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报导12例大肠绒毛状腺瘤在对比对造影的特征性表现。这下象是肿瘤表面呈粗细不均之同格状或颗粒状,肿瘤边级叶分叶状或毛糙模糊。本资料蜉此病来变率高及可能伴存大肠同时或异时龄肿瘤的特点。最后对本病恶变的X线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肠绒毛状腺瘤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1991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的48例大肠绒毛状腺瘤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21岁~72岁,平均43岁。病史1周~5a,平均6个月。48例中血便或粘液血便者31例次;腹痛12例次;腹泻9例次;下坠感6例次。...  相似文献   

3.
结肠息肉的双对比造影分析(附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经结肠双重造影检查,病理证实的结肠息肉25例。病灶显示22例。3例未显示。因直肠钡剂滞留和息肉过小。结合文献着重讨论了结肠腺瘤性息肉的诊断及其与结肠溃疡、憩室、溃疡型肿块的影象学区别。并指出如何进一步提高结肠双重造影质量。  相似文献   

4.
胃癌的治疗,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胃癌的诊断在于X线、内窥镜、病理紧密配合,X线检查作为首要方法。我们近5年来采用双对比造影法,均经内窥镜活检及手术证实的12例早期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显示病灶有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上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病死率较高。如能作出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 ,5年生存率常可由 2 0 .8%提高到89.6 % [1] 。为提高胃癌的早期X线诊断 ,1996年 5月— 1998年 4月 ,我院在胃气钡双对比造影常规法基础上 ,开展胃内分泌液清洗后进行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 (以下简称“精细检查法”) [2 ] 。现将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早期胃癌 15例 ,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男女比例1.5∶1。年龄 4 4~ 70岁 ,平均 5 1.5岁。病程长短差异很大。主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 ,吞咽不适 ,间断呕血 ,黑…  相似文献   

6.
<正> 搜集经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双对比造影36例,并与其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膝关节对比造影的实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关节造影基本操作步骤:用绷带扎紧膝关节上缘,用注射器由膝部内或外侧刺入关节腔内,尽量抽尽积液,注入约5mL复方泛影葡胺造影剂,再注入约40mL空气,令病人俯卧,缓慢屈伸关节,使造影剂均匀分布,并避免产生气泡形成假影。用关节分  相似文献   

7.
双对比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徐荣天双对比造影是将硫酸钡和气体同时充入胃内,借气体托衬薄层硫酸钡对粘膜表面结构做以细致描写的一种X线检查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双对比造影可以显示胃小区和胃小沟这些微小固有...  相似文献   

8.
胃双对比造影的X线诊断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放射科李利民关键词X线诊断;胃双对比造影胃双对比造影技术发展20多年来,已被各级医院普遍推广和运用,它是发现胃部较小、较早病变的主要手段。回顾我院开展胃双对比造影10余年的临床实践,达到双对比效果的仅占40%左...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66a,腹泻10a加重15d,1999年3月30日入院,10a来无明显诱因,常有腹泻,黄色,稀便或水样便,无脓血,每日3~4次患者习以为常未予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肠绒毛状腺瘤及腺瘤癌变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49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绒毛状腺瘤及腺瘤癌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随访。经肛门括约肌径路切除(Mason术)20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11例,经肛门局部切除(transanal excision,TE)7例,其他手术11例。结果 49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术后复发率为16.3%。Manson枚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贲门癌在胃癌中居第二位。由于食管胃连接处(即贲门部)生理解剖结构复杂,位置特殊[1],在以往单对比造影检查中.一直是放射科医师难以检查的部位。Eisenbund[2]指出贲门部癌漏诊率要比其它部位高出4借。为提高资门癌的X纹诊断水平.本文总结分析了IOO例责门癌病例.着重就贯门肠的X线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我们于1980年8月至1989年8月间,采用双对比遗搬检查诊断10()例贸门癌病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39~78岁。主诉有吞烟困难、上消化道出血、上腹胀痫不适等。造影前使用低张药物,服产气剂,钡剂浓…  相似文献   

12.
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X线双对比造影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18例早期胃癌,对其进行X线双对比造影,分析造影所见及其病理基础.结果:早期胃癌直径大部分在0.5~4.0cm之间.其主要X线表现为局限性胃壁伸展不良,浅面凹陷和黏膜纠集等.结论:合理的X线检查能发现早期胃癌,良好的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结肠憩室伴憩室炎的双对比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对比造影对结肠憩室伴憩室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对比造影共明确诊断结肠憩室10例,伴有憩室炎6例。结果 位于盲肠、升结肠憩室4例,位于升结肠、全横结肠、降结肠2例,位于左半横结肠及降结肠上段2例,位于升结肠1例,位于盲肠1例,憩室直径为2~20mm,数目单发2例,多发8例,10例结肠憩室中有6例伴有憩室炎。对其中2例憩室内钡剂排空进行观察。结论 双对比造影在显示结肠憩室的位置、形态、大小及有无炎症上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1985年以来应用食道低张双对比造影诊断,并经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贲门炎20例,现将临床、胃镜、病理和x线表现加以总结并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4~78岁,平均55岁。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剑突下或上腹隐痛不适8例,烧灼感2例,上腹部饱胀感9例,进食不畅或阻塞感6例,返酸嗳气1例。 20例共作24次胃镜检查。检查1次者14例,2次者3例,3次者2例,4次者1例。胃镜下所见炎症  相似文献   

15.
对2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的IADSA(动脉内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81.82%的病例可见鞍内及鞍上占位征,若见到肿瘤染色及垂体包膜动脉显影则诊断较肯定。IADSA可排除鞍区其它病变;所见的肿瘤染色不均不能完全反映CT所见的瘤体密度不均,但CT见到强化者IADSA多可见肿瘤染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与息肉癌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58例大肠息肉术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息肉癌变一期切除后,复发5例,复发率4.1%,恶变2例,恶变率1.7%,未作手术处理的23例中有14例息肉增大,恶变4例,恶变率17.4%,二者的差异显著。结论:息肉的恶变率与其所含绒毛成分成正比,重视息肉的早期处理及术后个性化的随访,是减少息肉癌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25例早期胃癌,对其接受的双对比钡餐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早期胃癌,位于胃窦部15例,胃体部7例,胃底部3例。10例结节隆起型,5例表浅型,10例凹陷型。结论:优良的双对比钡餐造影能准确发现早期胃癌,对早期胃癌的定性和定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肠锯齿状腺瘤7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2000年12月-2001年4月,我院内镜中心作全肠结肠镜检查859例,发现腺瘤性息肉188例,其中7例经病理证实为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该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32-53岁;年龄32-53岁,平均44.7岁;病变位于直肠3例,横结肠1例,升结肠2例,盲肠1例;均为单发,直径为8-27mm,平均15.4mm。  相似文献   

19.
大肠腺瘤引起出血性休克分析──附4例报告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外科(315700)张美琪一般大肠腺瘤在临床上常以便血为主,而大量出血导致休克者罕见。笔者遇到4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例1:男患,31岁。在行混合痔外剥内扎并用肛管压迫止血术后1小时...  相似文献   

20.
马建设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51-1252
笔者报告用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环征、半环征或者半盘状隆起征,均为食管癌早期隆起型的表现。结节、泡沫状影是食管癌早期平坦型的表现。斑状龛影或者管壁局限增厚凹陷型为食管癌早期凹陷型的表现。双对比造影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