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踝部骨折的X线片了解踝骨骨折的损伤严重程度,总结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体会.方法 选择2005.10-2010.10手术治疗的30例踝部骨折,术前通过对X线片的分析制定手术方案.结论 术前认真分析初步判断损伤的程度,手术治疗踝部骨折对踝关节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三踝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10年5月18例三踝骨折病例的X线平片及三维CT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相符者8例,X线平片考虑有骨折又进一步CT三维重建检查明确骨折者5例,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改正X线平片诊断者2例,X线平片发现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更多骨折3例。结论CT三维重建能更精确地显示三踝骨折的情况,对术前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踝关节侧位X线片在评估下胫腓联合复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37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及术后均拍摄X线片,包括踝关节正位、侧位及踝穴位,通过观察下胫腓联合间隙(TFCS)、下胫腓联合重叠(TFO)、踝关节内侧间隙、踝关节侧位穹窿间隙来判断复位情况,以CT扫描为参考标准,观察X线片判断下胫腓联合复位的有效性.结果 通过踝关节正位及踝穴位X线片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64.7%,特异性为90.0%,准确性为78.4%.通过踝关节侧位X线片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58.8%,特异性为95.0%,准确性为78.4%.通过踝关节正位、踝穴位联合侧位X线片患者诊断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85.0%, 准确性为83.8%.结论 通过观察踝关节侧位X线片穹窿间隙,有助于提高下胫腓联合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中多排螺旋CT的应用意义。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53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正侧位片以及多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结果:在53例踝关节骨折中,其中26例为单纯外踝骨折,5例为单纯内踝骨折,7例为双踝骨折,7例为三踝骨折,其余8例为单纯后踝或前踝骨折等。53例患者中8例患者出现足骨骨折,单踝骨折可选择X线、CT轴位、MPR以及VR进行诊断,双踝骨折诊断时应选择MPR(多平面重建,主要是冠矢状位重建)以及VR(容积再现),三踝骨折以及足骨骨折诊断时可选择MPR。结论:多排螺旋CT轴位扫描和MPR、VR重建相互结合,可将踝关节骨折位置以及产生方式进行充分呈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诊断踝关节骨折漏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踝关节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本院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X线正侧位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比二者诊断结果。结果 X线片诊断踝关节骨折与螺旋CT三维重建符合率为82.5%(33/40);X线诊断较CT三维重建漏诊7例,分别为后踝骨折漏诊3例、足骨骨折漏诊3例、内踝骨折漏诊1例。结论 X线平片对多踝骨折尤其是后踝骨折、足骨骨折容易发生漏诊,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骨折线及部位,可以减少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6.
袁涛  林久灶 《吉林医学》2013,34(3):516-5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踝关节复杂骨折AO分型方面的价值。方法:对42例踝关节复杂骨折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及多排螺旋CT扫描后行二维及三维重建,明确踝关节骨折的AO分型。结果:X线平片显示42例复杂骨折中A2型3例,A3型1例,B2型18例,B3型19例,C2型1例;多排螺旋CT显示A2型1例,A3型3例。B2型15例,B3型22例,C2型1例。以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作为认定骨折的标准,对照42例患者的X线正侧位片,共11例(26.2%)发生不同程度的漏诊现象。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真实反映踝关节骨折的病变情况,对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挫伤X线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踝关节骨挫伤分别行X线和MRI检查,并观察其表现。结果40例患者X线可诊断7例明显骨折,MRI可诊断出全部40例骨挫伤及骨折,部分合并韧带损伤及关节积液。结论X线平片为踝关节外伤的最基本检查,但MRI能早期明确显示踝关节骨挫伤和部位,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的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42例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Pilon骨折,24例跟骨骨折,3例脊柱骨折,6例骨盆骨折)在普通X线摄片的基础上进行SCT三维重建处理。结果。SCT三维重建图像直观,立体,全,面地显示了复杂骨关节骨折的形态和特点,根据SCT三维重建图像,胫骨平台骨折进行Schatzker分型,Pilon骨折进行Rueedi分型,胫骨平台骨折和Pilon骨折的再分型和分型补充为选择切口入路和手术方法提供了指导;跟骨骨折进行Sanders分型且指导手术;对脊柱,骨盆骨折和类型和预后进行了判断并在其指导下治疗。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地显示普通X线摄片所不能直接清楚显示的骨关节骨折的情况,对术前骨折分型,治疗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贾惠惠  陈艳丽 《中外医疗》2011,30(10):168-168
目的探讨踝部损伤的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60例踝部损伤患者行X线检查。结果创伤机制可分为外旋型、外翻型、内翻型和垂直压迫型损伤4种类型。结论 X线检查对诊断骨与关节的外伤具有重要意义,X线检查可明确有无骨折或脱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张定华 《嘉兴医学》2000,16(3):185-186
报告26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情况,其中手术治疗10例、非手术治疗16例,疗效平均优良率80.77%。认为仔细阅读X线片,明确骨折、脱位情况,依据受伤机制采用适当手法复位可取得满意效果;手术中要注意外踝的固定和踝穴的松紧。争取早期功能活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踝关节三维CT重建检查的价值以及能否根据三维图像进行踝关节骨折的空间分型。[方法]收集2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片和三维CT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结果相符的6例(30%),X线平片发现了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更多骨折的5例(25%),X线平片怀疑有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确定诊断的6例(30%),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更正X线平片诊断的3例(15%)。[结论]可以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对踝关节骨折进行简单而直观的三维空间分型。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是一个稳定而单位面积负重大的关节。踝关节骨折发病率较高,处理困难。国内外对简单骨折多采用闭合复位和外固定;对复杂骨折多采用切开复位和内固定,但疗效不理想。本所在平乐郭氏正骨的基础上,着重在复位手法和外固定方面进行了临床研究,对复杂的病例也采用闭合复位和小夹板固定,共治疗不稳定型双踝、三踝骨折106例,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满意。本组病例根据不同的受伤机制、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首先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然后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如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三踝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后行X线及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术后记录并比较其Philips踝关节客观功能评分和Olerud—Molander主观功能评分。结果18例在X线片中显示关节面完全复位的患者中有4例在CT重建影像中仍残留关节面轻度移位,避免了漏诊;关节面完全复位者的Phillips评分与关节面残留移位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者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可作为X线片的补充,分析患者术后主客观功能评价不一致的原因,并能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更准确的提供踝关节骨折信息,对术前诊断、手术方案选择和患者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过去复杂骨折骨科医生在进行诊断、分型,决定治疗方案时,依靠的是传统X线的正侧位片。当发生严重的骨折后(粉碎性骨折并累及关节面)时,其正常的对合关系已完全丧失,二维X线摄片不能全面显示错位情况,给治疗带来困难,我院从2000年以来对32例复杂骨折应用CT三维重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有远端胫腓关节分离的复杂踝关节损伤处理不当的原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87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新鲜损伤15例,陈旧性损伤3例病人。新鲜损伤先用拉力螺栓恢复远端胫腓并节的解剖关系并固定,然后复位距胫关节,最后根据情况复位内、外踝并固定,并注意处理较大的后踝骨折片。陈旧性损伤先要清理远端胫腓关节内增生的纤维组织,然后按照新鲜损伤的步骤处理。结果:随访1年~10年,骨折全部愈合,本组17例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痛,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踝穴正常,无骨性关节炎改变。1例走远路时踝关节有轻度肿胀、疼痛,X线片示踝穴内侧间隙稍加宽,无骨性关节炎改变。结论:该类损伤处理不当的原因主要是对这一解剖结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要正确的认识,采用合理的内固定方法是完全可以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林敏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19-119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内固定顺序和方法。方法:研究2003-2009年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结果:48例均得到随访,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根据梁军等改良Baird-Jackson的主客观及x线评价标准,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工作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X线测量距骨移位、距骨倾斜程度、关节间隙的变化进行综合评分,本组优26例,良15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5.4%。结论: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并稳定踝关节的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严重三踝骨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收治11例三踝骨折,影像CT检查证实均为三踝骨折,后踝骨折片较大,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获随访,骨折愈合,踝关节活动良好,无不稳定征象.结论 根据影像学特征性及受伤机制(Lauge-Hansen分类法),选择并优化手术方法,对此类骨折具有良好效果及前瞻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于踝关节骨折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因踝部骨折来该院治疗的患者,根据Danis-Weber分型,其中WeberA型患者25例,WeberB型患者17例,WeberC1型患者13例,WeberC2型患者5例.对患者术前和术后均进行X线片与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与影像学对踝关节术后主观功能和客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术前行X线片检查漏诊11例,其中骨折为WeberA型者5例,骨折为WeberB型者3例,骨折为WeberC1型者2例,骨折为WeberC2型者为1例,后来踝关节骨折经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纠正9例;术后随访时行X线片显示关节面未完全复位者3例,关节面完全复位者57例,而后经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发现其中10例仍存在轻度关节面不平.结论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能更全面、更准确地提供踝关节骨折的信息,有利于术前诊断、指导手术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足踝关节骨折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42例踝关节骨折病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螺旋CT扫描,而后行CT三维重建并与手术对照。[结果]CT三维重建能够明确踝关节骨折块大小、关节面塌陷、骨折线方向等。[结论]CT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MDCT)三维重建技术回顾性分析踝关节骨折X线诊断中的主要漏诊原因.方法:对比观察65例行X线正侧位片和MDCT三维重建检查患者的完整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片发生漏诊的原因.结果:共11例(16.9%)X线摄片发生漏诊现象,分别为半脱位漏诊3例、多踝骨折漏诊3例,合并足骨骨折漏诊5例.结论:X线摄片对于伴有半脱位、多踝骨折以及合并足骨骨折易发生漏诊,通过追加辅助角度和足部摄片或与健侧摄片对照可以减少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