降保龄液。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腹部B超积分、肝/脾CT比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1\*GB3疗程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0%、52.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2\*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胁肋疼痛、胁下痞硬、胸脘满闷、目胀口苦、腰酸肢沉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疗程结束3个月比较,胁肋疼痛、胸脘满闷、腰酸肢沉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ALT、γ-GT、T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疗程结束3个月比较,治疗组血清ALT、γ-GT、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④=4\*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BMI、HOMA-IR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5\*GB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腹部B超积分、肝/脾CT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腹部B超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疗程结束3个月比较,腹部B超积分、肝/脾CT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降保龄液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肝功能、血脂水平,抑制胰岛素抵抗,促进肝脏形态的恢复,且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分为T2DM不合并NAFLD组(A组)79例和T2DM合并NAFLD组(B组)63例,所有受试者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高分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2组进行相关的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及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B组BMI、FINS、HOMA-IR、TG、LDL、UA及IMT明显高于A组,HDL低于A组。Pe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BMI、FINS、HOMA-IR、TG、LDL、UA呈明显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IMT与BMI及HOMA-IR显著相关。结论新诊断T2DM合并NAFLD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风险要高,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介导所致。  相似文献   

14.
吴芳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65-2468
目的:验证中药健脾化痰方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健脾化痰方、维生素E胶囊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前后肝脏B超变化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总有效率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ALT,AST水平显著下降,说明2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肝功能;但组间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中药组治疗后TC,TG,LDL-C,HOMA-IR下降,HDL-C,IAI上升(P<0.05或P<0.01)。结论:健脾化痰方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显著治疗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观察栀子苷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从游离脂肪酸探讨栀子苷调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和血脂康组,每组大鼠10只,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大鼠饲料喂养,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以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造模时间为8周,从第5周起至第8周末,栀子苷组和血脂康组分别灌服相应的药物。记录大鼠体重、肝湿重、脂肪质量;用相应方法检测肝组织TG,FFA,FAS,AMPK,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血清CHO,LDL-C的含量,血清AST,ALT的活性;观察肝脏组织肉眼及病理变化(HE染色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肝湿重;脂肪重;血清CHO,LDL-C,ALT,AST;肝组织TG,FFA,FAS,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皆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AMPK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肉眼外观及病理切片脂肪变性明显,并出现炎症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栀子苷组大鼠体重、脂肪质量、肝组织FFA含量、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肝湿重,肝组织TG,FAS,ACCase及Malonyl-Co 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AMPK活性明显增多(P0.05),肝脏肉眼外观及病理学表现均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血脂康组大鼠的肝湿重、脂肪质量、肝组织TG,FFA和血清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血脂康组相比,栀子苷组大鼠的体重、脂肪质量、肝组织F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栀子苷具有显著的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理效应;其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游离脂肪酸代谢是通过调节"AMPK-ACCase-Malonyl-Co A-FFA"轴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确诊为NAFLD的患者按入选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气通阳化痰方。2组疗程均为3个月。于治疗前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肝脏B超检查及血糖、血脂、肝功能、胰岛素抵抗程度、血浆脂联素、瘦素以及游离脂肪酸(FFA)的检测。结果治疗后实验组DAI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脂、肝功能以及胰岛素抵抗程度均有一定的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2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浆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升高,FFA降低,但实验组改变程度更加显著。2组患者治疗后NAFLD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实验组治疗后呈显著逆转,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FLD等级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通阳化痰方可改善NAFLD患者的临床症状、脂肪肝分度、肝功能、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7.
刘伟  吴江平  袁平川  邵太丽  柳春燕  王国栋 《中草药》2022,53(23):7566-7574
多糖是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和微生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内脂质过载为特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多糖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紊乱、调节肠道菌群、减轻胰岛素抵抗与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途径改善NAFLD。归纳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多糖改善NAFLD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期为多糖在NAFLD防治中的治疗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肝消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强肝消脂饮治疗组8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AST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疗效优势(P0.05);治疗组CHOL及TG亦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疗效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发现,强肝消脂饮治疗可显著降低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并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P0.05),其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强肝消脂饮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脂代谢,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液稀释净化生物平衡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液稀释净化生物平衡疗法(ETBD)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效果、安全性、实用性。方法将158例B超诊断的NAFLD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给予常规药物加ETBD;对照组79例,给予单纯常规药物,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组分别做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转氨酶、心电图、肝脏B超等检查。结果治疗组转氨酶、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5或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血液黏度增高在NAFLD的发病和病情进展中有某种促进作用;ETBD改善了肝窦周围由于脂肪堆积而引起的氧供和微循环障碍,打断了NAFLD的恶性病理循环。ETBD治疗NAFL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