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26例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药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药物反应,近几年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新药的不断开发,药疹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并出现新的特点,我们收集了1999年6月~2006年6月经我科诊治的药疹患者326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2007年3~7月诊治风疹237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237例患者均来源于本市,其中男139例,女98例.年龄3~49岁,平均22.9岁,≤12岁18例,占7.59%;13~17岁46例,占19.41%;18~23岁141例,占59.50%;24~49岁32例,占13.50%.学龄前儿童3例;小学生19例;中学生35例(14.8%);大学生91例(38.4%);其他人员(包括职员、工人、教师、服务员等)89例(37.6%).  相似文献   

3.
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中最常见较为严重的皮肤病,在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联合使用其他辅助疗法,其死亡率下降为5%~15%,1现对我院2004-2009年收住院的40例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带状疱疹3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Hz)的发病特点、治疗与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结果:病程及PHN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初诊时间、治疗用药相关。结论:早期治疗、合理用药对缩短病程及防止PHN发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夏秋季多发。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一般于1周内痊愈。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2008年5月-6月我科共收治手足口病患者79例(其中19例为门诊观察病例),均为轻症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除了经典的8种性病外,现在把只要通过性传播而引起的20多种疾病称为性传播疾病,其中疥疮等也归为性传播疾病的一种。疥疮是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寄生在人体上是人型螨,寄生在动物身上是动物疥螨,也可传染给人。解放前疥疮流行,解放后生活条件提高及扫黄打黑,1960年左右北方各大城市几乎看不到疥疮。近10多年来疥疮死灰复燃,疥疮患者明显增多,易复发。现就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在我皮肤科就诊的981例疥疮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疱疮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以期改善其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天疱疮住院病例。结果58例天疱疮患者均符合典型临床表现,经糖皮质激素或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对天疱疮应正确诊断,早期、足量、规则用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仍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2007年3~7月诊治风疹237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237例患者均来源于本市,其中男139例,女98例。年龄3~49岁,平均22.9岁,≤12岁18例,占7.59%;13~17岁46例,占19.41%;18~23岁141例,占59.50%;24~49岁32例,占13.50%:学龄前儿童3例;小学生19例;中学生35例(14.8%);大学生91例(38.4%);其他人员(包括职员、工人、教师、服务员等)89例(37.6%)。发病主要集中于大、中学校的学生。所有病例均无风疹免疫史,病前有接触史132例,占55.69%,237例病人,发生于3月8例,  相似文献   

10.
黄褐斑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黄褐斑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本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180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从描述的临床资料来分析,发现光线、情绪、内分泌、家族史等是与黄褐斑发病较相关的因素。结论此次调查与以往黄褐斑危险因素调查的结论较一致,但发生率与以往调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刘超 《中国麻风杂志》2008,24(2):135-136
2004年4-6月,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75例风疹患者,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75例患者中,年龄18.23岁;男51例,女24例;均为在校大学生。有密切接触者48例,一般性接触者15例,不同系但有一般性接触者8例,不同系又无明显接触者4例。有明确接触史的71例中不能确定接触时间者4例。45例有发热,体温37.5.38.5℃,其中,1例39℃,发热期45例为1.2天,15例为3天。45例患者伴有乏力及全身不适感,15例有关节、肌肉酸痛、咽痛、轻咳,其余病例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天疱疮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29例天疱疮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以期改善其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129例中男76例,女53例,男女之比为1.4∶1。年龄5~83岁,平均47.5岁,以41~50岁为最多,占35.7%。寻常型占101例(78.3%)。口腔或外阴黏膜损害的有79例(61.2%),尼氏征阳性者101例(78.3%)。死亡率为3.1%。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对该病的确诊很重要。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仍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药物。结论强的松的首次剂量重症患者用80~100 mg/d,中度患者用50~60 mg/d,轻症患者用30~40 mg/d。必要时,应加用免疫抑制剂等其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6月,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75例风疹患者,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5例患者中,年龄18~23岁;男51例,女24例;均为在校大学生.有密切接触者48例,一般性接触者15例,不同系但有一般性接触者8例,不同系又无明显接触者4例.有明确接触史的71例中不能确定接触时间者4例.45例有发热,体温37.5~38.5℃,其中,1例39℃,发热期45例为1~2天,15例为3天.45例患者伴有乏力及全身不适感,15例有关节、肌肉酸痛、咽痛、轻咳,其余病例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临床1.1一般资料286例带状疱疹患者中男122例,女164例,男女之比约为2:3,年龄8~92岁,平均32.84±11.08。其中≤14岁3例,15~20岁12例,21~30岁27例,31~40岁29例,41~50岁38例,51~60岁67例,61~70岁59例,≥71岁51例。发病前有上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黄褐斑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诱因。方法用关于黄褐斑皮肤特点、光反应类型及发病诱因的问卷调查2011年9月-2012年6月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色素科门诊诊治的黄褐斑患者。结果共入选338例,男23例,女315例,男女比约为1∶14。平均发病年龄(34.84±5.54)岁。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270例(79.88%)暴露部位皮肤颜色为中等或偏深色,113例(33.43%)对光反应类型为Ⅳ型不易晒红中度晒黑,217例(64.20%)为干性或者混合性皮肤,138例(40.83%)为敏感性皮肤。明确由暴晒引起的有31例、日晒后加重者148例(43.79%),月经不调184例(占女性患者的58.41%),精神压力大且与病情相关的有73例(21.60%)。结论黄褐斑患者中半数以上为干性或混合性皮肤,对光反应类型为Ⅳ型的患者比例较一般人群大,日晒等物理因素、内分泌因素及精神压力是发病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明确诊断的83例皮肌炎(DM)患者,针对性别、年龄、职业、诱因、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伴发疾病、死亡原因等参数做分析.比较活动性间质肺病组、非活动组及无肺病组的病死率. 皮肌炎常见于女性(74.7%),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部分病例显示感染(8例)、劳累(5例)、染发(5例)及紫外线(1例)是诱因.从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半年左右.95.1%有颜面红斑,42.7%有Gottron征,41.5%有吞咽困难,39例做了肌肉活检,其中37例活检阳性,阳性率94.9%.82例作了肌电图,72例显示肌源性损害,阳性率为87.8%,肌电图93.2%有三角肌损害.22例有肺间质病变,15例合并肿瘤,其中80.0%伴肿瘤的皮肌炎患者未见肺间质病变.有5例死亡,4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肿瘤.伴活动性肺间质病变组病死率为25.0%,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肺间质病变组(0)和无肺间质病变组(0,P<0.05).皮肌炎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肌肉活检、肌电图、肌酶是皮肌炎重要的诊断依据.皮肌炎常伴发肿瘤和间质性肺炎,肿瘤和活动性肺间质病变是相互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明确诊断的83例皮肌炎(DM)患者,针对性别、年龄、职业、诱因、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伴发疾病、死亡原因等参数做分析.比较活动性间质肺病组、非活动组及无肺病组的病死率. 皮肌炎常见于女性(74.7%),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部分病例显示感染(8例)、劳累(5例)、染发(5例)及紫外线(1例)是诱因.从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半年左右.95.1%有颜面红斑,42.7%有Gottron征,41.5%有吞咽困难,39例做了肌肉活检,其中37例活检阳性,阳性率94.9%.82例作了肌电图,72例显示肌源性损害,阳性率为87.8%,肌电图93.2%有三角肌损害.22例有肺间质病变,15例合并肿瘤,其中80.0%伴肿瘤的皮肌炎患者未见肺间质病变.有5例死亡,4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肿瘤.伴活动性肺间质病变组病死率为25.0%,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肺间质病变组(0)和无肺间质病变组(0,P&lt;0.05).皮肌炎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肌肉活检、肌电图、肌酶是皮肌炎重要的诊断依据.皮肌炎常伴发肿瘤和间质性肺炎,肿瘤和活动性肺间质病变是相互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临床分析带状疱疹20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的发病特点、治疗及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 及临床转归.结果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初诊时间、治疗用药及不同治疗方法 相关.结论 早期治疗、合理用药,对缩短病程及防止PHN发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我院303例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方法 对2006年9月至2016年8月间303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3例药疹患者中,重症药疹34例,轻中度药疹269例,其中188例患者为发疹型药疹。183例轻中度药疹患者可明确致敏药物,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144例,解热镇痛药致敏22例。31例重症药疹患者可明确致敏药物,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物11例,抗痛风药物8例,抗生素7例。结论:本院轻中度药疹患者中抗生素类为最常见的致敏药物,重症药疹中抗癫痫药为最常见的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20.
539例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 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10年间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39例患者中有68.09%(367/539)可明确为一种致敏药物.由青霉素类引起的药疹共有114例,其中阿莫西林79例.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共有96例.青霉素引起的药疹中发疹型占81.6%(93/114).重症药疹共64例,其中由解热镇痛药及抗癫痫药引起的分别有19例及18例.抗癫痫药和别嘌呤醇引起的药疹中重症药疹分别占72%(18/25)及90%(4/5),治疗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多为80-120mg/d,病程较长.结论 青霉素、阿莫西林及解热镇痛类药物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引起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解热镇痛药以及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