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铁代谢的动态平衡是维持细胞代谢正常的基本条件,而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的铁代谢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针对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双面性的特点,并且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以及各类免疫细胞的不同亚型中体现异质性。TIME中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铁代谢失调,以及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诱导的铁死亡均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免疫相关治疗迅速发展,以TIME铁代谢作为治疗靶标的铁螯合剂、铁相关纳米粒子、铁代谢联合放疗或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等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新思路,随着TIME铁代谢的研究不断深入,针对其代谢特点进行调控,将可以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形成,不仅仅是肿瘤细胞的聚集,也形成了复合生态系统,即肿瘤微环境。机体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杀伤恶变的细胞,在机体免疫选择压力下,肿瘤细胞可以依靠自身的高突变特性,逃避免疫监视,逐步建立起免疫抑制微环境,以抵抗和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免疫抑制微环境的调控作用有助于新的治疗策略的发展。因为中草药易于获取,并且在抗肿瘤方面展示了重要的影响,毒副作用较轻,中药抗肿瘤已经成为了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中药在肿瘤免疫中的相关作用并总结潜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肿瘤细胞与免疫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引起广泛关注。免疫球蛋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由B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分子,近年,有研究人员提出了肿瘤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索了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的作用。这一概念扩充了人们关于免疫球蛋白来源的传统认知,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就肿瘤免疫微环境、B细胞来源免疫球蛋白及肿瘤免疫球蛋白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免疫球蛋白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群体日趋年轻化.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的侵袭转移过程并非乳腺肿瘤细胞单方面的作用,而是乳腺癌与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故应从乳腺肿瘤微环境中整体研究其发生发展,乳腺癌的治疗也应置于肿瘤微环境中综合考虑,这对寻找新的抗癌作用靶点意义重大.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中几种主要细胞和因子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并对乳腺癌新的抗癌作用靶点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宋启斌  褚玉新  胡钦勇 《中国肿瘤》2016,25(10):794-798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生活的特殊环境,由肿瘤间质、邻近细胞、血管、周边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肿瘤微环境中这些重要组分的变化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免疫耐受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变化有可能阐明肿瘤免疫耐受的产生机制,并探索更加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免疫细胞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免疫微环境,在肿瘤治疗耐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免疫微环境能够通过启动抗凋亡通路、介导免疫耐受、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及形成肿瘤干细胞等途径促进肿瘤产生治疗耐受,降低肿瘤治疗疗效.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罗玉妍  何正飞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1):1337-1340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分泌某些淋巴管生长因子,在肿瘤周围或内部形成新生淋巴管,肿瘤细胞侵入管腔并通过淋巴液顺次流入各站淋巴结,逐渐形成淋巴结转移病灶。正常细胞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按正常的程序进行着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相关因子的分泌和表达,而肿瘤发生、发展则不断打破这一平衡,逐渐形成一个适于自己生长的组织外环境,即肿瘤微环境。而肿瘤微环境中的众多促淋巴管生成因子、炎性条件、组织缺氧、酸性微环境以及间质高压形成等病理生理特性能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肿瘤微环境(TME)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TME可分为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细胞成分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间质干细胞等,可通过招募和分泌多种保护性细胞因子增强肿瘤抗药性;非细胞成分如细胞外基质、缺氧和酸化等,可通过构建物理屏障、影响肿瘤细胞生长代谢等介导耐药。研究TME介导肿瘤耐药的机制,重塑TME,...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肿瘤免疫发生和免疫耐受认识的不断深入,肺癌免疫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肺癌免疫微环境中白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TAM和肺癌的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明确,TAM作为肺癌免疫治疗新的靶点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在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单核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肿瘤组织,这些单核细胞可分化形成具有独特表型的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TAM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及转移过程,其中,向肿瘤组织的转移是肿瘤恶性发展的关键步骤。本文将TAMs在肿瘤微环境形成中发挥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TAMs可为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提供一个有利的微环境;同时,临床病理实验表明,TAMs在肿瘤内的累积与较差的临床疗效相关。最后,本文讨论了靶向TAMs的治疗手段作为一种间接癌症治疗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Tumor immunotherapy is considered to be a novel and promising therapy for tumors and it has recently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The clinical success of tumor immunotherapy has been notable, but it has been less than totally satisfactory because tumor immunotherapy has performed poorly in numerous patients although it has shown appreciable efficacy in some patients. A minority of patients demonstrate durable responses but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do not respond to tumor immunotherapy as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atients for different tumor types. The success of tumor immunotherapy may be affected by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nd its components, as these vary widely during neoplastic progression.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ve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y and heterogeneity of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nd its components, and their effects on response to tumor immunotherapy. Therefore, investigating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nd its components and elucidating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umor immunotherapy sh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tudy, predict and guide immunotherapeutic responsiveness, and uncover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及其独特的组织器官区域免疫特性,对脑组织免疫微环境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聚焦于生理与病理状态下脑局部免疫微环境的改变,通过对脑胶质瘤局部的各类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作用及机制的介绍,阐明脑胶质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抑制效应促进了肿瘤的生长;通过对脑胶质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和干预,期望改善或逆转上述负性作用,为脑胶质瘤的免疫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免疫和炎症构成肿瘤微环境的两大核心,但两者之间关系并不清楚。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cell,MDSC)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等抑制性细胞趋化至肿瘤部位可抑制炎症,而非介导肿瘤免疫逃逸;肥大细胞则通过对MDSC和Treg的调节,介导免疫和炎症的对话;作为肿瘤微环境中基本信号通路的Toll样信号可以直接调节免疫和炎症,并通过微颗粒途径精细调控肿瘤炎症的稳定。不管肿瘤炎症和免疫的关系如何复杂而交错,一般认为,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免疫和炎症呈现出一种负相关关系,即在肿瘤的早期,免疫反应较强而炎症较弱;但在肿瘤的后期,免疫反应较弱而炎症较强。  相似文献   

14.
15.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一类具有强大抗肿瘤功能的固有淋巴细胞,能够快速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其功能受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多种信号所调控。但是,肿瘤浸润NK细胞的杀伤功能由于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而失调,甚至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导致多种免疫疗法临床治疗的效果不佳。肿瘤细胞上调表达抑制性配体、肿瘤微环境中大量抑炎因子及异常的低氧、低pH等,都诱导肿瘤浸润NK细胞杀伤功能受损。近年来,关于肿瘤微环境与肿瘤浸润NK细胞的研究正处于肿瘤免疫领域的前沿,已经取得了很多临床研究成果。多项研究表明,肿瘤浸润NK细胞通常表现为抑制性受体上调、活化性受体下调和代谢异常等特征,基于此,研究者开发了多种针对性治疗方案,以恢复NK细胞的杀伤能力。本文在阐述NK细胞功能活化和抑制相关机制的基础上,论述了肿瘤浸润NK细胞的特征及其相应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拓宽精准肿瘤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免疫微环境是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的重 要因素,其在肿瘤进展和动员抗肿瘤免疫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免疫性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 瘤疫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手段已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其临床疗效仍有待提高。本文在介绍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组成 和特征的基础上,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阐述针对目前靶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治疗手段可行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特征之一,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潜在靶点。肿瘤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代谢重编程的影响是决定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之一。肿瘤代谢不仅在肿瘤发生和维持肿瘤细胞生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可以通过释放代谢产物,如乳酸、PGE2等来影响免疫细胞进而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这种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代谢竞争,限制了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形成酸性环境,最终导致抗肿瘤免疫反应减弱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形成。此外,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存在代谢方式的改变,即在增殖、分化和执行细胞功能的过程中会发生代谢重编程。因此,了解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代谢重编程的调节机制,可以使研究人员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获得靶向代谢途径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肿瘤微环境的组成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备受瞩目,免疫系统参与肿瘤微环境形成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天然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以及免疫耐受的形成具有双向功能。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是天然免疫细胞识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以启动免疫与炎症过程的受体,在肿瘤免疫中也发挥双向的调控功能,其既能维持宿主寄生菌群平衡、清除死亡或突变细胞以抑制肿瘤发生,又能诱导慢性炎症、形成炎性微环境以促进肿瘤发生;既能识别危险信号启动天然免疫杀伤及后续的获得性免疫应答以抑制肿瘤进程,又能识别肿瘤释放的内源性配体以促进抑制性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诱导肿瘤的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此外,多种肿瘤细胞亦表达多种PRRs,肿瘤细胞本身PRR通路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将阐述肿瘤微环境中PRRs及其配体表达的特点,重点分析PRRs在肿瘤免疫调控中发挥的双向调控功能,以期为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认识及肿瘤免疫治疗的设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充质来源的肿瘤,对放化疗敏感性低。近二十年来,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GIST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出现原发或继发性耐药,因此需要开拓新的治疗方法。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是,免疫治疗在GIST中的应用却较为缓慢。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GIST中的应用取得了初步进展,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的循证证据。在发展迅速的免疫细胞疗法和肿瘤疫苗领域,目前尚无相关新技术用于GIST的临床研究。尽管如此,GIST的免疫微环境具有丰富的免疫细胞浸润,提示GIST是潜在的免疫治疗优势病种。但是,免疫治疗在GIST中的应用不能“照搬”上皮来源肿瘤的特征,必须在充分了解GIST免疫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研究,开发出基于GIST的免疫治疗策略,才能使免疫治疗真正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is the subtype with the least favourable outcomes in breast cancer. Besides chemotherapy, there is a chronic lack of other effective treatments. Advances in omic technologies have liberated us from the ambiguity of TNBC heterogeneity in terms of cancer cell and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This new understanding of TNBC pathology has already led to the exploitation of novel nanoparticulate systems, including tumor vaccines, oncolytic viruses, and antibody derivatives. The revolutionary ideas in the therapeutic landscape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NBC patients. Translating these experimental medicines into clinical benefit is both appreciated and challenging.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prospective nanobiotherapy of TNBC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to overcome clinical obstacles, and provide our vision for this booming field at the overlap of cancer biotherapy and nanomaterial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