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与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 DHS)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LCP与其他内固定方法比较, LCP内固定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6例,按治疗时采用的固定方式分为3组: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组44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63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4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13个月。对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上,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骨折类型,制定出最适宜的手术方式,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汤黎明  朱磊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74-1275
目的比较DHS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PFN组22例,DHS组35例。结果 PFN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疗效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及临床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PFN与DHS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对于不稳定骨折及高龄骨质疏松者PFN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及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3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老年IFF患者分为稳定型骨折(45例)与不稳定型骨折(31例)两类,再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45例稳定型患者分为PFNA组(17例)、DHS组(14例)和LISS组(14例),将31例不稳定型患者分为PFNA组(16例)与LISS组(15例),比较各组治疗情况.结果 稳定型3组患者中,DHS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显著大(长)于PFNA组与LISS组(P<0.05);PFNA组的首次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DHS组和LISS组(P<0.01);术后6个月,DHS组发生螺钉穿入髋臼1例.不稳定型两组患者中,PFNA组的骨折愈合时与首次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LISS组(P<0.05);PFNA组于术后3个月发生1例髋内翻,LISS组于术后4个月发生1例钢板远端螺钉拔出.结论 稳定型与不稳定型老年IFF患者均可首选PFNA;合并有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梨状窝骨折等,以及重度骨质疏松或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建议优先考虑LISS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临床用于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16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予以DHS治疗,另一组予以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等情况.结果 组间治疗后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DHS组(P<0.05);治疗后PFN-A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骨折愈合时间短,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DHS PFN 和LCP 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DHS、PFN 和LCP 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探讨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37 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DHS 内固定10 例,PFN 内固定15例,LCP 内固定12 例.观察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比较、临床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LCP 和PFN 手术耗时、术中出血明显、术后负重时间以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与DHS 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 和LCP 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月~2009年1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例,动力宽螺钉治疗组(A组)42例,股骨近端绞索髓内钉治疗组(B组)44例,随访7个月~2年。结果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随访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固定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我科2005年3月~2010年6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4例随机分为D/IS组和PFN组,每组47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DHS组比较,PFN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DHS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DHS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与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PFN的并发症少于DHS,因此临床医生需根据手术适应证来确定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内固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优良率分别为90%和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不错,且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Harris评分更高(P<0.01或P<0.05).结论 应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减手术时间,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DHS锁定解剖钢板和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39例,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20例,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内固定15例.观察比较三种内固定方法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与其它两组手术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内固定各有优缺点,在严格掌握三组内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三种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DHS及PFNA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2012年收治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PFNA组及DHS组,各21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方面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且以RPFNA组占优势。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与DHS比较,PFNA能够通过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患者尽早下地活动,从而降低各种并发症,更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赵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43-44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与DHS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疗效相似,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保守治疗、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锁定钢板(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结保守治疗、DHS 、 PFN、LCP 4种方法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05例患者,进行分析临床资料及疗效.其中保守治疗 64 例,DHS 组126 例,PFN组 90 例,LCP组25 例.结果 3 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84 个月,平均30个月.采用 Sanders 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保守组优良率67.2%,DHS组优良率91.2%,PFN组优良率93.3%,LCP组优良率96.0%.结论 PFN和 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率低,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Meta 分析.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0-2011 年发表的关于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采用Stata 10.0 统计软件对术中术后指标进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33 篇文献,共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 679 例,其中,锁定钢板治疗组1 214 例(45.3%),动力髋螺钉治疗组1 465 例(54.7%).前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后者( 合并OR=2.21,95% CI:1.68-2.91,z=5.69,P<0.001),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 合并OR=0.46,95% CI:0.27-0.79,z=2.80,P=0.005),前者其他定量观察指标优于后者.结论 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显著优势,但在临床治疗中仍需综合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Gamma—Ⅲ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骨科住院IFF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FNA组42例和Gamma—Ⅲ钉组4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卅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参考Parker髋关节功能标准对髋关节功能结局进行评判,并观察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严重感染和皮缘坏死。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0.O±16.5)rain、(82.5±22.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0±30)mL、(150±40)mL,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2±2.5)周、(14.5±2.0)周,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8.1%和88.6%,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2/42)和6.8%(3/4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Gamma—Ⅲ钉均町作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的理想方法,PFNA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创伤相对小,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畅彦飞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63-65,68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和DHS组,其中42例采用PFNA治疗,44例采用DHS固定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86例患者经治疗后骨折均全部愈合,其中PFNA组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5.23%(40/42),明显优于DHS组的77.27%(34/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49.8±16.1)min]、术中出血量[(259.2±120.3)mL]、术后引流量[(83.9±71.4)mL]、切口长度[(8.6±1.7)cm]、骨折愈合时间[(12.7±1.1)d]、活动时间[(4.2±1.3)d]、并发症发生率(9.52%)均优于DHS组[(85.1±17.6)min、(466.6±161.3)mL、(199.6±115.3)mL、(17.1±3.2)cm、(14.3±3.0)d、27.2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Meta分析对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MEDLINE、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关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固定与DHS固定的临床对照研究,通过预先制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确定纳入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选取符合要求的12篇文献进行研究,共924例,其中DHS组462例,PFNA组462例,分析结果表明:DHS与PFNA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优良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髋关节内翻发生率、内固定切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HS与PFNA在骨折愈合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上,PFNA内固定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更好的术后髋关节优良率,更高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更低的术后髋关节内翻发生率、内固定切出发生率;但在骨折愈合时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二者未见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2010年2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FFNA组)2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间粗隆骨折(EvansⅠ~Ⅳ型)共4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DHS组21例,PFNA组22例。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42例获得随访。与DH8相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性愈合时间方面,PFNA组骨性愈合时M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H9组出现1例髋内翻;2组均无股骨头颈切出、再发骨折发生;2组在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HS与PFNA两种固定方法骨性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方式,尤其是PFNA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手术损伤小,对于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可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