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 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观察并总结231例患者置管过程中发生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225例置管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217例、复位成功6例、穿刺困难2例(请麻醉科行颈内静脉置管),导管送入困难6例。PICC导管留置时间7~290 d,平均112.40 d;发生静脉炎14例,导管堵塞17例,穿刺点出血8例,单纯性肢体肿胀2例,导管滑出1例。结论熟练掌握PICC穿刺和维护技能,实施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外周静脉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肿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河南省中医院和睢县中医院的癌症患者32例,入院后给予其PICC置管,并探讨。结果 32例肿瘤患者,穿刺成功30例,其成功率为93.75%,置管时间为7~125天,平均78.95(77.25±6.36)天,2例导管堵塞,1例出血,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改善。3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治疗。结论 PICC导管置入术,成功率较高,副作用小,能够减少患者频繁穿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及其改良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6例患者行颈外静脉置管,分别记录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中心静脉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总成功率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外静脉穿刺成功122例占96.8%,穿刺失败4例占3.2%;中心静脉导管成功置入上腔静脉121例占99.2%,置入失败1例占0.8%;总置管成功率为96.0%。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护理及使用方便,并且通过适当的技术改良可以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导管留置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比较广泛地推广使用,其具有并发症少,静脉留置时间长、穿刺技术易掌握、患者易接受的特点[1]。我科自2012年5月~2013年3月共为86例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用于肿瘤患者中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价营养及输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我国在90年代后期引进的国外的先进输液护理技术操作,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能够达到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治疗、一次置入、长期使用的目的[1]。PICC具有穿刺痛苦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可达一年以上),置管期间不影响正常活动,同时可降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等优点,已受到国内外医护人员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PICC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CVC患者9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较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低。结论:PICC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CVC。  相似文献   

9.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常规留置时间为1 a,可减少化疗药物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穿刺危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外周置管感染率低,给需要中长期静脉滴注的患者带来福音,它还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质量。PICC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掌握的置管[1]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 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置管术,因其操作简便安全,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但置管早期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总结肛肠外科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期间的护理。目的:为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以预防和减少化疗所导致的静脉炎。方法: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对112例肿瘤患者在置管期间护理结果的观察。结果:应用PICC导管112例,功率为留置时间180~390天,平均置管时间为285天。结论:PICC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顺利完成,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PICC在ICU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1月收治的250例ICU危重患者分为两组,PICC组125例,行外周穿刺中。静脉置管术;对照组125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术。比较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95.2%显著高于CVC组的85.6%,且PICC组的置管时间显著高于CVC组;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2%显著低于时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59%,且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操作简单,保持时间长,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穿刺成功率高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多用于手术后需要补液、TPN及周期化疗的癌症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为降低其导管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我院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入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7例患者置入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导管异位的主要原因与穿刺静脉的选择、测量导管的留置长度及体位等有关。结论:护士在置管时应正确评估导管留置长度,合理选择穿刺静脉,置管时摆好患者的体位,严格规范操作流程,能有效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发生导管异位后,能及时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arotid vein catheters,CVC),在血液病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随机将69例经肘部外周进行静脉穿刺,并中心静脉置管设置为PICC组,此外,将91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设置为CVC组。结果 PICC置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CVC置管组为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组平均穿刺时间为(15.24±4.31)min,CVC置管组为(27.67±3.96)min,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置管组平均留管时间为82d,CVC置管组为40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CVC置管组为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组较CV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但并发症发生率高,非计划性拔管率高,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置管方法成本/效益的差异来看,需长期化疗的血液病患者中,PICC具有并发症发生少、留管时间长、穿刺简单、易护理的特点,可作为大多数白血病长期输液的置管方法并长期留置。但其不能完全代替CV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PlCC)在小儿治疗中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6月一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16例符合置管指征进行PICC置管术新生儿,回顾性分析应用PICC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体会。结果:进行PICC置管的患儿中1次性穿刺成功14例,2—3次穿刺成功2例。置管后出现穿刺部位渗血1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例,无1例出现导管脱落和断裂。结论:小儿采用PICC置管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小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非常适用于长期输液的危重患儿,所以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用于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药物等。它能为患者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可以避免中心静脉置管造成的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由于导管前端已达上腔静脉位置,受外周静脉的影响小,故输液速度快,为患者短时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的通路。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月对16例ICU危重患者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输液时行抢救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胸前区体表标志定位盲穿法行腋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方法 102例准备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应用胸前区体表标志定位,采用盲穿法行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导管。结果 102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97例经左侧腋静脉途径成功,经腋静脉途径失败者4例行左锁骨下静脉置入,1例经右股静脉置入。术中2例出现穿刺部位小血肿,1例误穿左锁骨下动脉,术后1例并发气胸,经胸腔穿刺引流后治愈。结论熟练掌握胸前区解剖结构,应用盲穿法经腋静脉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胸前区体表标志定位盲穿法行腋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方法 102例准备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应用胸前区体表标志定位,采用盲穿法行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导管。结果 102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97例经左侧腋静脉途径成功,经腋静脉途径失败者4例行左锁骨下静脉置入,1例经右股静脉置入。术中2例出现穿刺部位小血肿,1例误穿左锁骨下动脉,术后1例并发气胸,经胸腔穿刺引流后治愈。结论熟练掌握胸前区解剖结构,应用盲穿法经腋静脉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郑志辉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69-170
目的:回顾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降低置管的风险。方法:对我科2010年10月-2012年6月121例PICC置管病人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护理。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119例,成功率为98.34%;送管困难3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2例,穿刺点感染1例。结论: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证、严格按照PICC的操作流程、及时对症处理可以降低PICC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