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深面入股三角.在股三角内,股动脉先位于股静脉的外侧,逐渐从外侧跨到股静脉的前方,下行入收肌管,再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窝,易名腘动脉.股动脉在腹股沟中点处位置表浅,可摸到搏动,是临床上急救压迫止血和进行穿刺的部位.颈动脉存在于脊椎动物颈部的动脉.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前者分布至头顶部和颜面部.后者进入颅内分布至脑和眼眶内.现将股动脉与颈动脉探查研究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镁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大鼠股-腘动脉内皮细胞lncRNA-sONE的影响.方法 100只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2例和实验组22例.随机选取100只SD大鼠,纵向切开腹股沟,暴露股-腘动脉,不进行剪切和剥离.其他为假手术组25例.实验组大鼠灌胃30mg/(kg·d)-1镁溶液,假手术组和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通过扩大内侧入路治疗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效果.方法 在10例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仰卧位解剖观察腘动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确认腘动脉的扩大内侧入路及其毗邻关系.对12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病人,通过扩大内侧入路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扩大内侧入路可以有效显露腘动脉全长、腘动脉分支及股动脉腘动脉延续处,并且清楚地观察腘动脉的邻近结构.12例病人均通过扩大内侧入路显露并治疗损伤的腘动脉,同时在无需变换体位的情况下完成并发的其他骨科损伤治疗.术后随访10个月,损伤肢体功能均正常.结论 扩大内侧入路是治疗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观测100例成年尸体(男70,女30)腘动脉长度及外径,膝关节支起始外径,腘动脉体表投影,腘动脉末端及膝中动脉分支类型,腘动脉起端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充分认识腘动脉损伤的危险性,尽早发现腘动脉损伤并早期处理.方法对5例腘动脉损伤患者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腘动脉损伤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临床高度怀疑有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应早期手术探查.结论腘动脉损伤患者截肢率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4例PAES患者,其中3例腘动脉狭窄,1例闭塞。3例采取传统手术,1例EVR治疗。术后6~12个月及每年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及腘动脉、侧支循环情况。结果:腘动脉狭窄2例行腘动脉松解术后6个月下肢活动正常,腘动脉血流通畅;腘动脉闭塞1例行腘动脉松解并切开取栓术后5d腘动脉再闭塞。EVR治疗1例术后6个月腘动脉再闭塞,下肢血供靠侧支循环代偿。结论:传统手术效果优于EVR治疗。  相似文献   

7.
谢宏哲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X):155-155
目的:充分认识腘动脉损伤的危险性,尽早发现腘动脉损伤并早期处理。方法:对5例腘动脉损伤患者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腘动脉损伤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临床高度怀疑有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应早期手术探查。结论:腘动脉损伤患者截肢率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充分认识腘动脉损伤的危险性,尽早发现腘动脉损伤并早期处理。方法:对5例腘动脉损伤患者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腘动脉损伤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临床高度怀疑有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应早期手术探查。结论:腘动脉损伤患者截肢率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经皮腘静脉插管造影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60侧成人下肢的腘动脉、腘静脉及胫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腘静脉的体表定位等.结果在腘窝上段由内向外依次为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在腘窝中段上述结构逐渐移行,位置关系较为复杂,在腘窝下段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腘静脉的体表投影在腘窝与经过收肌结节最高点的水平线成(83.5±2.2)°夹角的直线,且该直线与水平线的交点距水平线与股二头肌腱交点为(2.3±0.7)cm.结论根据腘静脉与腘动脉、胫神经的位置关系,在腘窝上半部穿刺较安全,在腘窝下半部穿刺时易损伤胫神经和腘动脉.  相似文献   

10.
腘动脉挤压综合征是腘动脉走行和腘窝软组织发育异常,使腘动脉受机械性压迫所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我院2004年曾收治4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腘动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腘动脉与腓肠肌或腘肌等之间关系先天性异常,使腘动脉受股骨与腓肠肌等的压迫,引起下肢局部缺血,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病症.早在1879年由一名医学生,Stuart对因局部缺血坏死的下肢解剖时发现,首次报道.1959年Hamming第一个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做了较详细的描述.1965年由Loue提出了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概念.腘动脉受压不仅可以造成下肢局部缺血,也可以继发血栓或动脉瘤,甚至引起下肢缺血性坏死.因此,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病因和病理正常情况下,在腘窝内腘动脉位于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在腘肌之后,位于血管鞘内,有静脉和神经与之伴行.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腓肠肌内侧头起点过高、偏外或腘动脉偏内离开动脉鞘,与静脉、神经分离,使腘动脉位于股骨内上髁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的狭窄缝隙之内.当走路、跑步或其它使踝关节足背屈时,腓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扫描不同膝关节层面腘动脉的解剖走行,探讨下肢CTA的最佳腘动脉监测层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间47例(共94侧)糖尿病患者腘动脉图像,将其分为髌骨上缘组、髌骨正中组及髌骨下缘组。分析腘动脉与腘静脉的关系及腘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结果 髌骨上缘组中有76侧腘动脉位于腘静脉前内侧,11侧位于腘静脉正前方,1侧位于外前方,1侧位于正外方,5侧有血管干扰显示不清。髌骨正中组中有68侧腘动脉位于腘静脉前内侧,10侧位于腘静脉正前方,3侧位于外前方,1侧位于外后方,12侧有血管干扰显示不清。髌骨下缘组中有41侧腘动脉位于腘静脉前内侧,17侧位于腘静脉正前方,4侧位于外前方,1侧位于正外方,2侧位于外后方,29侧有血管干扰显示不清。经χ2检验,髌骨上缘和正中层面的腘动脉稳定性较髌骨下缘层面高(P<0.05),血管干扰少(P<0.05)。髌骨上缘层面腘动脉斑块发现率[44.68% (42/94)] 高于髌骨正中层面[25.53% (24/94),P<0.05]。结论 髌骨正中层面可作为下肢动脉CTA腘动脉监测的最佳监测层面。当髌骨正中层面腘动脉辨认困难时,可选择髌骨上缘层面作为替代监测层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腘动脉损伤的诊疗方法.方法 20例腘动脉损伤中18例行端端吻合及血管移植治疗,2例因修复腘动脉价值不大,给予截肢.结果 18例恢复良好,2例截肢.结论 腘动脉损伤后早确诊,早期手术探查治疗,切除损伤动脉并行自体大隐静脉血管移植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4.
<正> 腘动脉损伤比较少见,近20年来我院治疗15例,其中单纯腘动脉损伤10例,膝关节脱位并发腘动脉损伤5例。7例肢体得到挽救,8例截肢。由于腘动脉的侧枝循环较少,损伤后肢体容易坏死,为此必须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我院与绍兴第二医院自1976~1996年共收治5例髂外动脉损伤的病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病例和方法 男4例,女1例。年龄25~48岁,平均29岁。 3例为汽车司机撞车挤压髂腹部挤压伤,2例为骨盆骨折挤压伤。5人均为髂外动脉近腹股沟端血管壁挫伤,内膜脱落后血栓形成。血管损伤段2cm~5cm不等,入院后均表现为创伤性休克。腹股沟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损伤肢体变冷,毛细血管充盈度延长,超5秒。立即大量快速输血补液补足血容量,同时在密切观察中准备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腘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临床诊治腘动脉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总结我院11例腘动脉损伤后导致截肢病例,分析其治疗失败原因。结果:11例腘动脉损伤导致截肢患者,除2例因创伤严重无法修复I期截肢外,另外7例因延误诊治导致截肢,2例虽血运通畅,但因挤压综合征、急性肾衰竭而行截肢。结论:腘动脉损伤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精确、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及术后正确处理是提高腘动脉损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50具成年男尸上,观测了100例腘动脉及其分支。腘动脉的外径介于3.1~6.2mm之间;平均长度为160.0±14.5mm,其中介于145.0~174.0mm之间者占74%。据膝中动脉的支数分为五型,以1~2支者常见。据腘动脉终端分支的位置分为两型,其中常位分支多见,占96.0%;按终端分支情况分为四型,以腓胫后干多见,占94.0%。并对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的位置关系和腘动脉的体表投影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CTA)在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CTA检查的腘动脉损伤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A检查发现腘动脉断裂9例,栓塞4例。术中探查发现腘动脉完全断裂5例,不完全断裂4例,内膜损伤4例,与CAT检查结果符合。结论:对疑有腘动脉损伤者应及时行CTA检查,CTA在其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笔者对200例男、女性腘动脉与肱动脉血压数值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组测得的腘动脉收缩压高于肱动脉收缩压4.0kPa(30mmHg),舒张压高3.0kPa(20mmHg);女性组测得的腘动脉收缩压高于肱动脉收缩压3.0kPa(20mmHg),舒张压高2.0kPa(15mmHg)。并由此得出,腘动脉与肱动脉血压数值差异消除的简便方法,为护士测量、记录提供方便,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血压数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下肢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例(34处病变)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患者,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位于髂动脉18处,位于股腘动脉12处,位于腘下动脉4处.髂、股腘动脉病变均先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如果有夹层或残余狭窄>30%,则植入支架;腘下动脉病变仅行球囊血管成形术.随访6个月和12个月时评估再狭窄和临床疗效. 结果 20例(34处病变)均介入成功,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6个月随访,再狭窄率在髂动脉、股腘动脉、腘下动脉分别为5.5%、16.7%、25.0%;12个月随访,再狭窄率在髂动脉、股腘动脉、腘下动脉分别为11.1%、33.3%、75.0% . 结论 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术后规范抗血小板、抗凝、抗脂治疗对于保持血管再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