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自体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结果.方法 采集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实验室体外培养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经无菌检测、流式细胞术表型鉴定及细胞计数后回输给患者.于第7、9、11、13天皮下注射DC,第11、13天静脉回输CIK,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的客观反应率为37%,疾病控制率为85%,2年总生存率为81.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3+CD4-CD8+、CD3+CD19-、CD3-CD19+、CD3-CD16+CD56+、CD3+CD 16+CD56+、CD3+HLA-DR、CD3+HLA-DR+、CD3+CD28+CD8+细胞亚群及Th2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Th1细胞有升高趋势(P<0.05),多次治疗后CD3+CD4+CD25+T细胞(即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有降低的趋势(P<0.05).治疗过程中2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为转移性肾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物学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逐渐显现出较好的疗效。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体内免疫系统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抗原摄取、加工和提呈中起关键作用;抗原刺激后的DC在体内既可以诱发免疫记忆,还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是一种杀瘤活性高、广谱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限制性免疫效应细胞。两者的联合能有效地抑制和杀死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群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累及对象.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和骨髓瘤等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1],探索除化疗以外安全性好、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对于老年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顶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产生的DC-CIK细胞对原发性肝恶性淋巴瘤生长和术后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健康人和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来源的DC和CIK细胞,共培养后获得DC-CIK细胞.取上述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的恶性淋巴瘤组织,采用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建立人原发性肝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HLBL-0102.另外,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根治性切除术,建立术后肝淋巴瘤肝内复发转移裸鼠模型HLBL-0701.将以上2种模型裸鼠按照以下干预措施分为7组,分别给予CHOP方案化疗、健康人CIK细胞输注、健康人DC-CIK细胞输注、肝淋巴瘤自体CIK细胞输注、肝淋巴瘤自体DC-CIK细胞输注、肝淋巴瘤自体DC-CIK输注联合CHOP方案化疗,以及生理盐水对照.CHOP方案和生理盐水为0.3ml/(kg·d),CIK或DC-CIK细胞均以6×107/(kg·d)[约0.3ml(kg·d)]输注.连续干预21d,末次用药后72h,经心脏采血,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取死亡裸鼠,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和肝内复发转移率.分析DC-CIK细胞治疗与化疗的协同作用.结果 在HLBL-0102模型中进行的实验表明,与对照比较,化疗,健康人CIK、DC-CIK细胞,肝淋巴瘤自体CIK、DC-CIK细胞,以及肝淋巴瘤自体DC-CIK细胞+化疗干预后的抑瘤率分别为52.1%、40.2%、54.3%、41.7%、60.6%和84.3%,而在HLBL-0701模型中,上述干预措施对肝内肿瘤复发转移的抑制率分别为75.0%、75.0%、50.0%、62.5%、37.5%和25.0%;干预后裸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0.32±6.54d、68.25±5.37d、77.00±6.37d、75.25±5.80d、79.50±8.07d、84.75±8.26d,显著长于对照组(35.00±4.17d,P<0.01).在HLBL-0102模型中,瘤体积与LDH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898,P<0.05),协同分析证实肝淋巴瘤自体DC-CIK细胞与化疗具有相加作用(q=1.038).结论 共培养DC-CIK细胞输注能抑制裸鼠原发性肝淋巴瘤生长和肝淋巴瘤根治切除术后的复发转移.肝淋巴瘤患者来源的自体DC-CIK细胞疗效优于健康人来源的细胞,DC-CIK联合化疗的抑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间60例肾癌术后患者,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生成DC细胞;T淋巴细胞体外诱导生成CIK细胞.患者在切除原发病灶后,接受DC+CIK细胞免疫治疗,并给予IL-2静滴21 d.免疫学反应和临床疗效分别通过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患者外周血细胞毒T细胞、NK细胞、NKT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例Ⅰ~Ⅲ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2例失访,1例复发,余未见复发、转移,随访时间7~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8例Ⅳ期行姑息性肾切除患者中1例失访,随访的17例中1例CR,3例PR,8例SD,5例PD,随访时间6~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无显著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DC+CIK联合IL-2治疗能够增强肾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并且对于转移性肾癌的治疗也显现一定的疗效,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对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例恶性实体瘤患者术后行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治疗,观察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体外的生长和增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回输后的反应.结果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体外增殖良好,培养14 d可以扩增100倍左右,各种检测结果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回输后患者精神体力有明显提高.结论 初步观察显示自体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体外增殖良好,回输治疗对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又称为自然杀伤样T淋巴细胞,具有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特异性杀伤力,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疾病的辅助性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与肿瘤的种类与时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细胞的质量以及患者的个人因素方面有一定的相关性。作者从肿瘤、治疗方案、细胞质量等多个方面对CIK免疫治疗疗效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促进CIK治疗疗效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赵花  刘征丽  许霞 《武警医学》2017,28(4):358-360
 目的 观察鳞癌、腺癌、腺鳞癌3种类型宫颈癌根治术后使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免疫指标的变化,为临床使用CIK治疗宫颈癌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4-01至2016-05肿瘤科和妇产科行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98例(其中鳞癌56例,腺癌25例,腺鳞癌17例)CIK治疗前1 d和治疗1个周期后的外周血各5 ml,收集的外周血按CIK细胞治疗流程进行血清分离,分离后的血清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对血清中CD3+、CD4+、CD8+、CD4/CD8、NK细胞的比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98例宫颈癌根治术后使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免疫指标的对比显示CD3+、NK细胞的比例均升高,CD4+、CD4/CD8比例仅在鳞癌和腺癌中升高,CD8+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2)以CD3+和NK细胞为例可以看出使用CIK细胞治疗后腺癌免疫指标较鳞癌、腺鳞癌有显著提升(P<0.05),鳞癌治疗前后,CD3+:(60.71±5.84)/(67.27±3.04),NK细胞:(8.92±3.64)/(12.93±6.25);腺癌治疗前后,CD3+:(59.91±2.49)/(68.32±8.24),NK细胞:(9.04±5.31)/(17.87±6.46);腺鳞癌治疗前后,CD3+:(59.01±5.90)/(65.23±7.07),NK细胞:(8.59±3.97)/(15.07±2.71)。结论 CIK 细胞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旋转式生物反应器(rotating wall-vessel bioreactor,RWV)与传统的T-Flask培养瓶培养人外周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比较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细胞杀伤力。方法提取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分离出外周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导成CIK细胞,分别接种到T-Flask培养瓶及RWV中培养。采用台酚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率并绘制其生长曲线;ELISA法检测各组CIK细胞的IL-2,IFN-γ,TNF-α分泌情况;乳酸脱氢酶测定法检测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结果与传统的T-Flask培养瓶培养CIK细胞比较,RWV培养CIK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多且生长力旺盛;使用RWV培养CIK细胞能使其分泌更多的IL-2,IFN-γ,TNF-α细胞因子;RWV组培养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更强。结论RWV培养CIK细胞更能提高其增殖能力、细胞因子分泌能力及肿瘤杀伤活力,同时可解决传统细胞培养数量少、稳定性差、易污染、工作量大及周期长等问题,有效地降低临床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和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3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定向分化成DC和CIK细胞,将收获的DC与CIK共培养3d,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IK 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MTT 法检测共培养后CIK细胞对HEP-3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CIK与DC 共培养3d 后增殖活性开始显著提高,与DC共培养的CIK较单独培养的CIK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结论 共培养后DC能够促进CIK增殖,提高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为指导临床应用DC与CIK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联合细胞因子介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为基础的免疫途径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手术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及细胞因子治疗.采集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成熟DC及CIK细胞,最后再回输给患者.观察疗效和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变化(CD3+、CD4+、CD8+、CD4+/CD8+、NK细胞)、外周血象、肝肾功能变化(白细胞、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43.33%,对照组有效率26.67%,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26,0.021),治疗组细胞免疫学指标(CD3+、CD4+、CD4+/CD8+)在治疗前后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23,0.012).两组患者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检测无异常,免疫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以DC、CIK细胞为基础的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肾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是肾癌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TACE联合RFA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肝动脉灌注治疗临床分期Ⅰ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80例行综合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根据是否联合CIK治疗,分为TACE联合RFA及自体CIK细胞治疗组38例(研究组),TACE联合RFA治疗组4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的生活质量(QOL)、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无进展生存期(PFS)及生存率观察指标。结果 1QOL评分:研究组术后QOL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免疫功能:研究组和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PFS和生存率: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8个月和40.1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9.5%、71.1%、55.3%和95.2%、88.1%、64.3%、28.6%,研究组的中位PFS和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RFA及自体CIK细胞肝动脉灌注治疗临床分期Ⅰ期的原发性肝癌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的中位PFS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规治疗是手术后结合放疗和化疗。本例患者在手术后放化疗基础上早期接受了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输注治疗,不仅减轻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随访5年依然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白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based vaccine,tumor associated antigen,DCTAA)联合配型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免疫联合治疗48例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配型的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CD3McAb、IL-2、IFN-γ、IL-1α等)共同诱导成CIK和DC,经过12~15 d诱导扩增后获得CIK细胞,再经严格质控检测合格后,分6次回输患者体内,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为(5 ~8)×109个.培养的第5天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第8天收获负载肿瘤抗原的DCTAA行淋巴结部位皮下注射,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瘤体的大小、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及免疫学指标、卡氏评分、体重、不良反应等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48例接受脐血DCTAA-CIK治疗的患者中,CR+ PR为37例,总缓解率为77.1%.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率为78.9%~84.7%;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提高率为89.6%.1年生存期达到80.6%.不良反应轻微.DCTAA-CIK细胞治疗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血来源的DCTAA-CIK细胞过继性免疫疗法不失为中晚期肺癌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动脉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灌注 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 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及经皮肝穿刺瘤体内多点注射CIK细胞共38例(研究组);将同期采用常规剂量经肝动脉段性化疗栓塞(C-TACE)联合经皮肝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80例(双介入组);单纯经皮肝动脉常规剂量C-TACE 134例(单纯组)相比较.结果 研究组、双介入组和单纯组近期显效率分别为76.3%、41.3%和14.9%,研究组的AFP降至正常及明显下降率则显著高于双介入组和单纯组,3组血清A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 超液化碘油栓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杀瘤活性强、抗瘤谱广的新型抗肿瘤效应细胞,本文旨在观察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的CIK细胞输注患者,观察CIK细胞培养前后细胞表型的表达情况、治疗前后患者PBMC杀伤活性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Ag-NORs的改变、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CIK细胞培养后可见CD3、CD8和CD3、CD56细胞较前显著增加;患者细胞治疗前后PBMC的细胞杀伤活性增加,Ⅱ、Ⅳ期患者的CIK细胞杀伤活性无显著差异;CIK细胞治疗后Ag-NORs的IS值明显增高,表明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增高。80例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8例,轻度缓解(MR)25例,稳定(SD)34例,进展(PD)11例,有效率(CR PR MR)为43%。KPS评分提高50例,稳定18例,下降5例,有效率为62.5%。结论:用自身CIK细胞过继性回输治疗能明显提高癌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肾癌根治术后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期间Ⅰ、Ⅱ期肾癌术后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采自体外周CIK细胞血进行CIK细胞扩增,采取静脉回输方法治疗;对照组20例术后未行其他治疗。观察CIK细胞培养前后细胞表型情况, 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个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CIK细胞培养后可见CD3+CD8+、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20例:19例完全缓解,1例进展, 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疾病控制率95%;对照组20例:13例完全缓解,7例进展,疾病控制率65%(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延缓和阻止早期肾癌术后患者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延长无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用欲攻击的瘤组织细胞与同种异体LAK细胞共育,并在治疗前给受试动物体内注射经超声粉碎的瘤细胞抗原与单独应用LAK细胞相比较,抑制瘤细胞生长率从33.3%提高至75.0%,抑制肺转移率从50.0%提高至83.3%,带瘤小鼠平均存活无数由35.3天延长至48.7夭,体外攻击试验也证实经处理过的LAK细胞对Lewis肺癌细胞的杀伤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自体CIK细胞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集30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等诱导成CIK细胞后回输给患者,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DCs)亚群的变化。结果CIK细胞回输后,23例(77%)患者出现发热,持续时间2~8h,大部分自行消退,无其他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 、CD3 CD8 、CD3 CD56 和CD25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且DC1和DC2细胞的比例也上升,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肝癌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DC-CIK作为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DC-CIK治疗卵巢癌的可行性.方法 无菌条件下抽取外周血100 mL,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DC)和诱导性杀伤细胞(CIK),细胞培养10天后,第一天输注给患者2×10 7个DC细胞,第二天输注2×109个CIK细胞,第三天输注2×109个CIK细胞,每个月1次,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通过QLQ-C30量表对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患者生命质量:总体健康、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症状领域、失眠及食欲丧失在治疗后均得到改善;(2)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均有所升高,抑制性T细胞(CD3+CD8+)下降;(3)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125和CA153水平降低.结论 DC-CIK生物疗法对于卵巢癌晚期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